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化正中神经寸移检测对常规肌电图正常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目的 探讨简化正中神经寸移对常规肌电图检查正常的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正常受试者为检测对象先测出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寸移2 cm间隔平均传导时间,再以最长时间间隔计算出95%区间,以上限为判断间隔时间是否异常的标准.对临床考虑为CTS的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测,筛选出肌电图正常的患者,再进行简化正中神经寸移检测.结果 正常人正中神经腕段运动寸移从腕的近段到远端3个节段的传导时间分别是(0.32±0.21)ms、(0.59±0.19)ms和(0.41±0.23)ms,以最长时间第2段为对象确立2 cm距离神经传导正常值上限为1 ms,以超过1 ms为异常;同样正中神经腕段逆向感觉神经传导寸移从腕的近段到远端3个节段的传导时间分别是(0.21±0.21)ms、(0.39±0.19)ms和(0.54±0.23)ms,以最长时间第3段为对象,95%可信区间确定正中神经寸移2 cm距离传导时间上限为1 ms,超过1 ms为异常.简化正中神经寸移检测本组5例不典型症状肌电图正常的CTS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结论 简化正中神经寸移有助于对常规肌电图检测正常的CTS的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
Tce-MEP对大鼠坐骨神经显微吻合术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目的 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ce-MEP)对大鼠坐骨神经断裂损伤动物模型显微外科手术吻合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坐骨神经断裂损伤吻合手术组(Model组)、坐骨神经断裂损伤不吻合组(SNI组),每组各6只.Sham组只行坐骨神经分离术不损伤坐骨神经,SNI组和Model组大鼠在距梨状肌下缘1 cm处切断坐骨神经干,Model组立即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SNI组不吻合.各组均记录大鼠术前及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的Tce-MEP潜伏期及波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和第30天行大鼠B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各组均在术后第30天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坐骨神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坐骨神经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Mod-el 组和SNI组所有大鼠坐骨神经剪断后均出现Tce-MEP波形变化,Model组吻合术前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P<0.05),术后不同时间段复测波形均有所恢复.Model组和SNI组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BBB评分降低(P<0.05)o HE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显示,Model组坐骨神经远端脱髓鞘现象较SNI组好转.结论 显微外科吻合手术可以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断裂损伤的神经功能修复,且可以减轻神经损伤远端的脱髓鞘改变;Tce-MEP可以连续客观地评估大鼠坐骨神经断裂损伤修复后不同时间点的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7小时前
-
简化正中神经寸移在早期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研究简化正中神经寸移在常规肌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们对5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正中神经寸移检查,先确立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在腕部由近段到远端4个刺激点,确定两个刺激点之间的距离为2 cm,通过统计计算得出两点距离产生的最大潜伏期正常值范围,再利用这个正常值对常规肌电图正常或轻度异常的50例CTS患者进行判断,确定其是否存在传导时间延迟.比较简化正中神经寸移与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波峰时间差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判断两种方法在检查CTS中是否有差异.结果 正常人正中神经腕段运动寸移从腕的近段到远端3个节段传导时间分别是(0.32±0.21)、(0.51±0.19)、(0.41±0.23)ms,以最长时间第二段为对象确立2 cm距离神经传导正常值上限为1 ms,以超过1 ms为异常;同样正中神经腕段逆向感觉神经传导寸移从腕的近段到远端3个节段传导时间分别是(0.21±0.21)、(0.39±0.19)、(0.54±0.23)ms,以最长时间第三段为对象确立2 cm距离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正常值上限为1 ms,以超过1 ms为异常.正中神经寸移与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波峰时间差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P=0.002).结论 简化正中神经寸移是一种简单可靠可用于早期CTS确诊的方法,可以成为诊断CTS的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对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电生理特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对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脑卒中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分别对患者双上肢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及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进行评估,并对偏瘫上肢冈上肌、三角肌、肱二头肌、伸指总肌、拇短展肌和小指展肌进行静息状态下针极肌电图检测;采用Brunnstrom分期对患者的上肢和手功能进行评估,并对患侧神经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变化率与患者病程、年龄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侧相比,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侧的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CMAP波幅均显著降低( P<0.01),肩胛上神经和腋神经的潜伏期延长( P<0.05),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潜伏期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无差异( P>0.05)。偏瘫侧腋神经、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CMAP波幅变化率明显高于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 P<0.05)。偏瘫侧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较健侧降低( P<0.01),感觉传导速度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偏瘫侧SNAP波幅变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正中神经、桡神经和尺神经,但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率两两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肩关节半脱位后上肢所检肌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发电位,偏瘫上肢近端出现率高于远端肢体,其中冈上肌自发电位出现率为61.54%,三角肌为84.62%,肱二头肌为69.23%,伸指总肌和拇短展肌为46.15%,小指展肌为30.77%。偏瘫侧CMAP变化率与患者病程、年龄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 结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可导致支配肩和上臂的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大于支配前臂和手的神经,可能影响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查与术后肌力恢复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前的神经电生理检查与术后拇短展肌肌力恢复的关系。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住院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33例,双侧27例(纳入较重侧),单纯右侧2例,单纯左侧4例,术前行正中神经电生理检查及拇短展肌肌电图,仅行腕管松解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行患者拇短展肌肌力及功能评估。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DML)、远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与术后拇短展肌肌力改变、拇指功能改变的相关性。结果:术后拇短展肌肌力改善率48.48%(16/33),拇指功能改善率42.42%(14/33),麻木症状改善率87.88%(29/33);术前正中神经DML与术后拇短展肌肌力改变、拇指功能改变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0.230( P>0.05)、0.116( P>0.05);术前正中神经远端CMAP波幅与术后拇短展肌肌力改变、拇指功能改变的相关系数 r分别为0.262( P>0.05)、0.183( P>0.05)。 结论:术前神经电生理检查不能预测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松解术后拇短展肌肌力的改变及拇指功能的恢复,但手术治疗仍不失为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治疗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鼠臂丛损伤修复后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的有效利用及靶器官对其再生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在大鼠臂丛损伤模型上证实臂丛损伤修复后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能够被有效利用,并探讨靶器官对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开展研究。实验分为包含5个亚组的再生组(RGen)和3个亚组的再利用组(RUs),每个亚组由随机选取的6只大鼠组成(共42只)。RGen组:切断并缝接肌皮神经,按缝接神经后同时构建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与靶器官的不同连接状态分为1~4个亚组,即RGen1组(无靶器官连接组):剪断前臂外侧皮神经(LFCN)内侧分支的远端,并且缝合结扎断端远端,切断其与皮肤靶器官的连接;RGen2组(缝合连接皮肤靶器官组):剪断LFCN内侧分支的远端后再通过缝合行端端缝接;RGen3组(自然连接皮肤靶器官组):仅解剖暴露LFCN内侧分支;RGen4组(缝合连接肌肉靶器官组):即剪断正中神经发出的支配桡侧腕屈肌(FCR)的肌支,肌支断端的近端缝扎封闭,同侧LFCN内侧分支的远端通过神经的端端缝接连接到肌支断端的远端,实现与肌肉靶器官(即FCR)的连接等;RGen 5组(对照组):仅解剖暴露肌皮神经及同侧LFCN内侧分支。8周后,在大鼠麻醉状态下,取LFCN内侧分支远端约5 mm的神经组织,随后进行乙酰胆碱酯酶染色(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荧光染色(ChAT),测量染色后的阳性反应面积(PA)、平均光密度(MD)、累计光密度(IOD)来评估再生组的不同亚组中错配长入LFCN的运动轴突的再生情况。RUs组:首先所有亚组均解剖暴露支配FCR的神经支,然后分为3个亚组,即RUs1组(保留肌肉正常神经支配组):仅解剖暴露支配该肌肉的神经支;RUs2组(肌肉接入LFCN组):即再生组的亚组4;RUs3组(肌肉去神经支配组):剪断支配FCR肌的肌支,并将断端的近端缝扎封闭。8周后,在大鼠麻醉状态下,通过测量比较RUs组的不同亚组的FCR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湿重率、Masson染色后的胶原容积分数(CVF)来评估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对肌肉的神经支配情况;使用单因素方差及Bonferroni法进行数据分析,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RGen组中,神经AChE染色后,与RGen1组、RGen5组相比, RGen3组和RGen4组的PA、MD、IOD值更高,与RGen2组相比,RGen4组的PA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hAT染色后,与RGen1组和RGen5组相比,RGen3组和RGen4组的PA和IOD值更高( P<0.05);与RGen2组相比, RGen4组的PA显著更高( P<0.05)。RUs组中,电生理评估示: RUs3组未观察到CMAP, RUs1组、RUs2组的CMAP潜伏期和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RUs1组(98.91%±3.86%)的肌肉湿重率显著高于RUs3组(86.67%±4.68%)( P<0.01),与RUs2组(92.74%±3.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Masson染色示: RUs2组(8.61%±1.16%)的CVF值显著高于RUs1组(3.17%±0.76%)、显著低于RUs3组(16.44%±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有靶器官的连接更有利于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的生长,其中,神经远端连接肌肉靶器官时产生的促进作用强于皮肤靶器官;错配再生的运动轴突可以与肌肉靶器官建立有效的神经支配,证实了其能被有效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针联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电针联合口服甲钴胺片治疗T2DM合并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T2DM合并轻中度CT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过程中,2组分别脱落2例,最终各有38例进入疗效统计。全部患者均积极控制血糖,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电针患侧大陵、内关,连续治疗6周。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波士顿腕管问卷调查量表(Bonston Carpal Tunel Questionair, BCTQ)中的症状量表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 SNAP)的波幅及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 DML)。评价临床疗效,记录不良事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31/38)、对照组为60.5%(23/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94, P=0.024)。治疗后,治疗组VAS、BCT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639、2.790, P值分别为0.010、0.007);DML[(3.62±0.19)ms比(4.00±0.17)ms, t=68.891]低于对照组( P<0.01),SCV[(47.36±0.18)m/s比(42.34±0.14)m/s, t=97.163]、SNAP[(14.74±0.18)μV比(12.10±0.16)μV, t=51.434]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结论:电针联合口服甲钴胺片可减轻T2DM合并轻中度CTS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腕关节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松动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轻中度CTS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8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甲钴胺口服,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对患侧腕部行正中神经松动术,每天治疗10 min,每周治疗6 d;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辅以体外冲击波治疗,每次治疗总冲击次数为2000次,功率密度为0.16 mJ/mm 2,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3 d。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分别采用整体症状评分(GS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同时对患者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生理检查,检查指标包括拇指-腕及中指-腕感觉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拇短展肌复合动作电位(CMAP)、正中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及运动传导速度(MCV)等。 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发现2组患者GSS及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观察组GSS评分[分别为(13.12±4.55)分和(7.56±5.01)分]及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32±1.66)分和(1.22±1.08)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正中神经DML[(3.65±0.73)ms]、拇指-腕SCV[(45.12±5.56)m/s]、中指-腕SCV[(55.45±7.67)m/s]、拇短展肌CMAP[(8.23±3.15)mV]、拇指-腕SNAP[(13.21±4.23)μV]及中指-腕SNAP[(13.45±3.89)μV]均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明显改善( P<0.05);对照组仅有正中神经DML[(3.68±0.77)ms]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明显改善( P<0.05),拇指-腕SNAP[(10.78±4.34)μV]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上述各项电生理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CTS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增强腕部功能,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搔刮塌陷试验对腕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搔刮塌陷试验对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们对65例肌电图检查符合CTS的患者进行搔刮实验,其中有56例肢体出现搔刮试验阳性。我们对这56例再次进行肌电图检测,比较搔刮塌陷试验前后的肌电图变化。结果:受试患者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感觉传导速度(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SCV);指1-腕、指3-腕神经感觉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ve potential,SNAP);远端运动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在搔刮塌陷试验前后经SPSS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搔刮塌陷试验对部分CTS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影响,但对CTS的神经电生理结果没有起到明显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氧化亚氮中毒患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电生理学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10例氧化亚氮(笑气)中毒患者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电生理学特点。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0例笑气中毒患者(病例组)及20例对照者(对照组),分别进行头部、颈椎、胸椎MRI及电生理学检查,包括四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感觉神经电位波幅(SNAP)、上肢皮层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值、下肢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40潜伏期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病例组运动神经DML延长、MNCV减慢、CMAP降低、SNCV减慢、SNAP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例组N20、P40潜伏期值均高于对照组[(32.70 ± 3.34)ms比(18.85 ± 1.37)ms、(57.00 ± 4.08)ms比(38.40 ± 1.5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16.20、18.20, P<0.01)。5例患者颈椎或胸椎MRI可见颈髓、胸髓后索倒"V"型T 2长信号。 结论:笑气中毒后可引起明显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累及周围神经及脊髓损害,周围神经损害可累及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呈轴索损害为主,伴脱髓鞘损害,以双下肢为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