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抑制丙泊酚致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在右美托咪定抑制丙泊酚致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孕16 d SD大鼠处死,取胎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至第7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9组( n=12):对照组(C组)、脂肪乳剂组(I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PD组)、PD98059+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PDP组)、MH89 +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HDP组)和KG501+丙泊酚+右美托咪定组(KDP组)。C组不做任何处理;I组加入20%脂肪乳剂,孵育30 min;DMSO组加入0.25%DMSO,孵育30 min;D组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P组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孵育3 h;PD组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再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继续孵育3 h;PDP组、HDP组和KDP组分别加入25 μmol PD98059(p-ERK1/2抑制剂)、10 μmol H89(p-CREB抑制剂)、25 μmol KG501(CREB抑制剂)孵育30 min,再加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0 μmol/L,孵育30 min,最后加入丙泊酚,终浓度100 μmol/L,继续孵育3 h。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qRT-PCR法检测ERK1/2、CREB和BDN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ERK1/2、CREB、p-CREB、BDNF及cleaved-caspase-3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P组、PD组、PDP组、HDP组和KDP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ERK 1/2和p-CREB表达下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P组、PDP组、HDP组和KDP组BDNF表达下调( P<0.05);与P组比较,PD组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ERK1/2、p-CREB和BDNF表达上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下调( P<0.05);与PD组比较,PDP组、HDP组和KDP组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ERK1/2、p-CREB和BDNF表达下调,cleaved-caspase-3表达上调( P<0.05)。 结论: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参与了右美托咪定抑制丙泊酚致胎鼠离体海马神经元凋亡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在耐药性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现今研究发现在耐药性癫痫形成过程中,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可能通过抑制γ-氨基丁酸表达使癫痫反复发作,造成神经元受损,抗癫痫药物靶点效果减弱或失效,继而使用抗癫痫药物不能控制癫痫发作的程度和频率,癫痫患者呈持续发作状态,形成耐药性癫痫。由此,本文就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导致耐药性癫痫产生的机制进行综述,为找到治疗耐药性癫痫患者的方法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预输注青年大鼠血浆对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ERK-CRE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预输注青年大鼠血浆对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20只,18月龄,体重550~6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30):对照组(C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青年大鼠血浆组(P组)和ERK抑制剂SL327组(SL组)。P组和SL组尾静脉注射经过处理的3月龄青年大鼠血浆100 μl/次,C组和S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2次/周,共4周。注射完毕后S组、P组和SL组大鼠吸入3%七氟烷麻醉3 h,麻醉前SL组尾静脉注射ERK抑制剂SL327 50 mg/kg。于麻醉前1 d和麻醉后3、7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随后处死大鼠分离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磷酸化ERK(p-ERK)、磷酸化CREB(p-CREB)、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并记录突触数量。 结果:与C组比较,其余3组大鼠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ERK、p-CREB、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下调,突触数量减少( P<0.05)。与S组比较,P和SL组大鼠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p-ERK、p-CREB、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上调,突触数量增加( P<0.05)。与P组比较,SL组大鼠麻醉后各时点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p-ERK、p-CREB、突触蛋白、突触素Ⅰ和突触囊泡蛋白的表达下调,突触数量减少( P<0.05)。 结论:预输注青年大鼠血浆减轻可减轻七氟烷诱发老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与激活ERK-CREB信号通路,改善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七氟烷致老龄小鼠认知功能减退时组蛋白乙酰化与NR2B-CREB-BDNF信号通路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七氟烷致老龄小鼠认知功能减退时组蛋白乙酰化与含2B亚基的NMDA受体(NR2B)-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SPF级雄性C57BL/6J小鼠48只,22月龄,体重32~4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2):对照组(C组)、七氟烷组(S组)、二甲基亚砜+七氟烷组(DS组)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它(SAHA)+七氟烷组(SS组)。C组吸入100%氧气2 h,S组、DS组、SS组吸入3.0%七氟烷2 h,七氟烷吸入结束后24 h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共6 d)。于七氟烷麻醉前2 h以及每天水迷宫实验前2 h,SS组腹腔注射SAHA 50 mg/kg,DS组腹腔注射等容量二甲基亚砜。水迷宫实验后立即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核乙酰化-H3以及胞浆NR2B、磷酸化CREB(p-CREB)、BDNF的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NR2B和BDNF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C组比较,S组、DS组和SS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乙酰化-H3、NR2B、p-CREB、BDNF、NR2B mRNA和BDNF mRNA表达下调( P<0.05);与S组或DS组比较,SS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乙酰化-H3、NR2B、p-CREB、BDNF、NR2B mRNA和BDNF mRNA表达上调( P<0.05);S组与DS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组蛋白乙酰化可通过调控NR2B-CREB-BDNF信号通路表达,参与七氟烷致老龄小鼠认知功能减退的病理生理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依达拉奉对POCD老龄大鼠海马ERK-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老龄大鼠海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20月龄,体质量650~7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5):对照组(C组)、POCD组(P组)、依达拉奉组(E组)和ERK抑制剂组(I组)。P组、E组和I组采用3%七氟烷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的方法制备大鼠POCD模型。E组和I组术前30 min时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I组尾静脉注射ERK抑制剂PD98059 0.3 mg/kg。于术后3 d时行旷场实验测定大鼠自主运动功能,于术后3~7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ERK(p-ERK)、磷酸化CREB(p-CREB)、突触素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行高尔基染色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长度和树突棘密度。 结果:与C组比较,P组大鼠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海马p-ERK、p-CREB、突触素和PSD-95表达下调,神经元树突长度缩短,树突棘密度降低( P<0.05);与P组比较,E组大鼠术后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增多,海马p-ERK、p-CREB、突触素和PSD-95表达上调,神经元树突长度和树突棘密度增加( P<0.05);与E组比较,I组大鼠术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减少,海马p-ERK、p-CREB、突触素和PSD-95表达下调,神经元树突长度缩短,树突棘密度降低( P<0.05)。 结论:依达拉奉改善老龄大鼠POCD的机制与激活ERK-CREB信号通路,改变海马突触可塑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KA-CREB信号通路在七氟烷减轻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蛋白激酶A(PKA)-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在七氟烷减轻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4月龄,体重30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0):对照组(C组)、CPB组、CPB+七氟烷组(CS组)和CPB+七氟烷+PKA抑制剂H89组(CSH组)。CSH组侧脑室注射H89 5 μl后,CS组和CSH组大鼠暴露于2.4%七氟烷中1 h,然后CPB组、CS组和CSH组建立无血预充心脏不停跳CPB模型60 min。于CPB结束后2 d时采用旷场试验评估大鼠自主运动能力。于CPB结束后3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水迷宫结束后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PKA、磷酸化CREB(p-CREB)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 结果:4组旷场试验运动速度、路程及中心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组比较,其余3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KA、p-CREB和BDNF表达下调( P<0.05);与CPB组比较,CS组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PKA、p-CREB和BDNF表达上调( P<0.05),CSH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CS组比较,CSH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神经元凋亡率升高,PKA、p-CREB和BDNF表达下调( P<0.05)。 结论:七氟烷可通过激活PKA-CREB信号通路,减轻海马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CPB诱发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腺苷受体2A调控神经肽Y抑制髓核细胞凋亡及基质降解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索腺苷受体2A(A 2AR)调控神经肽Y(NPY)的机制及其在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对髓核细胞凋亡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为5组,每组6只。S组为对照组,即穿刺大鼠L5~6椎间盘后注射生理盐水;M组为模型组,即通过椎间盘穿刺联合椎间盘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构建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A 2AR-小干扰RNA(siRNA)组、NC-siRNA组和CGS-21680组则为构建椎间盘退变模型基础上分别向椎间盘内注射A 2AR的siRNA、阴性对照(NC) siRNA和A 2AR激动剂CGS-21680。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 2AR、NPY、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Ⅱ型胶原(Col-Ⅱ)、蛋白激酶A(PKA)和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等蛋白在椎间盘中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在M组中,A 2AR(1.72±0.50比0.95±0.18, F=11.49, P>0.05)、NPY(0.40±0.03比0.20±0.04, F=22.08, P<0.05)和bax(0.62±0.52比0.40±0.04, F=30.97, P<0.0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组,而Col-Ⅱ(0.39±0.03比0.75±0.08, F=16.24, P<0.01)低于S组;在CGS-21680组中,A 2AR(2.70±0.45比1.72±0.50, F=11.49, P<0.05),NPY(0.55±0.05比0.40±0.03, F=22.08, P<0.05)和Col-Ⅱ(0.53±0.11比0.39±0.03, F=16.24, P>0.05)表达高于M组,而bax表达低于M组(0.48±0.08比0.62±0.52, F=30.97, P>0.05);在A 2AR-siRNA组中,各分子表达变化与CGS-21680组相比与M组相反:A 2AR(0.95±0.29比1.72±0.50, F=11.49, P>0.05),NPY表达(0.20±0.06比0.40±0.03, F=22.08, P<0.01),bax(0.72±0.09比0.85±0.04, F=28.01, P>0.05)和Col-Ⅱ(0.42±0.14比0.59±0.19, F=21.62, P>0.05)。 结论:A 2AR可能通过PKA/CREB信号通路上调NPY及其受体起到减少髓核细胞凋亡和保护细胞外基质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的胃癌靶点预测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胃癌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其相关信号通路。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选取胃癌相关的基因表达芯片GSE63121(miRNA)和GSE2685(mRNA),设置筛选标准获取差异表达基因,之后用miRDB数据库预测胃癌相关的共有基因。在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DAVID)数据库中对共有基因进行基因肿瘤学(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使用检索相互作用基因的搜索工具(STRING)对具有相互作用的基因进行可视化分析,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PPI)。使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预测差异基因与胃癌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根据预后筛选出有意义的差异表达基因。最后通过TIMER2.0数据库分析最终筛选到的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734种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分别为261和473种;获得20种差异表达miRNA的基因,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分别为1和19种。得到相互映射的共有基因103种,其在胃癌中主要参与了免疫系统调节和代谢过程的调节过程等。通过GEPIA数据库筛选得到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为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CREB1)和雌激素受体1(ESR1),二者低表达时胃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胃癌组织中CREB1和ESR1的表达均与肿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浸润水平正相关(均 P<0.05)。 结论:CREB1和ESR1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影响免疫浸润,二者高表达与胃癌不良预后相关,可能的原因是肿瘤微环境中存在更多的Tregs细胞。CREB1和ESR1有望成为研究胃癌发病机制和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的重要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针激活AKT/GSK-3β/CREB通路促进脊髓损伤小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电针(EA)治疗对脊髓损伤(SCI)小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与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48只C57BL/6小鼠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CI模型组(SCI组)、SCI+EA处理组(EA组)、SCI+EA+AKT抑制剂MK-2206处理组(EA+MK-2206组),每组12只。Sham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其余3组均建立T 8~9脊髓全横断模型。各组于SCI后第7、14天取损伤处脊髓组织,其中SCI后第7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和Ki-67的表达水平,以评估eNSCs的增殖情况,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Nestin蛋白的表达水平;SCI后第14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Ki-67的表达水平,以评估e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以评估损伤处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采用WB法检测GAP-43和AKT/GSK-3β/CREB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SCI小鼠的建模成功率为94.7%(36/38)。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SCI组脊髓损伤部位Nestin与Ki-67共标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 P<0.05);与SCI组相比,EA组脊髓损伤部位Nestin与Ki-67共标、GAP-43与Ki-67共标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多,而GFAP阳性细胞数量减少(均 P<0.05)。WB结果显示,EA组Nestin、GAP-43蛋白的表达量相较于SCI组均明显升高(均 P<0.05);与Sham组相比,SCI组GSK-3β磷酸化水平减低( P<0.05),而AKT和CREB磷酸化水平与Sham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SCI组相比,EA组AKT、GSK-3β以及CREB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均 P<0.05);EA+MK-2206组的AKT、GSK-3β和CREB的磷酸化水平均低于EA组(均 P<0.05),而与SCI组相比AKT、GSK-3β和CREB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EA治疗可促进小鼠SCI后eNSCs的增殖和向神经元的分化,且通过促进AKT、GSK-3β、CREB的磷酸化激活AKT/GSK-3β/CREB通路,提示EA治疗SCI的机制可能与AKT/GSK-3β/CREB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p38 MAPK/CREB信号通路在川芎嗪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海马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38 MAPK/CREB)信号通路在川芎嗪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海马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0只,体重24~27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15):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Sep组)、川芎嗪组(TMP组)和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组(SB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模型。于模型制备前3 d时TMP组腹腔注射川芎嗪10 mg/kg,1次/d,SB组于模型制备后30 min时腹腔注射SB203580 2.0 mg/kg,Sham组和Sep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后1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记录逃避潜伏期和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于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处死小鼠取海马组织,采用ELISA法测定L-1β、TNF-α和IL-6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38 MAPK、GSK3和CREB磷酸化水平及BDNF的表达。 结果:与Sham组比较,Sep组、TMP组和SB组逃离潜伏期延长,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降低,海马IL-1β、TNF-α和IL-6含量升高,p38 MAPK磷酸化水平升高,GSK3和CREB磷酸化水平降低,BDNF表达下调( P<0.05);与Sep组比较,TMP组和SB组逃离潜伏期缩短,靶象限活动时间比率升高,海马IL-1β、TNF-α和IL-6含量降低,海马p38 MAPK磷酸化水平降低,GSK3和CREB磷酸化水平升高,BDNF表达上调( P<0.05);与TMP组比较,SB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p38 MAPK/CREB信号通路参与了川芎嗪减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小鼠海马炎症反应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