-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整合策略探讨芬氟拉明治疗癫痫的潜在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芬氟拉明治疗癫痫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从GeneCards、DisGeNET和OMIM数据库中对癫痫的相应疾病靶点进行筛查,利用drug-bank、pharmmapper、swisstarget等数据库筛选芬氟拉明的药物靶点.取癫痫和芬氟拉明的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将其导入Cytoscape 3.9.1软件作网络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并处理可视化.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芬氟拉明与关键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 获得139个癫痫与芬氟拉明的交集靶点基因,并根据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33个核心靶点.GO分析结果显示,核心靶点主要涉及化学突触传递及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BP);离子体膜、细胞质及质膜等细胞成分(CC);蛋白结合、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分子功能(MF).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芬氟拉明可能通过调控多巴胺能神经突触、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及PI3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治疗癫痫.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芬氟拉明与DRD2、EGFR、HSP90AA1、SLC6A4、GSK3β及GRIN2B等关键靶点稳定结合.结论 本文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得到芬氟拉明可能通过作用于DRD2,从而调控多巴胺能突触信号通路抑制癫痫发作,为进一步研究其治疗癫痫的具体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亦为后续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开发治疗癫痫的有效新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3小时前
-
药物离子导入技术在病毒性和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药物离子导入技术对病毒性或细菌性角膜炎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到我院眼科治疗病毒性角膜及细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各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采用药物离子导入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疗效有效率,视力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半年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100%、视力治疗有效率100%、护理满意度9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4.082, P=0.043; χ2=4.082, P=0.043; χ2=59.282, P<0.001)。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8.93±1.69)d、住院费用(5627.12±482.34)元、半年复发率2%、并发症发生率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6.522, P<0.001; t=10.985, P<0.001; χ2=5.674, P=0.017; χ2=10.010, P=0.002)。 结论:药物离子导入技术对治疗病毒性、细菌性角膜炎效果优于常规的药物治疗,且治疗操作较方便,无不良反应,是在眼科治疗中值得推广的一种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需求及满意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需求及满意度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城市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周边便利抽取9家养老机构,随机对入住的23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需求程度及满意程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调研养老机构的237名老年人,仅1名(0.4%)非常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有195名(82.3%)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除性别外,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保类型、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需求得分和满意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6项中医药特色服务中,需求得分前3位的项目是穴位按摩(3.54±1.21)分、中医健康宣教(3.29±1.08)分、中药离子导入(3.23±1.26)分,满意度得分前3位是中医健康宣教(3.38±0.94)分、传统运动保健(3.33±0.95)分、艾灸(3.32±1.15)分。药物使用指导( r=0.996)和中药代茶饮( r=0.988)项目的相关系数位居前列,而中医体质辨识( r=0.305)和穴位按摩( r=0.484)相关系数明显低于其他项目。 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中医药特色服务服务认知程度较低、需求程度较高,老年人自身状况与医疗支付能力是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需求与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在养老机构开展中医知识教育、开发中医药特色产品、应用中医适宜技术,对城市中医医养结合的推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联合应用多种中医适宜技术干预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价多项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干预对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病房、利群医院安宁疗护病房、长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宁疗护病房选取符合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诊断标准及便秘津亏肠燥证辨证标准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64)与观察组(n= 164).两组患者均参照《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开展常规护理工作.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0 mL空腹服用)及相应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耳穴压豆3项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均排便次数、平均排便间隔时间,干预前后的便秘症状、便秘相关生活质量及疼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便秘的显效率(31.71%)高于对照组(8.54%),且两组便秘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1,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均排便次数及平均排便间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及相关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和提高,且观察组便秘症状及便秘相关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均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种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干预可改善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患者的便秘情况,同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便秘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符合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的理念,具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连-肉桂药对"异病同治"早泄和抑郁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连-肉桂药对异病同治早泄(PE)和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TCMSP、BATMAN、PubChem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搜集、获取黄连-肉桂药对活性成分及相应靶点、GeneCards数据库预测PE和抑郁靶点基因,利用Venny 2.1.0 获取交集靶点、Cytoscape 3.10.0 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可视化网络图,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后导入Cytoscape 3.10.0 输出核心靶点、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测试.结果 共获得黄连-肉桂药对活性成分31 个,包括槲皮素、白香草木犀紫檀酚A、小檗碱、肉桂醛等;"药物-疾病"交集靶点119 个.黄连-肉桂药对可能作用于蛋白激酶B1(AKT1)、雌激素受体1(ES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多个靶点,调控糖尿病并发症、钙离子、5-羟色胺突触等相关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白香草木犀紫檀酚A、小檗碱均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黄连-肉桂药对可能基于AKT1、ESR1、EGFR等靶点,通过调控糖尿病并发症相关途径以及钙离子通路、5-羟色胺突触通路等相关途径对PE和抑郁发挥异病同治作用,但尚需在进一步研究中予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非侵入性眼后段药物递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眼后段疾病是导致视力损害及失明的主要原因,其药物治疗主要基于侵入性方式,存在并发症多、不良反应严重和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非侵入性眼后段药物递送则需克服眼部的吸收屏障和限制、增加药物在眼后段组织的渗透性,从而达到提高眼后段组织的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目的.该研究综述了非侵入性眼后段递药的眼生理屏障和药物递送策略(包括渗透促进剂、纳米技术和离子导入法等)的研究进展,并对临床转化面临的挑战和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品种进行了总结,最后展望了非侵入性眼后段递药的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多肽透皮给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针对近年来多种多肽类药物的透皮给药系统进行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多种相关期刊文献.将多肽类药物透皮给药方法分为化学促渗剂、多种物理促渗技术,以及透皮肽、微针技术并对其进行论述.反向离子导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微针给药系统研究逐步深入,出现了胰岛素智能化微针给药系统,透皮肽的研究发展迅速,相信未来多种蛋白质及多肽的透皮给药方式将应用于临床,极大地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光子嫩肤结合维生素C离子导入对黄褐斑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光子嫩肤结合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 选取黄褐斑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维生素E软膏涂抹患处,维生素E胶囊口服,持续3~4个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光子嫩肤技术治疗,每3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观察组光子嫩肤治疗同时结合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进行损伤面积、色泽均一性、皮肤颜色以及黄褐斑面积与严重程度(MASI)评分,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损伤面积、色泽均一性、颜色、MAS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1、2、3个月的损伤面积、色泽均一性、颜色、MA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4.913~6.035,P<0.05).两组治疗后1、2、3个月的损伤面积、色泽均一性、颜色、M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33~7.457,P<0.05).两组治疗后1、2、3个月面上部型、面下部型、蝶型、泛发型等有效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x2 =4.711~6.425,P<0.05).两组间治疗后1、2、3个月的面上部型、蝶型、泛发型等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5.541~6.725,P<0.05),面下部型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子嫩肤技术结合维生素C离子导入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被动和主动促透技术在中药经皮给药领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药经皮给药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也是中药给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药物制剂新剂型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被动和主动促透技术在中药经皮给药领域已实现较为广泛的应用,前者如凝胶贴膏、微乳、柔性脂质体等,后者包括微针、离子导入、超声导入等.两种技术相结合或可进一步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的效率,扩大经皮给药的药物适用范围.促透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中药成分的溶解度,促进中药的经皮吸收,同时增强疗效和患者顺应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大叶性肺炎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对小儿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予以西医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者,选用第3代头孢霉素静滴(具体药物及剂量根据血象情况和药敏试验结果 而定);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阿奇霉素(希舒美)静滴10 mg/(kg·d),1次/d,连续静滴3 d,停药4 d,再静滴3 d.以及中药外敷治疗,药物由大黄、芒硝、炒芥子、炒桃仁组成.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中药离子导入仪由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生产,药饼药物组成为石膏、杏仁、麻黄、甘草、儿茶等.以上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以啰音消失时间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啰音消失时间(5.17±1.60)d短于对照组啰音消失时间(7.57±1.2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离子导入联合中药外敷达到疏通经络,清热宣肺,止咳平喘之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