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表微生物群及其与眼表疾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眼表直接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抗原和病原体的影响,眼表微生物群参与免疫耐受、代谢和上皮屏障功能的调节。微生物组成在维持健康和疾病发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分布失衡可能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生。体内微生物的组成主要是细菌。在微生物组学研究中,最初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口腔、鼻腔、皮肤和泌尿生殖道5个部位。随着16S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16SrRNA)高通量测序及宏基因测序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眼表细菌群落与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眼表不同部位细菌群落的分布有一定差异,菌群存在也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年龄、性别、地理环境等因素对眼表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有一定影响,眼局部重复使用抗生素可增加眼表的耐药菌群。不同类型的干眼、角膜炎、睑缘炎等眼表疾病与眼表菌群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本文主要就正常眼表菌群的组成、分布、影响因素及眼表菌群与干眼、角膜炎、睑缘炎等眼表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眼表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认识,同时为眼表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角膜上皮屏障中紧密连接损伤在角膜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角膜是兼具屈光功能和屏障功能的透明组织。角膜上皮是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角膜的第一道屏障。生理状态下,角膜上皮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道具有选择性通透功能的屏障。角膜上皮屏障损伤会破坏上皮完整性,引发一系列眼表疾病,严重可致失明。紧密连接位于角膜上皮细胞间接触面的最顶端,在建立和维持角膜上皮屏障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既往研究发现角膜上皮紧密连接损伤是许多眼表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了解角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基本特征及功能,关注破坏紧密连接的危险因素,明确紧密连接在各类眼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治疗眼表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针药物递送系统应用于角膜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角膜病是我国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短期内得不到有效救治很容易致盲。然而,由于眼部屏障和清除机制的存在,安全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角膜十分具有挑战性。传统给药方式生物利用度低,难以达到治疗效果。微针能够有效穿过眼表屏障,将药物顺利递送至靶部位,且侵入性小,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穿透性给药技术。本文介绍了眼表的主要递送屏障,微针的分类以及在角膜疾病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对微针递送系统应用于眼表的潜在挑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微针在角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瞳孔环形缝合成形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瞳孔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大瞳孔患者行瞳孔环形缝合成形术并与未成形患者比较,分析不同瞳孔成形直径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致大瞳孔患者共80例(80眼)。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行白内障摘除与房角分离联合瞳孔成形,47眼)和对照组(行白内障摘除与房角分离术,33眼)。术前和术后1周、2周及1、3、6个月,测量瞳孔直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房水闪辉计数、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通过视觉质量分析仪和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分析视觉质量。术后3个月,比较2组视觉质量调查问卷评分,并分析比较研究组不同瞳孔直径A组(3.00~3.49 mm)、B组(3.50~3.99 mm)、C组(4.00~4.49 mm)、D组(4.50~5.00 mm)下的BCVA、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及模拟对比度视力(predicted VA)。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组内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术后3个月研究组各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行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2组术后各时间点研究组瞳孔直径小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tHOA、predicted VA9%低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斯特列尔比、调制函数截止频率、房水闪辉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术后3个月调查问卷评分结果显示2组夜间视力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t=-2.38, P=0.026),精细辨别力、眩光、畏光、视疲劳、视力满意度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t=-2.12, P=0.031; t=-4.07, P=0.001; t=-5.58, P=0.001; t=-2.02, P=0.038; t=-1.69, P=0.041);2组主观视觉质量评分总分研究组(62.8±6.3)高于对照组(54.4±7.1) ( t=4.67, P=0.001)。研究组术后3个月各亚组间不同直径BCVA(LogMA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D组tHOA低于其余3组,其余3组间tH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predicted VA 9%(夜晚)明显低于其余3组,其余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组predicted VA20%(黄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组predicted VA 100%(白天)明显低于其余3组,其余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瞳孔环形缝合成形对于瞳孔直径≥5.5 mm,和(或)伴有不同程度畏光症状的患者具有改善大瞳孔外观、提高患者视觉质量的作用;其中3.50~4.49 mm的瞳孔直径具有较高的生活视觉质量;瞳孔环形缝合成形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眼表药物递送系统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由于眼部解剖生理及物理屏障的存在,滴眼液的眼部低生物利用度已成为影响药物治疗效果最大因素。药物递送系统可通过延长药物在眼表的停留时间以及增加药物透角膜能力,实现减少给药次数、维持有效治疗浓度的目的,成为当前眼科改善药物眼部生物利用度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十年眼表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主要介绍了纳米结构、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凝胶、角膜接触镜这些体系作为药物载体的优缺点及进展,认为各类眼表药物递送体系利用各自的特点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的眼部生物利用度,但在可实际临床应用前仍存在相应的问题需要解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眼用药物药代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视力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临床上倾向于使用侵入性较小的外用和全身给药方式治疗青光眼等眼部常见疾病.眼部许多的生理生化屏障包括泪液周转、角膜渗透、血-眼屏障等,限制药物在眼部的渗透与分布,造成眼内药代动力学特征不明确,常用眼部房室模型来描述药物在眼内处置动力学.经典眼房室模型以角膜或玻璃体为中央室,将眼部其他组织整体视为外周室,而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则引入眼部血流量变化、转运体对药物转运影响、血-眼屏障等因素,可提供更多药物在眼部的处置细节,有助于辅助眼用新药的开发和指导眼部疾病药物治疗.文章综述了不同给药方式时眼部用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经典房室模型和PBPK模型及其在临床眼部用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新型辅料提高环孢素A眼部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2024/2/3
环孢素A免疫抑制效力强,被广泛应用于眼科治疗中,但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大、疏水性强,难以突破眼部生理屏障,导致生物利用度低.有效结合新型辅料与制剂技术,可从增加药物溶解度、促进眼表黏液穿透、增强角膜组织深层渗透以及延长眼表停留时间4个方面提高环孢素A的生物利用度.该文重点围绕环孢素A眼用制剂中应用的新型辅料的特点、作用机制和相关制剂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实现环孢素A的高效递送和今后新型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肠道微生物群在眼表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4/2/3
肠道微生物(GM)参与人体代谢及免疫调节等许多生理过程,如营养物质的代谢、免疫系统的刺激和调节,抵御病原体和维持肠道屏障等.GM与眼部疾病的关系及机制也存在关联性,许多研究表明GM对眼表具有影响,参与眼表疾病如眼睑病、泪器病、干眼症、结膜炎、角膜炎的发生,通过对发病机制的探讨,为未来转化研究提供了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新型喜树碱纳米凝胶的制备与评价及其抗银屑病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喜树碱纳米凝胶以克服银屑病皮肤的角质层屏障;对该新型纳米颗粒体外药物的释放和渗透进行评价,并结合动物模型初步评估其抗银屑病作用.方法 将喜树碱包封于聚乳酸-乙醇酸,表面包裹油酸修饰的聚酰胺胺聚合物,得到新型喜树碱纳米颗粒.再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与新型喜树碱纳米颗粒混合搅拌即得新型喜树碱纳米凝胶.结果 新型喜树碱纳米颗粒呈球形,单分散,粒径为(238.7±6.6)nm,载药量为(15.4±3.2)μg·mg-1,包封率为(77.8±7.2)%.新型喜树碱纳米凝胶中的药物以缓慢且受控的方式释放,24 h内释放59%,皮肤渗透性是对照组的8.50倍,皮肤驻留量是对照组的8.74倍.此外,新型喜树碱纳米凝胶降低了银屑病模型小鼠的银屑病面积严重指数评分及皮褶厚度.喜树碱纳米凝胶各治疗组中,过度角化和角化不全的迹象微弱.结论 新型喜树碱纳米颗粒可促进角膜层的水化作用和相应的渗透性;新型喜树碱纳米凝胶是喜树碱经皮给药的有效载体,具有较高的治疗效率,提示该纳米给药系统可能为银屑病提供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重视角膜上皮屏障功能的保护
编辑人员丨2023/8/6
角膜缘干细胞是角膜上皮细胞健康、更新与修复的关键.角膜上皮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对于维系眼表健康尤其是角膜的透明性十分重要,它不仅可维持正常代谢所需眼内外营养物质的交换,也可抵御有害物或微生物侵袭.遗传、外伤、炎症、代谢、药物及手术等因素,均会影响角膜上皮屏障功能.针对角膜上皮屏障功能治疗重点是去除病因、促进上皮功能的恢复及重建眼表平衡等.本文中笔者对角膜上皮屏障的构成、角膜上皮功能障碍及角膜上皮屏障功能的保护与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评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