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百岁老人血压水平及分布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海南百岁老人血压水平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百岁老人血压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数据来源为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的横断面资料。该数据库是基于社区人群,包含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理指标检测的全样本百岁老人研究,本研究共纳入的1 002例百岁老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描述高血压患病率及分布特征,分析高血压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性。结果:我国海南百岁老人SBP、DBP和脉压差的 M水平分别为:152.0、76.0和76.5 mmHg(1 mmHg=0.133 kPa),女性均高于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71.9%,以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为主,患病率为6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百岁老人中,女性人群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男性人群的1.624倍(95% CI:1.155~2.283),北部和中部人群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是东部人群的0.625倍(95% CI:0.434~0.901)和0.586倍(95% CI:0.346~0.993)。 结论:我国海南百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人群,以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为主,呈性别和地区分布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院外心脏骤停不实施复苏相关因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HCA)患者未实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的流行病学因素,以分析未复苏的原因和临床指征。方法:收集北京急救中心2020年1月至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未实施心肺复苏的OHCA患者,按照Utstein模式设计登记注册表,采用卡方检验回顾性分析患者流行病学资料。结果:本研究共收集5 977例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其中年龄≤80岁2 349例,年龄≥81岁3 628例,与低年龄组比,年龄较大组因疾病(97.0%)和家属放弃(99.4%)而未实施CPR的占比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有基础病80岁以上高龄老人在家发生OHCA概率大,现场目击者多为家属且不能够及时实施CPR,急救人员到现场后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间过长、已经明显死亡,家属或监护人会选择放弃救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济发展加速地区老年口腔健康共富模式的建设和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创建基层老年口腔健康共富的省县乡村四级网络架构,初步评估此模式在经济发展加速地区高龄老人口腔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6月人口调查获取的浙江省经济发展加速地区中革命老区武义县的高龄(≥85岁)抗美援朝老同志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省县乡村四级网络医疗服务模式矩阵,建立数字化口腔健康档案,为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老人提供入户口腔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回访时,记录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以及义齿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结果:共54名抗美援朝老人被纳入基层老年口腔服务试点范围,接受入户口腔治疗的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查的OHIP-14总分为(3.27±3.00)分,显著低于治疗前[(32.82±7.15)分]( Z=-2.94, P=0.003);生理性疼痛、功能限制、心理不适、心理障碍和生理障碍等各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义齿满意度调查5个维度总分为(48.64±1.21)分,满意率达到100%(11/11)。 结论:省县乡村四级网络架构模式在提升经济发展加速地区高龄老人口腔疾病防治水平中取得了较好的初步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长寿地区高龄老人血浆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血浆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资料来自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HABCS),该项目于2008—2009年开展基线调查,于2011—2012年、2014年和2017—2018年进行了3次随访,共2 213名≥80岁高龄老人被纳入本研究。收集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患病情况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体格测量,收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尿酸和血糖检测。追踪随访对象糖尿病发病、死亡结局情况。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高尿酸血症和血浆尿酸水平对T2DM发病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来探索血浆尿酸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3.2±7.6)岁,女性占66.7%(1 475名)。基线调查时血浆尿酸水平为(289.1 ±88.0)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3%(294例)。9年累积随访7 471人年(人均随访3.38年),T2DM新发病例122例,发病密度为1 632.98/10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尿酸水平每升高10 μmol/L,T2DM发病风险增加1.1% [ HR(95% CI):1.011(1.004,1.017)]。与处于血浆尿酸最低五分位数( Q1)者相比,最高五分位数( Q5)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20.7 % [ HR(95% CI):1.207(1.029,1.416)]。与血浆尿酸正常者相比,高尿酸血症者T2DM发病风险增加19.2% [ HR(95% CI):1.192(1.033,1.377)]。RCS函数显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 P=0.016)。 结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人多重用药引起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三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各脏器功能减退,多病共存,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多重用药的问题。多药联合治疗可能增加药物相互作用的机会,不良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ADI)严重影响老人健康,甚至可造成残疾和死亡。我们在此报告3个典型的ADI病例以提高大家对由多重用药引起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Flairlie分解法分析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因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北京市社区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抽取北京市东城区4个社区1 55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社会支持和经济情况、健康体能状况、患病情况、认知功能、情感和老年综合评估等资料。应用衰弱指数(FI)模型进行老年人衰弱状况评估,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Fairlie分解法分析不同性别老年人衰弱相关因素及各因素对不同性别老年人衰弱差异的贡献率。结果:对象年龄为(74.5±8.5)岁,范围为60~102岁;其中男性641名,占41.2%。FI[ M( Q1, Q3)]为0.09(0.06,0.14),男性为0.08(0.05,0.13),低于女性[0.10(0.06,0.15)]( P<0.001);女性中衰弱占比为14.9%(137/916),高于男性[8.4%(54/641)]( P<0.001)。老年女性和男性衰弱的共同相关因素包括:年龄≥80岁,婚姻状况为非已婚(未婚、分居、离异或丧偶)、独居者衰弱的发生风险较高,参加集体活动≥3次/周和经常锻炼者衰弱的发生风险较低,均 P<0.05。Fairlie分解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家庭支持、婚姻状况和社会支持对老年人衰弱的性别差异贡献率分别为32.21%、15.26%、8.23%和4.34%(均 P<0.05)。 结论:北京市社区老年女性衰弱程度和衰弱占比均高于同龄男性,生活方式、家庭支持、婚姻状况和社会支持等因素与老年人衰弱性别差异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社区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恶化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指数)与社区中老人群肾功能恶化的关联。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2次的4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根据基线TyG指数四分位数水平对入选人群进行分组,分为 Q1组、 Q2组、 Q3组和 Q4组。收集基线时入选者既往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信息。通过定期健康体检对入选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23年3月31日,收集终点事件[包括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快速下降和新发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yG指数与终点事件发生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yG指数对社区中老年人群发生肾功损害相关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 结果:共入选4 988人,年龄(59.76±6.28)岁,男性1 396人(28.0%), Q1组、 Q2组、 Q3组和 Q4组均为1 247人。随访56(52,58)个月,期间1 094人(21.9%)发生eGFR快速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TyG指数为连续变量时,随着TyG指数升高eGFR快速下降的风险增加( OR=1.34,95% CI:1.17~1.52, P<0.001);以 Q1组为参照, Q2、 Q3、 Q4组的TyG指数均与eGFR快速下降呈正向关联,且随TyG指数的增加eGFR快速下降的风险增加(趋势性检验 P=0.002)。随访期间200人(4.0%)新发CK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TyG指数为连续变量时,随着TyG指数升高新发CKD风险增加( OR=1.57,95% CI:1.19~2.06, P=0.001);以 Q1组为参照,仅 Q4组新发CKD风险增加( OR=1.85,95% CI:1.13~3.03, P=0.014)。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与eGRF快速下降和新发CKD存在线性关联(均 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预测社区中老年人群eGFR快速下降和新发CKD的 AUC分别为0.536(95% CI:0.516~0.556, P<0.001)和0.588(95% CI:0.548~0.627, P<0.001)。 结论:TyG指数升高是社区中老年人群eGFR快速下降和新发CK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对于社群中老年人群肾功能恶化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项基于UNOS的超高龄供肝移植预后和危险因素分析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高龄(供者年龄≥80岁)供肝对肝移植术后受者和移植物生存的影响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23年6月美国器官共享联合网络数据库(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UNOS)中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诊疗和随访数据。按年龄将供者分为,年龄<60岁的非高龄供者(non-elderly donor,NED)组,60~ 79岁的高龄供者(elderly donor,ED)组和≥80岁的超高龄供者(very elderly donor,VED)组,并用倾向性评分匹配3组受者以减少基线选择偏移。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3组间的生存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等比例回归分析VED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危险因素。再根据受者年龄分为<50岁、50~ 69岁和≥70岁3个亚组,比较NED组、ED组和VED组间受者的生存情况。结果:经纳排标准筛选后,115 089例肝移植受者纳入本次研究。其中,NED组95 973例(83.4%),ED组18 520例(16.1%),VED组596例(0.5%)。经3∶3∶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NED组1 623例、ED组1 623例、VED组541例,3组基线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ED组、ED组和VED组10年受者OS分别为61.8%、55.9%和47.8%,10年移植物生存率(graft survival ,GS)分别为61.3%、53.8%和45.9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在<70岁的受者中,VED组10年OS和GS分别为49.0%和47.1 %,均明显低于NED组的63.7%和61. 8%和ED组的57.7%和55.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 );在≥70岁的受者中,NED组10年OS和GS分别为47.2%和48.7%,ED组为47.0%和48.7 %,VED组为40.0%和39.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992和0.996)。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冷缺血时间≥8 h( HR=1.447, 95% CI:1.088~1.923, P=0.011)、受者移植前依赖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治疗( HR=1.803, 95% CI:1.176~ 2.765, P=0.007 )、受者存在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HR=1.432, 95% CI:1.057~ 1.941, P=0.020 )为影响VED组OS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VED供肝会明显降低受者和移植物长期生存,但对于年龄≥70岁受者,接受不同年龄供者供肝的预后相近。冷缺血时间≥8 h、受者移植前依赖ICU治疗、受者存在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会明显影响VED供肝受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海南百岁老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海南百岁老人糖尿病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海南百岁老人队列研究,共1 002名百岁老人纳入分析。参考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根据FPG水平和既往疾病史,将研究对象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受损组、糖尿病组。结果:百岁老人年龄为(102.77±2.55)岁,女性所占比例为82.0%。共有95名百岁老人患有糖尿病,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5%。共有81名百岁老人患有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8.1%。百岁老人的FPG值为(5.12±1.44)mmol/L。43.5%的百岁老人FPG值集中在4.00~5.00 mmol/L,22.1%的百岁老人FPG值集中在5.00~6.00 mmol/L。TG升高和腹型肥胖可能与糖尿病患病风险有关。结论:海南百岁老人糖代谢状况优于其他年龄人群,且未呈现性别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影响因素,为提高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水平及推进适老化改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21年8月—2022年3月选取乌鲁木齐市8个社区的326名介助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老年人居家环境安全评估量表及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认知需求意愿简明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影响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326份,回收有效问卷30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56%(305/326)。介助老人居家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为住房面积、自评居家环境、慢性病、养老金月收入和适老化改造认知( P<0.05)。 结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需重点关注患慢性病、自评环境不好、养老金月收入低及适老化改造认知较低的介助老人,相关部门应做好居家环境自评方法和居家适老化改造相关知识的宣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