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181a通过靶向PTEN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miR-181a通过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患者手术切除的新鲜软骨肉瘤及软骨瘤组织各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分别检测miR-181a在软骨肉瘤及软骨瘤组织中的表达;体外培养软骨肉瘤细胞SW1353,分别转染miR-181a抑制剂(miR-181a抑制组)及其对照(对照miR-NC)到细胞中,通过CCK-8细胞计数实验及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miR-181a对SW1353细胞生长及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arget Scan数据库预测miR-181a与PTEN之间的结合位点,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分别转染miR-181a模拟物(miR-181a组)及其对照(miR-NC组)到软骨肉瘤细胞SW1353中,检测细胞中ATP含量、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分析miR-181a对SW1353细胞糖酵解的影响。结果:软骨肉瘤组织中miR-181a的表达明显高于软骨瘤组织( P<0.05);miR-181a抑制组的细胞生长及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经Target Scan在线网站预测,miR-181a与PTEN之间可能存在结合位点,且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共转染野生型PTEN和miR-181a可显著降低荧光素酶活性( P<0.05);miR-181a组的ATP含量、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生成量均明显高于miR-NC组(均 P<0.05)。 结论:miR-181a通过PTEN介导糖酵解促进软骨肉瘤细胞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β-分泌酶反义RNA通过微小RNA-137调控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β-分泌酶反义核糖核酸(BACE1-A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Ang Ⅱ处理H9c2心肌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H9c2心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ng Ⅱ建立心肌细胞损伤模型(Ang Ⅱ组),同时将正常培养的心肌细胞作为对照(Con组)。分别将干扰对照序列(si-NC)、干扰BACE1-AS序列(si-BACE1-AS)、抑制剂阴性对照序列(anti-miR-NC)、Ang Ⅱ+si-BACE1-AS与miR-137抑制剂(anti-miR-137)转染至心肌细胞,加入含有浓度为1 μmol/L Ang Ⅱ的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分别记作Ang Ⅱ+si-NC、Ang Ⅱ+si-BACE1-AS、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Ang Ⅱ+si-BACE1-AS+anti-miR-137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BACE1-AS、微小RNA-137(miR-137)的表达水平;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BACE1-AS和miR-137的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 q检验。 结果:与Ang Ⅱ+si-NC组比较,Ang Ⅱ+si-BACE1-AS组凋亡率显著降低[(14.83±2.28)%比(27.84±1.54)%, t=28.137, P<0.05],bax蛋白水平显著降低(0.64±0.10比0.97±0.02, t=40.627, P<0.05),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0.68±0.05比0.33±0.04, t=19.032,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BACE1-AS可靶向结合miR-137。Ang Ⅱ+si-BACE1-AS+anti-miR-137组miR-137、SOD和bcl-2水平低于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组(0.36±0.11比0.99±0.01、21.18±1.66比32.85±2.98、0.38±0.08比0.68±0.04, t=17.111、10.263、10.062, P<0.05),LDH、MDA、凋亡率和bax水平高于Ang Ⅱ+si-BACE1-AS+anti-miR-NC组(377.03±2.75比323.52±20.71、30.80±2.56比18.06±0.58、23.04±2.55比14.80±0.35、0.88±0.04比0.63±0.05, t=7.684、14.561、9.604、11.713,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敲低BACE1-AS表达可通过上调miR-137的表达来减轻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相关性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PD-1抑制剂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9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甲状腺损伤的情况,将患者分为甲状腺正常组和甲状腺损伤组,分析甲状腺损伤的发生率、类型、发生时间及转归等,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PD-1抑制剂治疗后甲状腺损伤的发生率为29.8%(59/198)。甲状腺正常组与甲状腺损伤组间既往放疗史及靶向治疗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而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既往手术或化疗史、肿瘤转移史以及PD-1抑制剂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59例甲状腺损伤患者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9例(32.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6例(27.1%)、甲状腺毒症14例(23.7%)、亚临床甲状腺毒症6例(10.2%)、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炎4例(6.8%),其发生时间中位数分别为PD-1抑制剂治疗后3.00、3.00、1.50、1.50和0.80个月。20例初期以甲状腺毒症或亚临床甲状腺毒症为首发表现的患者中,有12例患者转归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放疗史( OR=3.737,95% CI 1.390~10.046)、靶向治疗史( OR=3.763,95% CI 1.553~9.117)、基线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 OR=12.082,95% CI 1.199~121.775)及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 OR=10.874,95% CI 1.010~117.047)是PD-1抑制剂导致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 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D-1抑制剂治疗后发生甲状腺损伤的比例较高,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部分患者存在甲状腺毒症向甲状腺功能减退转变。既往放疗史、靶向治疗史及基线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是应用PD-1抑制剂后发生甲状腺损伤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晚期乳腺癌CDK4/6抑制剂耐药后的治疗策略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已成为激素受体阳性(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然而,对于CDK4/6抑制剂耐药的患者,尤其是原发耐药或快速进展患者的后续治疗,目前仍缺乏标准推荐。CDK4/6抑制剂的再挑战,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的联合使用、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以及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等,均是CDK4/6抑制剂进展后患者可选的治疗策略。此外,众多新型靶向药物和新的联合治疗策略也在不断探索。未来还应建立基于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精准治疗策略,以及不同治疗的最佳使用顺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白细胞介素23抑制剂古塞奇尤单抗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古塞奇尤单抗作为首个靶向白细胞介素23的抑制剂,在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23和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在银屑病治疗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局部黏着斑激酶抑制剂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局部黏着斑激酶(FAK)是一种细胞质内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TK),在多种癌细胞中过度表达和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FAK可以转移到癌细胞的细胞核,调节炎症基因表达,释放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改变肿瘤微环境(TME),促进免疫逃避和免疫治疗抵抗,可以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FAK的研究与应用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在膀胱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可通过MAPK/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生存。HER2过表达可影响膀胱癌患者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上HER2抑制剂有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等,通过靶向抑制HER2的活性,在膀胱癌的治疗中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新型生物靶向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有效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达到重新激发抗肿瘤免疫监视的效果,但会引起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irAEs的临床疾病谱复杂,目前的机制研究尚不深入,临床诊治中往往会借鉴传统风湿病的诊治经验。irAEs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警惕药物的副作用,以及降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效应的风险。本文从免疫学角度概述了介导irAEs的关键的病理生理机制,总结当前可用的药物及有前景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物,以提供未来针对irAEs进行个性化治疗的解决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接受PD-1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的肝癌人群HBV再激活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癌人群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后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及该治疗中HBV再激活和非再激活人群的预后差别。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接受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状态、肝硬化情况、HBV DNA水平、甲胎蛋白、肿瘤分期、抗肿瘤方案及抗HBV方案、肿瘤治疗反应、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等临床资料进行 t检验、χ 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 结果:共66例入组患者,其中17例发生HBV再激活,发生率为25.76%;其中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6.06%(4/66)、12.12%(8/66)、19.70%(13/66)、22.73%(15/66)、25.76%(17/66)。HBV再激活组和非HBV再激活组在年龄、性别、肝功能状态、肝硬化情况、HBV DNA水平、甲胎蛋白、肿瘤分期、抗肿瘤方案及抗HBV方案、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HBV再激活组的PFS和OS明显低于非HBV再激活组,分别为4.00个月vs 8.50个月( P=0.002)和12.90个月vs 19.77个月( P=0.014)。 结论:接受PD-1抑制剂联合靶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HBV再激活风险,且发生HBV再激活后的患者肿瘤进展和生存预后明显差于非HBV再激活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
微小RNA-146b-5p通过Robo1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146b-5p通过Robo1对胆囊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到2021年12月手术切除的59例胆囊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miR-146b-5p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两种组织Robo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转染试剂转染miRNA对照和miR-146b-5p抑制剂至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分别命名为miRNA对照组和miR-146b-5p KD组,采用噻唑蓝(MTT)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能力;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46b-5p的靶基因;采用Western blot分析靶基因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胆囊癌组织miR-146b-5p表达水平(1.01±0.1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94±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860,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高于miR-146b-5p KD组(2.22±0.10比1.76±0.06, t=9.294,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高于miR-146b-5p KD组[(85.75±5.16)%比(63.20±5.66)%, t=7.210,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高于miR-146b-5p KD组[(72.85±5.91)%比(55.56±6.53)%, t=4.806,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多于miR-146b-5p KD组[(110.83±16.18)个比(75.66±11.70)个, t=4.313,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低于miR-146b-5p KD组(0.94±0.06比1.30±0.17, t=5.081,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高于miR-146b-5p KD组(1.28±0.10、0.91±0.09比0.84±0.08、0.52±0.10, t=8.436、7.256,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bo1是miR-146b-5p的靶基因。miRNA对照组细胞Robo1蛋白表达水平(1.19±0.16)明显高于miR-146b-5p KD组(0.64±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81, P<0.05)。胆囊癌组织Robo1蛋白表达水平(1.06±0.1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6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000, P<0.05)。 结论:miR-146b-5p参与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主要通过靶向Robo1蛋白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