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音障碍的评定与康复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构音障碍是一种运动性语言障碍,其发病率较高。严重的构音障碍往往影响患者日常沟通能力,降低患者生命质量。了解构音障碍的语言学特征及其评估和治疗的现状,以提高构音障碍的诊断准确率,并指导患者进行语言恢复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医学英语课程听说教学中的医学人文精神"共情式"培育探索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除了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还需要加强医学人文精神的培育。本文介绍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核和引领,采用"共情"的方式将医学人文精神培育融入医学英语听说教学之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围绕职业道德规范、医学伦理关系以及社会热点事件确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主题,设计了"共情导入""分析点评""讨论启发""模拟再现"4种教学环节,实现从"情感认同"到"内化于心"再到"外化于行"的隐性培育过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对相关的医学伦理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语言学课程中培养医学人文精神。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我国分娩镇痛相关网络科普教育资料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我国分娩镇痛相关网络科普教育资料现状。方法:根据搜索引擎用户习惯,检索并筛选分娩镇痛相关资料。由3位麻醉科医师对内容覆盖率、准确率进行评价,利用中文版患者教育资料印刷品评估工具(C-PEMAT-P)从医学文本角度对可理解性及可操作性进行主观评估。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法对3位麻醉科医师的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机器学习联合ChatGPT-4.0方法建立中文可读性分级模型,从中文文本角度对纳入资料的阅读难易程度进行客观评估。结果:共检索到97篇网页资料,共21篇资料纳入研究。分娩镇痛禁忌证的内容覆盖率仅62%(13/21);准确率在90%以上的网页资料构成比为71%(15/21);易于理解的网页资料构成比为81%(17/21),具有指导意义的网页资料构成比为5%(1/21)。对于内容覆盖率、准确率、可理解性及可操作性一致性评价的ICC值分别为0.975、0.833、0.758和0.773( P<0.001)。适合义务教育水平(可读性评分2分)读者的网页资料构成比为5%(1/21),适合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可读性评分为3分)读者的网页资料构成比为43%(9/21)。 结论:我国分娩镇痛相关网络科普教育资料数量多,但质量有待提高。未来应开展"麻醉学+语言学"合作模式,为患者提供内容更全面、准确更高、更适合孕妇理解的科普教育资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和谐护患关系中语言学策略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了更高要求。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以沟通为前提,而且医护人员也已经注意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以及沟通与医疗纠纷的负相关性。临床护士应运用语言学策略,遵循合作原则,讲究礼貌策略,使用模糊限制语等,从而优化沟通,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清宫外来药物“昂地莫牛”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故宫博物馆中现存有一种名为“昂地莫牛”的文物,形似金属,其在清宫档案中作为外来药物频频出现,《寒秀草堂笔记》中称其可以“治疮内脓发散”,宫廷造办处档案中也常有其身影。但“昂地莫牛”究竟为何物,学界目前尚未有研究者对其进行深入考证。通过考察故宫文物、深入调研中外文献,借助语言学的方法,考证“昂地莫牛”及相关物品“厄把昂地莫牛”“昂地莫牛琉璃”“昂地莫牛钟”,明确“昂地莫牛”是金属锑,“厄把昂地莫牛”与“昂地莫牛琉璃”是锑类制剂,“昂地莫牛钟”的医疗用法来源于同时期西方的锑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际化视域下新时代医学院校"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表述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中外一流医学院校"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表述,为我国新时代医学院校"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表述提供借鉴。方法:2022年10至12月,基于文本分析和文化话语研究,对国内外22所医学院校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相关表述进行语言学特征和民族文化等超语言现象的全面分析。结果:与国外一流院校和中国香港2所医学院校相比,我国内地一流医学院校缺乏清晰且完整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表述,既不利于中国医学教育的国际形象传播,又容易在与国际医学界开展交流合作时引发误解。结论:"使命、愿景与价值观"作为高校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加以清晰表述有利于明确办学定位,统一使命驱动,落实行动方案。我国内地医学院校应积极构建与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使命、愿景与价值观"表述,彰显时代特色,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的高等医学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金匮要略》病证术语翻译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范畴化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之一.原型范畴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对中医典籍中的术语进行范畴化分类,解决术语标准化建设中翻译缺乏系统性的难题.中医典籍中的病证术语承载着中医的独特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概念.《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有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以《金匮要略》中的代表性中医病证术语"痹"证、"饮"证和"疟"病为例,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三个典型英译本的翻译策略,推荐首先建立病证名的原型范畴词,在此基础上确定次范畴词,构建系统的翻译模式,使中医病证术语的翻译形成相对稳定的译文体系,并为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中医翻译研究发展作出贡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灵枢经》中转喻的临床叙事功能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灵枢经》是中医学理论原典,其著述年代的语言特征与当今差别大,常出现理解歧义.本文试通过认知语言学转喻原则分析语词转喻的叙事目的,突出语言的临床启示意义.本文归纳《灵枢经》中常用的转喻代指关系、阐释转喻的临床叙事功能,发现《灵枢经》中转喻在体质、病机、治则治法的论述中均见运用,重点在于展现生理、病理之"象"内部和"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象思维的临床应用提供实例.《灵枢经》中转喻是用于说明临证思想的叙事行为,承担了提取生病理本质特征、连贯诊治路径、整合临床理论体系的重要叙事功能,对后世医籍产生了广泛的叙事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认知语言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双语者能够习得、储存和使用两种语言,显示出人脑有对双语控制的认知能力,但其语言表征和处理过程尚未完全明晰.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眼动追踪技术能识别和阐释语言认知过程,能客观表达与双语处理过程相关的大脑反应,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和热点.其中,眼动追踪技术联合脑成像技术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最有发展前途的研究手段.本文系统回顾了基于眼动追踪技术以及可与其相结合的成像技术所开展的双语任务和相关脑机制的研究,及其在阅读障碍或失读症领域的应用,明确了眼动追踪数据分析对于双语脑功能研究的积极作用,旨在为双语加工脑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Citespace分析中医翻译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梳理分析2003-2022 年中医翻译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中医翻译以及中医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CNKI和维普数据库为文献来源,运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近20 年中医翻译研究文献的发文时间、高频关键词、研究机构、期刊分布、作者合作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2003-2022 年国内中医翻译研究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研究主力军主要集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药高校的人文学院以及外语学院等二级单位;发文期刊以中医药类期刊为主,语言学或翻译学类期刊载文量不足;翻译研究热点与趋势主要涉及术语、中医典籍、翻译理论、翻译方法和策略、学科规范、语言材料实证研究.结论 中医翻译研究存在语种单一、研究视角局限、研究重心失衡、理论建设不足等需要深入探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中医翻译研究应从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加强多语言人才培养、拓展研究视野等角度突破研究局限,助力中医药在海外的进一步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