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分期手术对卵巢卵黄囊瘤治疗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女性卵巢卵黄囊瘤(ovarian yolk sac tumor,OYST)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其全面分期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2004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7例OYST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手术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将术中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行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17例患者按FIGO分期,Ⅰ期11例、Ⅱ~Ⅳ期6例.所有患者均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5年生存率91%.术后7例有生育计划,正常妊娠完成生育并足月分娩6例(其中1例为辅助生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出血量更多[(837.50±211.51)mL vs.(211.67±75.04)mL,P=0.003]、手术时间更长[(223.75±101.19)min vs.(80.67±29.33)min,P=0.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慢[(60.00±9.79)h vs.(40.00±9.34)h,P=0.003]、手术至化疗间隔时间更久[(11.25±1.25)d vs.(6.90±1.22)d,P<0.001],但一年生存率无差异(92.3%vs.100%,P=0.567).结论 OYST 常见于育龄期女性,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及术后及时化疗能够有效提升生存率,其中全面分期手术增加了手术创伤,对于短期预后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高龄(≥35岁)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高龄经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信息及分娩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产妇产后抑郁状况及社会支持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84例高龄经产妇筛查出产后抑郁(EPDS评分≥13分)88例(占3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4000元(OR=2.61,95%CI 1.27~5.36)、非计划妊娠(OR=3.21,95%CI 1.43~7.22)、新生儿低体重(OR=5.11,95%CI 2.01~12.97)、产前抑郁(OR=4.03,95%CI 1.76~9.19)、睡眠障碍(OR=2.07,95%CI 1.15~3.71)、人工喂养(OR=3.06,95%CI 1.37~6.83)是高龄产妇产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社会支持水平(OR=0.26,95%CI 0.11~0.66)是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主要与家庭经济状况差、非计划妊娠、新生儿低体重、人工喂养、产前抑郁、睡眠障碍、社会支持不足等因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我国计划妊娠女性妊娠间隔及其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描述我国计划妊娠女性妊娠间隔(IPI)的分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两次参加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IPI同时作为定量变量和定性变量,定性变量包括短IPI(<18个月)、适宜IPI(18~59个月)及长IPI(≥60个月)3组,以适宜IPI为对照.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研究IPI的分布,并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s回归模型探索IPI的影响因素并估计其关联强度指标β与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结果:计划妊娠女性的IPI中位数为21.3个月,短IPI和长IPI分别占40.7%与1.6%.≥35岁者短IPI风险比20~24岁者降低87.0%(95%CI 86.0~88.0);相对于汉族、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正常体重及前次分娩无不良妊娠结局史者,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体重与有不良妊娠结局史者短 IPI 风险分别增加 21.0%(95%CI 16.0~26.0)、3.0%(95%CI 1.0~5.0)、5.0%(95%CI 2.0~9.0)与 11.0%(95%CI 8.0~13.0);而与农村户籍、农民、正常体重、不饮酒及前次妊娠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者相比,城市户籍、非农民、超重、饮酒及剖宫产者短 IPI 风险分别降低 24.0%(95%CI 19.0~28.0)、11.0(95%CI 9.0%~16.0%)、8.0%(95%CI 6.0~10.0)、25.0%(95%CI 16.0~33.0)与53.0%(95%CI 52.0~55.0);与华北地区相比,其他各地区的短IPI风险均增加(P均<0.05).结论:我国近50%的计划妊娠女性存在IPI过短或过长问题,未来应加强对有低龄、少数民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低体重、农村户籍、农民、以及前次分娩为阴道分娩和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等短IPI易发特征女性的宣传教育,帮助其选择适宜的IP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价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上海市某三甲妇产科医院预约初诊建卡的低危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485例和对照组499例.对照组接受以产科医生为主导的常规孕产保健服务;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包括孕期8次助产士门诊访视、微信群组干预及电话访视、产时陪伴分娩及产后访视.结果 干预组助产士门诊访视中位数为7次,分娩计划制定率和执行率分别为76.70%和84.68%.干预组剖宫产率为27.6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25%(P<0.05).干预组硬膜外镇痛率、人工破膜率、会阴切开率、新生儿转入NICU率、第三产程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孕期保健服务体验、分娩体验、产后保健服务体验、孕晚期生殖健康素养、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及出院前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低危孕妇孕产保健服务方案的临床实施有利于促进正常妊娠分娩,提升孕产保健服务体验,实现孕产妇和助产士之间的双重赋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PDCA循环的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会阴Ⅲ、Ⅳ度裂伤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研究基于PDCA循环的肛门括约肌损伤组合护理(OASI-CB)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预防会阴Ⅲ、Ⅳ度裂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0-2021年18053例阴道分娩孕妇纳入研究,筛选集束化干预策略应用前发生会阴Ⅲ、Ⅳ度裂伤1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PDCA循环为指导,从孕妇风险因素、分娩风险因素、新生儿风险因素和助产人员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结合产科OASI-CB对会阴Ⅲ、Ⅳ度裂伤采用集束化干预策略,制订改进计划并实施,比较应用干预策略前后会阴Ⅲ、Ⅳ度裂伤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干预策略前,9364例阴道分娩孕妇中发生会阴Ⅲ、Ⅳ度裂伤12例,发生率为0.13%;应用干预策略后,8689例阴道分娩孕妇中会阴Ⅲ、Ⅳ度裂伤发生仅1例,发生率为0.01%,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基于PDCA循环的集束化干预策略有助于预防分娩时发生会阴Ⅲ、Ⅳ度裂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地区不同生育政策时期生育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生育政策调整对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地区生育情况的影响。方法:资料来源于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系统,其监测对象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宁波市奉化市居住≥1年的产妇。将资料分为"独生子女"(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单独二孩"(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和"全面二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3个时期,比较不同生育政策时期产妇年龄分布的差异,分析不同生育政策时期经产妇占比的变化趋势,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育政策与不良围产结局的关联。结果:"独生子女""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时期产妇数分别为12 557、14 097和15 509名,后一时期分别较前一时期增长12.3%和10.0%;各时期产妇年龄 M( P25, P75)分别为27(25,30)、28(26,31)和28(26,32)岁;各时期经产妇占比分别为19.5%、35.7%和45.8%,呈上升趋势( P< 0.001)。"独生子女""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时期分娩量分别为12 721、14 307和15 772名。"独生子女"时期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最低(8.7%),"全面二孩"时期最高(11.1%)。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因素后,与"独生子女"时期相比,"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时期早产[ OR (95% CI)分别为1.20(1.08~1.33)和1.08(1.02~1.13)]和出生缺陷[ OR(95% CI)分别为1.33(1.13~1.55)和1.29(1.20~1.39)]风险增加;巨大儿风险降低[ OR(95% CI)分别为0.87(0.80~0.96)和0.91(0.87~ 0.95)],围产儿死亡风险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OR(95% CI)分别为0.78(0.53~1.15)和0.84(0.69~1.02)]。 结论:随生育政策调整,浙江省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地区高龄、经产妇比例增加,不良围产结局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胎盘植入性疾病管理流程改进对母儿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管理流程的改进在胎盘植入性疾病(placenta accreta spectrum disorders,PAS)中的作用和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分娩并最终诊断为PAS伴前置胎盘的164例孕妇资料,根据改进时间分为改进前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 n=96,包括双胎妊娠1例)和改进后组(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 n=68,均为单胎妊娠)。改进措施包括:将计划终止妊娠孕周由改进前的34~36周,推迟至37周;改进前以妊娠期贮存式自体备血为主,改进后增加了自体血回收技术的使用;腹壁切口改进前为下腹正中纵切口,改进后为原手术切口;子宫切口改进前为避开胎盘位置,改进后为根据术前超声PAS分级和术中情况,可选用子宫下段切口穿过胎盘;子宫下段和膀胱界面的分离时机改进前是在完成胎儿娩出和止血带或沙氏钳临时阻断血流后,改进后是在胎儿娩出前。采用 t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统计学方法,比较2组母儿结局。 结果:与改进前组比较,改进后<37周的分娩率显著下降[83.3%(80/96)与69.1%(47/68), χ 2=4.60, P=0.038],择期、亚急诊和急诊手术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 2=0.36, P=0.834),术中采用前次手术腹壁切口的比例显著增加[74.0%(71/96)与91.1%(64/68), χ 2=11.11, P=0.001],采用下腹纵切口和子宫体部切口的比例显著减少[84.3%((81/96)与 57.3%(39/68), χ 2=14.81, P<0.001;83.3%(80/96)与61.8%(42/68), χ 2=9.72, P=0.003]。总的异体红细胞、血小板等其他成分输血率、出院前血红蛋白水平、子宫次全切除率、膀胱损伤、血栓事件、产妇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非计划二次手术率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入住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改进后均下降[24.7%(24/97)与11.8%(8/68), χ 2=4.31, P=0.038;4.1%(4/97)与0.0%(0/68), χ 2=58.06, P<0.0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以及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均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PAS孕妇采用延迟计划分娩孕周至37周后、结合个体化剖宫产手术、改变自体血获取方法等一系列改进措施后,新生儿早产或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比例明显减少,但没有增加母体并发症和急诊手术风险,母体脏器损伤、非计划二次手术、再次入院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处于低水平,因此此改进具有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服氢氯噻嗪联合赖诺普利与硝苯地平治疗产后高血压的比较:一项探索性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对胎儿具有致畸性,故孕期不使用,而产后高血压患者使用亦较少。2023年发表于《美国妇产科杂志》的一项研究 [1]评估了在需要药物治疗的产后高血压患者中,与硝苯地平相比,口服氢氯噻嗪和赖诺普利联合治疗是否产生了更好的短期血压控制效果。鉴于产后应用氢氯噻嗪和赖诺普利联合治疗的数据有限,故计划进行一项纳入70例患者的探索性试验。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研究者纳入了患有慢性高血压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随机分配至接受氢氯噻嗪和赖诺普利联合治疗组或硝苯地平治疗组。通过诊断(慢性高血压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受试者进行分层。主要结局是分娩后第7~10天或再次入院时使用家用血压监测仪测定的2级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次要结局包括严重的孕产妇发病率(以下任何一种: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子痫,中风,心肌病或死亡)、随机分组后静脉用药需求、住院时间、首次门诊就诊时血压、用药依从性和不良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头位异常产妇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基于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管理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头位异常产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进行建档分娩的头位异常产妇152例,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产妇或胎儿的基本情况、产妇的分娩方式和结局、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力、尿失禁情况和性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阴道分娩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子痫、产后出血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生产后3个月后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随着时间的迁移,盆底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盆底肌力呈现显著好转趋势。生产后3个月比较,试验组的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生产后3个月的尿失禁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DCA循环管理护理较常规护理对盆底功能的恢复更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羊水普雷沃菌引起的孕妇血流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孕妇,35岁,已婚,一胎剖宫产。因"怀孕2次,分娩1次,孕38 +4周,待产"入院。神志清,体温为36.5 ℃,血压125/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8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手术指征:妊娠合并子宫瘢痕,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终止妊娠,符合"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剖宫产术前予以头孢替安1 g静脉滴注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体温36.4 ℃,其他未见异常;术后第2天早晨查体:神清,体温为36.8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和快速C反应蛋白均有升高,考虑感染可能,继续予以头孢替安1.5 g,2次/d,静滴抗感染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