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诊为颅烟管瘤的垂体母细胞瘤一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1例垂体母细胞瘤误诊为颅烟管瘤病例的临床、影像、病理及治疗经过,以提高鞍区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本例患者年龄为2岁,以右侧下肢无力2周,右侧上肢无力3天为主诉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不稳,无哭闹、跌倒,无发热、头痛、呕吐,无抽搐、惊厥.右侧膝、跟腱反射稍减弱,右侧Babinski's征可疑阳性.功能评价提示中枢性尿崩症和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磁共振表现为鞍内及鞍上囊实性占位,诊断为颅烟管瘤.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垂体母细胞瘤.对于年龄较小,鞍内及鞍上占位,疑诊为颅烟管瘤或垂体瘤的患者,应尽早活检或手术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分析淫羊藿苷对男性不育症的调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近年来,不育症已成为当代男性的主要社会和健康问题之一.男性不育症病因十分复杂,目前针对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手段虽然很多,但费用相对昂贵,且疗效较差.淫羊藿作为男科常用的药物,长期以来一直在中药治疗男性不育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淫羊藿苷是淫羊藿的主要化学成分,近年来,对淫羊藿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控制高血压及冠心病等方面,在不育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基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理论,详细阐述了淫羊藿苷对睾丸前性病因、睾丸性病因及睾丸后性病因导致的不育症的调控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不育症提供一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诊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无功能性垂体腺瘤是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多为良性,其症状主要继发于压迫临近组织器官,进而影响正常功能.针对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制定.该文概述无功能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当前治疗的进展,畅享未来的治疗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青少年生长激素缺乏症继发隐源性肝硬化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隐源性肝硬化(cryptogenic cirrhosis,CC)指通过临床常规的病史采集、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检查,甚至肝脏病理活检尚不能明确病因的一种肝硬化类型,临床约占所有肝硬化的 5%~10%[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现发现CC 的病因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最为常见[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方法: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采用经鼻蝶切除手术治疗垂体病变患者72例,其中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27例,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45例。术后1个月、6个月评估术后嗅觉障碍患者的嗅觉功能。术后3~6个月使用鼻内镜检查患者双侧鼻腔情况。分析术中操作与嗅觉损害是否有关。结果: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患者中3例(6.7%)出现嗅觉损害,采用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患者中4例(14.8%)出现嗅觉损害,嗅觉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2例患者的嗅觉功能轻度减退,4例重度减退,1例嗅觉丧失。术后6个月,2例重度减退者好转,但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余患者均无明显改善。术后3~6个月鼻内镜检查发现所有患者的鼻腔伤口已愈合,2例患者鼻腔黏液分泌较多,3例患者术后鼻腔黏膜粘连。72例患者术中电灼蝶窦开口上方区域黏膜6例,均出现嗅觉障碍;鼻窥前端高于蝶窦开口上缘2例,均出现嗅觉障碍。 结论:经鼻蝶垂体病变切除手术并发嗅觉损害并不罕见,应予重视。鼻窥前端高于蝶窦开口上缘或电灼蝶窦开口上方区域黏膜可能是嗅觉损害的重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iRNA-138、miRNA-26b在垂体瘤经鼻蝶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分析miRNA-138、miRNA-26b在垂体瘤经鼻蝶手术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行经鼻蝶手术切除功能性垂体瘤患者,随访术后1年内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24例和未复发组62例。搜集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肿瘤病理分型、Knosp分级、首次手术、肿瘤最大径、术中肿瘤残留、Ki67、辅助治疗等临床资料,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二天清晨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微小RNA-138(mircoRNA-138,miRNA-138)、微小RNA-26b(mircoRNA-26b,miRNA-26b)水平,术前、术后血清miRNA-138、miRNA-26b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miRNA-138、miRNA-26b水平变化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其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nosp分级、肿瘤最大径、术中肿瘤残留、Ki67、辅助治疗与垂体瘤经鼻蝶手术治疗后复发有关( P<0.05)。术后,血清miRNA-138表达量较术前升高,而复发组miRNA-138表达量(4.13±1.12)高于未复发组(3.56±0.84)( P<0.05);术后血清miRNA-26b表达量较术前降低,而复发组miRNA-26b(2.34±0.62)表达量低于未复发组(2.75±0.58)( P<0.05),两组术前垂体瘤激素升高,术后恢复正常。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40 cm( OR=3.476,95% CI:1.267~9.539)、术后肿瘤残留( OR=3.155,95% CI:1.236~8.052)、Ki67≥3%( OR=3.885,95% CI:2.038~7.403)、术后血清miRNA-138表达≤3.62( OR=2.323,95% CI:1.536~3.513)、术后血清miRNA-26b表达≥2.59( OR=0.453,95% CI:0.286~0.717)是影响垂体瘤经鼻蝶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血清miRNA-138最佳分界值为3.62时,预测垂体瘤经鼻蝶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8,此时灵敏度为81.35%,特异度为71.46%;血清miRNA-26b最佳分界值为2.59时,预测垂体瘤经鼻蝶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5,此时灵敏度为78.62%,特异度为72.33%;二者联合检测预测垂体瘤经鼻蝶手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3,此时灵敏度为85.47%,特异度为72.38%。 结论:垂体瘤经鼻蝶手术后血清miRNA-138表达上调、miRNA-26b表达下调,其表达异常与术后复发有关,对预测术后复发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神经内镜经鼻选择性海绵窦内侧壁切除治疗功能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于2023年5—10月应用神经内镜经鼻海绵窦内侧壁切除技术治疗功能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7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3例,女4例;年龄29~60岁,平均45岁。临床诊断为肢端肥大症5例,库欣病2例;微腺瘤1例,大腺瘤6例;Knosp分级:1级腺瘤3例、2级腺瘤3例、3A级腺瘤1例。术中均切除肿瘤侧海绵窦内侧壁,术中判断海绵窦内侧壁被肿瘤侵袭5例,不确定2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颈内动脉损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6 ml,无患者输血。术后内分泌缓解6例,海绵窦内侧壁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细胞6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于Knosp 1~3级的功能性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若术中发现肿瘤与海绵窦内侧壁之间无明确的假包膜或正常垂体存在,应积极切除该侧海绵窦内侧壁,以提高术后内分泌缓解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4 276例垂体瘤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不同激素分泌类型垂体瘤患者人群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近16年垂体瘤疾病谱变化,指导临床诊疗。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首次住院诊疗的4 276例垂体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临床诊断、是否手术、术后病理诊断等,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年间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垂体瘤患者共4 276例,其中男性1 871例(占比43.76%),女性2 405例(占比56.24%),平均就诊年龄(44.1±13.9)岁。(2)垂体瘤以无功能瘤(占比60.67%)、泌乳素瘤(16.10%)、生长激素瘤(13.93%)居多,无功能瘤多集中于41~60岁人群,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多集中于21~40岁人群。(3)随时间进展,垂体瘤患者住院例数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高峰出现在2012年,垂体生长激素瘤及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患者占比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而无功能瘤患者占比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垂体无功能瘤、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仍是临床最常见的3种垂体瘤,住院垂体无功能瘤病例占比随时间进展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导致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引起的自身免疫性垂体炎临床罕见,垂体炎合并垂体功能减退,如处理不及时可能引起垂体危象,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告1例胃癌患者使用PD-1抑制剂后出现自身免疫性垂体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卵泡刺激素对骨代谢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是由垂体嗜碱性粒细胞合成的一种促性腺激素,与FSH受体(receptor of FSH,FSHR)结合,在人类和哺乳动物生殖功能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往将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完全归因于雌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但在围绝经期两种成熟的性激素特点是雌二醇骤然下降,FSH显著升高。增高的FSH与骨密度的降低有关,该过程独立于雌激素之外。研究发现FSHR在生殖系统以外的不同器官和组织中也有表达,如骨组织。FSH-FSHR可能成为骨代谢性疾病治疗的靶点,本文就FSH影响骨代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