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鼠李素通过nSMase2依赖的外泌体生成途径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作用机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中药活性成分异鼠李素(isorhamnetin,ISO)对结肠癌肝转移和肿瘤外泌体分泌的干预作用,并进一步揭示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CCK-8法检测ISO对小鼠结肠癌细胞MC38细胞增殖的影响.使用NanoSight-NS300系统检测ISO对MC38细胞外泌体释放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系统(quantitative PCR detecting system,qPCR)检测ISO对MC38细胞对中性鞘磷脂酶-2(neutral sphingomyelinase 2,nSMase2)、Rab27a等外泌体生成、分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将12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C38-外泌体组、ISO组、阳性对照组(外泌体抑制剂GW4869组),造模4周后检测小鼠肝脏转移灶数量及肝脏重量.通过qPCR检测肝转移灶中nSMase2、Rab27a等外泌体生成、分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ISO能够抑制MC38细胞增殖,且在20 μmol/L浓度以下时,抑制率低于10%,为无毒剂量;ISO能够减少MC38细胞外泌体的分泌,且具有时间依赖性(P<0.05);ISO能够抑制MC38细胞中外泌体生成相关基因nSMase2 mRNA的表达(P<0.001),而对外泌体分泌相关基因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与对照组比较,ISO组小鼠的肝脏重量明显降低(P<0.05),转移瘤数目明显减少;ISO能明显抑制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灶中外泌体生成相关基因nSMase2 mRNA的表达(P<0.001).结论 ISO可能通过nSMase2依赖途径抑制小鼠结肠癌细胞外泌体生成,进而抑制结肠癌肝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IL-25、PI3K信号通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健康负担,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已引起全球医疗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吸烟以及环境污染加剧,逐渐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负担.白细胞介素25(IL-25)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IL-25可以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信号传导途径来影响细胞的功能.具体来说,IL-25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PI3K,进而引发一系列下游信号传导事件.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IL-25、PI3K在COPD中的具体机制,对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和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HDAC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50例AML患者为AML组,并进一步按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108例、死亡组42例.另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DAC2表达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HDAC2对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L组患者血清中HDAC2、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显著上升(均P<0.05).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清中HDAC2的表达亦显著上升(P<0.05).AML 患者血清 HDAC2 与 IL-6、TNF-α、IL-1β 和 CRP 水平呈正相关(r=0.567、0.559、0.623、0.537).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TNF-α、IL-1β、HDAC2均是影响AM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AML患者血清HDAC2水平预测AML不良预后的AUC值为0.862.结论:AML患者血清HDAC2表达水平升高,与IL-6、TNF-α、IL-1β和CRP水平呈正相关,是AML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ML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分类体系及其与实验室检查和FLT3-ITD突变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一套用于表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细胞形态特点的分类体系,并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点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APL白血病细胞的形态特征,建立一套14类的分类体系,用以表征患者个体间和个体内的细胞形态异质性.将该分类体系用于40例APL患者的形态学分析,并将分类结果与患者的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分析不同APL细胞形态特征与常规检验指标和基因变异的相关性.结果:FLT3-ITD突变阳性的APL病例组中,核形规则、粗颗粒且不见Auer小体(1类)的细胞显著少于FLT3突变阴性病例组(P<0.05).核形规则组相比于核形不规则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较长(P<0.05);细颗粒组相比于粗颗粒组APTT明显较长(P<0.01)、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相对更低(P<0.05);Auer小体阴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和骨髓白血病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Auer小体增多组(均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形态学分类体系可以客观表征不同类型的APL白血病细胞,有助于更好地评估APL白血病细胞的个体内和个体间异质性和进一步用于精确分析APL的形态表型与生物学特性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作为靶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有治疗手段虽能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近年来,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作为RA病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受广泛关注.NETs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含有DNA和抗菌蛋白,不仅参与免疫防御,还通过多种机制加剧RA的病理进展.调控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活性氧生成及脱氧核糖核酸酶等可减少NETs的形成和积累,促进NETs清除.这些方法在实验和动物模型中展现良好前景,但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随着基因编辑和纳米医学发展,NETs有望为RA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深入研究NETs在RA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为RA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纳米材料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基础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本文旨在总结纳米材料在泌尿系结石治疗中的应用,阐述目前挑战及未来方向.在基础研究方面,多功能纳米材料在草酸钙结石的防治中有了显著突破.纳米酶的发展为草酸钙结石肾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应激的方法;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则提高了抗炎、抗氧化药物的靶向性和有效性;光热治疗利用纳米材料的光热转化性能破坏结石表面相关的生物膜并消灭细菌,显著降低了术后感染风险.在临床前研究中,纳米材料的应用涵盖了碎石、取石及纳米涂层的双J管,尤其在防止生物膜形成和双结壳方面表现优异性能.然而,纳米材料的靶向性、安全性、长期效果以及成本问题仍然是当前研究和临床转化的主要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进一步优化纳米材料的特性和应用策略,为泌尿系结石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抑制S1P/S1PR2介导的周细胞脱失可缓解NPSLE小鼠血脑屏障功能障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在MRL/lpr小鼠模型中鞘氨醇-1-磷酸(S1P)/S1P受体2(S1PR2)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引起周细胞丢失并进一步影响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小鼠血脑屏障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6周龄开始的雌性MRL/lpr小鼠行为学改变,将神经行为学与基线比改变大于20%者定义为NPSLE小鼠.将NPSLE小鼠随机分为NPSLE-S1P拮抗组、NPSLE-S1PR2阻断组和NPSLE生理盐水处理组,每组6只.另将行为学无异常改变的6只小鼠作为对照组.NPSLE-S1P拮抗组给予S1P拮抗剂FTY720(2 mg/kg,灌胃),NPSLE-S1PR2阻断组给予S1PR2阻断剂JTE-013(8 mg/kg,腹腔注射),NPSLE生理盐水处理组和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给药3次,持续3周.通过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小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S1P、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α(IFN-α)水平;伊文思蓝法评估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组织炎症情况;尼氏染色观察脑神经元受损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微血管中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抗原2(NG2)和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S1P、S1PR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检测S1PR2和PDGFR-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1P拮抗组和S1PR2阻断组小鼠水中潜伏和静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中央区探索距离显著增加(P<0.05),脑室炎性渗出和神经元受损减少,周细胞(NG2,绿色)和内皮细胞(CD31,红色)脱失情况减少,血清S1P、IL-6和IFN-α水平显著下降(P<0.05),S1PR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DGFR-β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S1P和S1PR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DGFR-β和ZO-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抑制S1P/S1PR2途径介导的周细胞脱失可缓解NPSLE小鼠的神经行为症状,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并减轻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丙氨酰-转运核糖核酸合成酶2基因突变相关脑白质营养不良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1例丙氨酰-转运RNA合成酶2(AARS2)基因突变相关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基因突变位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种罕见病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20年10月确诊的1例AARS2基因突变相关脑白质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男性,25岁,临床表现为慢性起病的运动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伴银屑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双侧白质病变、小脑萎缩:脊柱MRI示椎体不全性融合。基因检测显示患者AARS2基因存在杂合复合突变[c.985C>T chr6:44275041(p.R329C)和c.452T>C chr6:44279256(p.M151T)]。结论:AARS2基因突变相关脑白质营养不良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一种线粒体病,可表现为进展性下肢运动障碍和共济失调,认知功能相对保留,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胼胝体、双侧脑室旁脑白质对称性病变。AARS2基因杂合复合突变[c.985C>T chr6:44275041(p.R329C)和c.452T>C chr6:44279256(p.M151T)]是导致遗传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致病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同步与非同步放化疗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同步与非同步放化疗疗效。方法:收集2007—2020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8例早期NK/T细胞淋巴瘤综合治疗患者,按Nomogram改进版风险指数(NRI)预后模型,根据有无任何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原发肿瘤侵犯(PTI)、Ann Arbor分期Ⅱ期]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以及含有任何一项预后不良因素的预后不良组229例。其中145例采用同步放化疗,133例采用非同步放化疗。结果:全组5年总生存(OS)率为71.0%,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7.6%。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5年OS率分别为95.6%和65.4%( P<0.001)。预后不良组中NRI=1分中低危组、NRI=2分中高危组、NRI≥3分高危组患者各组的5年OS率分别为72.1%、61.1%、47.7%( P=0.007)。同步放化疗组与非同步放化疗组疗效无显著差异,5年OS率分别为70.6%、69.8%( P=0.783)、5年PFS率分别为67.6%、65.2%( P=0.63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NRI=1分中低危组患者同步放化疗组与非同步放化疗组5年OS率分别为73.1%、76.5%( P=0.576),NRI=2分中高危组患者分别为62.6%、69.3%( P=0.427),NRI≥3分高危组患者分别为58.1%、42.3%( P=0.954),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不良组早期NKTCL的预后,在放化疗的顺序上同步放化疗和非同步放化疗5年OS率、5年PFS率无显著差异。对于预后不良早期NKTCL可以采用耐受性更好的序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无鼾男性唾液蛋白昼夜差异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一种睡眠疾病,对体内代谢有多方面的影响,生物标志物研究成为热点和方向。但是很多蛋白表达本身存在昼夜变化,本研究拟对早晚采样时间点蛋白差异变化进行探索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经整夜睡眠监测确定为非OSAHS的无鼾成年男性28例。采集整夜睡眠监测前后的早晚唾液样本。每份唾液样本中都加入内参蛋白(牛胎球蛋白和酿酒酵母乙醇脱氢酶),同步进行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通过靶向蛋白质组学方法定量分析98种与OSAHS相关的唾液蛋白。结果:唾液蛋白的个体差异较大,总计平均变异系数为95.9%,其95%置信区间为(84.7%,107.2%)。以差异倍数>2倍且 P<0.05的标准筛选早晚差异表达蛋白,得到早晨表达上调蛋白有13个,未见下调蛋白,表达无差异蛋白72个。无表达差异蛋白主要为细胞骨架蛋白及相关结合蛋白、氧化应激相关蛋白、免疫炎症相关蛋白和代谢相关蛋白等。表达差异蛋白功能涉及方面较广,包括机体免疫、血管生成、物质与能量代谢、神经发育和钙离子结合等。 结论:本研究发现部分唾液蛋白存在早晚明显差异,提示无鼾正常男性部分唾液蛋白的昼夜节律性变化。研究OSAHS患者生物标志物时,应考虑部分唾液蛋白固有的昼夜节律特性,规定时间段采样,并推荐早晚都进行采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