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杆菌介导的猪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猪苓菌核栽培中种苓质量不稳定是影响猪苓菌核品质和产量的关键问题,该文拟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猪苓遗传转化体系进行研究,为通过分子育种从而获得优质种苓提供技术保障.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究抗生素浓度、菌株类型、菌液浓度、受体材料、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筛选条件对猪苓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利用潮霉素抗性标记基因、特异引物PCR以及荧光检测方法筛选并检测转化子.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GV3101菌株可对猪苓菌丝进行遗传转化,菌液浓度A600nm=0.6,受体材料猪苓菌丝,侵染30 min,共培养3 d为最佳侵染条件;9 μg·mL-1潮霉素初筛和13 μg·mL-1潮霉素复筛两步筛选法为最优筛选条件.经潮霉素抗性筛选、特异引物PCR检测和荧光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eGFP已转入猪苓菌丝内整合到基因组中并成功表达,在最优条件下,转化率可达到2.3%,遗传转化周期从大于90 d缩短到小于60 d.该研究建立并优化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猪苓菌丝遗传转化体系,为解析猪苓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紫苏AP2基因家族PfWRI1促进植物种子油脂积累
编辑人员丨5天前
AP2转录因子属于AP2/ERF超家族,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生物学过程,以及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然而,关于紫苏(Perilla frutescens)AP2转录因子家族的研究未见报道.在本研究中,从紫苏基因组中鉴定到18个AP2家族成员,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顺式作用元件.WRINKLED 1(WRI1)是许多植物物种中脂质生物合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在油脂合成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通过序列比对发现其中1个成员与AtWRI1序列高度同源,含有2个保守的AP2结构域,命名为PfWRI1.结合转录物组数据分析了 PfAP2家族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和种子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PfWRI1仅在紫苏种子中高表达,暗示Pf-WRI1 可能与种子的发育过程有关.进而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3-PfWRI1,通过农杆菌侵染技术转化野生型(Col)以及突变体(wri1-1)拟南芥,分别获得过表达和回补株系.结果表明,相比于Col,PfWRI1的表达导致拟南芥种子含油率提高了 8.90%~13.57%,并促进转基因拟南芥种子中油酸(C18:1)和亚油酸(18:2)的积累,减少棕榈酸(C16:0)、花生酸(C20:0)和花生一烯酸(C20:1)的积累.此外,外源PfWRI1基因的表达增加了糖酵解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At-PKP-α、AtPKP-β1、AtBCCP2、AtSUS2和AtLIP1的表达.综上所述,PfWRI1可能通过与上述基因互作,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来促进油脂积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结球白菜BcCHC1蛋白参与调控TuMV侵染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为增强不结球白菜对芜菁花叶病素养(TuMV)的抗性,研究探讨了不结球白菜中BcCHC1蛋白与TuMV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首先从不结球白菜中鉴定出重链网格蛋白(CHC)基因家族的成员BcCHCs,随后克隆了 1个代表性的CHC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亚细胞定位分析.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FC)筛选出与BcCHC1蛋白相互作用的TuMV蛋白,并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VIGS)来沉默BcCHC1基因,以评估其功能.[结果](1)成功克隆了不结球白菜的BcCHC1基因,该基因的编码序列长5 124碱基对,编码1 708个氨基酸.(2)在TuMV感染不结球白菜30 d后,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感染TuMV的不结球白菜中BcCHC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3)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BcCHC1蛋白主要定位于烟草表皮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核.(4)BiFC实验进一步证实,BcCHC1蛋白能够与TuMV的CI和6K2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其中与CI的互作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而与6K2的互作则主要位于细胞膜.(5)通过对BcCHC1基因沉默株系的观察发现,沉默Bc-CHC1基因会导致植株死亡.[结论]BcCHC1蛋白通过与TuMV的CI和6K2蛋白相互作用,影响网格蛋白依赖的内吞作用途径及病毒复制,从而调控TuMV对不结球白菜的侵染.然而,BcCHC1基因调控TuMV侵染不结球白菜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热效应对生物陶瓷糊剂在根管不同部位充填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热效应对生物陶瓷糊剂结合热凝牙胶垂直加压法在根管不同部位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颗单根管牙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iRoot SP组、10 s组、20 s组,每组10颗。所有牙样本在去除牙冠后根管预备至0.04锥度。对照组行AH-plus糊剂结合热凝牙胶垂直加压充填;iRoot SP组行iRoot SP单尖充填;10 s组及20 s组使用iRoot SP单尖充填结合热凝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并分别在使用热凝牙胶前以180 ℃分别加热10 s及20 s。使用亚甲基蓝染色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法、牙科显微镜观察法分析充填后根管中上段和根尖1/3处的缝隙发生情况。结果:对于根尖1/3处的充填,10 s组和20 s组均无明显缝隙出现,且染料侵染深度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于根管中上段的充填,iRoot SP结合单尖充填出现缝隙的概率较高。 结论:短时间的高温加热不会影响iRoot SP对于根尖1/3处的封闭效果;对于根管中上段,iRoot SP单尖充填结合热凝牙胶垂直加压法的充填效果优于iRoot SP单尖法充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关键受体ACE2在眼部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呈大流行状态。2019-nCoV主要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并引起肺部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已发现部分患者合并病毒性结膜炎,或以双眼病毒性结膜炎为首发症状,因此了解2019-nCoV的生物学行为及眼是否会被其感染非常重要。2019-nCoV主要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结合侵入人类组织细胞,研究发现ACE2不仅表达于人肺脏、肾脏、心血管等器官,而且在人的结膜、角膜、房水及视网膜中也有表达。了解眼内ACE2的分布,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COVID-19的感染机制和发病原因并且更好地了解眼科其他相关疾病的病理机制。ACE2是2019-nCoV侵染宿主的受体蛋白,同时也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的一个关键酶,眼部相对独立的RAS在维持眼的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与许多眼科常见病有关。本文对ACE2在眼组织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蜱传脑炎患者脂质代谢分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蜱传脑炎患者的代谢情况,研究蜱传脑炎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并阐明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联用技术对呼伦贝尔地区的50名蜱传脑炎患者及39名健康组样本进行脂质组学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在样本中共检测出465个质谱峰,鉴定出磷脂及甘油酯等代谢物。对显著变化( P<0.01,VIP>1,FC>2)的差异物进行鉴定,共筛选出26种差异代谢物,与机体的抗炎等代谢通路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等磷脂类整体趋于上调[log 2(Fold change)>0],甘油二酯、甘油三酯等甘油酯类呈现下降趋势[log 2(Fold change)<0]。且所得潜在标志物的AUC值为0.999,可用于疾病组与健康组的诊断。 结论:经病毒侵染后,人体内磷脂代谢及甘油酯代谢通路会发生一定变化,且所得差异代谢物可作为潜在标志物可用于蜱传脑炎疾病诊断,为疾病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甘肃省天水市人粒细胞无形体病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一种经蜱虫传播,因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体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的新发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器官功能受损 [1]。2006年,安徽省芜湖市出现我国首例HGA患者 [2]。此后,相继在湖北省、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及江苏省等地出现该病的病例报道。现将2022年7月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HGA患者的临床表现、救治经过和愈后随访等内容进行整理分析,以期提升医务人员对HGA的认识,增强诊断及治疗该病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真菌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9—2021年西京皮肤医院诊断的3例链格孢霉致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真菌培养和菌株鉴定结果及治疗。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5、41和46岁,男1例、女2例。2例患有肾病综合征,1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均有不同时间糖皮质激素及他克莫司治疗史,均为慢性病程。皮损HE染色可见双轮廓厚壁孢子及木节状厚壁有隔菌丝,均未见黑素。内转录间隔区测序显示,2例致病真菌为互隔链格孢霉,1例为侵染链格孢霉。不同温度培养显示,链格孢霉在35 ℃以上生长能力明显下降。3例患者均将他克莫司减量至标准剂量的1/3以下或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并同时给予系统抗真菌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播散型皮肤链格孢病具有双侧分布的血行播散及单侧肢体的淋巴管分布特点,皮损以覆盖痂皮的疣状斑块、结节和/或窦道为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病毒样本低温保藏的影响因素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病毒是一种只含有一种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的结构简单的非细胞结构微生物。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为重要生物资源,微生物菌(毒)种的保藏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于容易污染微生物的传代法和容易失活的干燥法,低温保藏作为一种便宜、简单、省时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保藏当中。但是关于病毒低温保藏的现有研究较少且不深入。基于此,本文根据病毒侵染特定细胞的特性,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噬菌体),综述保藏温度、低温保护剂以及其它因素对不同种类病毒的低温保藏效果的影响,分析其病毒保藏技术问题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完善微生物低温保藏的现状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损害CD8 +T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功能影响CAR-T细胞效能的体外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体外试验探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损害CD8 +T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功能影响嵌合抗原受体的T淋巴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modified T cells,CAR-T)的效能。 方法:将培养得到的CAR-T细胞和CD8 +T细胞作为正常组,感染组为加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进行侵染的CAR-T细胞和CD8 +T细胞。采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检测CAR-T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Bcl-2、cleaved-caspase-3和Bax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的变化;使用Pierce BCA蛋白检测试剂盒测定蛋白质浓度;化学发光发检测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荧光探针法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线粒体DNA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正常组CAR-T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感染组CAR-T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8±0.16)%比(7.06±0.74)%, χ2=5.674, P<0.05]。感染组的Bax和cleaved-PARP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Bcl-2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1±0.01)%比(1.07±0.01)%,(2.34±0.05)%比(1.36±0.04)%,(0.66±0.02)%比(1.17±0.02)%, χ2值分别为298.838,26.509和31.231, P值均<0.05]。感染组的IL-6、TNF-α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IL-10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7.69±21.07)ng/L比(43.25±5.36)ng/L,(65.12±15.75)ng/L比(33.14±5.23)ng/L,(16.02±1.69)ng/L比(24.33±2.33)ng/L, t值分别为3.54,3.338和4.988, P值均<0.05]。感染组的ATP和总钙离子浓度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15±0.03)μmol/g比(0.32±0.06)μmol/g,(12.46±2.74)μmol/L比(25.97±3.49)μmol/L, t值分别为4.389和5.274, P值均<0.05]。感染组的MDA含量高于正常组,GSH含量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84±0.23)μmol/L比(1.34±0.21)μmol/L,1.07±0.17)pg/mg比(5.23±0.36)pg/mg, t值分别为2.781和18.098, P值均<0.05]。感染组CD8 +T细胞线粒体基因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62±0.03)%比(1.01±0.06)%, χ2=10.070, P<0.05]。 结论:离体状态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通过损害CD8 +T细胞的线粒体代谢功能促进CAR-T细胞的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