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直肠高分辨MRI的直肠侧系膜分析及其临床价值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前的直肠高分辨磁共振检查资料,观察患者直肠侧系膜结构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术前行直肠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MRI图像观察直肠系膜筋膜(MRF)双侧的直肠侧系膜结构及直肠中动脉(MRA)并测量相关参数,包含直肠侧系膜中断宽度、直肠中动脉类型和直肠中动脉最大管径,结合临床资料与患者无病生存(DFS)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构建患者术前预测模型及绘制Nomogram图和(ROC)曲线。结果:最终25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术前直肠高分辨MRI中所有患者双侧均观察到MRF的中断及MRA走行。MRA可分为4种类型:前外侧型、外侧型、后外侧型、细小分支型。根据术后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将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右侧直肠中动脉最大管径(HR:3.042,95%CI:1.928~4.798,P<0.001)、mrT分期(HR:3.618,95%CI:1.223~10.705,P=0.021)和右侧侧系膜宽度(HR:1.001,95%CI:1.000~1.001,P=0.012)为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因素。Nomogram预测模型C-index指数为0.733(95%CI:0.686~0.781)。1、3及5年DFS的AUC分别为0.784、0.808以及0.888。结论:直肠高分辨MRI可观察到直肠侧系膜和直肠中动脉固有存在,右侧侧系膜中断宽度和右侧直肠中动脉最大管径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术中更好地处理直肠侧系膜,可能会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未来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的近期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22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接受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手术修复(abdominal aortic debranch,AAD),10例接受传统的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horacoabdominal aortic replacement,TAR)。AAD包含两期:一期手术为正中开腹,Y形人工血管置换肾下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同时重建腹主动脉分支,右侧分支人工血管-右肾动脉-左肾动脉,左侧分支人工血管-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二期为腔内修复锚定近远期正常主动脉或人工血管。对比分析两种方式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结果:总体死亡比例为13.6%,TAR组死亡比例明显更高(0对30%)。主要病因为夹层(91.7%对90.0%, P=0.895)。Crawford分型两组均以Ⅱ型为主(58.3%对50.0%, P=0.082)。TAR组马方综合征患者比例更高(30%对0, P=0.046)。术后24 h引流TAR组显著更多[(355.0±199.2)ml对(1244.0±716.1)ml, P=0.003]。TAR组肺部感染比例更高(40%对0, P=0.018)。住院费用AAD组更高[(28.4±8.3)万元对(19.3±10.4)万元, P=0.033]。 结论: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与传统胸腹主动脉置换相比,手术创伤更小但费用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筋膜导向的腹腔镜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9例,女31例;年龄为58(32~85)岁。患者均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以筋膜为导向行LLND。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病案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疾病进展、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生存时间为手术日期至死亡时间或末次随访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8月。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 结果:(1)手术情况:100例患者中,44例行新辅助治疗,56例未行术前治疗。100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其中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60例(单侧LLND 49例、双侧LLND 11例),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0例(单侧LLND 16例、双侧LLND 4例),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12例(单侧和双侧LLND各6例),Hartmann术5例(单侧LLND 3例、双侧LLND 2例),后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3例(单侧LLND 2例、双侧LLND 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58(200~325)min,术中出血量为100(50~200)mL。19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同时行回肠保护性造瘘术。3例患者术中因淋巴结侵犯闭孔神经致剥离时损伤(未离断)。100例患者中,12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患者)切除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88例保持输尿管腹下神经筋膜完整。(2)术后情况:100例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拔除尿管时间为4(3~7)d,住院时间为11(9~15)d。2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3)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00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为4.5(3.8~5.9)cm;肿瘤大体分型肿块型21例、溃疡型79例;肿瘤分化程度为高分化和中分化82例、低分化和未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18例;TNM分期Ⅰ期14例,Ⅱ期38例,Ⅲ期48例;T分期T0~2期16例,T3~4期84例;N分期N0期52例,N1~2期48例;清扫总淋巴结数目为23(18~27)枚/人,单侧LLND数目为5(3~9)枚/人。100例患者中,侧方淋巴结阳性36例(行新辅助治疗14例)。(4)随访情况:100例患者中,9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1~69)个月,2年总生存率为81.6%,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70.6%。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4例骶前肿瘤复发,1例LLND清扫区域肿瘤复发;11例肝转移,5例骨转移,单侧LLND对侧侧方淋巴结转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腹膜种植转移各2例。97例患者随访期间,其中无瘤生存76例,带瘤生存4例,肿瘤相关死亡15例,非肿瘤相关死亡2例。结论:以筋膜导向的腹腔镜LLND运用于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复发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aTC)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早期发现caTC术后复发的高危人群。方法:按照循证医学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5月公开发表的caTC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研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位研究员独立对检索后的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研究指标(年龄、性别、甲状腺外侵犯、肿瘤直径、手术方式、颈部淋巴结转移、双侧受累、多灶性、I 131治疗等),利用RevMan 5.3对上述研究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共纳入7篇文献(34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0岁( OR=4.03,95% CI:1.04~15.63, P=0.04)、存在甲状腺外侵犯( OR=0.10,95% CI:0.02~0.43, P=0.002)、肿瘤呈多灶性( OR=0.14,95% CI:0.06~0.32, P<0.001)是caTC复发的危险因素,而性别、肿瘤直径、双侧受累、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术后是否行I 131治疗对患者的复发没有影响。 结论:年龄≤10岁、肿瘤呈多灶性、具有甲状腺外侵犯特征的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后复发的概率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Fowler-Stephens分期手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及分析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Fowler-Stephens(F-S)分期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内高位隐睾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完全经脐单部位多通道腹腔镜F-S分期手术的52例腹腔内高位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9月龄至8岁,平均17个月;单侧隐睾43例,双侧9例,共61只睾丸。F-S一期和二期手术皆采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完成,两期手术间隔6个月。术后定期随访,以腹壁伤口满意度、睾丸术后下降位置、睾丸血运情况及有无萎缩为评价指标,观察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经脐单部位腹腔镜分期F-S睾丸固定术,未额外增加切口,无中转开放手术者,无术中并发症发生。一期术后出现腹腔局部脓肿1例;二期术后出现阴囊切口感染及血肿各1例。所有患儿二期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平均14个月。患儿睾丸均位于阴囊内,无睾丸回缩,发生睾丸萎缩1例,其余睾丸彩色超声检查显示血运均正常。结论:经脐单部位多通道常规操作器械腹腔镜F-S分期手术治疗小儿腹腔内高位隐睾疗效确切,术后腹壁无明显手术瘢痕,美容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定量磁敏感图量化评价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伤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定量磁敏感图(QSM)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损伤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早期DN患者32例,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3组:DN1(eGFR≥90 ml·min -1·1.73 m -2,11例)、DN2(60~<90 ml·min -1·1.73 m -2,11例)、DN3(30~<60 ml·min -1·1.73 m -2,10例)。同期招募32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双肾进行QSM扫描,测量肾皮质、髓质的磁化率。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比较左、右肾脏间及皮质、髓质间磁化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肾皮质、髓质磁化率的差异,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值法(LS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髓质磁化率与eGFR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QSM参数对DN和不同DN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 结果:正常志愿者和DN患者的双肾髓质磁化率低于肾皮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左肾、右肾皮质间磁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左肾、右肾间髓质磁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对照组与DN1~DN3组间双侧肾皮质磁化率的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对照组、DN1、DN2和DN3组的左肾肾髓质磁化率分别为(-4.46±1.16)×10 -2、(-5.96±0.97)×10 -2、(-7.97±1.25)×10 -2、(-9.58±1.45)×10 -2 ppm,右肾分别为(-3.70±0.65)×10 -2、(-5.06±1.28)×10 -2、(-7.33±1.46)×10 -2、(-9.09±2.22)×10 -2 ppm。双侧肾髓质磁化率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且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肾髓质磁化率与eGFR呈线性正相关(左肾 r=0.732, P<0.001;右肾 r=0.684, P<0.001)。左、右肾髓质磁化率诊断正常与DN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1、0.943;诊断DN1与DN(2和3)的AUC分别为0.952、0.883;诊断DN(1和2)与DN3的AUC分别为0.888、0.831。 结论:QSM定量参数磁化率对早期DN的诊断和分期有一定价值,其中肾髓质磁化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68Ga-PSMA PET/CT在前列腺癌全程化精准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回顾性分析1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40岁。2018年3月20日诊断为前列腺腺癌,临床分期T 4N 1M 1a期。初始PSA 47.99 ng/ml。初次 68Ga-PSMA PET/CT检查示前列腺双侧外周带、右侧尖部多个结节病变;腰2~5椎体水平腹主动脉走行区、分叉区和双侧髂动脉走行区多个淋巴结核素异常摄取,考虑转移。患者接受药物去势+抗雄治疗+术前系统化疗(多西他赛)6个周期,6个月后PSA降至0.225 ng/ml。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减瘤性切除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维持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监测PSA缓慢上升。术后10个月对盆腔延伸野及前列腺瘤床区、盆腹腔可见肿大淋巴结行挽救性放疗,PSA维持稳定。放疗7个月后PSA升高,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方案更换为曲普瑞林+阿比特龙,PSA有效。颈部出现新发淋巴结转移灶行局部放疗。 68Ga-PSMA PET/CT为患者的精准临床分期、治疗效果评估及远处转移病灶定位提供了决策依据,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指导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镜下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14例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中位年龄75.5(44~84)岁。就诊原因为血尿11例,腰痛2例,无症状1例。5例既往有膀胱癌病史,1例有对侧肾盂癌病史。孤立肾4例,肾功能不全3例,双侧肾盂癌1例,因一般状态差(美国麻醉医生协会评分≥3分)无法耐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4例,术前病理诊断为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要求行保肾治疗者2例。14例共15侧肿瘤,肿瘤主体位置位于肾盂6侧、上盏4侧、中盏3侧、下盏2侧。肿瘤直径中位值2.0(0.8~4.0)cm。患者术前经CT/CTU、MRI以及尿脱落细胞学或病理活检确诊为尿路上皮癌。本组14例共15侧手术。13侧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扩张,建立F24标准通道,在肾镜下采用1470半导体激光(60~80W)或铥激光(15~20W)汽化消融肿瘤组织,必要时电凝止血;2侧经尿道置入输尿管软镜,镜下采用200μm钬激光光纤行肿瘤消融,并使用钕激光止血。肿瘤汽化消融范围包括肿瘤周围0.5~1.0 cm正常肾盂黏膜,深至肾窦脂肪层,必要时汽化消融结束后基底部再次取活检。结果:本组15侧手术均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51.7(39~115)min,术中出血量20.0(2~50)ml。术后5例发生并发症,1例为发热(体温>38.5℃);4例为出血需输血(术后血红蛋白<70 g/L),输2~4 U悬浮红细胞,无需肾动脉栓塞患者。病理诊断均为尿路上皮癌,病理分级为高级别6侧,低级别9侧;病理分期T a期8侧,T 1期5侧,T 2期2侧。中位随访31(11~70)个月,10例术后出现复发,复发中位时间11.3(4~41)个月。4例复发后行保守治疗,包括免疫治疗加放疗1例,全身化疗1例,等待观察2例;3例复发后再次行内镜下治疗,包括经皮肾镜下肿瘤激光消融2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均存活;3例复发后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随访2例死亡,1例存活。随访中共6例死亡,死亡中位时间为术后21(11~33)个月,其中5例为肿瘤特异性死亡,1例死于胃穿孔。随访期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1(4~41)个月,2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为78.6%,其中高级别患者为50.0%,低级别患者为100.0%。 结论:对于分期较早(≤T 2期)且不能耐受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孤立肾、肾功能不全或双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患者,内镜下治疗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尤其对于低级别非浸润性患者可取得较好效果,但患者必须有良好的依从性,术后需定期行影像学、内镜或尿脱落细胞学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附29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镜像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0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9例MCA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8个动脉瘤(包括29对MCA镜像动脉瘤和10个非镜像动脉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早期或择期、一期或分期、单侧或双侧入路手术的方法处理动脉瘤。所有患者于术后1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行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术中手术夹闭镜像动脉瘤的成功率为96.3%(52/54)。围手术期因术后重度脑水肿死亡1例,其余2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2±38)个月(3~180个月)。28例患者中,12例患者采用一期单侧翼点入路夹闭双侧动脉瘤,随访期10例为GOS Ⅴ级,1例为Ⅳ级,1例为Ⅰ级;4例患者采用一期冠状开颅双侧入路夹闭双侧动脉瘤,随访期均为GOS Ⅴ级;8例患者采用分期双侧翼点入路夹闭双侧动脉瘤,随访期5例为GOS Ⅴ级,1例为Ⅳ级,1例为Ⅱ级,1例为Ⅰ级;1例患者予栓塞责任动脉瘤后夹闭对侧动脉瘤,随访期为GOS Ⅴ级;3例患者仅处理单侧责任动脉瘤,随访期2例为GOS Ⅴ级,1例为Ⅳ级。结论:一期单侧翼点入路夹闭双侧动脉瘤是治疗MCA镜像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手术效果及临床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ETTL14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A2780、SKOV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上调和下调METTL14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系A2780、SKOV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组织标本检测: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0例卵巢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标本,收集同期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的15例患者的新鲜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与正常卵巢组织中METTL14蛋白表达的差异。另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1例卵巢癌患者的癌组织蜡块,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METTL1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ETTL14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2)细胞实验:分别使用慢病毒载体、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构建上调、下调METTL14表达的卵巢癌A2780、SKOV3细胞系,并采用逆转录(RT)-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验证其METTL1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后续的细胞实验分为5组,LV-METTL14组(转染慢病毒载体上调METTL14表达)及其对照LV-NC组(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空载体),si-METTL14组(转染si-METTL14-2下调METTL14表达)及其对照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以及空白组(未转染)。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各组卵巢癌细胞中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水平的变化,分别采用活细胞计数(CCK-8)法、划痕实验以及穿膜(transwell)小室侵袭和迁移实验检测各组卵巢癌细胞增殖、愈合以及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1)20份卵巢癌组织中METTL14蛋白的免疫组化总评分为(6.2±3.7)分,显著高于15份正常卵巢组织[(3.3±2.5)分; t=-2.64, P=0.012]。121例卵巢癌患者中,METTL14蛋白高表达(免疫组化总评分≥6分)69例(57.0%,69/121),METTL14蛋白低表达(免疫组化总评分<6分)52例(43.0%,52/121);METTL14蛋白高表达与METTL14蛋白低表达患者比较,手术病理分期更晚,淋巴结转移率、腹腔转移率、腹水发生率更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METTL14蛋白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低于METTL14蛋白低表达者( P=0.009)。(2)LC-MS/MS法分析显示,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中m6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13±0.024、0.181±0.018,均显著高于LV-NC组(分别为0.109±0.022、0.128±0.020; P均<0.05);而si-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中m6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063±0.012、0.069±0.015,均显著低于si-NC组(分别为0.108±0.014、0.121±0.014; P均<0.05)。CCK-8法检测显示,si-METTL14组SKOV3细胞在培养在36、48、60 h时的吸光度( A)值均显著低于si-NC组( P均<0.05);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在培养48、60 h时的 A值均显著高于LV-NC组( P均<0.01)。划痕实验显示,培养24 h,si-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迁移率低于si-NC组,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迁移率高于LV-N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在transwell小室侵袭、迁移实验中,培养24 h,si-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均少于si-NC组,LV-METTL14组A2780和SKOV3细胞的穿膜细胞数均多于LV-NC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 结论:METTL14蛋白高表达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更差。上调METTL14表达可提高卵巢癌细胞m6A修饰水平,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反之,下调METTL14表达则降低卵巢癌细胞m6A修饰水平,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