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症患者非计划重返ICU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非计划重返ICU是评价ICU医疗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非计划重返ICU的患者治疗结局较差、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医疗资源消耗多。本文综述了非计划重返ICU的定义、发生率、危险因素、风险预测模型及降低其发生率的相关措施,为ICU医护人员及研究者开展相关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胆胰腺外科恶性肿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基本资料及术后DVT形成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收治的90例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术后发生DVT,占比12.22%,其中9例患者血栓累及左下肢,占比81.82%,1例患者血栓累及右下肢,占比9.09%,1例患者血栓累及双侧下肢,占比9.0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术后卧床时间、联合放化疗、抗凝治疗及非计划重返ICU是影响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的相关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类型、联合化疗及非计划重返ICU是影响患者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 P<0.05)。 结论:年龄、肿瘤类型、联合化疗及非计划重返ICU是影响患者术后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以预防或降低肝胆胰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形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度依赖病房降低重症肝病患者ICU重返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高度依赖病房(HDU)和普通病房中重症肝病(SLD)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重返率的差异,反映HDU在SLD患者诊疗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ICU从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降阶梯至HDU及普通病房的重症肝病患者,比较两组间的主要肝功能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分析转入不同病房的SL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ICU重返率等的差异,阐明HDU病房在SLD患者等级病房管理中的作用;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ROC),探讨基线MELD评分界定HDU收治范围的可行性。结果:SLD患者转入HDU时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MELD评分等水平均显著高于转入普通病房组( P值均< 0.05)。转入HDU组中有70.7%的SLD患者MELD评分> 17,而普通病房组中有61.9%的SLD患者MELD评分≤17。本队列总体ICU重返率为11.4%,按照MELD评分四分位数 P75分组,MELD评分>23的SLD患者ICU重返率(20.0%)显著高于MELD评分≤23的SLD患者(8.6%)( P = 0.020)。HDU组MELD评分≤23时ICU重返率为8.2%,MELD评分>23时ICU重返率为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1.0),而普通病房组MELD评分≤23时患者ICU重返率为8.8%,MELD评分>23时ICU重返率显著升高至36.4%( P = 0.001)。MELD评分预测普通病房组SLD患者重返ICU的最佳临界值为23.5。 结论:HDU在实践中较好地承接了肝病病情较重的ICU降阶梯SLD患者,并显著降低MELD评分>23的ICU降阶梯SLD患者的ICU重返率。MELD评分>23的ICU降阶梯SLD患者适合转入HDU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冰山能力素质模型管理在ICU过渡期患者护理安全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冰山能力素质模型管理在ICU过渡期患者护理安全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由科室护理骨干组成护理安全小组,采用冰山能力素质模型分析2018年1~12月导致ICU过渡期患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方面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管理对策,实施1年的模型管理。比较管理实施前后ICU过渡期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家属及患者的满意度、ICU重返率等指标。结果:冰山能力素质模型管理实施后,ICU过渡期患者脱管、误吸、气道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管理前,72 h ICU重返率低于管理前,平均住院日短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冰山能力素质模型管理能够改进"人"方面的因素,提高ICU过渡期患者的护理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老年重症关怀病房构建老年危重症友善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将老年重症关怀病房(GICU)纳入老年危重症友善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5月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GICU和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老年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ICU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重症诊疗及护理模式。GICU组患者除ICU组基础医护措施外,根据病情评估情况,加入弹性探视、诊疗环境优化、关怀式诊疗、家属参与式临终关怀等友善管理模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治疗期间院内感染、非计划拔管、坠床/跌倒、非预期重返ICU/GICU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和ICU/GICU病死率;以及患者ICU后综合征(PICS)发生率、患者/家属对医护满意率、患者/家属对诊疗环境满意率。结果:按照ICU、GICU的收治标准以及患者和(或)家属的意愿,最终ICU组纳入59例患者,GICU组入组48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诊断、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ICU组与GICU组患者治疗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13.6%(8/59)比12.5%(6/48)〕、非计划拔管发生率〔5.1%(3/59)比6.2%(3/48)〕、坠床/跌倒发生率〔3.4%(2/59)比0%(0/48)〕、非预期重返ICU/GICU率〔8.5%(5/59)比10.4%(5/48)〕、ICU/GICU病死率〔6.8%(4/59)比6.2%(3/48)〕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ICU组相比,GICU组PICS发生率明显降低〔8.3%(4/48)比25.4%(15/59), P<0.05〕,患者/家属对医护满意率〔89.6%(43/48)比74.6%(44/59)〕、患者/家属对诊疗环境满意率〔87.5%(42/48)比67.8%(40/59)〕明显提高(均 P<0.05)。 结论:将GICU作为老年危重症友善管理模式是可行且安全的,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CU机械通气存活者长期结局及对ICU康复门诊看法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存活者长期结局及患者对设立ICU康复门诊的看法。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描述性研究设计,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的机械通气存活者为研究对象。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健康状况调查(SF-36)问卷、ICU康复门诊调查问卷对存活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社会经济结局、临床资料、生活质量和对ICU康复门诊的看法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248例ICU机械通气存活者,最终成功随访130例(52.4%),平均随访(19.64±3.20)个月。调查对象平均年龄(60.09±15.42)岁,60岁以上人群占55.4%。130例患者中,入ICU诊断以重症肺炎为主(占23.1%),其次为外科术后(心外科术后占16.9%、其他外科术后占20.8%)、肺移植(占13.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占12.3%)等;首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为(16.88±7.37)分;有创机械通气时间(12.52±12.34) d;ICU住院时间(16.71±15.11) d。在社会经济结局方面:至随访日,ICU存活者为全职/兼职的比例由入ICU前的32.3%(42/130)下降到25.4%(33/130),无业的比例由6.9%(9/130)增加至18.5%(24/130),仅有45.1%(23/51)的存活者重返之前的工作岗位;36.2%(47/130)的ICU存活者报告仍需要他人提供照护,86.9%(113/130)认为ICU治疗经历对其生活造成了影响。在生活质量方面:ICU存活者的生理职能维度得分最低、受损最严重,为(34.62±33.15)分;躯体疼痛维度、精神健康维度损伤较轻,得分分别为(90.19±16.98)分、(75.28±15.15)分。进一步归类,躯体健康总评(PCS)得分为(61.12±17.09)分,心理健康总评(MCS)得分为(65.97±21.85)分。在对ICU康复门诊的看法方面:68.5%(89/130)的调查对象认为设立ICU康复门诊是非常有益或有益的。结论:ICU机械通气存活者长期结局不容乐观,生活质量下降;设立ICU康复门诊是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过渡护理服务干预对EICU转出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转出患者实施过渡护理服务干预(TCM),观察该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EICU治疗后转出的12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CM组( n=63,采用过渡护理服务干预)及对照组( n=62,采用常规ICU宣教及交接班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重返ICU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 结果:TCM组住院时间、重返ICU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CM组护理后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且TCM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过渡护理服务干预能够有效提高ICU转出患者的生活质量,调节其心理状态,缩短其住院时间,并降低重返ICU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非计划重返ICU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及资料提取,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同时评价不同模型的准确度。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非计划重返ICU比例为2.54%~13.13%,各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60~0.858。15篇纳入文献中,只有5个预测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大多数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但整体适用性表现良好。结论:多数非计划重返ICU预测模型存在一定的方法学和统计分析的缺陷,医护人员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谨慎解释其预测效果,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模型的外部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过渡期护理对女性ICU转出肿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家属迁移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Roy适应模式过渡期护理对女性ICU转出肿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家属迁移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女性ICU转出肿瘤患者及其家属各92例,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在ICU转出前、转出中及转出后接受ICU常规过渡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Roy模式过渡期护理。记录两组平均住院时间、72hICU重返率、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评价创伤后应激情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心理健康情况,ICU家属迁移应激量表评估家属迁移应激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72 h ICU重返率﹑平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CL-C总分低于对照组,PTSD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家属的迁移应激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Roy适应模式护理应用于女性ICU转出肿瘤患者及家属中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患者持续性焦虑、忧郁情绪,减轻PTSD症状水平,促进其心理和躯体功能康复,改善家属的迁移应激程度,从而提高过渡期护理质量,全面增进患者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患者疾病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收集麻醉重症监护治疗病房(anesthesia intensive care unit, A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患者转入AICU的原因和预后结局,为新建AICU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ICU 2019年4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收治的4 81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种类、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评分]、转入AICU原因、手术类型、AICU治疗时间、预后结局(好转、转入其他ICU、自动出院、死亡)和转回普通病房48 h内重返ICU(包括转回AICU和转入其他ICU)的原因。结果:AICU共收治4 810例患者,年龄(59±17)岁,男性3 085例,女性1 725例,治疗时间1(1)d,94.9%(4 563/4 810)患者好转后转回普通病房或治愈出院,0.9%(44/4 810)患者转入其他ICU,3.5%(170/4 810)患者自动出院,0.7%(33/4 810)患者死亡。AICU收治的患者来源包括术后转入(87.2%)、普通病房转入(10.7%)和急诊入院(2.1%)。术后转入患者4 197例,好转率为97.3%(4 085/4 197),AICU治疗时间为1(1)d,手术类型排在前6位的依次为眼耳鼻咽喉手术(18.5%)、普外腹腔手术(18.2%)、泌尿手术(14.0%)、骨科手术(13.0%)、胸外手术(11.0%)和口腔手术(8.6%)。术后转入AICU原因主要为手术因素(29.6%)、气道问题(25.5%)和合并症多(24.1%)。术后转入AICU的患者治疗好转后转回普通病房,48 h ICU重返率为1.6%(66/4 197),最常见的重返原因是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重返ICU病死率为18.2%(12/66)。普通病房转入患者513例,好转率为79.2%,AICU治疗时间2(4)d,主要转入AICU的原因为呼吸障碍(36.1%)、循环障碍(22.0%)和昏迷(20.3%)。急诊入院患者100例,好转率72.0%,治疗时间6(9)d。结论:手术后患者是AICU收治患者的主要来源,治疗时间短,好转率高,AICU在围手术期患者救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