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全过程影像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影像学在疾病诊疗和疗效预后预测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在疾病多学科协作中扮演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但影像质量安全仍存在薄弱环节,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因此,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临床问题为导向的全过程影像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并在各级医疗机构推广实施对于全面提升影像医疗质量和效率以及护佑人民健康非常关键。该体系包括制定影像检查适应证和规范、选择和确定检查参数、影像获取、图像后处理、影像检查质量评价、影像报告、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定期影像质量分析与报告以及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等环节,是一个全过程质量闭环管理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PDCA理念下的《护理管理学》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PDCA指导护理管理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改革的实践及效果。方法:将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贯穿于护理管理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中。以每一次课为小循环,整门课程为大循环,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课堂质量、学习效果等进行动态控制和反馈,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质性分析表明:本课程教学设计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内容层次结构清晰,编排与组织合理;同行及专家听课课堂评价结果优秀。量性分析发现:学生过程性考核成绩(88.14±1.23)分,笔试成绩(80.21±6.25)分,总评成绩平均(82.60±4.43)分,横向比、纵向比均有所提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管理意识、管理能力及实践应用的能力和信心较前提升,课程评价满意度较好。结论:通过PDCA全过程管理,优化了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管理实践运用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科研背景与职业认知的调研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学术型医学博士研究生在入学时的科研背景及职业认知的差异与现状。方法:选取2017至2020年某高校入学时的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共158人(男40人、女118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4.0软件、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9至2020年纳入的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中超过50%既往进行过2年及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2018至2020年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的科研基础水平不断提升,Fisher精确卡方 P值为0.02;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自2018年起选择在医疗机构从事相关管理、行政教育工作的比例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P=0.01)。 结论:针对往届学术型医学博士新生所存在的科研问题和职业认知倾向,提出了加强科研能力及素养的培训,注重研究生全过程的培养质量和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和职业认同感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研究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面临当前临床研究新形势,为响应国家相关政策,顺应行业发展潮流,保障临床研究高效有序推进,提高临床研究质量而探索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方法:医院主要以临床研究管理系统、基于HIS搭建的临床研究应用模块及临床研究药品管理系统三位一体,作为临床研究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基础。结果: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能够有效保障医院临床研究管理的规范化,契合国家法规及行业要求,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同时保障临床研究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挑战下安全、有序地推进。结论:利用临床研究管理系统能够跨越审查空间,缩短审查时间,实现高效、准确和留痕的临床研究审查新模式;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搭建的临床研究信息化模块能够在项目具体开展过程中实现全过程的质量规范和数据溯源优势;利用药品管理系统可以对临床研究药品的监管实现远程可视化、超温前置预警及药品轨迹跟踪的智能管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战略全方位助力临床研究项目的安全、有序推进,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的淋巴瘤研究数据库建设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针对临床数据数量庞大和质量差的现状,本研究旨在以建立淋巴瘤研究数据库为例,探索高质量研究数据库的建立路径以及在真实世界研究的作用。方法:汇总研究领域专家意见,参考相关指南和标准,建立标准医学知识库;回顾性抽取2005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患者电子诊疗数据,采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式,搭建"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淋巴瘤数据库-生物样本信息库-延伸遗传信息库"的动态智能信息整合与处理系统。结果:研究数据库在满足了临床科研人员的研究需求的同时,实现医院病历数据和生物样本信息数据的申请、审批、溯源和分析全过程留痕管理。数据库中核心科研变量总数为668个,结构化变量占46.0%。截至2021年12月25日,数据库中共有淋巴瘤患者68 687人,男女患者人数比值为8/9,就诊次≥3次的患者占比为23.0%。此外,研究者可在数据库中根据目标条件叠加检索,显示命中的就诊记录,建立研究队列,进行统计建模,挖掘数据信息。结论:通过整合管理流程和利用自然语言人工智能新技术建立循证等级高的数据库,有助于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从而达到为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提供可靠详实数据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单病种数据质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是通过构建一套基于病种诊疗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和评价体系来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在医院单病种管理过程中,每个病种的上报涉及电子病历等各系统数据,数据整合较为困难,而传统的手工上报方式在耗费大量时间的同时也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我院通过整合医院现有人力、信息数据资源,设计出一套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全闭环单病种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单病种内网填报、单病种智能上报元素深度抓取、单病种质量指标管理、单病种实时智能化管控等功能于一体,以促进病种管理更精细化、智能化,从而稳步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公立医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公立医院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医改、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作者通过个案实证研究发现,治理主体中党建引领、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行政放权,制度安排与职权让渡;智库参与,专业团队贡献智慧力量;公民参与,治理回归"以人为本";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力量的有益补充,是多中心协同治理的生动实践。制度治院、推进规范治理;数字赋能,"智"治提质增效,也是推进医院治理制度化、智慧化的重要途径。当前,医院治理中仍然存在着行政效能不高、薪酬分配不够合理的问题。基于此,提出从"职能重塑"、落实制度"管人办事"、深化数字化改革方式强化效能提升;优化薪酬分配,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得"的路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健康体检全过程联动管理流程再造经验分享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成都爱康国宾体检医院有限公司管理部在2017年对医院管理工作中发现的质量管理问题,从2018年开始,通过医院健康体检检前、检中和检后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再造,引入了健康体检联动管理思维,经过执行、检查和改进,提高了体检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院外包项目监管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在医院非核心业务社会化普及的当下,为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外包项目风险,需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外包项目监管体系。作者介绍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外包项目监管体系建设实践,强调制度保障、机构组建、标准统一、质量监控四个核心要素。结合近年探索,力争培育一套重细节、夯基础、降风险、有温度的外包项目监管体系,凝练了5个方面的深化思路:在统一标准下优选供应商;以细节、问题、结果为导向进行动态监管;坚持质量改进与双重监督持续进行;升级监管思路,构建与供应商的良性合作关系;举一反三,重视全过程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整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开放基金项目对于加强学科建设和提升研究能力有重要作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8年开始设立开放基金项目,但因为开放基金项目具有学科专业性和自主性强,以及存在不确定性的特点,给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中心基于项目整合管理理论,通过识别开放基金项目的建设目标,定义其应用范围,梳理并整合项目管理的执行、流程、控制和支撑4个要素,从组织和制度着手保障项目的规范执行,通过统筹优化管理流程,制定"里程碑清单""风险登记清单""优资清单"和"不良清单"实施控制,融合技术和平台为支撑,从而建立了开放基金项目整合管理体系,并于2020年开始应用,实现了对开放基金项目全过程和全要素的整合管理,切实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截至2023年12月,已立项开放基金项目112项,资助总金额达3 194.3万元,在队列研究及平台建设、学术产出方面取得系列成果,项目和人才孵育效用凸显。该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可为医疗机构管理开放基金项目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