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灸量温针灸治疗原发性早泄肾虚肝郁证: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观察大灸量温针灸治疗原发性早泄肾虚肝郁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原发性早泄肾虚肝郁证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组(80例,脱落5例)、针刺组(80例,脱落4例)、西药组(80例,脱落6例).温针组予大灸量温针灸治疗,穴取百会、气海、关元、中极及双侧风池、额旁3线、内生殖器(耳穴)、肝俞、肾俞等.每次4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针刺组不进行艾灸,针刺操作与温针组一致.西药组予盐酸达泊西汀片口服,每次30 mg,性交前1~3h温水送服,24h内最多服药1次,每周最多使用2次,4周内完成6次使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早泄诊断工具量表(PEDT)评分、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血清性激素含量[睾酮(T)、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性交不足1 min、泄后疲惫、精神低落、性欲减退评分及总分,PED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IEL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1);温针组血清T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温针组泄后疲惫、腰膝酸软、性欲减退、少寐多梦、夜尿频评分及总分低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P<0.01),血清T含量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温针组与西药组PEDT评分低于针刺组、1ELT长于针刺组(P<0.05,P<0.01).温针组总有效率为82.7%(62/75),高于针刺组的68.4%(52/76)和西药组的64.9%(48/74,P<0.05).结论:大灸量温针灸能改善原发性早泄肾虚肝郁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改善性激素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选穴规律.[方法]以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相关文献为检索内容,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美国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等各大数据库.将文献中符合条件的腧穴录入Microsoft Excel 2021 软件表格内,建立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腧穴频次频率、归经、特定穴、分布部位等信息的数据库.采用SPSS Modeler 18.0 Apriori算法、SPSS Statistics 25.0及SPSS modeler 18.0 Web复杂网络对纳入的处方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Ward聚类分析并绘制树状图及高频腧穴与核心处方的Web网络图.[结果](1)共收录文献93篇,其中,针刺处方117条,穴位172个,穴位使用总频次1 199次;(2)腧穴使用频数位居前10位的分别是风池、足三里、合谷、百会、三阴交、太冲、曲池、阳陵泉、完骨、天柱;(3)使用频数位于前5位的经脉分别是足少阳胆经、督脉、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4)腧穴使用部位选择主要以头面颈项部及下肢部为主;(5)特定穴的使用频数最高的是交会穴;(6)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的高频穴位是风池-完骨、风池-天柱和风池-天柱-完骨.前31位高频腧穴(频率>10次)可分为9个有效聚类群.[结论]针刺治疗小脑共济失调形成了以"调神束骨,熄风止动"为主要治则,以远近配穴为主体的配伍规律,并重视多气多血之阳经的应用,呈现以风池-完骨-天柱为核心的基础穴位处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王樟连运用针刺治疗妊娠剧吐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介绍王樟连教授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经验.王樟连教授认为,妊娠剧吐一般由脾胃虚弱、肝气犯胃、痰湿阻滞导致,病机主要为孕后经血不泻,血聚养胎,以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治疗以调气和中、降逆止呕为主.临证注重整体调理,主穴选用百会、太阳、阳白、印堂、风池、内关、中脘、下脘、足三里;配穴辨证选用,脾胃虚弱者加地机,肝胃不和者加太冲,痰湿阻滞者加丰隆.兼以手法,补泻得当,故能获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ST)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自建库至2023年5月关于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处方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6)分析选穴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0篇文献,包含96条腧穴处方、122个腧穴,腧穴总使用频次为880次,其中风池使用频次最高,归经前3位为督脉、胆经和膀胱经,阳经腧穴使用较多,腧穴多分布于颈项部及头面四肢部,特定穴以交会穴与五输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印堂-百会、水沟-百会等15个穴对,聚类分析将常用腧穴分为3类.结论:针刺治疗痉挛性斜颈以通督调神、舒筋缓急和通阳益气为主要治疗原则,首选督脉、胆经腧穴,重用阳经腧穴,局部与远端取穴并用,注重交会穴、五输穴的使用,综合辨治、灵活配伍,以利于规范临床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从"肝风血瘀"论治偏头痛临证体悟
编辑人员丨2024/7/13
偏头痛,其痛急骤剧烈,突发突止,具有"风"的特性;而从病程上看又反复发作,痛有定处,久病必瘀.治疗上重在熄风活血,故以风池、合谷、太冲三穴相伍,重在"平肝熄风止痛";合谷、三阴交、血海三穴,志在"活血化瘀止痛";率谷结合局部阿是穴缠针疗法,加强行气活血之效;兼以针刺额三针调节头部气血的同时,调节情志,改善因反复偏头痛引起的不良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头戴式艾灸结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小脑梗死性眩晕34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观察头戴式艾灸结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小脑梗死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头戴式艾灸结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小脑梗死性眩晕34例.针刺穴取百会、风府、气海、关元及双侧完骨、风池、天柱、血海、足三里、太溪、支正、飞扬,留针30 min,每15 min行针1次.患者取仰卧位针刺时,佩戴头戴式艾灸器,艾灸孔对准百会穴及耳部施灸,共3壮.针刺和艾灸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2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时观察患者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时患者DHI、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8.2%(30/34),随访时总有效率为79.4%(27/34).结论:头戴式艾灸结合针刺治疗可改善气虚血瘀型小脑梗死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项枕三穴"至骨法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的筋膜学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从选穴依据、至骨特色、筋膜效应 3 个方面入手,探讨"项枕三穴"至骨法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的筋膜学机制.风池、风府、完骨穴区神经血管及筋膜解剖特点与头痛发生、诊疗密切相关,具有优异的针效解剖基础;同时三穴区与枕项部肌筋膜"附着性激痛点"位置相近,刺之效宏.至骨针法以触至病所(探查筋膜病态变化)为操作先导,以阳性反应为取穴特色,以深层骨膜为刺激靶点,结合动至病所、导引功法,治疗疼痛疗效显著."项枕三穴"至骨法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的筋膜学机制主要归纳为痛点灭活消除筋膜敏化、筋膜牵拉刺激神经重塑、筋膜传导加速气至病所、骨膜特性增强镇痛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针刺治疗儿童Tourette综合征选穴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23
目的:探究针刺治疗儿童Tourette综合征(TS)的选穴及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针刺治疗儿童Tourette综合征的相关文献,提取针刺处方、证候类型、归经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lantern5.0进行隐结构分析并综合聚类.结果:①共纳入文献80篇,提取针刺处方112个,涉及腧穴104个,累计使用频次859次;②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有太冲、百会、风池、合谷、四神聪、三阴交、足三里;③针刺治疗TS以督脉腧穴应用最多,头面颈部、下肢部腧穴占比较高;④关联规则以风池-合谷、太冲-合谷支持度最高,均为47.32%;⑤对高频腧穴隐结构分析得到5种综合聚类模型,分别对应阴虚动风证、肝旺脾虚证、肝阳化风证、痰热内扰证、气郁化火证.结论:针刺治疗儿童TS以平肝熄风、调摄气血为原则,注重调神与调气,核心穴组为风池、合谷、太冲、百会、三阴交、足三里,临证当根据不同证候类型辨证选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3
-
梁繁荣教授从风论治耳鸣经验撷英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总结梁繁荣教授从风论治耳鸣临床经验.梁繁荣教授认为耳鸣病机总以无形之风邪干扰耳窍,以祛风通络、和中调枢、通督健脑为基础治疗法则,以风池、翳风、脑空、耳门、听宫、听会、外关、中渚、天枢、气海、中脘、百会、神庭、四神聪为基础腧穴处方,临证辨证取穴,结合艾灸治疗,注重导气针法以加强得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符文彬教授整合思维"一针二灸三巩固"模式治疗喉带状疱疹伴声带麻痹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介绍符文彬教授采用"一针二灸三巩固"的整合针灸模式治疗喉带状疱疹伴声带麻痹的临床经验.外感热毒化火并流窜喉部为本病核心病机,疏肝泄热为治则贯穿整个治疗过程.一针即毫针针刺,选取百会、印堂、廉泉、四关穴、"引气归元"组穴,双侧风池、完骨、翳风等,并点刺咽后壁以疏肝调神,泄热利咽;二灸即精灸疗法,选取风池、肺俞、四花穴、肾俞、命门等,可温养脾肾,以热引热;三巩固即选取心俞、肝俞、肩井运用刺络拔罐疏肝排淤,并通过皮内针埋针持续刺激巩固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