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过错的认定规则及完善路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疗过错的认定是医疗侵权责任成立的核心要件。常见的医疗过错包含医疗伦理过错、医疗技术过错、病历书写/保管过错与组织协调过错,有类型化探讨之必要。实践中医疗过错认定规则的司法适用出现了偏差,主要体现为:医疗水平认定标准模糊、诊疗规范适用绝对化、医疗过错的免责事由存在争议及司法过度依赖医疗损害鉴定意见等。完善医疗过错的认定规则应遵循如下路径:明确医疗水平判断的“理性医生”标准;限缩法律上诊疗规范的范畴,排除其绝对适用效力;规范医疗过错的免责事由,认可紧急医疗措施的免责性,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审慎对待医疗损害鉴定意见,明确其只能作为案情判断的辅助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我国实验性医疗的法律规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我国新药临床试验数量不断增长,在带来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隐含着巨大风险。这一点,在实验性医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德国通过立法规范实验性医疗行为,取得了良好成效。我国应当借鉴德国的有益经验,促进实验性医疗有序发展。具体而言,应当在刑法中增设非法人体试验罪;采取专门立法模式规制实验性医疗行为;建立无过错医疗责任制度分担实验性医疗风险;吸收借鉴国际社会关于人体试验的相关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民国中医讼案鉴定管窥:以阎玉林案为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医疗鉴定是认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解决医疗纠纷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医疗诉讼应当交由中医还是西医或法医鉴定,是民国时期就开始争论的问题。在中医界的努力下,民国中央国医馆处方鉴定委员会建立,为中医讼案取得了同行鉴定权。文章以民国二十六年(1937)山东高等法院送请中央国医馆鉴定阎玉林过失致人死亡一案为例,初窥民国时期中医讼案鉴定制度的概况,以期为建立中医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制度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的法律规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愈来愈多的法律问题亟待解决。目前,虽然学界与实务界对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仍存争议,但它在临床诊断和外科手术中的侵权风险却无法回避。在强、弱人工智能责任主体区分的基础上,符合侵权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主观过错等要件即可构成侵权责任,但存在免责事由亦可免除责任。除侵权责任的事后追责外,还需要建立完备的行政法律规制体系。我国当前需要尽快探索建立人工智能的分类登记制度、强制保险制度和储备金制度,从而加强对人工智能临床应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法律规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潍坊市2007-2020年无偿献血者无过错输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残余风险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2007-2020年潍坊市无偿献血者的无过错输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残余风险。方法:选择2007-2020年,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且完成全部献血流程的1 049 616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献血者年龄为18~59岁;男性献血者为730 953例,女性为318 663例;首次献血者为644 937例,重复献血者(献血次数≥2次)为404 679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潍坊市中心血站献血信息系统,以集合数据的形式,收集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检测时间等数据。根据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馈的HIV确证实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和首次无偿献血者的HIV流行率。并且利用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流行率/"窗口期"输血模型法,计算献血者的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风险度,用于评估无偿献血者的无过错输HIV感染残余风险。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1 049 616例无偿献血者的HIV流行率为0.017 3%(182/1 049 616),其中首次和重复无偿献血者的HIV流行率分别为0.028 2%(182/644 937)和0(0)。② 2007-2020年潍坊市1 049 616例无偿献血者的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危险度为7.41×10 -5,并且在(0.95~10.91)×10 -6之间波动。 结论:患者输注经血站检测合格的血液,仍存在在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期间麻醉法律风险认知的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期间对麻醉法律风险认知的现状。方法:2022年6月,选择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西南医科大学2018级麻醉学专业123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其麻醉法律风险相关的知识。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结果。结果:123名学生中,了解麻醉法律常识、医师管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师权利与义务、医疗行为过错认定相关知识的人数分别为24名(19.5%)、44名(35.8%)、58名(47.2%)、81名(65.9%)和73名(59.3%)。结论:麻醉学专业本科生实习期间对麻醉法律风险相关知识了解不足,建议加强对其进行法律基础知识和麻醉执业法律风险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因恶性综合征死亡的医疗损害鉴定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1案例资料1.1病历资料摘要及医疗过错分析患者,男,40岁,10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夜间不眠,情绪不稳,对空谩骂等,诊断为:"躁狂症",给予"碳酸锂片(1片每日二次)、氯氮平分散片(3片每晚)"等口服治疗.2023年3月15日~19日在A医院住院治疗时,分别使用了碳酸锂缓释片、富马酸喹硫平片、盐酸氯丙嗪注射液、氯氮平片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现状问题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前,医疗损害鉴定在医疗纠纷处理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法官等司法工作者有的没有医学专业背景,对于医方的诊疗行为是否有过错,其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大小必须依赖于专业鉴定去判断,我们国家还没有一支专业的医疗法官队伍,也没有专门的医疗案件法庭,目前已经有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医疗案件同专利等知产案件同样属于专业技术性较强的案件,但我们国家目前少有专门的医事法庭,办理医疗案件时无论是刑事、行政法范畴的医疗事故还是民法范畴的医疗纠纷,案件的办理基本都需要依靠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医源性氰化物积蓄中毒案例鉴定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7/6
1案例1.1基本情况林某,男,38岁.2021年5月1日到某市人民医院(三甲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头晕查因:高血压病?脑梗塞?急性冠脉综合征?肾功能不全",予住院治疗.2021年5月14日滴注头孢呋辛钠时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尸检及医疗过错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鼻窦手术后视力障碍医疗损害鉴定1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1 案 例1.1 简要案情罗某,女,57岁,某年3月27日因"鼻塞、脓涕伴头痛2个月"就诊于某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慢性鼻窦炎(双侧)、鼻中隔偏曲等,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罗某出现右眼视神经萎缩、右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右眼视力丧失等不良后果.当事人认为经治医院存在手术操作不当、延误治疗等医疗过错,而医方认为患者的情况系手术刺激及自身紧张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所致,医方在术后及时给予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诊疗过程并无不当,故双方诉至法院,申请医疗损害司法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