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常规检验学指标构建胃部疾病患者恶性风险评估模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利用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凝血等常规检验学指标构建预测胃部疾病患者良恶性判断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价值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胃部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胃癌组(134 例)和非萎缩性胃炎组(298 例),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清及全血检测等常规检验学指标数据,利用R 4.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胃癌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包含D-二聚体(DD)、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72-4(CA72-4)、血红蛋白(Hb)4 个检验学指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可视化列线图作为最终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 0.809(95%CI:0.754~0.864)和 0.808(95%CI:0.724~0.89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58.5%和 93.3%,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通过常规检验学指标建立了胃部疾病患者恶性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准确性良好,可有效预估胃部疾病转化为胃癌的风险,有助于临床尽早发现早期胃癌患者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液核酸筛查系统在不同检测筛查模式下的乙肝检测结果分析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通过分析罗氏Cobas s 201 的血液核酸检测(NAT)结果评估其对HBV的检测效果.方法 将检测结果根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 NAT混合检测(MP)、NAT单样本检测(ID)以及重复 NAT 单样本检测(rID)分组,分为ELISA+/NAT(ID)+、ELISA+/NAT(rID)+、ELISA-/NAT(ID)+、ELISA-/NAT(rID)+4 组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重复NAT对反应性结果的检出是否存在差异,对于不同ELISA结果的NAT反应性标本的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与核酸检出率的关联性.再通过补充试验,包括其他方法学的NAT系统和化学发光血清学标志物检测,进一步分析献血者的真实感染情况.结果 766 293 份献血者标本中共有 1 691 组HBV NAT(MP)+,其中1 418组(83.86%)检出反应性结果(1 418 份HBV NAT+,7 090 份NAT-),仍有 273 组(16.14%)经重复检测仍未检出[共计 1 638 份NAT-,Ct(MP):39.49±3.62].HBV NAT+中,881 份(62.13%)ELISA+/NAT(ID)+,19 份(1.34%)ELISA+/NAT(rID)+,451 份(31.81%)ELISA-/NAT(ID)+,67 份(4.72%)ELISA-/NAT(rID)+.对于不同ELISA结果的标本,重复NAT对HBV的检出存在差异(P<0.05).各组间Ct(ID)值仅ELISA+/NAT(rID)+和 ELISA-/NAT(ID)+、ELISA+/NAT(rID)+和 ELISA-/NAT(rID)+2 组比较无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对 228 份ELISA-/NAT(MP)+(ID)-进行补充试验,有 56 份(24.56%)经化学发光检测HBsAg+和 7 份(3.07%)经其他NAT系统检出反应性.剩余 221 份(96.93%)NAT-标本中,53 份(23.98%)HBsAg+的献血者可能存在慢性感染,40 份(18.10%)抗-HBe+和(或)抗-HBc+的献血者可能存在既往感染,其余 128 份(57.92%)均无反应性的献血者为NAT(MP)假反应性,且各组间抗-HBs含量差异较大(P<0.05).结论 重复NAT对不同反应性类别或不同血清学结果的献血者标本存在差异性检出,尤其在一定区间范围内,对于ELISA-标本进行重复NAT可明显提高检出率.Ct值可辅助评估NAT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ELISA-/NAT(MP)+(ID)-献血者,结合其他高灵敏度的检测手段可降低病毒残余风险,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腺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腺病毒肺炎诊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人腺病毒(HAdVs)是一种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的常见病原,可引发多系统广泛的感染;HAdVs感染具有季节性,主要型别因地区和时间而异;约有1/3的腺病毒肺炎可发展为重症肺炎,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目前缺乏特异性抗HAdVs药物以及针对不良并发症的预测手段;患儿早期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初发症状多为高热伴咽部疼痛;影像学表现包括肺纹理增粗、小斑片状影、实变影、肺不张及磨玻璃影;血清学指标和免疫学指标有助于提示SAP;病原学方法通过鉴定HAdVs的血清型,对SAP有提示作用;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血清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可以提高准确性,使得早期识别成为可能.针对SAP的治疗方法有多种,需要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但也伴随不同的风险和局限性;现有抗HAdVs药物大多数不推荐常规使用,疗效尚存争议,新型药物的出现为患儿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支气管镜和无创通气手段可改善患儿舒适度与通气功能,但也可引发感染、出血、气胸等并发症;免疫调节治疗对病情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需谨慎使用并依据病情综合考虑;同时合并感染的存在使得诊疗更为复杂,需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iR-208b-3p表达水平及其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miR-208b-3p在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九八六医院收治的120例AS患者为AS组,同时选取与患者一般资料匹配的12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miR-208b-3p表达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AS发生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miR-208b-3p水平诊断AS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 AS组患者血清中miR-208b-3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208b-3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均与AS的发生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miR-208b-3p水平评估A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0.856~0.936),敏感度为77.50%,特异度为89.17%.结论 AS患者血清miR-208b-3p水平上调;miR-208b-3p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AS发生的潜在血清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肝脾弹性硬度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2D-SWE)获得的肝脾弹性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55±12)岁,回顾性分析2D-SWE技术获得的肝(L-SWE)脾(S-SWE)弹性值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的相关性,并与常见血清学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其对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HVPG测值,58例患者中HVPG≥10 mmHg(1 mmHg=0.133 kPa)者47例,为临床显著门脉高压(CSPH),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风险增高;HVPG≥12 mmHg者34例,为严重门脉高压(SPH),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概率增加。相关分析显示L-SWE与HVPG值呈中等程度正相关( r=0.42, P<0.01),S-SWE为高度正相关( r=0.68, P<0.01)。血清学模型为低度正相关( r=0.36及 r=0.28,均 P<0.01)。L-SWE、S-SWE及二者联合预测CSP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0.88、0.89,当L-SWE>12.86 kPa或S-SWE>35.73 kPa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风险性增高。L-SWE、S-SWE及二者联合预测SPH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0.81、0.77,且S-SWE特异度最高,当S-SWE>41.5 kPa时,曲张静脉出血风险大。 结论:2D-SWE技术获得的L-SWE及S-SWE可协助诊断CSPH及SPH,进行危险分级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与血清抗体检测在儿童百日咳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血清抗百日咳毒素免疫球蛋白G(AntiPT-IgG)水平检测对疑诊百日咳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10例百日咳疑似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及其特异核酸PCR检测,其中78例留取血清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ntiPT-IgG水平。结果:细菌培养与PCR组阳性率分别为21.8%和3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98, P>0.05)。咳嗽病程<2周病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1%,明显高于2~4周(14.3%)与>4周(9.1%)病例( χ2=6.522, P<0.05)。<2周病例PCR阳性率(39.6%)也明显高于咳嗽2~4周(25.7%)、>4周病例(13.6%)( χ2=6.126, P<0.05)。78例患儿血清AntiPT-IgG水平为(75.727±78.454) IU/mL,其中<2周和2~4周AntiPT-IgG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909 IU/mL和20.948 IU/mL,阳性率分别为14.7%和38.1%。>4周和恢复期AntiPT-IgG水平分别为(79.281±68.254) IU/mL、(107.242±75.750) IU/mL,阳性率分别为39.1%、57.1%。 结论:疫苗时代,应综合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辅助临床诊断百日咳。咳嗽病程<2周可疑患儿细菌培养和特异核酸的病原检测阳性率高,咳嗽病程4周后血清学检测辅助诊断更为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骨肉瘤患儿内皮素1表达水平与肺转移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骨肉瘤肺转移患儿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及其诊断和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84例骨肉瘤患儿、67例骨肉瘤肺转移患儿及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ET-1水平,并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肉瘤肺转移患儿的血清ET-1水平的影响因素。ET-1在预测骨肉瘤肺转移的临床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对45例骨肉瘤肺转移患儿随访18个月,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血清ET-1与骨肉瘤肺转移患儿临床预后情况的相关性。 结果:骨肉瘤肺转移组血清ET-1水平97.23(65.13,134.98)ng/L显著高于骨肉瘤组60.21(43.12,74.63) ng/L和健康对照组34.45(12.01,63.03)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5.671,-4.92,均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累及双侧肺( OR=3.449)、肺转移灶数量≥3个( OR=3.449)、肺转移灶平均直径>5 cm( OR=6.501)及合并肺外部位转移( OR=4.369)均是骨肉瘤肺转移患者血清ET-1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发现,ET-1预测骨肉瘤患儿发生肺转移的临床效能较好(ROC曲线下面积0.841),当截断值为94.27 ng/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和92.6%。生存分析显示,ET-1水平与骨肉瘤肺转移患儿预后有关,ET-1水平越高,预后越差( OR=3.287,95% CI:1.119~9.547)。 结论:骨肉瘤肺转移患儿血清ET-1水平显著升高,ET-1可作为骨肉瘤有无肺转移的一个血清学标志物,高水平的ET-1可能与骨肉瘤肺转移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压控制水平、长时血压变异性及血清IL-6对早期认知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压波动及生化指标对其早期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48例基底节区HICH患者,发病4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62例)和非认知障碍组(MoCA评分≥26分,86例)。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后连续7 d的平均血压,比较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平均收缩压(MSBP)、平均舒张压(MDBP)及长时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基底节区HICH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基底节区HICH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对基底节区HICH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认知障碍组比较,认知障碍组患者的高血压病程较长、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高、白蛋白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非认知障碍组相比,认知障碍组患者的MSBP、MDBP、7 d收缩压标准差(7dSSD)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 OR=1.258,95% CI:1.134~1.396, P<0.001)、MSBP( OR=1.770,95% CI:1.267~2.473, P=0.001)、7dSSD( OR=1.139,95% CI:1.038~1.249, P=0.006)、IL-6( OR=1.156,95% CI:1.076~1.241, P<0.001)是基底节区HICH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基底节区HICH患者的高血压病程、MSBP、7dSSD、IL-6与MoCA量表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 rs=-0.271, P=0.001; rs=-0.493, P<0.001; rs=-0.264, P=0.001; rs=-0.412, 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应用MSBP、7dSSD、IL-6、高血压病程诊断基底节区HICH患者早期发生认知障碍的AUC为0.932,敏感度为0.855,特异度为0.895。 结论:MSBP、7dSSD、高血压病程及血清IL-6可能为基底节区HICH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清学监测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血清学评估方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升高,全球约1/4的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4个阶段,最终可发展为肝癌,因此早期诊断、治疗NAFLD至关重要。目前诊断NAFLD的金标准是肝活检,而肝活检存在许多弊端,我们亟需准确性高的非侵入性评估方法来早期识别肝脏病变。目前,非侵入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及影像学等,评估方法发展迅猛,本文主要介绍NAFLD的血清学评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P)抗体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ACS患者纳入疾病组,36例非ACS伴颈动脉斑块患者纳入疾病对照组,同一时期41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应用自建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三组抗CarP抗体表达水平,分析抗CarP抗体对ACS患者的诊断效能,并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抗CarP抗体表达与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疾病组的抗CarP抗体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均 P<0.01)。疾病组患者的抗CarP抗体检测诊断ACS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56, P<0.05),诊断ACS的准确度为89.53%、灵敏度为89.61%、特异度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98.57%、阴性预测值为50.00%。疾病组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软斑和混合斑)比例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 P<0.05),颈动脉稳定斑块(硬斑)比例及严重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疾病对照组(均 P<0.05)。疾病组患者抗CarP抗体表达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呈正相关( P<0.05),与颈动脉稳定斑块呈负相关( P<0.05)。 结论:抗CarP抗体在ACS患者中的高表达及其在诊断ACS时所表现的高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性,使其有望成为早期诊断ACS及评估预后的血清学补充指标。不仅如此,抗CarP抗体与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更使得其有望成为预测ACS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重要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