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睾丸衰老影响全身健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睾丸具有分泌雄激素和产生精子两大功能,是男性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雄激素及生精功能是睾丸功能的评价要素,雄激素缺乏或生精功能减退既是睾丸衰老的标志性表现,也是睾丸衰老的"产物".为更好研究阐释睾丸衰老与全身健康的关系,本文以雄激素缺乏与各系统疾病关系为主线梳理相关文献,认为睾丸衰老通过不同渠道影响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健康及影响着代谢性疾病、骨科疾病、前列腺癌、肾病、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提示我们要关注男性生殖健康及其对全身健康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考和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铁死亡在睾丸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铁死亡是细胞内铁代谢紊乱,脂质过氧化物过多积累导致细胞死亡的形式.研究表明,在不同致病因素的影响下,铁死亡通过不同的通路及分子影响睾丸激素的合成,调控细胞功能,对男性生殖系统及男性生育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就铁死亡在男性睾丸中的作用机制及致病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泌体负载枸杞miR291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非梗阻性无精子症大鼠生精功能恢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外泌体负载的枸杞miRNA(Lb-miR2911)药物通过跨界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大鼠模型生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 周龄雄性SD大鼠30 只,采用白消安腹腔注射方法构建NOA模型,造模5 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C)、Lb-miR2911EXO治疗组(Lb-miR2911EXO)、外泌体空载治疗组(Sham),每组10 只.MC组NOA模型大鼠自然恢复,无特殊处理;Lb-miR2911EXO组NOA模型大鼠,睾丸生精小管注射外泌体包被Lb-miR2911 药物(0.1 mg/kg),1 次/周,共治疗 3 次;Sham组NOA模型大鼠,睾丸生精小管注射外泌体空载药物(0.1 mg/kg),1 次/周,共治疗3 次.另取10 只同龄正常健康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治疗后第2、6 周采用RNA FISH技术观察Lb-miR2911 药物在睾丸组织中的摄取及代谢变化;治疗后 12周采用转录组测序分析结合 Western 印迹、RT-PCR 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睾丸组织中细胞增殖、精子发生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睾丸组织形态学及精子质量分析比较各组大鼠生精功能恢复情况;通过组织形态学分析结合血清TNF-α、IL-1β、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指标检测评估Lb-miR2911 外泌体药物对大鼠组织器官毒性.结果:治疗12 周后睾丸组织形态学分析发现Lb-miR2911EXO组大鼠睾丸组织各层次生精细胞排列规则,管腔中可见大量成熟精子,与Sham组比较,Johnsen评分显著增加(P<0.05),睾丸重量、睾丸指数、精子浓度和精子活力显著增加(P<0.05);转录组测序分析结合Western 印迹、RT-PCR方法证实,与MC组相比,Lb-miR2911EXO组DACT3 基因表达下调(P<0.05),而DVL2、β-catenin表达上调,同时p-DVL2及β-catenin(nucleus)蛋白含量增加(P<0.05);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CND1、CCNE1、CCNE2 mRNA表达上调(P<0.05);精子发生相关基因 DMC1、CCR6、JAM2、KLC3 表达上调(P<0.05);组织器官毒性检测表明:治疗后Lb-miR2911EXO组大鼠肺部、肝脏、肾脏组织未见病理性变化,与NC组比较血清TNF-α、IL-1β、AST、ALT、肌酐或尿素氮等水平未见升高(P>0.05).结论:外泌体负载的Lb-miR2911 药物通过跨界调节DACT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了NOA大鼠生精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睾丸核蛋白中线癌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睾丸核蛋白(nuclear protein in testis,NUT)中线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的24例NUT中线癌术后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4例NUT中线癌均发生于胸部或头颈部,男性14例,女性10例,中位年龄40岁。组织学特点:肿瘤分化较差,呈实性巢片状排列,细胞小至中等大小,胞质稀少,染色质粗颗粒状,其中5例伴陡然鳞状上皮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00%(24/24)NUT蛋白阳性,16例p63阳性,19例p40阳性,18例中15例CK5/6阳性,24例中1例出现INI1蛋白缺失。荧光原位杂交检测:5例进行NUT(15q14)基因断裂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阳性。21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3例失访,随访时间1~21个月,其中11例存活,10例死亡。结论:NUT中线癌是一种罕见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维组织学重建技术研究小鼠睾丸的下降过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三维(3D)组织学重建技术观察研究小鼠睾丸下降过程及其毗邻组织器官形态、位置的时序性变化。方法:取怀孕(GD)及出生后(PD)不同天数(GD15、GD17、GD19及PD3、PD7)雄性昆明小鼠肾脏平面以下整块组织连续切片、HE染色,再使用PerkinElmer全自动切片分析系统进行镜下图像全景扫描,Photoshop软件配准、对齐,3D-doctor软件进行3D重建及分析。结果:1.附睾将睾丸包绕其中,附睾尾部与睾丸引带相连,睾丸下极与睾丸引带未见有直接连接;孕期时,小鼠附睾各部分及输精管相互堆积成团,不易于辨认,睾丸引带发生"膨大反应",出生后,附睾变大、拉长,在形态上可辨认,睾丸引带则退化成纤维索带样组织,在整个过程中,睾丸引带的体积在形态上明显小于睾丸的体积。2.双侧睾丸形态相近,位置不对称,左侧睾丸位置低于右侧,并先于右侧开始下降;孕期时,小鼠双侧睾丸从肾下极开始下降,左侧睾丸下降至膀胱下部位置,右侧睾丸下降至膀胱中部位置,出生后,左侧睾丸降至膀胱颈部以下,右侧睾丸降至膀胱颈部,最终是左侧睾丸位置低于右侧。3.附睾先于睾丸启动下降;在整个过程中,附睾尾部始终先于睾丸开始下降,附睾尾下降后拉动整个附睾下降,睾丸则沿着附睾体的下降路径进入阴囊,下降完全后,附睾尾始终位于睾丸之下。结论:小鼠睾丸的下降过程可能是睾丸引带首先牵引附睾尾部下降至内环口,附睾尾部及体部通过其形态改变不断扩张内环口及腹股沟管,并继续降入阴囊且扩大阴囊,睾丸及附睾头顺着附睾体通过扩大的内环、腹股沟管进入阴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间歇性睾丸扭转的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间歇性睾丸扭转(ITT)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以提高对ITT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9例ITT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4.7~13.9岁,平均11.9岁。临床表现为阴囊、睾丸疼痛,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次数平均2.4次(1~5次),每次持续1 min~3 d,其中1例伴恶心和左下腹痛。阴囊、睾丸疼痛次数4例为1次,5例反复多次,其中1例多次睾丸扭转手法复位缓解。5例急性发作期患儿,病程为4~24 h,查体均见患侧阴囊红肿伴触痛明显,提睾反射消失;超声检查提示2例睾丸无血供,1例睾丸血供减少,1例睾丸血供正常伴附睾头增大,1例睾丸血供正常伴睾丸上方精索血管扭转。4例慢性期患儿病程为5~24个月,查体见患侧阴囊较对侧松弛,睾丸位置低,提睾反射存在,其中1例伴睾丸横位,1例伴睾丸萎缩发育小;超声检查提示1例存在睾丸萎缩变小,其余3例睾丸正常。9例均行睾丸探查、双侧睾丸固定术,其中5例急性发作期患儿行急诊手术;4例慢性期患儿行择期手术。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睾丸坏死,睾丸挽救率为100%(9/9)。所有患儿均存在患侧睾丸附睾鞘膜附着异常,为钟摆畸形,其中2例伴健侧睾丸附睾钟摆畸形。所有患儿术后第1天出院。术后随访时间1~69个月,中位时间10个月,均未见睾丸疼痛复发。除1例术前患侧睾丸已存在睾丸萎缩外,所有患儿睾丸均恢复良好,未见睾丸萎缩变小。结论:ITT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阴囊、睾丸疼痛,可自行缓解,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查体见睾丸横位或睾丸萎缩、发育小有助于诊断;超声检查因睾丸扭转可自行复位而表现多样。ITT一经诊断,需尽早行双侧睾丸固定术,以防阴囊、睾丸疼痛再次发作及潜在的睾丸缺血损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阴囊肿块诊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阴囊肿块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的疾病,在急诊患者中占1%。对关于阴囊肿块的主诉做出诊断具有挑战性,因为各种阴囊肿块的症状和体征相重叠。未能正确识别和处理阴囊肿块,诸如睾丸扭转、睾丸癌、精索静脉曲张和鞘膜积液,可能导致患者不育、睾丸丢失,甚至是死亡。由于误诊、漏诊后果的严重性,对可能危及生命和睾丸的阴囊肿块,须保持高度戒备,并准确地识别出来。充分掌握各种阴囊肿块的表现和不同之处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做出诊断并提供最佳的治疗措施。排除危及生命或睾丸的紧急情况,如睾丸扭转和需要立即干预的睾丸恶性肿瘤、坏死性筋膜炎是重中之重。阴囊超声检查是区分不同来源阴囊肿块的最佳方法;磁共振检查是诊断阴囊血肿的最佳方法。然而,良好的临床判断和决策仍然是成功治疗阴囊肿块患者的最重要因素。该文旨在描述阴囊肿块的正确评估方式、潜在的危及睾丸存活的状况的识别,以期对每种阴囊肿块做出准确的病理学诊断评估和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超选择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腹腔镜辅助下超选择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于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治疗的作用及优势。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34侧)精索静脉曲张患儿的临床资料,以Dubin分级、患儿自觉症状及超声诊断阳性为纳入标准;以亚临床型及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为排除标准。所有病例均接受由亚甲蓝辅助识别精索淋巴管,由罂粟碱辅助识别精索动脉的腹腔镜下超选择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性激素和精索静脉及睾丸超声检查,对比术前术后睾丸容积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对数据进行 t检验或秩和检验。 结果:术前的性激素检查中发现随着精索静脉曲张分级升高,卵泡刺激素(follicular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逐渐升高,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睾酮(testosterone,TT)水平逐渐降低;术后6个月FSH明显回落,LH和TT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且各分级术后6个月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意义。术前、术后以及各分级间睾丸容积均存在差异。术后超声复查未发现精索静脉曲张复发及鞘膜积液发生等情况。结论:术后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及睾丸容积的增长,均证明了应用亚甲蓝和罂粟碱识别和保留精索淋巴管以及精索动脉的超选择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于治疗青少年精索静脉曲张切实有效且安全可靠。且这种保留精索淋巴管及精索动脉的技术为患儿成年以后可能在接受其他手术时避免睾丸萎缩以及阴囊水肿提供了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辅酶Q10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精液质量及睾丸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辅酶Q10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精液质量及睾丸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弱精子症模型组、辅酶Q10治疗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模型组。采用奥硝唑所致的大鼠生殖功能受损机制建立弱精子症大鼠模型。饲养29 d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的附睾精子密度、活力和运动参数等指标变化,检测睾丸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弱精子症模型组大鼠的精子质量显著下降( P<0.05),精子活力、密度和直线速率、曲线速率等参数都明显下降( P<0.05),提示弱精子症模型建立成功。与弱精子症模型和生理盐水对照模型组相比,辅酶Q10治疗模型组大鼠的精子活力、密度和运动参数均有明显改善( 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弱精子症模型组大鼠附睾中的SOD酶活力和GSH-Px酶活力显著下降( P<0.05),MDA含量显著上升( P<0.05)。与弱精子症模型和生理盐水对照模型组相比,辅酶Q10治疗模型组大鼠附睾中的SOD酶活力和GSH-Px酶活力显著上升( 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 P<0.05)。 结论:辅酶Q10可显著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的精子活力、密度和运动参数,并可改善弱精子症大鼠睾丸组织的氧化应激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腔镜分期牵引睾丸固定术(Shehata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19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分期牵引睾丸固定术(Shehata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5月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9例一次性手术无法将睾丸无张力下降至阴囊、使用Shehata术治疗的患儿,患儿年龄范围为1.02~13.50岁,平均年龄为4.12岁。同时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对有关Shehata术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复习及分析。结果:所有患儿Ⅰ期手术通过彻底的游离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同时将患侧睾丸固定在对侧髂前上棘内上方附近,Ⅱ期手术均发现患侧睾丸血管及输精管较Ⅰ期手术明显增长,睾丸血管及输精管与腹壁无严重粘连,睾丸无萎缩,血运良好,顺利下降并固定睾丸于阴囊中。术后随访睾丸均固定于阴囊内,血运良好,较术前无萎缩。Wilcoxon配对秩和检验分析提示术后睾丸体积大于术前睾丸体积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2)。文献检索显示共有4篇文献报道了187例Shehata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的病例,发生睾丸滑脱有18例(9.62%,18/187);140例患儿中Ⅱ期术后有20例(14.28%,20/140)睾丸位于阴囊顶部或更高部位、睾丸血管受损或睾丸缩小;47例患儿中Ⅱ期术后有1例(2.13%,1/47)睾丸发生轻度萎缩。 结论:Shehata术保留了睾丸的主要血管,可利用肠管重力缓慢牵拉并延长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