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LRP3炎性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及利拉鲁肽对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及利拉鲁肽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NAFLD患者(N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C组)各39例,收集其一般资料,测定血清中NLRP3、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水平,分析2组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C组, n=10)和高脂饮食组(HF组, n=20),分别给予普通和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2周后,将HF组随机分为HF组( n=10)和利拉鲁肽组(100 L组, n=10),分别给予0.5 ml/kg灭菌等渗盐水和100 g/kg利拉鲁肽2次/d皮下注射。4周后检测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 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N组和C组年龄、性别、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总胆固醇和总胆汁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N组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肌酐、碱性磷酸酶(ALP)、NLRP3、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总胆红素则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NLRP3与收缩压、BMI、空腹血糖、血肌酐、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GGT、ALT、AST呈正相关,但与总胆红素和HDL-Ch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HF组体质量、肝脏质量、血清生化指标(甘油三酯、AST、ALT)、肝脏中NLRP3炎性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经利拉鲁肽治疗后,与HF组相比,100 L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 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NAFLD患者炎症相关指标、体质量、血脂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变,大鼠模型上的研究结果也与此一致;对NAFLD大鼠的利拉鲁肽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FALD,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来改善肝脏的炎症及脂肪变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膳食炎症指数与反流性食管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采用膳食炎症指数(DII)评估炎性膳食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相关性,在膳食指导层面为RE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招募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RE患者(RE组)145例,并按年龄和性别1∶1的比例匹配原则,同期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人群145名作为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收集2组人群的基线资料,包括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不良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强度等。采用半定量饮食频率问卷收集患者的膳食摄入量,并计算总体DII以评估其膳食潜在抗炎或促炎效应。根据健康对照组DII的三分位数(以33.3%和66.7%为界限),将食物的促炎潜力由低到高分为低促炎类(<-0.06)、中间类(-0.06~1.11)和高促炎类(>1.11)。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II与RE风险的关联,采用线性趋势检验比较随着DII水平的增加,RE风险 OR值的总体变化趋势。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RE组体重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24.11±2.57) kg/m 2比(23.38 ±2.60) kg/m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1, P=0.017),RE组吸烟、饮酒、过饱饮食、睡前3 h内进食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2.8%(62/145)比31.0%(45/145)、31.0%(45/145)比16.6%(24/145)、33.1%(48/145)比17.9%(26/145)、52.4%(76/145)比13.1%(19/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28、8.39、8.78、50.86, P=0.039、=0.004、=0.003、<0.001),而RE组进食夜宵和从事中重度体力活动的比例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4.5%(21/145)比24.1%(35/145)、22.8%(33/145)比37.2%(54/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34、7.24, P=0.037、0.007)。RE组DII高于健康对照组[1.05(0.03, 1.62)比0.34(-0.61, 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8 661.50, P=0.010)。相比低促炎类饮食,高促炎类饮食的RE风险增加1.30倍( OR=2.30,95%置信区间1.29~4.09, P=0.005)。调整总能量摄入、年龄、性别、民族、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体力活动强度因素后,高促炎类饮食与RE风险仍呈正相关( OR=2.58,95%置信区间1.16~5.76, P=0.020)。在连续DII中,DII每增加1,RE风险增加36%( OR=1.36,95%置信区间1.11~1.68, P=0.003),校正主要混杂因素后,连续DII与RE风险仍呈正相关( OR=1.41,95%置信区间1.08~1.85, P=0.012; OR=1.42,95%置信区间1.05~1.93, P=0.023)。线性趋势检验显示,DII越高,RE风险越大( P=0.039)。 结论:促炎饮食与RE风险增加相关,并存在一定剂量反应关系,合理减少促炎类食物的摄入对降低RE风险可能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膳食因素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前列腺癌居全球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第2位,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膳食因素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研究结果争议较多。红肉、加工肉类和乳制品的摄入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番茄、大豆和绿茶可能是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但均缺乏高质量证据。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的摄入可能影响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但相关结论并不统一。高膳食炎症指数饮食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发病风险。膳食暴露至前列腺癌发病有较长时间,这对暴露因素的收集与队列研究的随访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暴露测量偏倚和检出偏倚是影响前列腺癌膳食因素研究真实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者应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测量研究对象的膳食摄入水平,同时收集前列腺癌死亡等重要结局变量。文章总结了膳食因素和前列腺癌关系的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旨在为后续的前列腺癌相关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AFLD不同病变阶段动物模型中肠道菌群的多态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代谢(紊乱)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不同病变阶段,即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病变阶段中肠道菌群的具体差异,为MAFLD相关的肠道菌群移植及靶向肠道菌群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分别以正常饮食、蛋氨酸-胆碱缺乏饮食(MCD)和高脂高果糖饮食(HFHF)喂养小鼠12周,构建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模型;通过肝脏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其病理改变,应用qPCR方法对炎症和肝纤维化因子进行评估,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转氨酶及血脂变化,同时用16S rRNA测序观察各组小鼠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差异。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结果:通过小鼠肝脏HE病理切片和天狼猩红染色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评分可知,MCD和HFHF组的炎症评分分别为2.12±0.18和1.06±0.24,肝纤维化评分为2.22±0.16和0.46±0.10,MCD饮食组小鼠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HFHF饮食组( P < 0.001及 P < 0.01);HFHF组的脂质沉积重于MCD饮食组( P < 0.001),其评分值分别为2.36±0.17和1.60±0.24。同时炎症指标肿瘤坏死因子-a、趋化因子-2和肝纤维化指标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转录水平上对上述结果得到了验证。除此之外,相对于HFHF组,MCD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 P < 0.05),其Simpson指数分别为0.31±0.10和0.42±0.05,Shannon指数为2.03±0.33和1.70±0.28,不同分组间菌群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MCD饮食组,HFHF组中Desulfovibrio、Odoribacter、Roseburia菌群水平明显升高;相对于HFHF组,MCD饮食组小鼠Faecalibaculum、Parasutterella、Alistipes、Butyricimonas_virosa、Turicibacter_sp、Romboutsia_ilealis菌群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模型中肠道菌群差别显著,明确两者差异可能为分阶段治疗MAFLD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健肝消脂方调控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健肝消脂方(Jian'gan Xiaozhi Decoction,JGXZ)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小鼠的药效作用,并从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诱导的激酶1(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 1)/E3泛素-蛋白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角度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NAFLD),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组(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和JGXZ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另外5组均给予高脂饮食.治疗过程持续8周,每周统计小鼠体质量,8周后采集小鼠血液,分离血清,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小鼠肝脏称重后固定,取同一部位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与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白细胞介素-1 β(interleukin-1 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以评估JGXZ对NAFLD小鼠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1(v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 1,VDAC1)、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0(translocase of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20,TOM20)、细胞色素 C 氧化酶Ⅳ亚型(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Ⅳ,COXⅣ)、PINK 1、Parkin、苄氯素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ight chain3,LC3)以及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prostacyclin 62,P62)蛋白表达,以评估JGXZ对NAFLD模型小鼠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JGXZ干预明显提升NAFLD模型小鼠体质量,降低肝指数,缓解NAFLD模型小鼠肝组织病变,降低TC、TG、ALT、AST水平,降低IL-1β、IL-6、TNF-α及MDA的水平,提高了 GSH-Px、SOD活性,下调 VDAC1、TOM20、COXⅣ 以及P62蛋白表达,上调 PINK 1、Parkin、Beclin1、LC3 蛋白表达.[结论]JGXZ 可以通过促进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激活,缓解NAFLD小鼠肝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学龄儿童肥胖与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属丰度的关联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学龄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识别肥胖儿童肠道特征菌属,为后续相关机制研究和学龄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在上海市嘉定区某小学建立的研究队列人群,将2016-2018年3年均处肥胖状态的儿童共63名纳入肥胖组,其中男生43名,女生20名。在3年均为正常体重的儿童中,根据年龄、性别和所在班级,将其与肥胖组儿童进行1∶1匹配,共选择63名纳入对照组。采用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饮食状况、母乳喂养等情况,收集两组儿童的粪便样本并进行16S rDNA测序。对质量优化后的测序序列按照97%相似性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聚类及物种注释。分析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属丰度差异。计算肠道菌群的Ace、Chao1、Shannon、Simpson 4种α多样性指数,并利用主坐标分析,在非加权Unifrac距离和加权Unifrac距离的基础上表示β多样性。使用相似性分析(ANOSIM)比较两组β多样性的差异。利用STAMP软件挑选出两组儿童共有菌属中的差异细菌,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肥胖与α多样性以及显著差异菌属的关联。结果:肥胖组的Ace和Chao1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26和0.039),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879和0.922)。ANOSIM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儿童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0),但是组别贡献不显著(非加权Unifrac距离: R=0.006, P=0.223;加权Unifrac距离: R=0.010, P=0.134)。在肥胖组的特有菌属中,普雷沃菌属( Prevotella)和八叠球菌属( Sarcina)的相对丰度较高。STAMP分析结果显示,共有菌属中,15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在两组儿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GLM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SBP、饮食频次、近一周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时间后,与对照组儿童相比,肥胖组的Ace指数和阿克曼菌属( 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相对丰度显著较低,粪球菌属( Coprococcus_3)、瘤胃球菌属( Ruminococcus)、不动杆菌属( Agathobacter)、柯林斯菌属( Collinsella)的相对丰度较高。根据性别分层之后,在肥胖男生中,发现Chao1指数低于正常体重男生。但是,在肥胖女生中,仅发现粪球菌属高于正常体重女生。 结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儿童肠道菌群α多样性较低、优势益生菌属相对丰度较低,但是与代谢紊乱、炎症促进、胆固醇降低有关的菌属相对丰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二甲双胍减轻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脂肪代谢和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8周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高糖高脂加胆固醇饮食(HFF)模型(HFF组)和HFF模型二甲双胍处理组(Met组),每组6只小鼠,喂养16周,第12周起Met组每天给予一次二甲双胍药物(150 mg/kg)灌胃干预,持续4周,正常饮食组和HFF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处理。造模结束后,麻醉并称取小鼠体重后,取小鼠血清和肝组织,计算肝脏指数(肝重/体重),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清甘油三酯(TG)、肝脏TG;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脂质合成相关蛋白甾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N)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Acc、Fasn、Srebf1、白细胞介素-1β(IL-1β)、淋巴细胞抗原6(Ly6g)、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相对表达水平。其次,利用HFF组和Met组小鼠肝组织进行表达谱高通量测序并分析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最后,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底物p62、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Ⅰ/Ⅱ)、自噬相关基因5(ATG5)、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Akt)及其磷酸化水平,以及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β、iNOS、单位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86]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CD163、CD206)的蛋白水平。两组间采用 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HE染色和油红O染色显示,与正常饮食组比较,HFF组小鼠肝组织脂滴累积,炎性细胞浸润增加;HFF组小鼠肝组织ACC、SREBP1c以及iNOS、MCP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饮食组(1.03±0.15比0.60±0.15, t=3.277, P<0.05;1.04±0.08比0.70±0.10, t=4.467, P<0.05;1.16±0.02比0.54±0.22, t=3.772, P<0.05;1.20±0.15比0.51±0.09, t=6.908, P<0.05)。Met组小鼠体重、肝重、肝脏指数低于HFF组[(27.45±4.26) g比(35.51±1.69) g, t=4.306, P<0.05;(1.20±0.21) g比(1.74±0.17) g, t=4.839, P<0.05;0.04±0.01比0.05±0.01, t=2.147, P<0.05];Met组小鼠血清ALT和AST对比HFF组无明显变化[(21.33±4.32) U/L比(30.33±10.84) U/L, t=1.889, P>0.05;(106.70±17.33) U/L比(112.30±14.33) U/L, t=0.617, P>0.05)]。Met组小鼠血清TG、肝脏TG水平低于HFF组[(0.72±0.27) mmol/L比(1.33±0.41) mmol/L, t=3.004, P<0.05;(0.02±0.01) mmol/L比(0.05±0.03) mmol/L, t=2.350, P<0.05)];HE染色和油红O染色结果观察到Met组小鼠肝细胞内未见明显空泡和脂滴;Met组小鼠肝组织中ACC、FASN、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低于HFF组(0.37±0.13比0.66±0.09, t=3.174, P<0.05;0.61±0.03比1.11±0.14, t=6.069, P<0.05;0.48±0.05比0.88±0.01, t=12.310, P<0.05);Met组小鼠肝组织中ACC、FASN、SREBP1c mRNA表达水平低于HFF组(2.21±0.08比8.13±3.45, t=2.974, P<0.05;1.06±0.12比1.39±0.05, t=4.310, P<0.05;1.03±0.06比1.50±0.26, t=3.055, P<0.05)。Met组小鼠IL-1β、Ly6g、NLRP3、iNOS mRNA表达水平低于HFF组(0.47±0.02比1.40±0.08, t=21.030, P<0.05;0.16±0.06比0.65±0.19, t=4.276, P<0.05;0.67±0.04比1.17±0.16, t=5.082, P<0.05;0.82±0.52比4.49±0.78, t=6.784, P<0.05)。Met组小鼠肝组织p-Akt/Akt、p-PI3K/PI3K比值低于HFF组(1.05±0.02比1.58±0.04, t=15.420, P<0.05;0.47±0.11比1.07±0.10, t=6.906, P<0.05);Met组小鼠肝组织ATG5、CD163蛋白表达和LC3II/LC3I比值高于HFF组(1.05±0.11比0.52±0.04, t=7.690, P<0.05;0.99±0.02比0.64±0.04, t=14.470, P<0.05;1.58±0.05比1.34±0.03, t=7.091, P<0.05);Met组小鼠肝组织P62、IL-1β、iNOS、MCP1蛋白表达低于HFF组(0.72±0.06比1.07±0.08, t=6.047, P<0.05;0.17±0.10比0.56±0.10, t=4.310, P<0.05;0.42±0.03比0.78±0.15, t=4.038, P<0.05;0.39±0.10比0.72±0.02, t=4.253, P<0.05);Met组小鼠肝组织CD86、CD206蛋白表达对比HFF组无明显变化(0.65±0.04比0.68±0.08, t=0.600, P>0.05;0.72±0.33比0.88±0.21, t=0.664, P>0.05)。 结论:二甲双胍治疗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增强自噬,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减轻小鼠NASH的肝脂肪变性和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高糖素样肽-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状态下生长分化因子15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胰高糖素样肽-1(GLP-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状态下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的影响。方法:共对25例NAFL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6周不同药物治疗后(利拉鲁肽组9例、西格列汀组8例、甘精胰岛素组8例)进行分析。收集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及血清GDF15水平,通过磁共振成像-质子密度脂肪含量测量肝内脂肪含量(IHL)。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进行12周高脂饮食喂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脂饮食(HFD)组(6只)、艾塞那肽组(GLP-1组)(6只),另设正常饮食对照组(6只),干预8周后收取肝脏组织。HepG2细胞用300 μmol/L棕榈酸钠(PA)处理,并予Exendin-4(浓度分别为0、1、20、100 nmol/L)干预,另设脱脂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使用lentiCRISPRv2-sgRNA载体构建稳定敲除GDF15的HepG2细胞,空载体转染的HepG2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转染的细胞用300 μmol/L PA处理,并予100 nmol/L Exendin-4干预。测定血清及细胞上清中GDF15蛋白水平及肝脏组织和HepG2细胞的GDF15 mRNA水平与甘油三酯(TG)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NAFLD合并糖尿病人群中,西格列汀组和甘精胰岛素组血清GDF15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而利拉鲁肽组在26周后血清GDF15水平为(920.3±265.4)pg/ml,比治疗前的(742.2±279.0)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体重、BMI、IHL明显下降( P均<0.05)。利拉鲁肽组血清GDF15改变量与IHL改变量呈负相关( r=-0.676, P=0.045)。GLP-1显著改善高脂饮食喂养小鼠的肝脏脂质沉积及炎症状态。与HFD组相比,GLP-1组小鼠肝脏组织GDF15 mRNA明显升高。GLP-1能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上调GDF15的表达与分泌。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除GDF15显著削弱了GLP-1改善细胞TG蓄积及炎症状态。 结论:GLP-1可促进肝脏GDF15的表达与分泌,并改善NAFLD肝脏脂质沉积及炎症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歇性热量限制对辐射所致认知障碍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间歇性热量限制对辐射所致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7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辐射+随意饮食组(sham-irradiation and ad libitum,Sham-AL)、辐射+随意饮食组(irradiation and ad libitum,IR-AL)、辐射+间歇性热量限制组(irradiation and intermittent fasting,IR-IF),每组12只。采用新旧事物识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认知功能;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海马自噬相关基因5(ATG5)、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II)、自噬接头蛋白P62、线粒体阴离子通道蛋白1(VDAC1)、白介素1(IL-1β)、突触囊泡膜蛋白(SYP)、突触蛋白1(SYN-1)、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免疫荧光法确定VDAC1在小鼠海马中定位。结果:与Sham-AL组新事物识别指数(30.02 ± 9.05)相比,IR-AL组小鼠新事物识别指数(-22.45 ± 16.76)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3, P<0.05)。与Sham-AL组相比,IR-AL组自噬标记蛋白ATG5和LC3II表达下降,抗自噬蛋白P62表达升高,VDAC1蛋白表达下降,IL-1β蛋白表达上升,SYP、SYN-1、PSD95蛋白表达降低( t=2.49、2.19、2.40、3.47、2.87、2.25、2.17、2.31, P<0.05)。与IR-AL组新事物识别指数(-22.45 ± 16.76)相比,IR-IF组小鼠新事物识别指数(21.22 ± 5.62)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0, P<0.05)。与IR-AL组相比,IR-IF组自噬标记蛋白ATG5和LC3II表达上升,抗自噬蛋白P62表达降低,VDAC1蛋白表达升高,IL-1β蛋白表达下降,SYP、SYN-1、PSD95蛋白表达升高( t=2.88、2.71、3.18、3.18、3.11、3.30、3.35、2.53, P<0.05)。免疫荧光显示,VDAC1与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共表达,但与神经元核抗原蛋白(NEUN,神经元标记物)不共表达。 结论:间歇性热量限制可改善小鼠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区VDAC1蛋白表达、诱导自噬发生,最终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和保护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饮食相关炎症指数构建及其在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造成的疾病负担日益增加。炎症被认为是肿瘤的诱发因子,与其发生有密切关系。近年来,从炎症的角度出发去探讨饮食与肿瘤等慢性病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受到公众和流行病学专家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饮食相关炎症指数文献的检索,针对其构建方法及在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首先,重点介绍了常用饮食相关炎症指数及其构建方法,例如以膳食炎症指数为代表的由文献衍生的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以经验性膳食炎症指数为代表的由经验衍生的饮食相关炎症指数等。其次,对目前常用的饮食相关炎症指数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简要描述了文献衍生的和经验衍生的两类膳食炎症指数的特点和局限性。以期为国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相关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