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人参对脓毒症"急性虚证"免疫抑制调节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脓毒症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最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目前被定义为感染引起的体内炎症免疫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免疫功能抑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脓毒症中医"急性虚证"理论与现代医学免疫抑制学说异曲同工。在"急性虚证"理论指导下,具有大补元气功效的中药人参常被用于脓毒症的临床治疗,以发挥重要的扶正补虚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脓毒症免疫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与中医"急性虚证"的关联,总结了人参治疗免疫功能障碍的现代药理学研究现状,分析了人参对脓毒症免疫抑制治疗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和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徐云生从“胃唯冲和”辨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徐云生教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认为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当审证求因,以寒热错杂、阴阳两虚为总纲,重视胃中冲和之气,并提出“饮食入则为邪”且“邪随气动”的理论,重视饮食邪气所致元气不足、络脉闭阻的病机变化,治疗以和中祛邪、平调寒热为主,结合临床辨证,方以半夏泻心汤合香砂养胃丸加减,同时配合脐疗外治法,用上方加通络之地龙敷于脐部,使药物由神阙渗透进胃络附近,化散脾胃邪气,使邪从脐发,以防邪气随治疗的深入而传变到其他脏腑,还可通过刺激神阙滋养元气、健脾益胃,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的中医论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研究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阳虚失运-化气不足-血脉不荣、阴邪凝结-成形太过-血脉不通是CTO的关键病机,以阳气虚衰为本,阴邪(湿邪、痰浊、水饮、血瘀)凝滞为标.治疗上提出温阳化气法是治疗CTO的总则,温肺阳以化宗气,温脾阳以化中气,温肾阳以化元气,结合阴邪偏盛,辅以燥湿、祛痰、化饮、逐瘀之法,以达到缓解症状、改善预后之功,并附验案1则,以期为CTO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宗气理论的保元汤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经典名方保元汤最早见于明·魏直《博爱心鉴》,主治元气虚弱,广泛运用于内科杂病的治疗,但"保元"之意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从保元汤的创立到保元汤后续的临床运用,均以治疗元气虚弱为基础;将保元汤用于治疗多种以气虚为核心病机的疾病,都与中医的宗气理论有密切关联,据此提出"保元"即"保宗气"的观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名中医胡世平运用"培养、招纳、解散"三法治疗慢性肝病腹水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6
腹水(单腹胀)是以单纯腹部胀大,青筋暴露,色素沉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阐明治疗单腹胀"培养、招纳、解散"三法源头及具体含义:"培养、招纳、解散"三法为清代医家喻昌治疗单腹胀时率先提出来的有效治法."培养"即补益元气,"招纳"即升阳运脾,"解散"即疏表利小便.分析单腹胀的病因病机:其一为妄用泻脾之药,其二为病位不明,忽略脾在单腹胀治疗中的核心地位,其三为病治不宜,最终导致脾气衰微,四运不继,气血水不运胶结壅滞腹部.导师胡世平教授在继承先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炼丰富"培养、招纳、解散"三法为:"培养"即腹水治脾,大补中气,"招纳"即升阳运枢,妙用风药,"解散"即蠲利水道,气血并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从"中年振基"思想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理论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分析张景岳"中年振基"思想及其指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在预防上,妇人应注重修身养性,调摄情志,养慎节欲以保养元气.中年期干预是前提,若妇人早期出现月经不调等症,应尽早干预.在治疗上,以调养气血为基础,脾肾同调为关键,选用甘辛之味的药物和左归丸、右归丸、大补元煎等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线粒体自噬从"虚气留滞"理论角度探讨青光眼的病机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是青光眼致盲的直接原因,线粒体自噬是RGCs维持线粒体质量的自我保护机制,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密切相关.线粒体自噬对于青光眼具有双面效应,因此,调节线粒体自噬水平在青光眼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虚气留滞"是指病久损耗机体元气,导致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无力推动气、血、水的运行,使得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内生的过程.以"虚气"之肝脾肾三脏亏虚为本,以"留滞"之血瘀、痰饮为标,是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关键病机."虚气留滞"与线粒体自噬存在直接联系,肝脾肾三脏亏虚可增加RGCs的线粒体自噬,增加不完整的线粒体自噬数量,是促进RGCs凋亡的关键因素,而痰瘀有形之邪是导致线粒体自噬无法完整进行的直接原因.立足于"虚气留滞"理论,中医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治宜益气活血利水,以益气扶正为治本,以活血利水为治标,可将RGCs中的线粒体自噬调整为合适的状态.线粒体自噬与"虚气留滞"理论的结合为中医认识青光眼提供了新的角度,增添了新的观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基于"阴阳水火"论心力衰竭合并失眠中医病机及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4/6
失眠是心力衰竭患者常见伴发症状,且常可相互为患.作者基于"阴阳水火"理论,提出该病以阴阳疲怠为启病之本、阴阳失和为变病之著、阴阳失济为助病之澜、阴阳待决为重病之末.临证时应以"恢复人体阴阳水火"为本,初以气血同调,尤重参芪之用;病进为虚火燔灼时,每予寒热并用、阴中求阳,并配肉桂引火归元、黄连驱火下交于肾,但应注意中病即止,勿削元气;待病以阴水肆虐为患,则应于阳中求阴,以姜附与熟地黄、山药、麦冬等阴药相配,且不可妄用峻下逐水之法.此外,治病之时还应遵从四时阴阳节律、掌握病情顺逆规律,如夏时重于利水,冬时重于温补,阴水泛溢之时避免刺络、点滴等,通过尽早纠正阴阳失衡之势以阻止病进.从"阴阳水火"切入重新审度心力衰竭合并失眠之因机证治,可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基于"恶血归肝"理论从疏肝逐瘀探讨精索静脉曲张的辨证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精索静脉曲张是男科常见病,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异常迂曲增粗、扩张和伸长.该病在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的同时,因其能导致男性不育而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中医学"恶血归肝"理论源自李杲《医学发明》,该理论以恶血为核心,以肝为关键,强调了恶血与肝之间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恶血归肝"理论与精索静脉曲张在发生发展和病机演变方面存在相关性,故基于"恶血归肝"理论,论述恶血、肝之病理生理与精索静脉曲张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笔者认为"恶血归肝"是精索静脉曲张的基本病机,病机演变过程包括:"元气虚损,血行不畅"是发病基础,"恶血内生,肝脉不通"是中心环节,"积恶成毒,耗血伤精"是病进之因.据此,笔者立"疏肝逐瘀"为治疗大法,以"补虚培元,调气和血;调肝逐瘀,以通为用;祛瘀解毒,养血益精"为治则,分期辨治本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微炎症状态病机及中药防治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微炎症状态存在于CHF的发生发展过程,表现为血液循环中炎性蛋白和炎症细胞因子持续升高,影响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CHF微炎症状态属中医学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虚气留滞",以心元气虚损为本,气滞、血瘀、痰饮、水湿等留滞为标,"虚、瘀、水"贯穿始终.故基于"虚气留滞"理论,以"补虚通滞"为基本治法,调节机体免疫力并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水平,从而缓解微炎症状态,对防治CHF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