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和网络药理学技术的清肝颗粒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阐明清肝颗粒治疗黄疸性肝炎的物质基础,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对清肝颗粒的活性成分进行表征分析;以清肝颗粒中鉴定出的活性成分为目标对象,进行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析,并建立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共鉴定出134个成分,其中黄酮类50个、糖苷类8个、苯丙素类17个、三萜类11个、萜类6个、氨基酸类11个、有机酸类9个、脂肪酸类7个、生物碱类8个、挥发油类5个、醌类1个,并解析了黄酮类、萜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以及糖苷类代表性化合物的裂解规律.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8个核心靶点.预测了主要活性成分为异甘草素、腺苷、甘草素、鸟苷、4,5-二咖啡酰奎宁酸等.其次,依据可测性、特征性以及活性相关性的原则,建立了 3,4-二咖啡酰奎宁酸、(R,S)-告依春、甘草素、4,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甘草酸铵等5个潜在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筛选出了清肝颗粒治疗黄疸性肝炎的主要药效活性成分,并展开定量研究,可为清肝颗粒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和特征分子网络技术快速鉴定滇白珠水提物化学成分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特征分子网络(feature-based molecular networking,FBMN)技术,对滇白珠 Gaultheria leucocarpa var.crenulata 水提物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8mL/min,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滇白珠水提物MS/MS数据,并在全球天然产物社会分子网络(Global Natural Products Social Molecular Networking,GNPS)网站(http://gnps.ucsd.edu)上创建 FBMN.根据 Compound Discoverer软件及GNPS数据库匹配结果,结合化合物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特征碎片离子、色谱保留时间,参考对照品、文献及Pubchem、Massbank数据库,快速鉴定滇白珠水提物的化学成分.结果 共从滇白珠水提物中鉴定出130个成分,并区分了同分异构体,包括黄酮类40个、苯丙素类22个、糖苷类19个、有机酸类10个、生物碱类10个、酚类7个、萜类6个、酯类5个、氨基酸类4个、糖类3个、核苷酸类2个、醛类2个,其中5-O-咖啡酰奎宁酸、4-熊酰奎宁酸、邻苯二甲酸二丙酯这3个成分为根据FBMN结果推测解析.结论 FBMN弥补了传统分子网络在鉴定同分异构体方面的不足,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FBMN能快速、准确、全面地鉴定滇白珠水提物化学成分,可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忍冬属植物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及其吸收与代谢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30
迄今为止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出24种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显示有多种药理活性,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吸收与代谢研究发现其主要吸收部位为小肠,以被动扩散为主,代谢部位主要在大肠,代谢途径有甲基化、葡萄糖醛酸结合、水解、异构化和还原反应等.本文对忍冬属植物中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及其吸收与代谢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咖啡酰基奎宁酸类药物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青蒿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与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相关性研究及量值传递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建立青蒿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与配方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特征图谱,同时测定酚酸类、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考察四者之间化学成分的传递与差异.方法:采用CORTECS T3 色谱柱(150 mm×4.6 mm,2.7 μm),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 340 nm,流速为0.70 mL·min-1,柱温为 20℃.以含量、特征图谱共有峰传递数及相似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其量值传递规律.结果:15 批青蒿药材、饮片、标准汤剂及 3 批配方颗粒特征图谱均呈现 25 个共有特征峰,与各自对照特征图谱相似度均大于 0.90,指认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1,3-O-二咖啡酰奎宁酸、东莨菪内酯、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 8 个成分并测定其含量,未出现离散数据.结论:青蒿药材、饮片、标准汤剂与配方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基本相同,HPLC特征图谱相关性良好,8 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建立的质量评价模式能够反映青蒿 4 种形态多成分的整体面貌,可为青蒿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特征图谱、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测定、山银花检查等综合方法,评价市场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及绿原酸含量测定以Kromasil 100-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1.木犀草苷HPLC含量测定以ZOBAX SB-Phenyl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体积分数)冰乙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为25℃,流速为0.9 mL·min-1.山银花HPLC-ELSD检查方法,以Kromasil 100-C18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4%(体积分数)冰乙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结果]13批市售金银花提取物特征图谱均检出6个酚酸类特征峰,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金银花与山银花药材均检出6个酚酸类特征峰,但药材与提取物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提示提取物制备过程中发生酚酸类成分异构体的转化.13批样品中有6批样品检出山银花的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特征峰,提示这些样品为山银花提取物伪品或掺假山银花提取物.样品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含量分别为1.56~45.61 mg·g-1、0.038~0.734 mg·g-1,山银花提取物伪品或掺伪品的绿原酸含量相对较高,而木犀草苷含量明显较低,不同厂家的正品金银花提取物绿原酸含量差异也较大,提示可能与金银花原料质量、制备工艺方法及辅料加入量的不统一有关.[结论]市场上金银花提取物质量差异很大,山银花假冒金银花或掺伪金银花现象严重,应加强原料质量控制、确定稳定的制备工艺,以保障提取物质量的稳定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REBPs天然小分子抑制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为新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抑制剂及相关调脂药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SREBPs""Inhibitor""Compound""Natural product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12-2017年在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综述SREBPs天然小分子抑制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2篇,其中有效文献52篇.SREBPs是一种胆固醇敏感性的转录因子,几乎涉及了游离脂肪酸和胆固醇从头合成的全过程.SREBPs抑制剂通过抑制SREBPs的合成、剪切、转运全过程的不同环节,从而抑制其发挥转录活性,继而起到抑制脂质合成关键酶表达、降低体内脂质水平的作用.SREBPs天然小分子抑制剂主要包括酚酸类(鼠尾草酸、3-咖啡酰-4-二氢咖啡酰奎宁酸、丁香酸等)、萜类(维生素D、白桦脂酸、白桦脂醇、穿心莲内酯等)、生物碱类(小檗碱、咖啡因、槐果碱、罗希吐碱等)、黄酮类(黄腐醇、异黄腐醇、柚皮素、8-异戊烯基柚皮素、木犀草素、芒柄花素等)、皂苷类(人参皂苷Re、牛蒡子苷、连翘苷)等,通过作用于不同靶点来抑制SREBPs功能,发挥降脂作用.其中有部分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调控SREBPs的作用机制已经明晰,可作为调脂药的先导化合物;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化合物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黑骨藤中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体外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黑骨藤中分离得到的8个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单体化合物抑制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增殖的作用,并对其活性较好的2个化合物进行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 采用50μg·L-1 TNF-α 活化MH7A细胞.MTS法测定8个单体化合物对MH7A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1β、PGE2含量;Griess试剂法测定NO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OX-2、iNOS、NF-κB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TNF-α模型组比较,8个单体化合物均可不同程度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P<0.05,P<0.01),在200μmol·L-1浓度下,3-O-咖啡酰基奎宁酸(3-CQA)作用最明显,其次是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DCQA);Western blot结果表明,3-CQA和1,3-DCQA均能明显降低COX-2、iNOS、NF-κB p65、p-IκB的蛋白水平,以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JNK、p38的磷酸化程度(P<0.01).结论 黑骨藤中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NF-κB活性,抑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广西不同产地楠藤中5种成分的含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广西区内不同产地楠藤中绿原酸、隐绿原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及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5 min,89% B;15~25 min,89%~80% B;25~50 min,80%B;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328 nm;柱温30℃.结果:5种成分在各自进行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92%~102.71%之间;广西区内不同产地的楠藤样品中5种成分的总含量在0.418%~1.580%,不同地区的总含量有一定的差异.结论:该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楠藤中5种咖啡酰基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楠藤中该5种成分含量具在一定的地域差异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探索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抗炎活性谱效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UPLC指纹图谱与抗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为明确艾纳香抗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UPLC建立12批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指纹图谱,运用UPLC-Q-TOF-MS对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共有指纹峰进行指认,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获取相应的药效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UPLC指纹图谱显示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有14个共有峰,与抗炎药效的关联度处于0.717 1 ~0.550 5,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炎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为3号峰>9号峰>4号峰>11号峰>2号峰>1号峰>14号峰>7号峰>6号峰>5号峰>12号峰>8号峰>10号峰>13号峰,并指认了其中9个共有峰,对抗炎药效贡献较大的前2个共有峰(3号和9号)对应的化学成分分别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获得了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抗炎药效物质群,其抗炎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为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发挥抗炎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黑骨藤血清药物化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对黑骨藤的血清药物化学进行研究,探讨黑骨藤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以及Data Analysis和Metabolite Detect等软件分析,通过比对黑骨藤提取物、含药血清、空白血清指纹图谱以及空白血清与含药血清的差异图谱,根据质谱所提供的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与对照品的比较,判定口服黑骨藤提取物后在大鼠体内的人血成分.结果:口服黑骨藤提取物后,从血清中检测出17个人血成分,其中10个为原型成分,7个为代谢产物.鉴定了其中7个原型吸收入血成分,依次为5-O-咖啡酰基奎宁酸,4-O-咖啡酰基奎宁酸,3-O-咖啡酰基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杠柳毒苷.结论:这些入血成分可能是黑骨藤在体内直接作用的物质,有助于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