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震"疏调气机"思想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为全身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归属中医学"阴阳毒"范畴.国医大师张震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为本虚标实之症,病因病机以肝脾肾虚为本,毒瘀血脉为标,且SLE患者普遍存在情志失调,应身心同治,提出"疏调气机,一体两翼"学术思想,自拟疏调生血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治法着眼于疏肝,健脾补肾并重,辅以解毒化瘀生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该方具有抗炎、调节免疫、促进血小板再生等作用,可从各个环节调控SLE发展的相关生物过程,从而改善SLE症状、抑制SLE病情进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脑-心-肾-精室"轴辨治男性不育症的优势环节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是基于《黄帝内经》与现代男性疾病发病特点所提出的辨治理论.该理论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男科疾病中"身心同调""整体与局部同治"的特点,通过脑肾相通、脑心同调、心肾互滋以及发挥精室之用,分别在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优势环节(生殖内分泌、精神心理状态、生殖微循环与生精微环境)起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一气周流"理论从气、痰、瘀分期辨治围绝经期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一气周流"理论源于清代御医黄元御,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围绝经期失眠伴焦虑抑郁状态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生理-心理疾病,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挑战.长期反复失眠可加重焦虑抑郁状态,而焦虑抑郁状态亦加重失眠,互为因果,形成病郁同存的疾病状态.结合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特点,认为气郁为发病的关键因素且贯穿疾病全过程,其病机演变分为气郁为先,急性起病;气郁生痰,病理过渡;气郁生瘀,慢性迁延三个阶段,其本质与气滞、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密不可分且递进发展,日久形成恶性循环圆运动.根据演变的不同阶段及现代临床表现,探索性提出气郁同治、痰郁同治、瘀郁同治的诊疗思路,从而实现心神同治、身心同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理论辨证论治特应性皮炎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临床常见皮肤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常伴慢性湿疹,瘙痒剧烈,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已经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的身心疾病.文中基于《黄帝内经·灵枢·邪客》"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中医理论为切入点,从心为火脏、心为血之主、心为神之居这三个方面探讨AD的病因病机,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导致心火上炎、心血失养、心神失调,从而引起或加重AD相关症状、睡眠障碍等异常精神状态.基于此,AD从心论治,基于"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提出清心泻火、培土济水,养血活血、疏肝健脾,镇心安神、重镇止痒等治则治法,身心同治,多脏同调,形神兼顾,并举医案一隅,以期为中医药治疗AD拓宽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肝脾相关"探讨特应性皮炎与睡眠障碍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现代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AD)与睡眠障碍有显著的关联性,两者相互影响,并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肝脾相关"理论贯穿AD和睡眠障碍发病始终,肝脾不调是二者发病的共同病理机制.对于AD的治疗应考虑心身同治,在肝脾同调的基础上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治疗,注重对患者睡眠情况的关注和评价,将其纳入AD的治疗和预防调护中,可有效改善AD患者的身心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符文彬教授从心、胆、脾论治顽固性呃逆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5/25
介绍符文彬教授运用整合针灸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经验.符文彬教授认为顽固性呃逆的基本病机在于胃气上逆,脾失健运是其发病的关键,气机不畅是其发病的首要因素.临床治疗当以理气健脾为原则.临证时,符文彬教授强调病症结合,究其发病根源,以排除相关病因,并根据气与神之间的联系和脾升胃降理论提出气逆与情志互为影响,治呃必先调气;而调气的关键在于调神,调神重在调心胆;脾虚贯穿病机始终.故临床治疗从心、胆、脾论治,强调神的重要作用,身心同治,并总结提出"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治疗模式,综合运用毫针针刺、灸法、针挑疗法、皮内针等针灸技术,收获良效,以期为临床针灸医生治疗顽固性呃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以肾为主导的五脏整体观辨治卵巢早衰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卵巢早衰(POF)指女性卵巢功能在40岁以前提前出现衰竭,引起早绝经、不孕以及绝经期相关症状,并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是妇科的疑难重症,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功能和身心健康.本病的根本病机在于肾水衰涸,天癸早竭.肾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临床辨治中应重视以肾为主导的五脏整体观,在补肾的基础上予以五脏同治,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国医大师杨震治疗抑郁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2/3
文章总结了杨震教授治疗抑郁症的中医诊疗特色.认为治疗抑郁症多从肝入手,根据本病不同临床特点辨证论治,重视体用结合,治疗主要从"辨气血阴阳,调气机升降,别脏腑虚实,重身心同治"4 个方面入手,临床疗效确切,可为中医辨治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基于心肺同病论治失眠
编辑人员丨2024/1/20
近年来,失眠患者人数不断上升,长期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医对失眠有系统性认知,大量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失眠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少、长期疗效显著等优势,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心肺同治"基于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肺位置相邻,两脏之病可通治,文章对心肺同病导致失眠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医药进一步治疗失眠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从《黄帝内经》"聚沫则为痛"理论探析推拿干预疼痛及痛情绪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慢性疼痛迁延难愈,常伴随抑郁、焦虑等痛情绪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黄帝内经》"聚沫则为痛"理论对慢性疼痛的病因病机进行阐释,阐明推拿治疗慢性疼痛的中医学内涵,并对推拿治疗慢性疼痛和痛情绪"身心同治"的独特优势进行总结,以期通过对骨关节疾病"聚沫则为痛"理论的探讨为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