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微针刀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为探讨超微针刀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r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86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超微针刀治疗,持续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颈椎活动度、疼痛评分、颈椎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颈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微针刀联合针灸推拿可提高CSR治疗效果,加快患者颈椎功能恢复,减轻颈椎活动受限,降低VAS评分,且复发率低,利于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安神醒脑针法联合超微针刀治疗肝郁气滞型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讨安神醒脑针法联合超微针刀治疗肝郁气滞型颈源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治疗的颈源性失眠患者106例,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超微针刀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安神醒脑针法,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睡眠质量、PSQI评分和NPQ评分、HAMD-17和HAMD-14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BDNF和GDN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NPQ评分、HAMD-17和HAMD-14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睡眠快波睡眠占比、潜伏期时间、觉醒次数、觉醒时间及血清BDNF和GDNF水平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并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安神醒脑针法联合超微针刀治疗颈源性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针刀治疗肩周炎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分析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与研究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有关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相关文献,应用NoteExpress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归纳,完成数据整理,通过CiteSpace 5.7.R5分析该领域内的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的共现联系和聚类特征,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 033篇,发文量大体呈增长趋势.发文量>3篇的机构有29所,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等机构.发文数量≥3的核心作者有25位,核心作者为郭长青、刘乃刚、张天民、张强、刘满震、刘福水、陈幼楠、李新洲、丁毅等.在针刀治疗肩周炎领域具有较高频数的关键词为"临床研究""针刀松解""手法治疗"等.25个关键词呈现突现,突现时间最近的5个关键词为"超微针刀""运动功能""疼痛评分""超声引导""研究进展";突现的集中时间段为2018-2022年.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超声引导、疼痛评分、针刺方法、运动功能等方面.聚类分析显示近年来研究多沿袭以前的聚类研究,并未发展出新的较大聚类和明显的研究方向.时间线图表明大部分高频、高中介性的关键词集中出现在早期,而后期多在关键词基础上进行研究拓展.多个关键词聚类存在明显联系.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相关研究可大致分为起始阶段、发展阶段、深化阶段3个阶段.起始阶段(2000-2007年)特点是节点多、连线密集、中心性强、研究主题较为丰富,且研究成果丰富;发展阶段(2010-2015年)特点是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对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研究更加深入,主题广泛扩展;深化阶段(2018-2022年)研究热点相对较少,但仍受到研究者的注意和关注.结论:2000-2022年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针刀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方面,包括超微针刀、超声引导针刀等.研究内容偏向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相对匮乏,且存在跨机构、跨团队合作交流较少等问题.超声引导下的针刀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可能成为以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针刀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兔软骨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基于PINK1/Parkin通路观察针刀干预对膝关节骨关节炎(KOA)兔软骨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软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每组7只.模型组和针刀组参考Videman法建立KOA兔模型.针刀组取膝关节周围结节或条索进行常规针刀治疗,每周 1次,连续3周.分别采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和细胞超微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和活性氧(ROS)平均荧光强度并计算低Δψm细胞百分比,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软骨组织LC3B、PINK1和Parkin免疫荧光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软骨组织p62、LC3Ⅱ/Ⅰ、PINK1和Park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兔膝关节软骨表面出现裂隙、组织纤维化,软骨细胞分布松散,自噬体减少,线粒体形态异常;软骨组织LC3B、PINK1、Parkin荧光强度,LC3Ⅱ/Ⅰ、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软骨细胞低Δψm细胞百分比、ROS平均荧光强度、软骨组织p6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刀组兔膝关节软骨表面无明显缺损,软骨细胞相对密集,自噬体增多,线粒体形态正常;软骨组织LC3B、PINK1、Parkin荧光强度,LC3Ⅱ/Ⅰ、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软骨细胞低Δψm细胞百分比、ROS平均荧光强度、软骨组织p6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针刀可能通过调节PINK1/Parkin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改善KOA兔软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超微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附近疼痛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超微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附近疼痛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1例肱骨外上髁附近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超微针刀治疗,观察6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61例患者中经1次治疗痊愈者共30例,其中经2次治疗痊愈者21例,经3次治疗痊愈者9例,经1次治疗明显好转者1例,后经5次治疗患者痊愈,本次研究未出现无效者.结论:肱骨外上髁附近疼痛患者应用超微针刀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普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傅瑞阳推拿结合超微针刀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傅瑞阳系浙江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在对小儿肌性斜颈的诊治上有其独到经验.笔者有幸跟随傅师学习,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 病因病机西医对于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存在多种观点及学说,大多认为与产伤肌肉出血、胎位不正、肌肉供血不足、胸锁乳突肌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后遗症以及胚胎发育异常等先天因素所致.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筋伤"范畴.筋,肉之力也,《灵枢·经脉》有云"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素问·五脏生成论》"诸筋者,皆属于节".由此可见"筋"附属于关节,是关节活动的主要功能结构之一.本病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妊娠、分娩期间患儿患侧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停滞,脉络痹阻,阴血不足,颈项部肌肉筋脉失于温养,日久至肌筋拘结、挛缩,故而出现头部歪斜,颈部活动受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6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治疗,温针灸取穴参照《针灸大成·胜玉歌》处方,温针灸每周5次,超微针刀每周2次,共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连服6周.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都采用骨关节炎指数评估量表(WOMAC)、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两组治疗后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随访WOMAC量表各项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为8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超微针刀能改善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疗效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微针刀联合聚乙丙交酯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52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笔者采用超微针刀松解术联合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聚乙丙交酯(PGLA)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00例肥胖患者均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的减肥专科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男13例,女39例;年龄18~61岁,平均37.7±5.5岁;病程1~35年,平均6.9±2.3年.对照组男8例,女40例;年龄15~60岁,平均36.6±7.3岁;病程1.5~36年,平均5.35±2.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①身体质量指数(BMI):男性BMI≥26kg/m2,女性BMI≥25kg/m2诊断为肥胖.②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符合上述两项即纳入观察对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微针刀结合特定电磁波谱治疗头夹肌损伤30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超微针刀结合特定电磁波谱(TDP)治疗头夹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头夹肌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在TDP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结合超微针刀,对照组结合针刺.1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麦吉尔疼痛量表(MPQ)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估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MPQ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3个疗程后及随访3个月时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组随访3个月时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超微针刀结合TDP能有效治疗头夹肌损伤,减轻患者头颈部疼痛,缓解局部活动受限,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微针刀联合拔罐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疗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超微针刀加拔罐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为本方法 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病房收治的138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给予超微针刀加拔罐治疗;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针刺.2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6次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上肢Fugl-Meyer、日常生活能力(ADL)、疼痛视觉VAS评价量表、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对超微针刀加拔罐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ADL、Fugl-Meyer评分显著升高(均P<0.05),且治疗组ADL、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微针刀加拔罐可有效治疗中风偏瘫肩痛,可显著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