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基于区域平台自动交换的传染病报告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为了解四川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于区域平台自动交换的传染病报告现状,为下一步完善传染病信息报告自动交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系统查看计算交换成功率、粗交换成功率,现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系统使用情况.R软件用于统计分析.结果 2023年7-12月68家医疗机构交换成功率为92.67%,粗交换成功率达到95.87%.市级与其他级别医疗机构比较,交换成功率、粗交换成功率较高,实现自动交换时间间隔较长.交换成功率与实现自动交换时间间隔(r=0.44,P<0.001)、粗交换成功率(r=0.51,P<0.001)均呈正相关.90%以上的机构有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77.94%的机构能自动生成传报卡,80%以上具有传报卡管理和信息统计查询功能.73.53%实现了传染病报告卡(传报卡)的自动预警,预警后强制报卡的机构占比25%.自动交换后感觉工作量减轻的占比88.24%.结论 医疗机构交换成功率及粗交换成功率整体较高,市级高于其他级别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基本信息系统建设率较高,但自动交换相关基础功能还不完善.自动交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报告的效率,但仍不能完全替代手工报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微小RNA-6791-5p靶向磷酸呋喃酸性簇分选蛋白2抑制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和侵袭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6791-5p对人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集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系RKO、SW480、DLD1、HCT116以及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6791-5p在各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表达倍数为0.52±0.04、0.83±0.06、0.60±0.12、0.68±0.07),并构建miR-6791-5p模拟物(miR-6791-5p mimic)及其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并将其转染至RKO细胞。使用RT-qPCR检测miR-6791-5p和PACS2 mRNA的表达水平(表达倍数为0.468±0.032)。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ACS2蛋白的表达水平[RKO:(51.590±6.018)%]。使用两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 s)表示,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miR-6791-5p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人结肠上皮细胞,其中RKO和DLD1下调最明显(RKO组低于460组:0.52±0.04比1.00、DLD1组低于460组0.60±0.12比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KO: t=17.811, P<0.0001;DLD1: t=5.372, P<0.01)。RKO转染后,mimic组miR-6791-5p表达水平高于mimic NC组(3.28±0.44比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KO: t=8.764, P<0.01)。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表明mimic组24、48、72、96 h细胞吸光度值显著低于mimic NC组(24 h吸光度值为0.185±0.004比0.250±0.030,48 h吸光度值为0.275±0.040比0.376±0.020,72 h吸光度值为0.497±0.120比0.657±0.010,96 h吸光度值为0.691±0.004比0.905±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KO: t=10.821, P<0.01)。平板克隆实验表明mimic组集落形成数低于mimic NC组(115.70±12.51比176.00±1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KO: t=4.581, P<0.05)。划痕愈合实验显示miR-6791-5p mimic组划痕愈合率低于NC组[(14.960±0.848)%比(36.48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491, P<0.0001)。Transwell迁徙和侵袭实验显示穿透微孔膜的细胞数mimic组低于mimic NC组(迁移数目miR-6791-5p mimic组比NC组42.330±3.512比125.700±7.760,侵袭数目分别为54.33±4.16比159.30±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迁移 t=16.931, P<0.01)、(Transwell侵袭 t=20.641, P<0.01)。在线靶预测软件(miRWalk、mirtarbase、targetscan)预测miR-6791-5p可能的靶基因,并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mimic组PACS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mimic NC组[比例为(51.590±6.018)%比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NA(RKO: t=27.951, P<0.0001);Western blot(RKO: t=13.931, P<0.001)]。 结论:miR-6791-5p在结直肠癌细胞中低表达,过表达miR-6791-5p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并且明显下调PACS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说明miR-6791-5p可能通过PACS2调控结直肠癌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P300的酒精渴求相关脑电特征及溯源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酒精视觉线索反应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特征及其与主观渴求关系,并寻找渴求相关脑电源活动脑区。方法:招募20例男性酒依赖住院患者(酒依赖组)和18名健康男性(对照组)进行含酒精线索的Oddball范式ERPs检测,以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方法(standardized low-resolution brai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sLORETA)进行ERPs-P300溯源定位。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enn Alcohol Craving Scale,PACS)评估主观渴求程度。2组ERPs数据差异分析采用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脑电溯源差异分析采用置换检验,脑电数据与饮酒特征及量表评分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酒依赖组相比对照组在观看酒精线索图片的P300峰潜伏期延长( F=9.32, P=0.004)、Fz、Cz处波幅增高( F=20.59、14.74,均 P<0.01),P300溯源分析显示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皮质激活增强( P<0.01)。酒依赖组酒精线索图片相比水果图片诱发的P300峰潜伏期延长( F=33.82, P<0.01),Fz、Cz处波幅增高( F=12.56, P=0.001; F=10.92, P=0.002),P300溯源分析显示左侧岛叶、右侧海马旁回皮质激活增强( P<0.01)。酒精线索图片P300波幅与VAS、PACS评分呈正相关( r s=0.590, P=0.048; r s=0.780, P<0.01)。 结论:视觉酒精线索诱发的ERPs可能有助于客观评估酒依赖患者渴求相关心理,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左侧岛叶、右侧海马旁回脑区可能与酒精渴求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局部麻醉下ROSA机器人辅助SEEG电极植入的精准性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ROSA机器人系统辅助立体脑电图(SEEG)电极植入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行SEEG电极植入手术的47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采用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局部麻醉组(简称局麻组,37例)和全身麻醉组(简称全麻组,10例)。两组患者术后6 h内均行头颅三维重建CT检查,观察是否发生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并将CT数据通过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导入ROSA工作站,准确记录两组实际植入的每根电极与规划轨迹之间的横向误差。结果:局麻组37例患者共进行41例次电极植入手术(4次为补充电极),累计植入电极353根;全麻组10例患者共进行12例次电极植入手术(其中1次为补充电极,1次为射频热凝术后半年重新植入电极),累计植入电极90根。局麻组的电极入点误差为(1.24±0.77)mm,靶点误差为(1.71±0.96)mm;全麻组的电极入点误差为(1.20±0.67)mm,靶点误差为(1.64±0.85)mm,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局麻组有1例(2.7%)患者在拔除电极时出现无症状性颅内出血,术后血肿自行吸收,无神经系统损伤;全麻组无一例颅内出血。两组均无感染和电极折断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局部麻醉下行ROSA机器人系统辅助SEEG电极植入精准、安全,其电极入点误差和靶点误差与全身麻醉相比无明显差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腰椎峡部裂与L 5椎弓根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裂发生发展过程中L 5椎弓根的形态学变化,并进一步分析L 5椎弓根形态特征对峡部裂发生风险的影响。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收治的144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24例,女20例;年龄18~70岁[(35.7±14.4)岁]。腰椎双侧峡部裂患者79例(峡部裂组),峡部裂性腰椎滑脱患者65例(滑脱组)。选取同期144例腰椎CT平扫未见明显结构异常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于CT图像上测量L 5椎弓根的形态学参数,包括椎弓根长度(PL)、椎弓根螺钉轨迹长度(PSTL)、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内倾角(PCA)、椎弓根高度(PH)和椎弓根峡部角(PIA)。先比较三组内左右侧别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异,再将各组内左右侧的数据合并,比较三组间各测量参数的差异。为进一步探究L 5椎弓根形态特征对峡部裂发生风险的影响,将峡部裂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测量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L 5椎弓根形态特征相关的峡部裂危险因素。 结果:三组内左右侧别间PL、PSTL、PW、PCA、PH和PI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测量参数不受左右侧别因素的影响。峡部裂组PL、PSTL、PW、PCA和PIA分别为(13.5±2.0)mm、(47.6±2.4)mm、(15.5±2.0)mm、(29.0±2.9)°和(118.6±5.9)°,与滑脱组的(13.6±2.0)mm、(47.7±3.2)mm、(15.9±2.7)mm、(28.3±3.1)°和(119.2±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大于对照组的(12.8±1.7)mm、(45.1±3.1)mm、(14.9±2.0)mm、(25.6±3.0)°和(106.6±5.5)°( P<0.05);峡部裂组PH为(10.5±1.2)mm,与对照组的(10.8±1.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均大于滑脱组的(10.0±1.3)mm(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A增大( OR=1.40,95% CI 1.17,1.67, P<0.01)和PIA增大( OR=1.46,95% CI 1.30,1.64, P<0.01)与腰椎峡部裂显著相关。 结论:腰椎峡部裂患者L 5椎弓根相较于正常人群PL和PSTL更长、PW更宽、PCA和PIA更大,故具有“长、宽、外展”的形态学特征。L 5椎弓根形态学变化主要发生在峡部断裂前,且PCA和PIA增大是腰椎峡部裂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两例发育性癫痫性脑病66型患儿的临床表型及 PACS2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两例发育性癫痫性脑病66型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采集患儿和父母的外周血样,应用全外显子测序的方法对患儿基因进行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的方法对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结果:两例患儿均为足月儿,主要表现为新生儿期起病的癫痫发作、肌张力低下、全面性发育落后及特殊面容。头颅磁共振提示1例小脑发育不全,1例髓鞘化不良。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两例患儿 PACS2基因均发生了c.625G>A (p.Glu209Lys)杂合变异(NM_001100913.3),c.625G>A (p.Glu209Lys)变异为已报道过的致病变异。根据《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S2+PM2+PP3)。两例患儿均予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后发作控制。至末次随访,两例患儿运动及智力发育情况得到改善。与已报道病例相比,本研究的两例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对较轻,治疗效果较好。 结论:PACS2基因c.625G>A (p.Glu209Lys)变异为发育性癫痫性脑病66型的变异热点,基因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的未成年人胸部CT检查体型特异性剂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RDSR)及关键影像的自动收集,比较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在胸部CT检查中的体型特异性剂量估计(SSDE)的差别。方法:应用Teamplay软件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自动抓取了404例年龄在0~18岁的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结构化报告,并通过CT断面影像计算出水等效直径(WED)及SSDE。应用方差分析比较SSDE等剂量参数在不同年龄段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SSDE与容积CT剂量指数(CTDI vol)的关系。 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SSDE平均值为(4.70±3.29)mGy,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11, P<0.01)。SSDE与CTDI vol在1岁至18岁年龄段呈高度线性相关(| r|≥0.92, P<0.01)。 结论:在日常工作中应用SSDE进行扫描质量控制,部分年龄段的SSDE水平可以用CTDI vol线性转换而成,转换因子随年龄段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SSDE与CTDI vol差别逐渐减小,因此SSDE比较适合评估未成年人CT检查辐射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动脉增强分数在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动脉增强分数(arterial enhancement fraction,AEF)在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溪市中心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经病理及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三期增强CT扫描的数据导入PACS系统。先由2名医师进行双盲法独立测量肝细胞癌部分、肝硬化部分的CT值并计算AEF值,分析2名医师计算AEF值的一致性。根据肝硬化程度(Child-Pugh分级)分为A、B、C三级(分别33、29、18例),比较肝细胞癌部分与肝硬化部分的AEF值组内差异、比较不同程度肝硬化的肝硬化部分之间AEF值的组间差异、比较不同程度肝硬化的肝细胞癌部分AEF值之间的组间差异。结果:2名医师计算的AEF值的一致性良好( ICC=0.95,95% CI为0.93~0.97)。肝硬化A级患者肝细胞癌部分AEF值为(54.79±10.95)%,肝硬化B级患者肝细胞癌部分AEF值为(54.90±9.99)%,肝硬化C级患者肝细胞癌部分AEF值为(54.16±7.19)%。肝硬化A级患者肝硬化部分AEF值为(39.94±6.50)%,B级患者肝硬化部分AEF值为(44.97±4.31)%,C级患者肝硬化部分AEF值为(54.11±4.63)%。在肝硬化A级、B级的患者中,肝细胞癌部分的AEF值高于肝硬化患者部分的A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级: t=5.18, P < 0.001;B级: t=3.94, P < 0.001),但在肝硬化C级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2, P=0.982)。 结论:在肝硬化背景下肝细胞癌的诊断中,AEF值对肝硬化部分与肝细胞癌部分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肺动脉血栓CT值与急性肺栓塞介入溶栓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CT值与急性肺栓塞(APE)患者介入溶栓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介入溶栓治疗的APE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收集入选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溶栓前肺动脉血栓CT值、肺动脉血栓CT值/左侧肩胛下肌CT值比值,评估溶栓前后肺动脉Qanadli栓塞指数,并计算溶栓前后肺动脉Qanadli栓塞指数差(ΔQ)。根据ΔQ将入选者分为疗效较好组(ΔQ>50%)和疗效较差组(ΔQ≤50%)。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PE患者介入溶栓治疗效果的关联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溶栓前肺动脉血栓CT值与ΔQ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患者89例,年龄(60.4±13.7)岁,男性41例(46.1%)。疗效较好组入选患者50例,年龄(59.6±15.6)岁,男性27例(55.3%);疗效较差组入选患者39例,年龄(61.5±10.8)岁,男性14例(35.7%)。疗效较好组患者溶栓前肺动脉血栓CT值、肺动脉血栓CT值/左侧肩胛下肌CT值比值高者占比高于疗效较差组(均 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溶栓前肺动脉血栓CT值≤53.47 HU的患者,肺动脉血栓CT值>53.47 HU的APE患者介入溶栓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OR=9.175,95% CI:0.937~89.846, P=0.057)。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动脉血栓CT值与ΔQ呈正相关( r=0.365,95% CI:0.170~0.533, P<0.001)。 结论:溶栓前肺动脉血栓CT值与APE患者介入溶栓效果存在正相关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Chiari畸形Ⅰ型患者后颅窝MRI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Chiari畸形Ⅰ型(CMI)患者后颅窝MRI的特征性改变及其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后颅窝减压术治疗的110例CMI患者作为CMI组,选取同期门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所有受试者MRI T2加权像上后颅窝的骨性、神经结构。根据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将CMⅠ患者分为Ⅰ度组、Ⅱ度组、Ⅲ度组,比较CMI组和对照组、不同小脑扁桃体下疝分度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测量数据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CMI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相关性检验分析CMI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是否合并脊髓空洞与其他临床资料和测量数据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CMI组患者的后颅窝斜坡长度、枕上长度、后颅窝高径长度均降低,斜坡倾斜角减少、颅脊角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枕上长度、斜坡倾斜角是CMI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OR=0.057, 95%CI:0.005~0.650, P=0.021; OR=0.730, 95%CI:0.592~0.902, P=0.004)。(2)与Ⅰ度组比较,Ⅱ度组、Ⅲ度组患者的枕骨大孔前后径长度增加,斜坡倾斜角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MI患者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与体质量指数(BMI)、斜坡倾斜角呈负相关关系( r=-0.214, P=0.045; r=-0.271, P=0.006),与枕骨大孔前后径长度、颅脊角呈正相关关系( r=0.336, P=0.001; r=0.282, P=0.004)。CMI患者是否合并脊髓空洞与斜坡长度呈正相关关系( r=0.235, P=0.018)。 结论:CMI患者后颅窝骨性发育异常导致容积狭小,不能适应正常发育的后脑神经组织,枕上长度的缩短和斜坡倾斜角变小是CMI的先天因素;颅脊角可能是小脑扁桃体下疝的后天因素,寰枕、寰枢关节退行性变可能参与颅脊角的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