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二羟基黄酮对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7,8-二羟基黄酮(7,8-dihydroxyflavone, 7,8-DHF)对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H 2O 2)引起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究其机制。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PC12细胞分为4组(每组4皿):对照组(C组)、7,8-DHF组(D组)、H 2O 2组(H组)、7,8-DHF+H 2O 2组(D+H组)。C组加入PBS缓冲液,D组加入25 μmol/L 7,8-DHF,H组和D+H组均加入200 μmol/L H 2O 2,D+H组在加入H 2O 2前采用25 μmol/L 7,8-DHF预处理1 h。各组细胞孵育24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释放率,Hoechst染色法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仪观察并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法测定酸敏感离子通道3(acid-sensing ion channel 3, ASIC3)、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cell lymphoma-2 related X protein, Bax)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ASIC3、Bcl-2/Bax、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 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H组PC12细胞数量和细胞活力明显降低,LDH释放率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ASIC3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上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上调,Bcl-2/Bax mRNA比值和蛋白比值均降低( P<0.05);D组和D+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H组比较,D+H组细胞形态接近正常,细胞数量和细胞活力明显升高,LDH释放率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ASIC3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下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Bcl-2/Bax mRNA比值和蛋白比值均升高( P<0.05)。 结论:7,8-DHF可以减轻H 2O 2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SIC3信号从而减轻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误诊为脑卒中的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相关脑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anti-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1,LGI1)抗体相关脑炎是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的一种亚型,是继抗NMDAR脑炎之后第二常见的AE,其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 [1]。抗LGI1抗体是抗神经元表面或者突触蛋白自身抗体的一种,发病机制与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有关,主要存在于海马、杏仁核、颞叶皮层等边缘系统 [2]。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短期记忆力丧失、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FBDS)及低钠血症等 [3-4]。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对免疫治疗(包括类固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敏感 [5]。但在临床上它经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或精神疾病,这可能会延迟治疗并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包括癫痫持续状态甚至昏迷 [6]。经检索,笔者未见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误诊为脑卒中的报道。本文现报道1例以突发言语障碍、头晕及记忆力下降为首发表现,刚开始误诊为急性脑卒中,后续因血清及脑脊液抗LGI1抗体均为阳性最终确诊为抗LGI1抗体相关脑炎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1通过YAP促进胶质瘤侵袭进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PIEZO1通过YAP传导机械力学信号促进胶质瘤侵袭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1)标本检测: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行胶质瘤切除术的94例患者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级别胶质瘤组织中PIEZO1表达。(2)细胞实验:不同基质硬度条件下培养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PIEZO1和YAP表达,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PIEZO1表达。(3)慢病毒转染后细胞实验:根据有无转染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和sh-PIEZO1组,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增殖、侵袭实验、Western blotting实验等方式研究PIEZO1在胶质瘤增殖、侵袭中的作用;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 PIEZO1敲低后YAP、FAK、β1-整合素等力学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YAP下游靶基因 CTGF、 CYR6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PIEZO1敲低后YAP的表达。 结果:(1)PIEZO1表达随胶质瘤级别升高而增高,且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野生型患者中PIEZO1表达高于 IDH突变型。(2)随着基质硬度增加,PIEZO1及YAP表达增加。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0.2 kPa组相比,16和64 kPa组基质培养细胞PIEZO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 PIEZO1敲低后,U87细胞形态变大、触角增多,U251细胞多呈较长梭形。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h-PIEZO1组细胞克隆数明显减少,各时间点增殖率明显降低,侵袭细胞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h-PIEZO1组细胞上皮标志物钙黏附蛋白E(E-cadhein)表达明显增加,间质标志物波形蛋白、Snail及Slug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最后,Western blotting、RT-PCR实验及免疫荧光实验发现,敲低 PIEZO1显著增加了磷酸化(p)-YAP表达,降低了YAP胞核表达,下调了YAP下游靶基因 Cyr61和 CTGF表达,并且显著减低了β1-整合素和p-FAK水平;阴性对照组与sh-PIEZO1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IEZO1通过YAP调控胶质瘤对机械信号的反应,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可以作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NADPH氧化酶-4和酸敏感受体在心理应激小鼠食管中的表达及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诱导酸敏感受体在小鼠食管中的表达及氧化应激在食管炎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2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2组(每组10只),即慢性束缚应激(Stress)组和正常对照(Control)组。应激组小鼠每天在自制式束缚器中限制活动2 h,其余时间两组小鼠在相同环境中自由饮水摄食,实验持续14 d。光镜下观察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检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在小鼠食管及血清中的表达。进一步通过qRT-PCR方法检测食管组织中酸敏感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光镜下观察发现,HE染色后应激组小鼠食管黏膜组织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反应和炎症性改变,而对照组小鼠食管全层未发现明显异常。两组小鼠炎症评分结果显示,应激组小鼠食管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ox-4主要表达于食管固有层、黏膜及黏膜下层,应激组Nox-4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激组小鼠食管黏膜组织中Nox-4 mRNA表达水平是对照组的(2.67±0.6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Nox-4在应激组小鼠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42±0.01)ng/ml vs (2.13±0.3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应激组酸敏感受体如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1(TRPV-1)、TRPV-4、酸敏感离子通道-1(ASIC-1)、ASIC-2和ASIC-3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应激组Nox-4 mRNA表达与TRPV-1、TRPV-4、ASIC-1、ASIC-2、ASIC-3 mRNA表达之间呈正相关( r=0.97、0.94、0.98、0.95、0.99, P<0.01)。 结论:心理应激引起酸敏感受体的异常表达,并诱导炎症和氧化应激产生,从而导致食管高敏感性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突变单基因糖尿病病例系列报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ODY)是最常见的单基因糖尿病类型之一,其中,MODY12和MODY13是由编码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基因[即ATP结合转运子亚家族成员8基因( ABCC8)和整流性钾离子通道J家族11因子基因( KCNJ11)]突变导致的。对于这类疾病,磺脲类药物能够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将有助于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该文报道了3例起病年龄在30岁以下,有明显糖尿病家族史,初诊时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糖尿病,而经过基因检测最终诊断为ATP敏感性钾通道突变所致的成人单基因糖尿病的病例,其中1例为 ABCC8突变所致(已报道位点),2例为 KCNJ11突变所致(新发突变)。我们对3例患者尝试使用瑞格列奈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提示瑞格列奈在治疗此类疾病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琥珀酸脱氢酶在缺氧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mito-K ATP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琥珀酸脱氢酶(SDH)在缺氧后处理(HPC)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 ATP)的关系。 方法:分离成年雄性SD大鼠心肌细胞并培养48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 n=24):空白对照组(Nor组)、缺氧复氧组(H/R组)、SDHA-siRNA腺病毒+缺氧复氧组(siRNA+H/R组)、HPC组、SDHA-siRNA腺病毒+HPC组(siRNA+HPC组)、5-羟葵酸(5-HD)+HPC组和SDHA-siRNA腺病毒+5-HD+HPC组(siRNA+5-HD+HPC组)。Nor组常氧条件下持续培养195 min。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制备:5%CO 2+1%O 2+94%N 2条件下缺氧45 min,复氧150 min。HPC方法:缺氧45 min时行3个循环的复氧5 min-缺氧5 min处理,继续复氧培养120 min。mito-K ATP阻断剂5-HD给药方法:缺氧30 min时加入终浓度为100 μmol/L的5-HD。各siRNA组心肌细胞成功转染SDHA-siRNA腺病毒,沉默SDHA表达。于复氧末,分别检测细胞活力、钙离子水平、SDH活性、ATP含量、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MMP)。 结果:与Nor组比较,H/R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MMP降低,mPTP开放程度、钙离子水平和SDH活性升高( P<0.05)。与H/R组比较,siRNA+H/R组和HPC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MMP升高,mPTP的开放程度、钙离子水平和SDH活性降低( P<0.05)。与HPC组比较,5-HD+HPC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MMP降低,mPTP开放程度、钙离子水平和SDH活性升高,siRNA+HPC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MMP升高,mPTP开放程度、钙离子水平和SDH活性降低( P<0.05)。与siRNA+HPC组比较,siRNA+5-HD+HPC组细胞活力、ATP含量和MMP降低,mPTP开放程度和钙离子水平升高( P<0.05),SDH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5-HD+HPC组比较,siRNA+5-HD+HPC组SDH活性降低,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PC可能通过降低SDH活性,开放mito-K ATP,减轻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8型及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对急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及感觉传导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及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8型(TRPM8)蛋白在急性结肠炎小鼠肠道中的表达、相互作用及对炎症和内脏感觉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30只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与干预组小鼠使用质量浓度为30 g/L的DSS共7 d构建结肠炎模型,同时干预组每天予以0.3%WS-12溶液灌肠,连续7 d试剂处理。每天同一时间观察记录小鼠生命活力、毛发及体重变化、粪便性状,测量粪便隐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并根据病理切片计算组织病理评分;腹壁反射撤退试验检测各组肠道敏感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缓激肽(BK)活性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TRPV1、TRPM8、降钙素基因相关肽α亚单位(CGRP-Gαq)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6 mRNA及内脏敏感蛋白TRPV1、TRPM8及Gαq蛋白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炎性细胞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1)WS-12可以改变肠道TRPV1、TRPM8及Gαq蛋白表达量:模型组小鼠肠道TRPV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2.58±0.25比1.00±0, t=12.130, P<0.01)、模型组Gαq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33±0.51比1.00±0, t=6.984, P<0.01)。模型组TRPM8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0.70±0.10比1.00±0, t=8.001, P<0.01),而经WS-12干预后,干预组TRPV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1.49±0.21比2.58±0.25, t=11.580, P<0.01)、干预组Gαq蛋白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1.34±0.14比2.33±0.51, t=5.021, P<0.01),而干预组TRPM8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1.60±0.32比0.70±0.10, t=6.914, P<0.01)。(2)WS-12可减轻肠道炎症程度:模型组小鼠结肠长度较对照组变短[(4.01±0.72) cm比(7.47±0.55) cm, t=11.960, P<0.01]、模型组DAI评分高于对照组[(3.70±0.48)分比(0.20±0.42)分, t=17.26, P<0.01],模型组苏木精-伊红(HE)组织病理评分高于对照组[(7.10±0.74)分比(0.20±0.42)分, t=25.680, P<0.01],组织间CD4 +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升高,浸润明显。而经WS-12干预后,干预组结肠长度变长[(5.95±0.85) cm比(4.01±0.72) cm, t=6.734, P<0.01],干预组DAI评分低于模型组[(2.10±0.74)分比(3.70±0.48)分, t=5.737, P<0.01]及干预组HE组织病理评分低于模型组[(4.80±0.79)分比(7.10±0.74)分, t=6.734, P<0.01],CD4 +T淋巴细胞表达量降低( P均<0.01)。模型组小鼠肠道IL-1β、IL-6、TNF-α、B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β:(107.70±7.86) ng/ml比(23.59±2.26) ng/ml, t=30.190;IL-6:(62.49±6.61) pg/ml比(5.26±1.13) pg/ml, t=27.190;TNF-α:(184.40±11.19) pg/ml比(33.45±6.37) pg/ml, t=37.060;BK:(65.69±7.53) pg/ml比(12.84±4.12) pg/ml, t=19.470, P均<0.01],WS-12干预组上述指标低于模型组[IL-1β:(42.84±10.45) ng/ml比(107.70±7.86) ng/ml, t=14.230;IL-6:(14.18±5.91) pg/ml比(62.49±6.61) pg/ml, t=17.190;TNF-α:(92.71±3.39) pg/ml比(184.40±11.19) pg/ml, t=8.569;BK:(16.46±3.96) pg/ml比(65.69±7.53) pg/ml, t=18.31, P均<0.01]。(3)WS-12可改善肠道上皮通透性:模型组小鼠肠道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0.58±0.18比1.00±0, t=10.180;0.64±0.19比1.00±0, t=6.466, P<0.01)。而经WS-12干预后,干预组ZO-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0.88±0.11比0.58±0.18, t=6.674;0.82±0.12比0.64±0.19, t=3.314, P均<0.01)。(4)WS-12干预后可改善肠道敏感性:模型组小鼠在不同压力(20、40、60、80 mmHg)直肠扩张下AW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8±0.4)分比(0.1±0.3)分, t=4.200;(1.8±0.4)分比(0.5±0.5)分, t=6.091;(2.7±0.5)分比(1.7±0.4)分, t=4.629;(3.8±0.4)分比(2.8±0.6)分, t=4.160, P均<0.01],予WS-12干预后,小鼠肠道敏感性明显降低,其AWR评分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在不同压力下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0.4±0.3)分比(0.8±0.4)分, t=1.897;(1.1±0.3)分比(1.8±0.4)分, t=4.200;(1.9±0.3)分比(2.7±0.5)分, t=4.382;(2.9±0.3)分比(3.8±0.4)分, t=5.400, P均<0.01]。 结论:TRPV1和TRPM8之间可能存在平衡机制维持肠道正常功能。WS-12可以通过激活TRPM8通道对小鼠急性结肠炎起一定的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复方磺胺甲唑联合伏立康唑致高钾并低钠血症3例报告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复方磺胺甲唑(SMZ co)联合伏立康唑致高钾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及其处置措施.方法 收集2023年1-2月因重症肺炎入住陕西省人民医院,联合使用了SMZ co与伏立康唑导致高钾并低钠血症的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结果 SMZ co联合伏立康唑可增加高钾并低钠血症风险,3例病人血钾最高分别上升至8.1、6.1、5.6 mmol/L,血钠最低分别下降至128、134、122 mmol/L,经口服环硅酸锆钠及补钠治疗后,3例病人血钾分别恢复至4.9、5.1、4.5 mmol/L,血钠恢复至136、135、137 mmol/L.结论 联合使用SMZ co与伏立康唑可导致高钾血症及低钠血症风险增加,原因可能为SMZ co的甲氧苄啶(TMP)成分竞争性抑制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的阿米洛利样敏感钠通道,阻断钠离子(Na+)-氢离子(H+)和Na+-钾离子(K+)交换,抑制钠的吸收,并减少钾的排泄,从而导致低钠及高钾血症;联合用药可能导致血清伏立康唑水平异常升高而增加高钾血症风险.发生药源性高钾血症时及时停药并口服环硅酸锆钠可有效降钾,低钠血症通过口服及静脉补充高渗盐即可纠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啮齿类动物模型的推拿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机制被认为是多因素的.近年大量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模型是临床前NP较理想的模型,而推拿通过多种分子机制作用于NP的发展.本文基于慢性压迫性损伤和脊神经结扎的两种啮齿类动物模型,从推拿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以减少神经炎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并减少Ca2+离子通道的表达,从而降低损伤敏感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性,以及抑制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18/6和炎症介质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2、NOD样受体蛋白3炎症小体、长链非编码RNA BANCR的分泌,减少伤害感受器三磷酸腺苷受体P2X3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2的表达,调节疼痛回路中γ-氨基丁酸能传递方面.笔者总结分析推拿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缓解神经炎症、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突触重塑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LSD1和PIEZO1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转归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分析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和压电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组件 1(PIEZO1)在口腔癌中表达及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 年1 月—2018 年3 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口腔癌患者113 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中留取口腔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SD1、PIEZO1 表达;分析口腔癌组织LSD1、PIEZO1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口腔癌组织 LSD1、PIEZO1 表达情况分为 LSD1 阳性表达组、PIEZO1阳性表达组、LSD1 阴性表达组、PIEZO1 阴性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LSD1、PIEZO1 阳性/阴性表达口腔癌患者生存曲线,Cox回归分析影响口腔癌患者预后转归的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口腔癌组织中LSD1、PIEZO1阳性表达率升高(χ2/P =47.684/<0.001、43.929/<0.001).LSD1、PIEZO1 在分化程度低、浸润深度>5 mm、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阳性表达率升高(LSD1:χ2/P =5.815/0.016、6.669/0.010、8.145/0.004、10.879/0.001,PIEZO1:χ2/P =6.136/0.013、5.796/0.016、6.771/0.009、8.116/0.004).113 例口腔癌患者 5 年总生存率为56.64%(64/113).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SD1 阳性表达组、PIEZO1 阳性表达组 5 年总生存率分别低于LSD1 阴性表达组、PIEZO1 阴性表达组(χ2/P =12.097/0.001、9.795/0.002).低分化、浸润深度>5 mm、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和 LSD1、PIEZO1 阳性表达为影响口腔癌患者预后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 3.131(1.129~8.679)、4.011(1.426~11.283)、5.100(1.274~20.417)、8.357(1.800~38.795)、3.623(1.059~12.395)、3.454(1.191~10.019)].结论 口腔癌组织LSD1、PIEZO1 高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转归有关,可能成为口腔癌患者预后转归评估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