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脏腑图点穴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化热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脏腑图点穴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20年1月-2021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例FC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2∶1比例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基础治疗上,观察组给予脏腑图点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记录每日排便情况及自主排便应答情况,评价疗效;随访4周,记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7、14 d,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70/80)、92.5%(74/80),对照组分别为62.5%(25/40)、80.0%(32/40),2组治疗后7、1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4.48、-2.78, P值均<0.01)。观察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评分及总分治疗后7 d( t值分别为2.90、2.77、3.93)、14 d( t值分别为4.24、5.95、6.27)均低于对照组( P<0.01或 P<0.05)。观察组自主排便应答有效率为83.8%(67/80)、对照组为65.0%(2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8, P=0.020)。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率为9.5%(7/74)、对照组为18.8%(6/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1.79, P=0.181)。 结论:脏腑图点穴治疗小儿FC具有疗效确切、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等临床应用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化热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小儿化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化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小儿化食口服液或其模拟药,疗程1周.结果 共入选受试者238例,其中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18例.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自主排便(SBM)应答率分别为50%、36.5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36%、67.83%,排便间隔有效率分别为68.64%、53.91%,排便困难有效率分别为65.52%、48.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中,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 小儿化食口服液短期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食积化热证有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孙丽平教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食积内热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孙丽平教授认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证应首辨虚实,其关键证型为肺脾气虚证和食积内热证.错误的育儿观念,如母孕期过食肥甘、生后厚养和小儿"饮食不自节,冷暖不自知",导致了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以食积内热证多见,且食积内热证日久可转化为肺脾气虚证.反复易感不在正虚,而在积滞内热,孙丽平提出"清热即是扶正"的学术观点.以自拟清热消积饮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刮痧和捏脊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便秘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便秘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疗法具有一定优势,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未阐明,限制了中医的发展,因此合理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便秘动物模型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认真分析近10年的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实热证、寒积证、食积证和肝郁脾虚证造模方法,发现存在模型数量单一、照搬西医动物模型、模型与证候无法准确对应、病证模型机械相加、造模因素过多、缺乏严谨系统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可见,中医证候便秘模型及其评价方法标准的建立还要立足于对中医便秘理论和临床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的新型肺炎防治分析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五运六气理论对时令疫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防控具有系统阐述,强调天人气化、扶"正祛邪"是中医防治时令疫病的重要理论基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属时令疫病范畴,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主体处于己亥年终之气,少阳相火内蕴,复被寒气阻遏,脾胃功能偏弱,适逢武汉本季气温偏高、湿度较大而诱发本病,为寒热错杂、脾虚湿困证之时令疫病.其防治原则需在清热透表、调畅枢机的同时兼顾脾胃、相火,重症者兼顾心阳.药物预防及轻症治疗推荐柴胡剂枢转气机、透热转气,日常调理首重饮食调控,避免食积助火、大剂苦寒重伤.大寒至立春前后进入庚子年五运六气格局,需关注时令转换与证候"拐点"的地域差异,适时调整防治策略.受金运太过、少阴君火司天及主客气影响,肺金肝木易失衡,脾胃功能渐趋恢复,疫情回落得益于时令转换及防控得力.2020年2~3月初春,春生之气被寒水客气郁遏,主症仍见外寒内热证,或由湿重渐转向燥症与燥湿相兼证,治宜泻肺宣气、疏散郁热、柔肝润燥,防控重点仍在青壮年人群,重症及年老体弱者仍需兼顾心阳、脾胃.初夏4~5月天气回暖,风火相扇,外感逐渐减少,防控重点应由呼吸道疾病转到心脑血管疾病;时有寒潮反复,届时高低年龄组人群仍需关注呼吸道疾病.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分析,并相较于五运六气格局相似年份的中国疫病史料、近10年1~3月流行性感冒疫情及高病死月份的运气因素分析等,倾向于国富民安、时气小有异常、不具疫戾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纪云西运用扶阳化浊法治疗老年性口臭经验介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纪云西主任中医师,教授,擅长运用中医阴阳精气理论、六经辨证、三焦辨证防治脾胃肝胆疾病、口臭、汗症、咳嗽、失眠、虚劳、肿瘤术后调养及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口臭,是指口中气味恶臭,可通过说话、呼吸、咳嗽等向外散发,病者或不自觉的一种病症.我国口臭的发病率约21.61%~28.91%,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年龄越大,口臭的发病率越高[1].历代医家对口臭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治疗思路大多是从热论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曰:“口臭,由五脏六腑不调,气上胸膈.然脏腑气臊腐不同,蕴积胸膈之间,而生于热,冲发于口,故令臭也.”宋·赵佶《圣济总录》曰:“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热,蕴积于胃,变为腐糟之气,府聚不散,随气上出熏发于口,故令臭也.”明·李梃《医学入门》曰:“脾热则口甘或臭,口臭者胃热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口臭是胃火、食郁.”现代医家报道口臭发病排名前6位的证型依次是脾胃湿热证、湿热内蕴证、胃火炽盛证、胃肠食积证、肝火犯胃证、肺热证[2].治疗则多以清热、泻火为主,代表方剂有清胃散、泻黄散、玉女煎、泻心汤类方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挖掘治疗腹泻中成药的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治疗腹泻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其现代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方向和依据.方法 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和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治疗腹泻的所有中成药,收集各处方用药、功能主治等信息,以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处方中的主治证候、主治西医疾病、中药性味及归经等进行频次统计,对所有治疗腹泻的中成药处方及其高频证候处方进行组方规律分析,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运算分析处方中的核心药物组合并得出候选处方.结果 一共纳入治疗腹泻中成药处方250个,包含主治西医疾病12种,使用频率最多的疾病为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痢疾;主治证候59种,使用频率最多的证候为胃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湿困脾胃证;处方共涉及中药369味,出现频率≥10%的中药共24味,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平性药、寒性药,药味主要为甘味,其次为辛味、苦味,主要归脾、胃、肺经.经关联规则分析,在支持度为10%、15%、20%,置信度为0.6的条件下,核心用药组合分别为113、23、11个,药物间关联规则分别为254、46、24条.治疗胃肠湿热证腹泻的核心用药为香连丸合黄芩汤加减,治疗脾胃气虚证腹泻的核心用药为异功散,治疗食积证/脾虚食积证腹泻的核心用药为健脾丸加减.基于复杂熵聚类及改进的互信息法得到10个核心药物组合与5首新处方.结论 基于治疗腹泻中成药处方分析,腹泻基本病机为脾虚湿滞,基本治则为运脾化湿,核心组方为异功散,湿热甚者加用香连丸合黄芩汤加减,食积甚者加用保和丸加减,随证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运用田德禄“清降理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科常见病,属于中医学“胃痞”范畴,主因饮食不节、情志不遂、脾胃虚弱,而致胃气壅滞,郁热湿热中阻,胃失和降.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以实证居多,病位在胃,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适合于田德禄教授“清降”理论的治疗范畴.临床常用于实痞的郁热、湿热相关5个证型:肝胃郁热证、胆热犯胃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食积化热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清热导滞推拿法辅助消积止咳平喘汤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咳嗽积滞食积化热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究清热导滞推拿法辅助消积止咳平喘汤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咳嗽积滞食积化热证对患儿血清IL-10、TNF-α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取128例小儿FD咳嗽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4例.2组均口服奥美拉唑钠肠溶片、潘多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消积止咳平喘汤联合清热导滞推拿法治疗,2组均治疗2周,随访3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反应、体液免疫、中医证候积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63%,58/64)显著高于对照组(76.56%,49/64)(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IgA、IgM、IgG、IL-10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临床症状各指标(食欲不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大便不调)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5.17%,3/58)低于对照组(22.45%,11/49)(P<0.05).结论 清热导滞推拿法辅助消积止咳平喘汤可改善小儿FD咳嗽患儿体液免疫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减轻中医证候,安全有效,并进一步控制复发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消积利咽汤结合局部穴位电刺激治疗食积热证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究消积利咽汤结合局部穴位电刺激治疗食积热证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94例食积热证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均由我院儿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47例)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47例)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消积利咽汤结合局部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发热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口臭鼻塞、面赤唇红、舌红苔黄厚等)积分、患儿症状与体征(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声嘶、吸气性喉鸣等)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比较、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82.98%),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声嘶、吸气性喉鸣等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口臭鼻塞、面赤唇红、舌红苔黄厚等中医症状积分、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备组患儿发热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口臭鼻塞、面赤唇红、舌红苔黄厚等中医症状积分、CRP、IL-6、IL-8、TNF-α水平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热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口臭鼻塞、面赤唇红、舌红苔黄厚等中医症状积分、CRP、IL-6、IL-8、TNF-α水平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CD4+、CD8+、CD4+/CD8+等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CD4+、CD8+、CD4+/CD8+等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而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CD8+、CD4+/CD8+等指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CD8+、CD4+/CD8+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0.00%),P>0.05.结论:消积利咽汤结合局部穴位电刺激治疗食积热证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效果显著,患儿症状改善,恢复良好,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