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期针刺任督经穴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分期针刺任督经穴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医医院的104例PO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访化方法分为分期组、任脉组、督脉组、西药组,各26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窦卵泡计数(AFC),以及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共5个访视点的Kupperman(K)表和月经不调症状分级量化(MDQ)表评分.结果 治疗后,四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下降,雌二醇(E2)水平上升(P<0.05);西药组、督脉组和分期组AFC升高(P<0.01),分期组AFC改善优于任脉组(P<0.05).西药组K表和MDQ表评分在治疗期间下降(P<0.01);随访期间K表不再下降(P>0.05),MDQ表上升(P<0.01).任脉组K表评分在1MC和随访期间下降(P<0.05),MDQ表评分在3MC下降(P<0.01)o督脉组K表和MDQ表评分在3MC下降(P<0.01);随访期间MDQ表评分下降(P<0.05).分期组K表评分在每个访视点均下降(P<0.05),MDQ表评分在3MC和随访期间下降(P<0.01).结论 分期针刺任督经穴治疗POI的临床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医大师石学敏治疗中风后失语验案一则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醒脑开窍"法为石学敏院士所创,在立法、治则和针刺手法上打破了历代针灸医家治疗中风以阳经为主的治疗思想,选用阴经及督脉穴为主,对中风及中风后遗症效果显著。通过整理一则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案,发现醒脑开窍针法不仅具有后续效应,还具有即刻效应,临床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联合针刺督脉经穴治疗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针刺督脉经穴治疗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针刺督脉经穴治疗,试验组予以高压氧联合针刺督脉经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法(MoCA)、Fugl-Meyer评估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t=-3.098, P=0.003);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t=3.364, P=0.001);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t=-4.66, P=0.000);血清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t=2.954, P=0.004);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t=2.722、3.06, P=0.008、0.003)。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554, P=0.457)。 结论:高压氧联合针刺督脉经穴治疗首发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调节血清NSE和BDNF水平,提高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针刺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疼痛、关节僵硬等临床症状,改善类风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ESR等临床指标,并通过抑制病灶局部关节滑膜细胞增殖及软骨细胞凋亡、抑制肥大细胞炎症反应,以及脾脏、腘窝淋巴结等上游免疫器官炎症细胞浸润,调节T细胞极化平衡,改善RA炎症状态。临床多取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督脉等治疗,选穴以足三里、阳陵泉、大椎、曲池等温经散寒通络的穴位为主。近年研究表明,针药联用的治疗策略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三阴交应用及配伍规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探讨三阴交的配伍规律及应用情况。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建库至2021年9月30日有关针刺三阴交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16、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61篇,涉及疾病73种,主要为精神和行为障碍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及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三阴交在临床应用中常配伍足三里、百会、关元及太冲等穴,以胃经、任脉、督脉及膀胱经腧穴居多。对高频配穴进行聚类分析,可聚成7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三阴交常用配穴组合有足三里-三阴交、百会-三阴交、关元-三阴交等。结论:三阴交临床运用广泛,多配伍胃经、任脉及督脉腧穴,以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法为主;可治疗多个系统的疾病,如失眠、脑卒中、焦虑抑郁、痛经、不孕不育等;聚类与关联分析得出三阴交核心配伍腧穴,可作为临床取穴参考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王麟鹏运用八髎穴治验撷英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八髎穴常用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肛肠疾病、运动系统腰骶疼痛等的治疗,具有调理任督二脉、司二便、理经带的作用。王麟鹏教授对八髎穴的针刺和定位有其独到见解,总结王教授的取穴经验及操作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针刺成功率与临床疗效。附验案4则以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督脉入络脑"探讨针刺督脉经穴治疗脑病的神经传导机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督脉入络脑"理论阐释了督脉无论在循行还是功能上都与脑有着密切联系.基于该理论,古今医者治疗脑病首选督脉穴位.针刺督脉效应的产生依赖于穴位下的感受器将针刺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传导至中枢各级水平,然而针刺督脉经穴治疗脑病从外周到中枢的神经传导途径尚未全面总结.从现代神经生物学角度归纳外周感觉传入神经和中枢核团的诸多研究,分析了针刺督脉体表刺激治疗脑病相关联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调控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选穴规律.[方法]以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相关文献为检索内容,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等各大数据库.将文献中符合条件的腧穴录入Microsoft Excel 2021 软件表格内,建立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腧穴频次频率、归经、特定穴、分布部位等信息的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SPSS Statistics 25.0及SPSS modeler 18.0 Web复杂网络对纳入的处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Ward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及高频腧穴与核心处方的Web网络图.[结果](1)共收录文献93篇,其中,针刺处方117条,穴位172个,穴位使用总频次1 199次;(2)腧穴使用频数位居前10位的分别是风池、足三里、合谷、百会、三阴交、太冲、曲池、阳陵泉、完骨、天柱;(3)使用频数位于前5位的经脉分别是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4)腧穴使用部位选择主要以头面颈项部及下肢部为主;(5)特定穴的使用频数最高的是交会穴;(6)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高频穴位是风池-完骨、风池-天柱和风池-天柱-完骨.前31位高频腧穴(频率>10次)可分为9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形成了以"调神束骨,熄风止动"为主要治则,以远近配穴为主体的配伍规律,并重视多气多血之阳经的应用,呈现以风池-完骨-天柱为核心的基础穴位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针刺治疗银屑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银屑病的选穴规律.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Embas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10月30日收录的针刺治疗银屑病的相关文献,利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穴位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年代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45篇,共计56个穴位,总频次477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穴位是曲池(46次)、三阴交(37次)、血海(36次)、肺俞(34次)、膈俞(32次);归经多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以及足阳明胃经等,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与其他穴位共现频次前5位的穴位为曲池(310次)、三阴交(274次)、血海(255次)、肺俞(225次)、足三里(221次);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在纳入文献所在年份中出现次数较多,选择率较高.结论:针刺治疗银屑病对于穴位的选择有一定规律性,可考虑以"曲池、三阴交、血海、肺俞、膈俞、足三里"为主穴制定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 1990 年 1 月 1 日—2022 年10 月 31 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收录的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相关文献.采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统计腧穴频次及频率、腧穴归经、腧穴分布部位情况,选用SPSS Modeler18.0 软件建模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选用Gephi 0.9.2 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 100篇文献,包含 123 条针灸处方,涉及 163 个腧穴,腧穴总频数为 1 291 次.十四经穴使用最多,其次为经验效穴;风池、百会、合谷为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使用频数前 3 位的腧穴;督脉、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使用频数前 3 位的经脉;所用腧穴多分布于头面颈项部.风池-阳陵泉、涌泉-劳宫、百会-印堂和水沟-劳宫-涌泉为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高频穴对.[结论]临床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疗法较为多样化,但多以局部取穴及医家经验为主,规范化操作及临床研究有待推广深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