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番连化浊方对急性高脂血症小鼠胆固醇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Triton-WR1339构建C57BL/6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给药5 d后,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内脂质累积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1(ASGR1)、肝X受体α(LXRα)、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ABCA5、细胞色素P450 7A1(CYP7A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番连化浊方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LDL-C、GOT、GPT含量,同时升高HDL-C含量(均P<0.05);显著上调ABCA1、ABCG5、LXRα、CYP7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ASGR1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显著减少肝细胞内脂质累积,改善肝脏病理形态.结论:番连化浊方可能通过调控ASGR1/LXRα/CYP7A1信号通路促进急性高脂血症小鼠的胆固醇外排,降低血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中MYCN扩增相关基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中与MYCN(N-myc)基因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方法:下载TARGET数据库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共179例,WGCNA分析筛选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模块;针对目标基因模块个基因行GO、KEGG富集分析筛选MYCN扩增相关基因可能参与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以MYCN扩增状态将神经母细胞瘤表达数据分为扩增组65例、非扩增组114例,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同MYCN扩增相关基因取交集后运用K-M法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筛选预后相关基因,Logistics回归探究MYCN扩增状态同预后基因的关系。结果:WGCNA分析提示MEgreenyellow模块同MYCN基因扩增状态相关性最强( R=0.46, P<0.05),为共表达基因,包含基因1 216个,富集分析提示MYCN扩增共表达基因多参与RNA相关通路(RNA的转运、剪切、修饰,RNA相关酶的活性等过程);差异表达基因分析显示,MYCN扩增组相较于非扩增组,基因表达上调47个,表达下调123个;WGCNA分析同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筛选出22个关键基因,行生存分析显示同预后相关的基因( P<0.05)有12个,其中DDX1与其他关键基因相关性相对较弱,或为神经母细胞瘤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LINC00839、ATP结合盒亚家族C4(ABCC4)、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NADP +依赖)2(MTHFD2)、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序列相似性家族13 A(FAM11A)、磷酸丝氨酸转氨酶1 (PSAT1)、假尿苷酸合酶7(PUS7)、DEAD-box解旋酶1(DDX1)、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5A1(SLCO5A1)、Junctophilin 1(JPH1)、溶质载体家族16 1(SLC16A1)、MYCN Opposite Strand(MYCNOS)为神经母细胞瘤中MYCN扩增的共表达基因,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是神经母细胞瘤潜在的治疗靶点及预后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TP结合盒转运子E1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子E1(ABCE1)在胶质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周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和河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手术收集的71例神经胶质瘤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ABCE1蛋白表达水平。将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分为对照组和ABCE1 KD组,分别采用对照短发卡RNA(shRNA)和ABCE1 shRNA慢病毒感染建立稳定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细胞凋亡变化;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分析两组细胞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凋亡和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ABCE1蛋白表达水平(0.87±0.12)明显低于神经胶质瘤组织(2.09±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09,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值(1.88±0.22)明显高于ABCE1 KD组(1.3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19, P<0.05)。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率[(59.32±6.09)%]明显高于ABCE1 KD组[(30.12±4.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891, 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3.01±0.34)%]明显低于ABCE1 KD组[(19.43±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11,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97.43±5.89)个]明显高于ABCE1 KD组[(57.91±4.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09, P<0.05)。对照组细胞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1.38±0.31)明显低于ABCE1 KD组(2.01±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18, P<0.05)。对照组细胞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水平(1.19±0.15)明显高于ABCE1 KD组(0.55±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91, P<0.05)。 结论:ABCE1蛋白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并参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BCRP-BBB与右美托咪定改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血脑屏障(BBB)与右美托咪定改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8月择期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和T管引流术的胆总管结石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55~69岁,BMI 22~28 kg/m 2,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0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 n=45):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麻醉诱导后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随后以0.6 μg·kg -1·h -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2 d和术后1、3、5、7、14 d时采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CRP浓度、认知功能血清学指标[血清S100β、β淀粉样蛋白42(Aβ42)、MDA浓度]、BBB血清学指标[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闭合蛋白5(claudin-5)浓度]。 结果:与C组比较,D组MMSE评分和MoCA评分升高,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下降,血清S100β、Aβ42和MDA浓度降低,血清BCRP浓度升高,血清GFAP、claudin-5和TSP-1浓度降低(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改善轻度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机制,可能与上调BCRP水平,改善BBB功能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ABCB4基因突变所致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ATP结合盒转运蛋白B4(ABCB4)新型剪接变异的分子致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致病突变并进行Sanger测序验证,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突变位点的致病性,通过mRNA异常剪接的Minigene体外验证实验对可能致病突变进行体外功能验证,并随访患儿出院后的临床转归。结果:患儿 男,5岁,11月龄出现胆汁淤积,体格检查显示肝脾明显肿大,肝功能、腹部超声及肝脏病理等检查提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患儿为ABCB4基因致病性突变c.2860G>A和新发突变c.2065-8T>G的复合杂合子,突变分别来源于其父母,对c.2065-8T>G位点进行保守性预测,显示该区域高度保守并可能影响剪接。Minigene实验结果证实c.2065-8T>G突变导致内含子16滞留7 bp序列在成熟的mRNA中,在未发生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的情况下,氨基酸移码形成截短蛋白(p.Glu689ValfsTer19),最终确诊为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3型(PFIC3),予熊去氧胆酸(UDCA)等药物治疗,在18个月的随访期内,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论:ABCB4基因c.2065-8T>G位点被证实影响剪接过程,与c.2860G>A构成复合杂合子,确定为PFIC3的致病原因,携带此突变的PFIC3患儿以胆汁淤积性肝病为主要表现,疾病进展相对缓慢,对UDCA治疗敏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肿瘤干细胞治疗抵抗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内具有自我更新、分化和成瘤潜能的一类细胞,目前认为肿瘤干细胞对化疗和放疗抵抗是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一些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使肿瘤干细胞适应微环境的变化,包括炎症因子、缺氧、低pH值、营养物质匮乏等。近年来对肿瘤干细胞治疗抵抗相关的机制研究主要包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乙醛脱氢酶1(ALDH1)活性对肿瘤干细胞的影响、DNA损伤修复的增强及活性氧的降解、自噬作用、激活发育相关通路、微环境的刺激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等。靶向肿瘤干细胞的治疗策略包括针对肿瘤干细胞信号通路抑制剂,靶向多药耐药、DNA损伤修复和ALDH,靶向肿瘤微环境,免疫疗法等。主要对肿瘤干细胞治疗抵抗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BCA4基因新突变导致的Stargardt病一家系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1个Stargardt病家系进行临床特征与遗传学分析,并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家族亚科A成员4(ABCA4)基因突变在Stargardt病中的致病性。方法:先证者因视力下降于2021年5月就诊于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根据Stargardt病临床诊断标准评估确诊先证者为Stargardt病。提取先证者及家系其他成员基因组DNA,对先证者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寻找致病的突变基因。通过PolyPhen-2、SIFT、MutationTaster等网站分析突变位点危害性,利用Sanger测序验证并确认致病突变,进行同源物种保守性分析及三维蛋白结构功能预测以分析其致病性。结果:眼科检查表明先证者双眼视力下降、黄斑萎缩并伴有“牛眼征”,其他家系成员均正常。通过先证者的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和家系成员及正常对照的Sanger测序验证,ABCA4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215G>A和c.6563T>C)与该家系患者表型共分离。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网站预测这2个突变均有害,保守性分析和三维蛋白结构模型预测表明该突变导致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影响蛋白质功能。结论:ABCA4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c.215G>A和c.6563T>C)为该Stargardt病家系携带的致病突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人间质性肺疾病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3基因变异筛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筛查老年间质性肺疾病(ILDs)患者中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3(ABCA3)基因突变情况,分析老年ILD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对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诊断为ILDs的老年患者(≥60岁)进行影像学分析筛选后,对其中愿意提供外周血标本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103例患者进行外周血DNA提取,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查ABCA3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在6例患者中鉴定到ABCA3基因的7个罕见变异,这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7岁(60~72岁),性别分布相当,吸烟者占33.3%(2/6),其肺功能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受损,最终诊断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3/6)、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1/6)和IgG4相关肺病(2/6)。同时,在其中1例患者中首次鉴定到导致特发性肺纤维化的ABCA3基因的复合杂合突变:p.Asp1465Asn、p.Leu39Val和p.Val93Ile3。结论:ABCA3变异相关老年人ILDs具有可变性,即发病年龄、临床表现、诊断、预后在不同患者表现不同。引发早发型ILDs的ABCA3突变多为纯合子或复合杂合子,且多为致病性更强的无义突变,而引起老年人ILDs的ABCA3突变多为杂合子错义突变,这可能是引起ABCA3变异相关的老年人ILDs可变性的原因。由于目前已知治疗方案对ABCA3变异导致的ILDs患者反应欠佳,早期遗传学诊断可能通过加强疾病认知等方面使患者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电针结合有氧训练对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逆转运及其炎症反应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有氧训练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基因小凹蛋白1(Caveolin-1)、清道夫受体B组I型(SR-BI)、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表达水平和主动脉弓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环氧化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结合有氧训练组,每组10只大鼠。模型组和电针结合有氧训练组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脂模型。模型组和空白组不接受任何干预,电针结合有氧训练组大鼠先取双侧丰隆穴及阴陵泉穴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然后进行无负重游泳训练,每日1次,每次60 min,连续干预4周。于模型组和电针结合有氧训练组造模成功后即刻和电针结合有氧训练组干预结束后当天对3组大鼠进行尾静脉采血,测定其血脂水平。于电针结合有氧训练组干预结束后第二天取3组大鼠肝脏和主动脉弓,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其肝脏和主动脉弓脂质沉积和炎症浸润程度,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观察肝脏Caveolin-1、SR-BI、ABCA1和NF-κBp65、COX-2、TNF-α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成功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上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显著下降( P<0.01),其肝脏Caveolin-1、SR-BI、ABCA1的蛋白和mRNA表达亦显著下降( P<0.01),主动脉弓NF-κBp65、TNF-α、COX-2、COX-2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则显著上升( 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结合有氧训练组干预后,其TC、LDL-C水平显著降低( P<0.01),HDL-C显著升高( P<0.05),肝脏Caveolin-1、SR-BI、ABCA1的蛋白及mRNA均显著上调( P<0.05),主动脉弓NF-κBp65、TNF-α、COX-2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 P<0.05)。 结论:电针结合有氧训练可促进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逆向转运,抑制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从而改善高脂血症,其机制可能与电针结合有氧训练可促进肝脏Caveolin-1的表达,上调胆固醇逆向转运基因SR-BI、ABCA1表达,下调炎症因子NF-κBp65、COX-2及TNF-2的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丹参酮A通过调节ABCE1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9C2心肌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复氧模型组及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于制模后给予50、100、200 mg/L丹参酮ⅡA)。选取治疗效果较好的剂量进行后续研究,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复氧模型组、丹参酮ⅡA+pcDNA3.1-NC组和丹参酮ⅡA+pcDNA3.1-ABCE1组,用过表达质粒pcDNA3.1-ABCE1和pcDNA3.1-NC转染后进行相应处理。采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各组H9C2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H9C2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E1(ABCE1)、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以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Ⅱ/Ⅰ)、p62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H9C2细胞上述指标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①细胞活性及ABCE1表达:丹参酮ⅡA可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活性,中剂量即可达到显著效果〔(0.95±0.05)%比(0.37±0.10)%, P<0.01〕,ABC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ABCE1 mRNA(2 -ΔΔCt):2.02±0.13比3.74±0.17,ABCE1蛋白(ABCE1/GAPDH):0.46±0.04比0.68±0.07,均 P<0.05〕。②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中剂量丹参酮ⅡA可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28.26±2.52)%比(45.27±3.07)%, P<0.05〕。与缺氧/复氧模型组比较,中剂量丹参酮ⅡA可明显下调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中Bax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Bcl-2的蛋白表达〔Bax(Bax/GAPDH):0.28±0.03比0.47±0.03,caspase-3(caspase-3/GAPDH):0.31±0.02比0.44±0.03,Bcl-2(Bcl-2/GAPDH):0.53±0.02比0.37±0.05,均 P<0.05〕。③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模型组细胞LC3阳性率明显增加,丹参酮ⅡA中剂量组细胞LC3阳性率则明显减少〔(20.67±3.09)%比(42.67±3.86)%, P<0.01〕。与缺氧/复氧模型组比较,中剂量丹参酮ⅡA可以明显下调Beclin-1、LC3Ⅱ/Ⅰ和p62的蛋白表达〔Beclin-1(Beclin-1/GAPDH):0.27±0.05比0.47±0.03,LC3Ⅱ/Ⅰ比值:0.24±0.05比0.47±0.04,p62(p62/GAPDH):0.21±0.03比0.48±0.02,均 P<0.05〕。④过表达ABCE1质粒转染后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与丹参酮ⅡA+pcDNA3.1-NC组比较,丹参酮ⅡA+pcDNA3.1-ABCE1组Bax、caspase-3、Beclin-1、LC3Ⅱ/Ⅰ和p62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 结论:100 mg/L的丹参酮ⅡA即可通过调节ABCE1的表达水平抑制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从而在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