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糖对HTR8/SVneo细胞Akt2基因甲基化的影响及妊娠早期外周血Akt2 mRNA水平与妊娠前BMI和GDM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葡萄糖对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细胞Akt2基因甲基化和mRNA水平的影响及早孕期外周血Akt2 mRNA水平与孕前体质指数(BMI)和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1)构建GDM孕妇子宫内高血糖环境细胞模型,按培养液的葡萄糖浓度分为2.5、5.0、10.0、25.0、40.0 mmol/L 5组;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Akt2 mRNA水平,质谱检测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2)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分娩的60例孕妇的早孕期外周血,根据其孕前BMI及有无GDM分为4组:超重非GDM组、超重GDM组、肥胖非GDM组和肥胖GDM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组孕妇早孕期外周血中Akt2 mRNA水平。结果:(1)随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升高,Akt2 mRNA水平显著升高,呈浓度依赖性( P均<0.05)。与25.0 mmol/L组相比,5.0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位点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CpG)10、CpG23、CpG24.5,2.5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23、CpG24.5位点,10.0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10位点,均出现显著的甲基化水平的改变( P均<0.05);与5.0 mmol/L组相比,40.0 mmol/L组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CpG10位点出现显著的甲基化水平的改变( P<0.05)。(2)与超重非GDM组[1.04(0.90~1.26)]比较,超重GDM组[2.10(1.85~2.28)]和肥胖GDM组[1.68(0.82~2.43)]Akt2 mRNA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与肥胖GDM组[1.68(0.82~2.43)]比较,超重GDM组[2.10(1.85~2.28)]Akt2 mRNA水平较高,肥胖非GDM组[1.00(0.71~2.17)]Akt2 mRNA水平较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葡萄糖可能通过改变Akt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态,从而影响Akt2 mRNA水平,且这种变化可能在GDM孕妇的早孕期已经出现,特别是在孕前BMI较低的孕妇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循环中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甲基化的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循环的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特征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靶向甲基化测序方法分析比较RA与健康对照(HC)和骨关节炎(OA)患者外周血LCK启动子区域7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并与临床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和ROC曲线构建。结果: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发现,与HC[0.53(0.50,0.57)]和OA患者[0.59(0.54,0.62)]相比,RA患者[0.63(0.59,0.68)]的整体甲基化水平升高( H=47.17, P<0.001。同时与HC组[0.38(0.35,0.41)、0.59(0.55,0.63)、0.60(0.55,0.64)、0.59(0.55,0.63)、0.58(0.53,0.62)、0.45(0.43,0.49)、0.57(0.54,0.61)]相比,RA组cg05350315_60、cg05350315_80、cg05350315_95、cg05350-315_101、cg05350315_104、cg05350315_128和cg05350315_142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都显著升高[0.46(0.42,0.49)、0.70(0.65,0.75)、0.70(0.66,0.76)、0.70(0.65,0.75)、0.69(0.64,0.74)、0.55(0.51,0.59)、0.68(0.63,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5.63,-5.89,-5.91,-5.89,-5.98,-5.95,-5.95,均 P<0.001)。与OA组相比[0.65(0.59,0.69)、0.65(0.60,0.69)、0.64(0.58,0.68)、0.50(0.45,0.54)、0.63(0.58,0.67)],RA组cg0535-0315_95、cg05350315_101、cg05350315_104、cg05350315_128、cg05350315_142的CpG位点甲基化水平都显著升高[0.70(0.66,0.76)、0.70(0.65,0.75)、0.69(0.64,0.74)、0.55(0.51,0.59)、0.68(0.63,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3.56、-3.52、-3.60、-3.67、-3.62, P=0.036、0.042、0.031、0.030、0.030)。此外,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该区域整体甲基化水平与CRP( r=0.19, P=0.004)和ESR( r=0.14, P=0.035)呈正相关。CRP(低)组[0.63(0.58,0.68)]的LCK启动子区域整体甲基化水平高于CRP(高)组[0.65(0.61,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60, P=0.009)。最后,通过构建ROC曲线,验证外周血LCK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作为RA患者,特别是血清阴性RA患者与HC、OA组的鉴别效能,曲线下面积(AUC)值(95% CI)为0.78(0.63,0.93)。 结论:本研究提供了RA患者外周血LCK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和甲基化单倍型模式特征,该区域整体甲基化水平与炎症水平呈正相关,同时可用于鉴别血清阴性RA患者与HC、OA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巴胺受体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的关系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D2( 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水平与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发病的关系。 方法:对自2017年1月至6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43例PPPD患者(试验组)于收治时采集血样,对同期收治的未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或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类药物治疗的、且随访3个月以上头晕症状未再发而排除PPPD诊断的45例急性前庭外周性眩晕患者(对照组)于随访时采集血样,应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进行 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水平的检测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 结果:试验组 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阳性率(58.1%)明显高于对照组(15.6%),CpG岛位点甲基化率(0.15±0.18)明显高于对照组(0.04±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PPPD发病可能与患者 DRD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水平增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黑素瘤相关DNA甲基化位点的初步筛查及异常甲基化谱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与黑素瘤相关的DNA异常甲基化位点,初步构建黑素瘤特异性甲基化谱。方法:采用Illumina Human Methylation 450K全基因组甲基化芯片对6例黑素瘤组织及其瘤旁组织标本进行全基因组DNA检测,得出差异DNA甲基化位点。采用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KEGG_Pathway分析了解基因功能。结果: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黑素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存在差异甲基化位点,共27 779个,其中16 673个为高甲基化位点,11 106个低甲基化位点。提高筛选条件为 P < 0.01、︳Δβ︳> 0.2,过滤掉所有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探针、位于XY染色体上的探针以及交叉反应的探针,共筛选得到4 883个差异甲基化位点,其中1 459(30%)个位于启动子区(包括TSS1500、TSS200、5′UTR、1st Exon)。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分化、黏附、运动迁移、信号转导及转录调控等。KEGG_Pathway分析显示,差异甲基化基因主要参与黏着斑、癌症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黑素生成、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黏合连接、钙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基于"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位点对应的前16个基因、出现甲基化频率最高(CpG位点≥ 7)的基因、具有一定的功能或参与某条信号通路"条件,选出8个基因( KAAG1、 DGKE、 SOCS2、 TFAP2A、 GNMT、 GALNT3、 ANK2、 HOXA9)作为黑素瘤候选生物标志物。 结论:黑素瘤组织存在较多高甲基化基因,8个差异甲基化基因有可能作为黑素瘤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白细胞介素-4基因甲基化调控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发生机制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模式是否发生改变以及环境因素对RAU患者外周血中IL-4基因甲基化水平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纳入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门诊就诊并诊断为RAU的患者20例(RAU组),其中女性12例,男性8例,年龄16~35岁。同期在医院体检人员中选取20名与RAU组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女性11名,男性9名,年龄15~35岁。收集两组受试者外周血样本,采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法检测IL-4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L-4 mRNA水平,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L-4基因启动子片段从-1400至-1625 bp中含有10个CPG位点。其中CPG -1556、CPG -1483、CPG -1479的甲基化率以及10个CPG位点的总甲基化率在RAU组[分别为(32.0±19.9)%、(53.0±13.4)%、(46.0±19.8)%及(39.3±12.4)%]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0.0±3.2)%、(35.5±12.3)%、(28.0±14.4)%及(32.6±5.8)%]( P<0.05)。IL-4 mRNA在RAU组患者外周血中的相对表达量(1.0±0.1)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5±0.2)( P<0.01)。RAU组IL-4基因启动子总甲基化率与IL-4 mRNA相对表达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r=-0.494, 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RAU组吸烟、维生素B12、叶酸与IL-4基因启动子总甲基化率显著相关( P<0.01)。 结论:RAU患者IL-4基因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可能与IL-4基因转录的降低有关;维生素B12、叶酸和吸烟对RAU患者外周血中IL-4基因甲基化水平可能有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鼠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腺苷A 2A受体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腺苷A 2A受体(A 2AR)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1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化分为假手术组(SG组, n=60)、慢性低灌注组(CG组, n=60)、慢性低灌注加A 2AR抑制剂组(IG组, n=30)和慢性低灌注加A 2AR激动剂组(AG组, n=30)4组,每组按取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2、4、8周3个亚组,其中SG和CG组每个亚组20只,IG组和AG组每个亚组10只。CG组、IG组、AG组通过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慢性低灌注模型,建模1 h后IG组和AG组分别用A 2AR抑制剂(2 mg/kg)和激动剂(0.5 mg/kg)腹腔注射,CG组和SG组予生理盐水(5 mL/kg)腹腔注射,每天1次,直到各组观察终点。4组大鼠分别在术后2、4、8周进行水迷宫实验,观察对比各组大鼠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水迷宫实验结束后,SG和CG组10只大鼠处死后取胼胝体,另外10只大鼠和IG、AG组10只大鼠取脑组织制备成冠状面切片。采用Kluver-Barrera染色观察4组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变化。SG和CG组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胼胝体中A 2AR、DNA甲基转移酶(DNMTs)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胼胝体中A 2AR、DNMTs mRNA的表达水平,重亚硫酸盐测序法PCR(BSP)检测A 2A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 结果:(1)水迷宫实验:S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35.12±2.47)s、(37.64±1.59)s、(34.56±1.80)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2.6±0.89)次、(2.6±0.54)次、(3.2±0.83)次;C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39.58±0.82)s、(39.28±2.76)s、(42.44±2.84)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1.4±0.54)次、(1.4±0.54)次、(1.6±0.55)次;I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41.56±2.29)s、(44.26±1.60)s、(44.32±2.37)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1.4±0.55)次、(1.0±0.71)次、(1.4±0.89)次;AG组术后2、4、8周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分别为(37.64±2.41)s、(37.34±2.36)s、(39.24±1.73)s,穿平台次数分别为(1.8±0.45)次、(1.6±0.55)次、(1.8±0.83)次。SG、CG、IG组随低灌注时间延长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AG组内不同时间点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SG组比较,CG组、IG组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在术后2、4、8周时明显增加,AG组在术后2、8周时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CG组比较,不同时间点IG组到达平台潜伏时间均明显增加,AG组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SG组内随时间延长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G、IG、AG组内不同时间点穿越平台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与SG组比较,CG组、IG组、AG组不同时间点穿越平台次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CG组、IG组、AG组两两比较,不同时间点穿越平台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大鼠脑组织Kluver-Barrera染色结果显示:SG组大鼠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无空泡形成,神经纤维髓鞘完整。与SG组相比,CG组、IG组、AG组大鼠神经纤维变得疏松,部分纤维排列紊乱,局部出现空泡,且随着慢灌注时间的增加,变化更加明显。与CG组相比,IG组神经纤维变得更加疏松,纤维排列紊乱,空泡增加;AG神经纤维变得紧密,紊乱程度有所降低,空泡减少。(3)Western blot检测胼胝体A 2AR和DNMTs蛋白相对表达量:组内比较,CG组A 2AR、DNMT3a、DNMT3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SG组各项指标和CG组DNMT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组间比较,CG组术后2、4、8周A 2A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G组,术后2、4、8周DNMT1、DNMT3a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术后2、4周DNMT3b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qPCR检测胼胝体DNMTs mRNA表达水平:组内比较,CG组术后2、4、8周DNMT3a、DNMT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延长均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A 2AR、DNMT1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而SG组DNMT1 mRNA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 P<0.05),A 2AR、DNMT3a、DNMT3b 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组间比较,CG组术后2、4、8周A 2AR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G组,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S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5)BSP检测甲基化水平:CG组在CpG12位点出现明显G锋,而SG组则转化为A锋。CG组甲基化位点比例15.83%(19/120)明显高于SG组的4.17%(5/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074, P<0.01)。 结论:A 2AR在慢性低灌注脑白质损伤中发挥保护效应,其表达水平下调参与介导脑白质损伤,A 2AR表达下调可能与A 2AR DNA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增强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6q24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6q24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6q24-related 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6q24-TNDM)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6q24-TNDM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q24区域内甲基化差异修饰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 DMR)中16个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 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性,例1为5日龄,例2为11日龄,均为剖宫产娩出。例1胎龄37周 +4,出生体重2 340 g;例2胎龄38周 +2,出生体重2 600 g。2例均为小于胎龄儿,生后均因高血糖入院,体格检查见皮肤弹性略差,皮下脂肪偏少,入院时血糖分别为12.95和8.00 mmol/L,血胰岛素低于正常值(分别为<1.39和3.94 pmol/L),C-肽低于正常值(分别为0.05和0.14 nmol/L),尿糖阳性,尿酮体阴性,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胰岛素抗体、胰岛细胞抗体阴性,胰腺大小正常。皮下注射胰岛素2周余,2例患儿好转出院,分别在生后69和42 d停用胰岛素,糖尿病缓解。2例患儿产前诊断提示染色体核型正常,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提示6号染色体单亲二体,入院后二代测序均未检测到明确的致病性点突变。使用焦磷酸测序发现患儿6q24区域DMR中16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均低于10%(健康对照儿童相应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约为40%),呈现明显的低甲基化。 结论:对于出生时小于胎龄儿、高血糖时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的TNDM患儿,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甲基化差异修饰区域中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对6q24-TNDM进行快捷直接诊断,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IFNG基因DNA甲基化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关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广西汉族儿童IFNG基因DNA甲基化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B)免疫应答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非匹配病例对照方法,招募广西3家医院就诊的263名已完成HepB免疫程序的8~9月龄汉族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乙肝表面抗体浓度(抗 -HBs)<100 mIU/ml设为病例组,≥100 mIU/ml设为对照组。采用多重PCR技术、重亚硫酸盐测序、使用Illumina平台对IFNG基因目标区域及其CpG位点进行DNA甲基化高通量测序。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IFNG基因18个位点胞嘧啶-磷酸-鸟苷酸 DNA甲基化情况与HepB免疫应答水平的关联。 结果:病例组(104名)和对照组(159名)抗 -HBs[ M( Q1, Q3)]分别为62.34(30.06,98.88)mIU/ml和1 089.10(710.35,1 233.45)mIU/ml。病例组IFNG_1基因44和93位点甲基化水平差异高于对照组( 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IFNG_1基因44位点( OR=1.18,95% CI:1.03~1.35)和93位点( OR=1.21,95% CI:1.07~1.38)DNA甲基化水平与HepB应答水平具有相关性。 结论:IFNG_1基因44和93位点DNA甲基化水平改变可能是影响广西汉族儿童HepB应答水平的相关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胎盘 TNF- α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GDM之间的相关性,为GDM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41例GDM患者和38例健康产妇胎盘组织的 TNF- α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的表达量。 结果:相较于正常对照组,GDM组在年龄和分娩孕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NF- α启动子区的平均甲基化值显著降低( P=0.038),在选取的9个CpG位点中,4个位点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CpG2: P=0.012,CpG3: P=0.010,CpG6: P=0.019,CpG7: P=0.046);GDM组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上调( P=0.011);胎盘组织 TNF- α基因启动子区平均甲基化值与 TNF- α基因的mRNA表达呈负相关( r=-0.513, P<0.001)。 结论:GDM患者 TNF- α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较健康产妇显著降低,且与其mRNA表达呈负相关,提示 TNF- α甲基化水平与GD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大骨节病与骨性关节炎DNA甲基化衰老时钟的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和骨性关节炎的软骨细胞是否存在过早衰老。方法:收集大骨节病、骨性关节炎和对照组的膝关节软骨样本各5例,样本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提取膝关节软骨样本DNA,采用Illumina Infinium HumanMethylation450 BeadChip芯片技术对其进行DNA甲基化分析。同时,基于全基因组甲基化数据,利用线上DNA甲基化衰老时钟计算器(https://dnamage.genetics.ucla.edu/home)计算样本的DNA甲基化年龄,并与实际年龄进行比较。结果:在大骨节病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发现1 212个差异甲基化CpG位点,包括497个高甲基化CpG位点和715个低甲基化CpG位点,分别对应264个高甲基化基因和368个低甲基化基因;在骨性关节炎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发现656个差异甲基化CpG位点,包括343个高甲基化CpG位点和313个低甲基化CpG位点,分别对应177个高甲基化基因和174个低甲基化基因。在上述比较中,检测到367个重叠CpG位点(对应182个基因),这些位点在大骨节病组与对照组以及骨性关节炎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均存在差异甲基化表达。DNA甲基化衰老时钟结果表明,大骨节病、骨性关节炎以及对照组DNA甲基化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平均年龄加速度差异分别为2.549、0.017、- 5.364岁,大骨节病组和骨性关节炎组DNA甲基化年龄均大于实际年龄。结论:大骨节病和骨性关节炎的软骨细胞均存在过早衰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