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螟黄赤眼蜂寄生功能及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为了明确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寄生功能及主要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的螟黄赤眼蜂生长发育和寄生状况,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了解毒酶活性.结果表明经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螟黄赤眼蜂子代的羽化率从91.59%降至84.49%,发育历期由 11.19 d 缩短至 9.92 d.螟黄赤眼蜂子代寄生卵数和寄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子代寄生率在26.67%~38.00%.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增加了 19.23%,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加了 33.75%.氯虫苯甲酰胺对细胞色素P450 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有诱导作用,这两种解毒酶可能参与螟黄赤眼蜂对氯虫苯甲酰胺的代谢解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难治性肝病免疫治疗的进展与挑战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肝脏作为一个消化器官,具有代谢、合成和解毒的功能,同时也是一个免疫器官,在维持抗感染、自身免疫稳定及抗肿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肝脏具有独特的免疫学优势,其免疫细胞可维持肝脏的免疫稳态并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多种免疫治疗方法已经被用于治疗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试验中。现对近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及自身免疫性肝病中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金属硫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病理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金属硫蛋白(MT)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可结合多种金属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MT具有4种亚型(MT-1、MT-2、MT-3和MT-4)共11种功能性异构体,但其确切的生理功能尚不明了。MT可能具有维持微量元素的代谢和稳态、重金属解毒和拮抗氧化应激等作用。同时,MT基因及其多态性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肿瘤、神经变性以及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而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由于MT基因的多态性可影响其蛋白表达及功能,对MT基因多态性与病理学过程的关联性作一综述,为探讨MT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人工肝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人工肝技术是指具有解毒、代谢等作用的体外装置,可以暂时替代肝脏功能,主要用于肝功能衰竭、高胆红素血症等患者的辅助支持治疗。人工肝目前分为非生物型人工肝和生物型人工肝,前者应用广泛,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能改善转氨酶、凝血功能等;对于生物型人工肝,主要是以研究种子细胞及生物反应器为主。本文就人工肝的适应证及分类等方面的内容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黄连素在儿童胚胎源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黄连素又名小檗碱,是一种苯基四异喹啉生物碱,可从黄连等多种植物中提取,也是黄连解毒汤、左金丸等多种中药方剂的主要成分。黄连素已被证实对微生物感染、炎症、心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抑郁症、代谢功能障碍等疾病具有多种有益的生物活性。黄连素可通过不同机制抑制食管癌、结肠腺癌、肝癌、骨肉瘤、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并被发现可以作用于多种儿童胚胎源性肿瘤细胞,如神经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本文通过文献复习,阐述黄连素在儿童胚胎源性肿瘤中的药物作用,以期对后续黄连素用于胚胎源性肿瘤的研究有所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双硫仑样反应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双硫仑样反应(disulfiram-like reaction,DLR)小鼠模型,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该模型血清乙醇及其产物乙醛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35只,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 n=21)和对照组(S组, n=14),分别给予拉氧头孢溶液(M组:10 mg/mL,0.02 mL/g)和生理盐水(S组:0.02 mL/g)定时腹腔注射,每日一次,共2 d;于末次注射后1 h给予乙醇溶液(20% v/ v, 0.01 mL/g)灌胃;此后20 min自眶静脉采血50 μL。建模后M组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组7只,于乙醇灌胃后30 min分别给予5%葡萄糖(GS组)、地塞米松/维生素C(DC组)及GSH溶液(RG组)腹腔注射(0.01 mL/g);其后0.5、1、1.5和2 h分别自眶静脉采血50 μL,留取血清标本后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乙醇及乙醛的含量。两组数据用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M组3个亚组计量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样本均数多重比较用Dunnett- t检验分析。 结果:M组血清乙醛水平(2.96±0.52)mg/100 mL高于S组(2.07±0.22)mg/1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096, P<0.01)。GS及DC两组乙醇及乙醛水平差异在干预后不同时点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GS及DC两组比较,RG组乙醛及乙醇水平于干预前(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各时点乙醛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 h, P<0.05;1 h、1.5 h和2 h, P<0.01)。RG组乙醇水平与GS组比较,于干预后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h, P<0.01;0.5 h、1.5 h、2 h, P<0.05);与DC组比较,于干预后1 h及1.5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 h, P<0.01;1.5 h, P<0.05),于0.5 h及2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GSH可促进乙醛及乙醇的代谢,降低C57BL/6小鼠血清乙醛和乙醇水平,可作为治疗DLR的有效解毒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太溪主治作用探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及输穴,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其功效及主治病症可概括为:回阳救逆、益肾填精,可治疗肾阴、肾阳虚弱,导致的腰痛、手足逆冷、默默嗜卧等肢体经络疾病;行气止痛、化痰宽胸,可治疗痛症及呕吐、呃逆属痰阻气滞的脾胃病;滋肾阴、益精血,可治疗便秘消渴、嗌干、热病汗不出等气血津液疾病;利水消肿、宣肺利咽,可治疗津液代谢异常的肺肾疾病;泄热解毒、活血调经可治疗热毒旺盛、血脉瘀滞的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流感病毒对小鼠肺部趋化因子通路的影响及疏风宣肺解毒方药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部趋化因子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疏风宣肺解毒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ICR小鼠分为对照组(N组)、流感病毒感染模型组(M组)、盐酸奥司他韦对照组(C组)及疏风宣肺解毒方药大、中、小剂量组(SH、SM、SL组),每组10只。应用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0.05 mL)滴鼻制备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N组给予0.05 mL生理盐水滴鼻作为对照。SH、SM、SL组在滴鼻感染2 h后应用疏风宣肺解毒方药灌胃,分别为临床治疗剂量的2倍量、等量和1/2量(约为3.8、1.9、1.0 g·mL -1·d -1),连用4 d;C组灌胃盐酸奥司他韦2.5 g·mL -1·d -1;N组和M组灌胃蒸馏水(每日1次、每次0.2 mL)作为对照。于实验第5天取小鼠全肺,计算肺指数,并进行病理切片观察;提取肺组织总RNA,与小鼠全基因芯片杂交,对检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出趋化因子通路的相关靶基因。扫描杂交芯片,计算芯片探针信号在各给药组与M组的表达强度比值,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其中 P<0.05且log 2比值>1为上调基因, P<0.05且log 2比值<-1为下调基因。 结果:与N组比较,M组小鼠肺指数明显升高,且肺组织出现病理学改变,提示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制备成功。与M组比较,C组、SH组、SM组、SL组肺指数均明显降低(0.96±0.14、1.45±0.22、1.14±0.18、1.22±0.21比1.72±0.15,均 P<0.05),且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范围及程度均减轻;但各给药组间无明显差异。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N组与M组、SH组与M组、SM组与M组、SL组与M组各组间差异表达基因数量较多。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筛选出上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与N组比较,M组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有趋化因子C-C亚族配体(CCL-3、CCL-5)和趋化因子C-X-C亚族配体(CXCL-9、CXCL-10),log 2(M组/N组)分别为6.64、3.51、5.40、6.64;与M组比较,盐酸奥司他韦和疏风宣肺解毒方药各组差异表达基因CCL-3、CCL-5、CXCL-9、CXCL-10均下调,log 2(C组/M组)分别为-3.96、-2.26、-3.12、-2.40,log 2(SH组/M组)分别为-5.57、-2.37、-1.57、-1.01,log 2(SM组/M组)分别为-4.35、-1.47、-1.26、-1.74,log 2(SL组/M组)分别为-2.86、-1.86、-1.23、-1.39。 结论:疏风宣肺解毒方药可通过下调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缓解小鼠的肺部炎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泌尿系结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临床上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伴有泌尿系结石,且随着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增加泌尿系结石的伴发率也呈递增趋势。同时,泌尿系结石患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检出率也高于非泌尿系结石对照组。本文回顾国内外有关泌尿系结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介绍相关的发病机制如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脂代谢异常和乙醛酸解毒受损,便于临床早期筛查和诊断。同时,本文针对两种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相关疾病、生活方式和饮食因素提供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建议,以期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泌尿系结石的发生和复发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钴胺素代谢及其不同形式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钴胺素,即维生素B 12,是自然界中结构最复杂的维生素,也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在体内作为生物辅酶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和甲基丙二酰辅酶A与琥珀酰辅酶A的转化等多项生理活动。人类作为高等生物,无法自行合成钴胺素,需要通过饮食或药物来补充人体所需的钴胺素。目前,用于治疗的钴胺素形式多样,常见形式有氰钴胺(普通维生素B 12)、羟钴胺、甲钴胺和腺苷钴胺。不同形式的钴胺素结构相似,理化性质相近,但在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等药代动力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性,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也有所不同。其中,氰钴胺和羟钴胺在欧美地区应用甚广,甲钴胺在亚洲应用较多,腺苷钴胺已在国内批准上市,但世界范围内应用不多。氰钴胺和甲钴胺主要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和钴胺素缺乏引起的疾病,羟钴胺曾批准作为氰化物的解毒剂,近年来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现从4种钴胺素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特征及临床应用等进行比较和区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以免发生混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