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七总皂苷不同口服制剂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三七总皂苷(PNS)不同口服制剂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药效差异,并与市售血栓通胶囊(XST)、三七通舒胶囊(SQTS)进行对比.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分别制备PNS磷脂复合物肠溶胶囊(PNS-PC)、PNS pH依赖型固体分散体(PNS-SD)、PNS自乳化肠溶胶囊(PNS-SDEDDS)、PNS生物黏附微球肠溶胶囊(PNS-BMS)、N-乙酰-L半胱氨酸修饰的PNS生物黏附微球肠溶胶囊(PNS-NAC-BMS)5种不同PNS 口服制剂.将8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AD)组、XST+AD 组、SQTS+AD 组、PNS+AD 组、PNS-PC+AD 组、PNS-SD+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每组8只.给药组大鼠按照体质量及载药量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Control组、AD组大鼠给予空白胶囊灌胃.给药7 d后,采用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浴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次日,拍摄大鼠舌质及舌下脉络,评价舌象评分;尾静脉采血,记录尾静脉凝血时间;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卡森黏度、血浆黏度)、凝血四项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浆内皮素(E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①与Control组相比,AD组大鼠舌质发白、舌下血管紫黑,舌象评分显著升高(P<0.001),尾静脉凝血时间缩短(P<0.001),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卡森黏度、血浆黏度均升高(P<0.001),APTT、PT、TT 均缩短(P<0.001),FIB、ET 水平升高(P<0.001),eNOS、6-keto-PGF1α 水平均降低(P<0.001).②与AD组相比,各给药组舌象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P<0.01);与XST+AD组、SQTS+AD组相比,PNS-PC+AD 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舌象评分亦显著降低(P<0.05).③与 AD组相比,PNS-PC+AD 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PNS+AD 组、XST+AD 组、SQTS+AD组的尾静脉凝血时间均明显延长(P<0.001,P<0.01,P<0.05);与XST+AD组、SQTS+AD组相比,PNS-PC+AD组、PNS-SDEDDS+AD组、PNS-BMS+AD组、PNS-NAC-BMS+AD组大鼠尾静脉凝血时间亦明显延长(P<0.05).④与AD组相比,5种PNS自制口服制剂组大鼠的全血黏度、卡森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P<0.01),XST+AD组、SQTS+AD组、PNS+AD组大鼠的全血黏度,XST+AD组的卡森黏度及PNS+AD组的血浆黏度水平亦降低(P<0.01,P<0.05);与XST+AD组、SQTS+AD组相比,PNS-PC+AD组大鼠的全血黏度水平亦降低(P<0.05);与SQTS+AD 组相比,PNS-PC+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的卡森黏度水平降低(P<0.05).⑤与 AD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APTT、TT均明显延长(P<0.001,P<0.01,P<0.05),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NS-PC+AD 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的 PT 亦显著延长(P<0.001,P<0.01);与 XST+AD 组、SQTS+AD 组相比,PNS-PC+AD 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 PT、TT 明显延长(P<0.05),FIB水平显著降低(P<0.01).⑥与AD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ET水平显著降低(P<0.001,P<0.05),eNOS、6-keto-PGF1α 水平显著升高(P<0.001,P<0.01,P<0.05);与 XST+AD 组、SQTS+AD 组相比,PNS-PC+AD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的 ET 水平显著降低(P<0.01),eNOS 水平显著升高(P<0.05),PNS-PC+AD 组、PNS-SD+AD 组、PNS-SDEDDS+AD 组、PNS-BMS+AD 组、PNS-NAC-BMS+AD 组的6-keto-PGF1α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5种不同的PNS 口服制剂与原料药及市售XST、SQTS均能有效改善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瘀血状态,但PNS-PC、PNS-SDEDDS、PNS-BMS、PNS-NAC-BMS对血瘀大鼠各项血瘀相关指标的改善优于2种市售阳性药和原料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粗叶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探讨粗叶悬钩子(Rubus alceifolius)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其与同科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 4000平台对粗叶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组装和注释,并对其序列特征、密码子偏好性、重复序列、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粗叶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总长度为156 266 bp,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包括大单拷贝区85 874 bp、小单拷贝区18 850 bp和反向互补重复区25 771 bp;共含有基因128个,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6个,tRNA基因34个,rRNA基因8个.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亮氨酸(Leu)的密码子数量最多(5 189个),而半胱氨酸(Cys)的密码子数量最少(590个).从粗叶悬钩子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出39个长重复序列及52个SSR位点.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粗叶悬钩子与七裂叶悬钩子(Rubus reflexus var.lanceolobus)、越南悬钩子(Rubus co-chinchinensis)、棕红悬钩子(Rubus rufus)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密切.本研究为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Rubus)植物的分子标记、物种鉴定、亲属关系解析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杜仲胶囊联合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全杜仲胶囊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110例接受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分别于术后给予全杜仲胶囊治疗(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连续治疗6个月.术后评价复位等级,观察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评价Harris评分,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以及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水平.结果 受试者退出情况:观察组共4例退出,其中2例因未按时按剂量服药退出、2例因失访退出;对照组共4例退出,其中1例因未按时按剂量服药退出、3例因失访退出.治疗后两组间复位等级、内固定失败发生率、骨折不愈合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股骨头坏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观察组血清VEGF、bFGF水平高于治疗前,Caspase-3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血清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血清VEGF、bFGF水平高于对照组,Caspase-3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全杜仲胶囊治疗有利于改善关节功能、预防股骨头坏死,其机制可能于上调VEGF、bFGF以及下调Caspase-3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 1-42(amyloid β-protein1-42,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β1-42 诱导神经元),牛膝低、中、高剂量组(15、30、45 μg/mL的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作用于Aβ1-42 诱导的神经元),si-ZBTB20-AS1 组[Aβ1-42 诱导转染锌指和BTB结构域蛋白 20 的反义RNA小干扰RNA的神经元]和si-NC组(Aβ1-42 诱导转染乱序无意义阴性序列的神经元).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qPCR法检测ZBTB20-AS1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增殖抗原Ki67 和胱天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 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牛膝中、高剂量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si-NC组比较,si-ZBTB20-AS1 组SOD含量、细胞存活率、Ki67 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MDA含量、细胞凋亡率、BTB20-AS1 表达、Caspase-3 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牛膝提取物含药血清可能通过下调ZBTB20-AS1 表达抑制Aβ1-42 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和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指导刮痧治疗阴虚阳亢型Ⅰ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HCY、CRP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指导刮痧治疗阴虚阳亢型Ⅰ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的阴虚阳亢型Ⅰ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以常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常规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指导刮痧的方式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HCY、CRP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眩晕、失眠、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症状相较于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明显得到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RP、HCY水平均降低,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血清CRP、HCY水平降低的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中各维度的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升高的更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中各维度的评分均明显提升(P<0.05).结论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指导刮痧治疗阴虚阳亢型Ⅰ级EH患者能降低其血压水平及CRP、HCY指标水平,缓解其中医症状,并能提高其生活质量,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去铁胺对新生大鼠坏死性结肠炎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去铁胺对新生大鼠坏死性结肠炎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新生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去铁胺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去铁胺组大鼠采用常规配方乳灌胃建立坏死性结肠炎模型,对照组新生大鼠给予鼠乳。去铁胺组新生大鼠灌胃给予30 mg/(kg·d)去铁胺,对照组和模型组新生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4 d后,观察3组大鼠的一般情况;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3组大鼠的肠道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3组大鼠肠道组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和IL-18表达水平;采放免法分析3组大鼠肠道组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肠道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SLC7A11)表达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肠道组织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CXCL1)和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 mRNA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去铁胺组大鼠体重变化[(1.11±0.11) g]明显高于模型组新生大鼠[(0.55±0.11)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220, P<0.05)。去铁胺组新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评分(1.80±0.79)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3.7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49, P<0.05)。去铁胺组新生大鼠肠道组织TNF-α、IL-12和IL-18炎性因子水平[(45.63±11.32)、(40.03±5.97)、(67.62±7.27) pg/ml]明显低于模型组[(84.60±12.20)、(73.89±13.48)、(107.59±12.2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025、6.890、8.437, P<0.05)。去铁胺组新生大鼠肠道组织CXCL1和CXCR2 mRNA表达水平(1.36±0.12、1.35±0.09)明显低于模型组(1.80±0.14、1.85±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968、11.970, P<0.05)。去铁胺组新生大鼠肠道组织SOD和GSH-PX活性水平[(45.65±9.27)、(47.53±6.78) U/mg]明显高于模型组[(26.86±4.51)、(22.74±3.79)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468、9.571, P<0.05)。去铁胺组新生大鼠肠道组织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0.89±0.04、0.64±0.06)明显高于模型组(0.51±0.19、0.3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71、6.174, P<0.05)。 结论:去铁胺可显著抑制铁死亡,降低肠道组织炎性反应,进而保护结肠组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细胞焦亡相关因子的表达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血清细胞焦亡相关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介素-18(IL-18)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GDM患者102例为GDM组,纳入同期产检健康孕妇102例为正常组。比较GDM组与正常组孕妇年龄、孕周、空腹胰岛素(FINS)、孕前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aspase-1、IL-18水平;Pearson法分析GDM患者血清caspase-1、IL-18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法分析GDM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GDM组患者TG [(2.94±0.99)mmol/L vs(2.09±0.70)mmol/L]、FBG [(5.87±1.94)mmol/L vs(4.90±1.67)mmol/L]、TC [(5.72±1.92)mmol/L vs(5.03±1.68)mmol/L]、FINS[(11.45±3.87)mIU/L vs(6.92±2.34)mIU/L]、HOMA-IR水平[(3.05±0.78)vs(1.51±0.40)]及血清caspase-1 [(86.27±28.78)pg/ml vs(40.98±13.54)pg/ml]、IL-18水平[(44.26±14.56)pg/L vs(30.45±10.12 pg/L]高于正常组( t=7.080、3.827、2.731、10.116、17.743、14.381、7.866, P<0.05);GDM患者血清caspase-1、IL-18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 r=0.518、0.555, P<0.05);FBG、TG、FINS、HOMA-IR、caspase-1、IL-18是影响GDM发生的危险因素(95% CI=1.578~3.826、1.454~3.311、1.477~3.405、1.678~4.265、1.406~3.141、1.511~3.551, P<0.05)。 结论:GDM患者血清caspase-1、IL-18水平较高,均与IR显著相关,caspase-1、IL-18可能是治疗GDM的潜在靶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对PC12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对APP酶解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毒性以及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酶解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中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T)组、低浓度DOP(DOP1)组、中浓度DOP(DOP2)组、高浓度DOP(DOP3)组、低浓度DOP+Aβ 25-35(DOP1+Aβ)组、中浓度DOP+Aβ 25-35(DOP2+Aβ)组、高浓度DOP+Aβ 25-35(DOP3+Aβ)组、Aβ 25-35(Aβ)组共8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转染实验用仓鼠卵巢(CHO)细胞转染APP695,使用不同浓度的DOP进行处理,分为转染空载体V-Flag对照(V-Flag)组、转染APP695-Flag模型(APP695)组、低浓度DOP(DOP1+APP695)组、中浓度DOP(DOP2+APP695)组、高浓度DOP(DOP3+APP695)组共5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Aβ 1-40含量以及γ-分泌酶活力。体内实验选择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体重为(20±2)g,随机分为对照组、铅(Pb)组、低DOP浓度(DOP1’)组、中DOP浓度(DOP2’)组、高DOP浓度(DOP3’)组共5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6周;使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OP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 1-40含量。 结果: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细胞活力降低,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CT组比较,DOP1+Aβ、DOP2+Aβ、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β组比较,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组LDH、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DOP3+Aβ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PP695组比较,DOP2+APP695、DOP3+APP695组Aβ 1-40含量及γ-分泌酶活力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3’组小鼠脑组织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 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Pb组比较,DOP3’组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 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2’和DOP3’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OP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引起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展起促进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OL)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江苏盛泽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1例,其中DN患者81例[男41例,女40例,年龄(61.5±14.2)岁]、糖尿病无肾病(DM)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57.7±10.8)岁];另纳入健康对照(NC)者77名[男39名,女38名,年龄(58.2±16.3)岁]。分别用酶循环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CY和FOL;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分析MTHFRC 677T&A1298基因多态性。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 t检验比较组间血清HCY、FOL水平,应用 χ2检验分析各组间MTHFR基因分布差异。 结果:DN组HCY水平[(19.76±7.81) μmol/L]与DM组[(15.62±5.01) μmol/L]、NC组[(8.09±3.74) 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81.738, P<0.001);DN组FOL水平[(12.18±3.01) μg/L]与DM组[(13.50±2.71) μg/L]、NC组[(15.43±2.95)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26.978, P<0.001)。DN组677T等位基因频率[51.2%(83/162)]、677TT/1298AA纯合突变型频率[25.9%(21/81)]均高于DM组[33.1%(53/160);11.2%(9/80)]和NC组[33.8%(52/154);10.4%(8/77)] ( χ2值:10.821、9.099,均 P<0.05);1298C等位基因频率在DN组[21.6%(35/162)]、DM组[16.9%(27/160)]和NC组[18.2%(28/1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269, P>0.05)。677TT/1298AA纯合突变型个体HCY水平、FOL水平与其他基因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F值:12.955、15.504,均 P<0.05)。 结论:MTHFR C677T&A1298C基因多态性所致HCY与FOL代谢异常可能为2型DN的遗传风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迁移率族蛋白1调控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机体受到感染、外伤后发生以防御反应为主的炎症应答,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介导炎症应答。然而HMGB1在炎症中的生物学功能因蛋白修饰种类和细胞中定位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其在细胞核中发生赖氨酸残基乙酰化、赖氨酸残基甲基化、半胱氨酸残基氧化、丝氨酸残基磷酸化、天冬酰胺残基糖基化、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及赖氨酸残基乳酸化修饰,蛋白修饰后由细胞核迁移到细胞质,并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外游离的HMGB1可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Toll样受体结合,活化细胞和调控炎症应答。笔者从HMGB1翻译后修饰、释放、生物学作用及结合受体等方面,就其调控炎症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找炎症干预靶标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