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极氧化及大颗粒喷砂酸蚀种植体近十年临床效果评价研究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对阳极氧化种植体和大颗粒喷砂酸蚀(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种植体的近10年临床应用效果研究进行荟萃分析,为种植体的临床选择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设置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至2020年4月,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阳极氧化及SLA种植体相关临床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对纳入的研究依照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学评价指标(methodological index for non-randomized studies,MINORS)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并用Stata 14.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有:累积存留率(cumulative survive rate,CSR)、边缘骨丧失(marginal bone loss,MBL),并对文献间的异质性和发表偏倚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阳极氧化种植体分析共汇总22篇文献,包含6 276枚阳极氧化种植体。单组率荟萃分析显示,总CSR为98%(6 094/6 276)(95% CI:97%~98%, P<0.05),其中5年内CSR为98%(3 177/3 249)(95% CI:98%~99%, P<0.05),10年内CSR为97%(2 917/3 023)(95% CI:96%~98%, P<0.05);总MBL为1.02 mm(95% CI:0.69~1.34)。SLA种植体分析共汇总17篇文献,包含4 567枚SLA种植体。单组率荟萃分析显示,总CSR为99%(4 484/4 567)(95% CI:98%~100%, P<0.05),其中5年内CSR为99%(2 844/2 905)(95% CI:98%~100%, P<0.05),10年内CSR为99%(1 640/1 662)(95% CI:97%~100%, P<0.05);总MBL为0.69 mm(95% CI:0.44~0.95, P<0.05)。上述结果的偏倚检验 P值分别为0.822和0.284,提示无明显发表偏倚。 结论:荟萃分析提示,SLA种植体较阳极氧化种植体具有更高的CSR和更小的MBL。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五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比较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为临床选择适用于 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的流动性复合树脂提供参考。 方法:以可压实复合树脂(Majesty)为对照组,选用5种充填用流动性复合树脂(A组:Filtex 350 XT Flow;B组:Beautifil Flowable Plus;C组:Clearfil Majesty LV2;D组:Unifil LoFlo Plus;E组:Sonic Fill组)为研究对象,每组材料制备6个半球形试件。在微摩擦磨损实验机下,树脂试件垂直加载20 N,与牛牙釉质往复对磨1万次后测量球头磨斑直径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磨斑微观形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磨斑直径差异。结果:对照组、A、B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033±43)、(1 068±48)、(1 237±86)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D、E组磨斑直径[分别为(1 550±150)、(1 384±222)、(1 525±81) μ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和A组( P<0.05)。扫描电镜显示,对照组、A、B组填料粒度范围较大,磨耗面可见填料的碎裂和局部缺损;C、D、E组填料颗粒较小,并可见多处整块填料脱落的痕迹。 结论:填料粒度范围大的流动性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与可压实复合树脂相当,有望用于 力承担区直接充填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重度牙周炎患者种植体与天然牙相互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从改善天然牙牙周健康的角度,评价规律复查的重度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对天然牙的影响,以及天然牙牙周状态对种植体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3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病科就诊,并完成后牙单冠种植修复治疗的重度牙周炎者53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37例,年龄(52.2±8.0)岁,种植体共136枚,缺牙区相邻天然牙135颗。回顾性比较种植前后口内余留天然牙的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和松动度变化,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天然牙对种植体PD、BOP和末次复查时边缘骨丧失(MBL)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5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4.5±14.1)个月,最长复查间隔为(8.3±2.7)个月。缺牙区相邻天然牙PD由种植前的4.3(3.6,4.6)mm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3.6(3.2,4.0)mm( P<0.01),BOP(+)%由种植前的69.6%(94/135)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46.7%(63/135)( P<0.01),松动度≥Ⅱ度的牙齿占比由15.6%(21/135)显著降至5.9%(8/135)( P<0.01);同区段天然牙的PD≥4 mm%由种植前的21.0%(13.3%,26.0%)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时的18.0%(12.0%,25.0%)( P<0.05),BOP(+)%由种植前的29.0%(24.0%,35.0%)显著改善至末次复查的23.0%(18.0%,31.0%)( P<0.05),松动度≥Ⅱ度的牙齿数量由0.0(0.0,1.0)颗显著下降至0.0(0.0,0.8)颗( P<0.05);全口天然牙的功能牙齿单位(FTU)分值由种植前的8.0(6.0,10.0)分显著提升至末次复查时的12.0(12.0,12.0)分( P<0.01),PD≥4 mm%由种植前的11.0%(6.0%,25.0%)显著提升至末次复查时的13.0%(3.0%,21.0%)( P<0.05),种植前BOP(+)%[(17.0±9.7)%]与末次复查时[(14.6±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松动度≥Ⅱ度的牙齿数量由1.0(0.0,1.8)颗显著降为1.0(0.0,1.0)颗( P<0.05)。 结论:规律复查的前提下,重度牙周炎患者后牙区种植修复治疗有助于改善余留天然牙的PD、BOP和松动度,同时初诊牙周炎分期分级可影响种植体的PD和BOP。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33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影响人牙周膜干细胞成牙骨质分化潜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INC01133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成牙骨质分化潜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17~30岁10例就诊患者因正畸需要或因阻生拔除的牙齿共12颗,从离体牙上提取hPDLSC,分别转染靶向LINC01133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LINC01133,si-LINC01133)或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negative control,si-NC),以转染si-LINC01133为实验组,转染si-NC为阴性对照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si-LINC01133的沉默效率;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PDLSC成牙骨质分化相关蛋白包括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牙骨质附着蛋白(cementum attachment protein,CAP)、牙骨质蛋白1(cementum protein-1,CEMP-1)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和线粒体超氧化物指示剂MitoSOX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氧产量;通过JC-1荧光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蛋白包括NADH脱氢酶[泛醌]1β亚单位8(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1 beta subcomplex subunit 8,NDUFB8)、琥珀酸脱氢酶亚单位A(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flavoprotein subunit A,SDHA)、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核心蛋白1(ubiquinol-cytochrome c reductase core protein 1,UQCR1)、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4亚型1(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4 isoform 1,COXⅣ)、ATP合成酶F1亚单位α(ATP synthase F1 subunit alpha,ATP5A)的表达水平。结果:hPDLSC的LINC01133表达水平被si-LINC01133有效沉默(阴性对照组:1.000±0.000,实验组:0.385±0.128)( t=10.72, P<0.01),沉默效率超过60%。LINC01133沉默后,hPDLSC BSP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阴性对照组:1.000±0.000,实验组:0.664±0.179)( t=4.62, P<0.01);CAP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阴性对照组:1.000±0.000,实验组:0.736±0.229)( t=2.83, P<0.05)。LINC01133沉默后,hPDLSC线粒体活性氧产量显著上升(阴性对照组:1.000±0.000,实验组:1.458±0.185) (t=4.96, P<0.05);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下降(阴性对照组:1.000±0.000,实验组:0.209±0.029)( t=53.99, P<0.01);NDUFB8表达水平显著上升(阴性对照组:1.000±0.000,实验组:1.683±0.397)( t=3.45, P<0.05);SDH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阴性对照组:1.000±0.000,实验组:0.428±0.228)( t=5.02, P<0.05)。实验组UQCR1、COXⅣ和ATP5A的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INC01133可能通过调控hPDLSC线粒体功能,进而影响hPDLSC成牙骨质分化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热效应对生物陶瓷糊剂在根管不同部位充填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研究热效应对生物陶瓷糊剂结合热凝牙胶垂直加压法在根管不同部位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颗单根管牙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iRoot SP组、10 s组、20 s组,每组10颗。所有牙样本在去除牙冠后根管预备至0.04锥度。对照组行AH-plus糊剂结合热凝牙胶垂直加压充填;iRoot SP组行iRoot SP单尖充填;10 s组及20 s组使用iRoot SP单尖充填结合热凝牙胶垂直加压充填,并分别在使用热凝牙胶前以180 ℃分别加热10 s及20 s。使用亚甲基蓝染色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法、牙科显微镜观察法分析充填后根管中上段和根尖1/3处的缝隙发生情况。结果:对于根尖1/3处的充填,10 s组和20 s组均无明显缝隙出现,且染料侵染深度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于根管中上段的充填,iRoot SP结合单尖充填出现缝隙的概率较高。 结论:短时间的高温加热不会影响iRoot SP对于根尖1/3处的封闭效果;对于根管中上段,iRoot SP单尖充填结合热凝牙胶垂直加压法的充填效果优于iRoot SP单尖法充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因素的筛选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筛选影响牙根发育完成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的预后因素并进行分析,为临床判断手术预后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自体牙移植术的患者,共176例(共188颗牙),其中男性85颗,女性103颗,年龄(33.0±9.8)岁(16~65岁)。对影响牙根发育完成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的可能因素进行归纳并分组,对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数据进行记录并判定结果,调取患者以往病历中的手术记录和照片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状况、阻力分析牙根形态、供牙位置等16个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生存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影响移植牙累积存活率的因素。结果:188颗移植牙的5年累积存活率为88.4%,单因素Log-Rank分析显示,年龄( P=0.001)、性别( P=0.008)、吸烟情况( P<0.001)、受区位置( P<0.001)、受区牙槽骨高度( P<0.001)、供牙离体时间( P<0.001)、是否使用供牙模型( P<0.001)和初期稳定性( P<0.001)8个因素均与移植牙累积存活率显著相关。多因素 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情况(β=-2.812, P=0.049)、受区牙槽骨高度情况(β=1.521, P=0.020)、供牙离体时间(β=-2.001, P=0.019)、是否使用供牙模型(β=1.666, P=0.034)和初期稳定性(β=-1.417, P=0.033)5个因素与移植牙累积存活率显著相关。 结论:通过吸烟情况、受区牙槽骨高度情况、供牙离体时间、是否使用供牙模型和初期稳定性5个因素可预判牙根发育完成牙齿行自体牙移植术的预后,在手术中使用供牙模型,减少供牙离体时间,采取有效方法恢复牙槽骨高度,保持良好的初期稳定性,术后做好口腔卫生宣教,可获得移植牙的良好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介入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出血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例下颌骨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8.0~13.0(10.6±1.7)岁。4例为突发大出血,3例为自发性反复渗血。3例经动、静脉途径行双介入栓塞治疗,4例单纯经动脉途径栓塞,栓塞材料为聚乙烯醇颗粒及弹簧圈,术后随访9~18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7例患者,4例急性大出血患者介入术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3例慢性渗血者症状消失,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再复发出血;1例出现口腔感染、牙龈肿胀增生,经抗感染、清创术后得到有效控制。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下颌骨动静脉畸形出血疗效确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充填技术对iRoot SP充填根管的根尖封闭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iRoot SP在不同充填技术下充填根管的根尖微渗漏情况。方法:下颌单根前磨牙36颗,ProTaper Universial镍钛锉预备至F3,将处理好的样本随机分成4个实验组(每组 n=8)、阴性对照组( n=2)和阳性对照组( n=2)。实验组分别为冷侧压技术组(CLC)(A组);热牙胶技术组(CWC)(B组);单尖法技术组(SC)(C组);纯糊剂技术组(SOB)(D组)。将充填好的样本放入37 ℃恒温水浴箱内7 d,然后实验组样本除根尖1 mm外全部用指甲油封闭,阴性对照组全封闭,阳性对照组不涂指甲油。所有样本根尖均浸入0.1%亚甲蓝溶液7 d,然后在低速切片机上沿牙长轴纵向切开,在显微镜下(×10)观察并拍照记录,使用image J软件测算根尖渗漏的数值。 结果:单尖法技术组根尖渗漏值最大(5.02±2.23)mm,热牙胶技术组最小(3.59±1.76)mm,纯糊剂技术组的根尖渗漏值小于单尖法技术,但四种充填技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所有充填技术都不能完全封闭根尖。iRoot SP纯糊剂技术具有与其他技术相似的根尖封闭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不同类型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前牙缺失的长期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粘接固定义齿(RBFPD)修复前牙缺失的长期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1或2颗前牙缺失患者[92例,男性43例,女性49例,年龄(46.1±12.8)岁]的RBFPD(93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树脂RBFPD(32件)、玻璃陶瓷RBFPD(39件)以及镍铬合金烤瓷RBFPD(22件)。统计修复后RBFPD的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缺牙数、修复位置(上颌或下颌)、单端或双端修复以及性别因素对修复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93件RBFPD的总体生存时间为13.7年(95% CI:12.3~15.1年)。3种材料RBFPD的完全存活率及功能存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修复后5年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均超过90%,修复后10年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均超过80%。随访期间玻璃陶瓷RBFPD的完全存活率均高于其他两种RBFPD,修复后15年完全存活率为90%(35/39)。修复后1~8年镍铬合金烤瓷RBFPD功能存活率较高,但修复后9年镍铬合金烤瓷RBFPD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出现大幅度降低。单因素分析显示,镍铬合金烤瓷RBFPD的生存率显著大于玻璃纤维增强树脂RBFPD(χ2=7.33, P=0.007),修复1颗缺失牙的RBFPD生存率显著大于修复2颗缺失牙的RBFPD(χ2=3.23, P=0.072);而修复位置(上颌或下颌)、单端或双端修复以及性别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6, P=0.133;χ2=0.68, P=0.411;χ2=1.07, P=0.300)。 结论:对于个别前牙缺失,镍铬合金烤瓷RBFPD和玻璃陶瓷RBFPD均可取得较长期的临床成功率,玻璃陶瓷RBFPD能保证长期修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即刻种植后骨组织引导再生术对骨缺损骨再生的成骨能力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后骨组织引导再生(GBR)术对骨缺损骨再生的成骨能力。方法:选取山西煤炭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单颗上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合并唇侧骨缺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使用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GBR术,对照组34例,自然愈合。使用锥形束CT于种植即刻、种植后6个月、种植后12个月测量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至种植后6个月,两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种植后6~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颈部肩台上方1、4、7、10 mm点处唇侧骨壁的厚度变化量分别为(0.12±0.08)mm、(0.11±0.06)mm、(0.10±0.08)mm、(0.08±0.06)mm,对照组分别为(0.51±0.15)mm、(0.40±0.10)mm、(0.39±0.07)mm、(0.25±0.07)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218、4.647、4.007、3.507,均 P<0.05)。两组种植后6个月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种植后12个月,观察组种植体唇侧骨厚度为(2.87±0.49)mm,对照组为(1.51±0.4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79, P<0.05)。 结论:GBR术能够保证成骨性细胞的优先迁移生长空间,以良好的成骨能力提供足够骨量完成骨缺损的结构性重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