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数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一个可以反映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状况的指数。方法:利用专家咨询法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赋予权重,最终形成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数。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由人居环境、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护理养老和保障体系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标体系。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权重范围为0.073~0.346,其中人居环境和公共卫生的权重最大,分别为0.346和0.325,护理养老权重最小(0.073)。所有二级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综合权重范围为0.011~0.162。所有指标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比例为0.021,一致性检验合格。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指数具备较强的科学性、合理性,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用于区域健康老龄化促进状况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北京市社区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3年2—6月选取北京市某社区19名失能老人的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将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的压力感知和应对体验归纳为3个主题和10个子主题,即配偶压力感知动态多变(压力随失能老人的状态同步变化、压力呈"U"形变化、压力递增式变化)、配偶在长期照顾失能老人中的挑战(意见观点难以统一、内心情感不被理解、自身养老难以保障、多种角色共存)、配偶的积极应对体验和策略(积极寻求外部支持、尊重失能老人的主观意愿、提高二元应对能力)。结论:社区护理人员应根据长期失能空巢老人配偶压力感知特征的变化对承担照顾工作的配偶进行支持和指导,同时了解其在长期照顾中面临的多种挑战,借鉴配偶积极的应对经验,为构建居家养老友好型家庭支持体系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43家养老机构老年人窒息防范管理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窒息防范管理的现状与相关因素,为完善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2月—2021年1月,在中国老年护理联盟单位内抽取43家养老机构,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机构与老年人窒息防范管理相关内容,分析其现状与相关因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3份,回收43份,回收率为100%。结果:43家养老机构中,国营3家(6.98%),民营22家(51.16%),公办民营18家(41.86%);平均入住率为(67.63±20.59)%,入住老年人中重度失能所占的比例平均为(80.10±20.25)%。制定了老年人窒息事件监测预警、事件上报、分析改进制度与规定的养老机构所占比例分别为53.49%、51.16%、51.16%,对入住老年人开展窒息风险筛查、吞咽功能评估、吞咽功能训练的养老机构所占比例分别为65.12%、51.16%、46.51%。结论:大部分养老机构在老年人窒息防范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有待改善。建议通过构建完善的窒息防范管理制度、对高危人群开展风险筛查和吞咽功能的评估与训练、加强机构负责人和照护人员的专业培训、寻求持续性的外部专业支持,以完善养老机构的安全管理体系,保障入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人身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西部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西部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障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9?—12月选取成都市15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我国西部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障碍因素包括3个主题和6个亚主题,分别为健康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健康认知水平较低、健康生活方式缺失)、社会参与受阻(个人社会参与意愿较低、社会参与支持系统薄弱)、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医疗照护负担过重、多途径养老服务可及性差)。结论:我国西部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过程中障碍因素较多,社会在健全养老保健制度,扩大服务供给的同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营造积极老龄化氛围,促使我国西部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顺利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医疗联合体到健康联合体:"健康中国"的战略选择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医疗联合体的建设旨在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围绕人的健康管理,统筹、规划资源,努力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作者提出要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联合体,贯穿健康管理、预防、医疗、康复与养老等全生命周期,统筹空间、时间、信息、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多元资源,协调责任、管理、利益与服务等全方位职能,延展健康核心链条,多维度把握人民健康核心主旨、多元素组合健康需求-供给模式、多领域实践健康保障体系。健康联合体对推动区域健康产能的良性循环、获得更高的生命健康红利、减少贫困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等,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需求侧实践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维需求适应模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采用文本分析法与扎根理论对广州市居民长期护理需求调研文本进行统筹分析,构建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三维需求适应模型,以期从需求适应的角度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保障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广州市社区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高频需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广州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需求现状访谈,对获取的文本资料采用词频分析、Rostcm情感分析、扎根理论进行系统剖析.结果:文本词频与情感分析显示社区居民集中关注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医疗""老年人""养老院"等核心服务的主体与客体,而在试点内容方面主要持正面态度.通过扎根理论编码得到了104个概念、62个范畴化编码、10类主轴编码以及3个核心编码.结论:通过选择性编码构建了长期护理保险社区服务三维需求适应模型,从居民视角解析出阻碍长期护理服务获取及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保障体系发展的多个影响因素,从实际需求层面助力长期护理保险改革和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需要满足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了解我国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需要满足状况,分析影响因素,以期为建立和完善我国老年人照护服务和保障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20年数据,选取居家失能老年人样本,根据安德森模型设置自变量,描述性统计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需要满足状况,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未满足照护需要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2 473名居家失能老年人,其中36.2%的老年人存在照护需要未满足情况,男性、失能程度低、经济状况差、无医疗保险、无配偶、与子女交往少、可选择其他照护资源不足的居家失能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照护需要未满足的情况.结论 建议引导家庭成员积极承担照护老年人的责任,探索以人为本的整合型照护服务,重视男性养老护理员培养,发展灵活多样的照护服务项目,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照护服务体系,同时可通过发展养老储蓄账户、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照护保险等方式来缓解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经济压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失能老人整合照护及运动干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1
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失能老人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老人群约4000万,预计到2050年,该数量将达到7000万,日益增长的失能老年人口数量其背后的照护需求巨大.当前失能老人的照护形式包括居家、社区和机构照护三种,受基层医疗发展建设限制和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居家照护仍是我国失能老人的主流照护形式.但家庭因小型化、少子化等趋势其照护功能不断弱化,并逐渐走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社区和机构也在同期因收费、服务等原因表现出了较多弊端,庞大的失能老年群体因长期照护需求未满足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对我国的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一定冲击.当前迫切需要转变失能老人照护理念,通过整合照护以节约照护成本和社区医疗资源,通过运动干预以增强失能老人内在驱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国内外失能老人的整合照护、运动干预现状及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整合照护(ICOPE)指南研究现状做文献梳理,以期为国内失能老人日益严峻的照护困境提供理论参考,为国家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提供相关依据,同时吸引更多的学者关注和投入到此领域的研究中来,为相关领域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和进展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基于主动健康理念的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主动健康是我国的原创概念,是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对健康事业与养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医养结合服务集医疗、康复、养护、预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临终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为一体.本研究对主动健康以及医养结合服务的理论内涵和发展现况进行梳理,提炼出主动健康主动性、系统性、预防性的特点以及现阶段医养结合服务存在的服务体系运行机制无法满足多种需求、医疗保障制度不完善、医护队伍建设不足以及服务需求方经济压力大等发展困境,并从主动健康理念本身以及两者的契合点出发,提出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建立互联互通机制、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健康管理、大力推进预防性健康事业的发展等优化策略,以此实现助力医养结合的发展,为健康老龄化以及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提出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现状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4/5/11
我国自 2016 年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来,各城市在实践中对长护险筹资机制、保障范围、待遇支付和服务供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总结成都和上海两地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经验,比较两地政策共性与差异,分析两地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拓宽长护险筹资渠道,建立合理筹资机制、构建完善长护险服务供给体系、加强长护险监督管理、健全培育长护险市场等路径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