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调控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质堆积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升高,NAFLD已成为慢性肝脏疾病的首位病因。姜黄素是从姜黄根中提取的天然多酚类物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并已在多种疾病中得到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姜黄素在肥胖及相关代谢紊乱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可抑制脂质生成,促进分解氧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肝脏糖、脂代谢。同时,姜黄素可改善肝脏线粒体功能,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凋亡等。此外,姜黄素通过调控循环及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改善肝脏脂质水平及损伤。因此,姜黄素可能成为NAFLD的潜在治疗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大鼠足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基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膜性肾病(MN)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其中20只为正常组,剩余60只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诱导MN病变.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和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正常组大鼠共同进行实验.贝那普利组每日给药剂量为10 mg/kg,丹参多酚酸盐低、中、高剂量组每日给药剂量分别为16.7、33.3、66.7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24 h-UTP);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含量;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后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子显微镜进一步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细微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免疫球蛋白G(IgG)沉积情况;免疫组化(IHC)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足细胞裂隙膜蛋白(Podocin)、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ERK、ATF4、CHOP、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的肾组织显示出显著的病理性变化,肾小球基底膜显著增厚,并出现类似钉突的结构改变,同时伴有系膜基质的增生现象,沿毛细血管袢有IgG弥漫性沉积;各给药组大鼠肾组织上述病理改变有所缓解,足细胞损伤减少,IgG沉积减轻.模型组大鼠24 h-UT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各给药组大鼠24 h-UTP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P<0.01),其中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大鼠24 h-UTP水平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大鼠24 h-UTP水平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P<0.01),丹参多酚酸盐对MN模型大鼠24 h-UTP水平的降低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各组大鼠血清BUN、S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odocin、Neph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各给药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其中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贝那普利组(P<0.05),丹参多酚酸盐对MN模型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模型组大鼠肾组织PERK、ATF4、CHOP、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各给药组大鼠肾组织上述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5,P<0.01),其中丹参多酚酸盐中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组大鼠上述蛋白表达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贝那普利组(P<0.01),丹参多酚酸盐对MN模型大鼠上述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善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能通过调控PERK/ATF4/CHOP信号通路,缓解肾组织内质网应激,抑制足细胞凋亡,进而保护肾脏及延缓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镁螯合肥对万寿菊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镁螯合肥对万寿菊花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筛选最适施用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清水为对照,设置5个浓度处理进行叶面喷施.结果:喷施1 200倍液镁螯合肥对花直径影响显著;喷施1 000倍液花鲜产量最高,为21 973.3 kg/hm2,较CK高49.5%,第一茬和第二茬花中黄酮、多酚和叶黄素含量分别为50.09、54.54、6.86 mg/g和58.48、60.09、7.82 mg/g,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分别为5.97%、0.48%、29.19%、25.82%和5.74%、0.44%、28.33%、26.94%.结论:喷施镁螯合肥可促进万寿菊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1 000倍液镁螯合肥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枯草芽孢杆菌B579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及其诱导抗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24
[目的]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579 对黄瓜枯萎病菌的生防效果及诱导抗性机理.[方法]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和温室盆栽试验,检测病原菌生长及形态变化、植物生长量、叶片防御酶活性、丙二醛含量、防御相关基因表达量等指标.[结果]枯草芽孢杆菌B579 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周围菌丝出现粗细不均、膨胀、断裂等现象.盆栽试验表明B579 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 78.80%.B579 处理组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鲜重、干重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 13.87%、4.17%、15.15%、12.77%.相比单独接种病原菌(FOC)处理,接种 B579 再接种病原菌(B579+FOC)处理在第 4 天和第 7 天显著提高了黄瓜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减少黄瓜叶片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测结果表明,接种 B579 再接种病原菌后,黄瓜叶片防御相关基因LOX、PR1、PR3 和CAT表达量在第 4 天和第 7 天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结论]枯草芽孢杆菌B579 能够通过直接抑制病原菌生长和使黄瓜产生诱导抗性来有效防治黄瓜枯萎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24
-
滇黄精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探究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传统炮制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方法 按照九蒸九晒法进行滇黄精炮制,应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测定炮制过程中总多糖、总皂苷、总多酚、总黄酮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应用UPLC-MS/MS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原料和炮制后的代谢产物.结果 随着炮制次数的增加,颜色逐渐加深,第3次蒸制后为深褐色,第4次至炮制结束缓慢转变为黑色.滇黄精原料具有麻味,第4蒸之后麻味消失,变为酸甜味.炮制过程中多糖和1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增加.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共检测到419个代谢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66个,脂质65个,酚酸类52个,黄酮类51个,有机酸42个,生物碱41个,核苷酸及其衍生物32个,甾体9个,木脂素和香豆素7个,异黄酮1个,萜类3个,其他类物质50个.结论 系统阐述了滇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九蒸九晒对滇黄精中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相对丰度降低,有机酸和酚酸类相对丰度增加等.该研究可为炮制滇黄精有效成分的筛选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同时差异性成分的发现为研究滇黄精生熟饮片中差异性物质的分析提供新思路,对滇黄精的扩大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多花黄精水提物成分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 分析多花黄精水提物成分,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多花黄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通过水提法制备多花黄精水提物,利用UPLC-Q-TOF/MS、苯酚硫酸法等方法分析多花黄精水提物化学成分,并通过CCK-8 法检测多花黄精水提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 和Bax的表达情况,利用多花黄精水提物含药血清检测入血成分对细胞增殖抑制活性.(2)构建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阳性药环磷酰胺组(50 mg·kg-1)以及多花黄精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55.9、111.8、223.6 mg·kg-1),灌胃治疗 7 d.治疗期间,观察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肝、脾、肺、肾以及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肿瘤组织Bcl-2 及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多花黄精水提物多糖含量达到(10.07±1.3)%,黄酮含量为(0.044±0.004)%,并且通过UPLC-Q-TOF/MS检测出39 种成分,包含黄酮类的黄芩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芦丁,有机酸类的阿魏酸及多酚类的没食子酸等抗肿瘤成分.多花黄精水提物对Hela、A549、4T1、B16、MFC和HepG2 细胞均有抑制作用(P<0.001),其中对B16 细胞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且多花黄精水提物可诱导B16 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 期(P<0.001).流式双染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多花黄精水提物明显促进B16 细胞凋亡,降低Bcl-2 的表达,且促进Bax的表达(P<0.01,P<0.001).多花黄精水提物入血成分对B16 细胞也具有抑制作用(P<0.001).此外,多花黄精水提物体内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多花黄精水提物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坏死,降低Bcl-2 表达,提高Bax的表达.结论 多花黄精水提物成分丰富,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能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显示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病毒病害对滇黄精生理生化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明确病毒侵染对滇黄精生长发育、根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深入研究病毒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滇黄精主产区曲靖和玉溪种植的4年生滇黄精田间抗病和感病植株为研究对象,比较病毒侵染后滇黄精叶绿体超微结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氧化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块茎生物学性状和药用有效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1)滇黄精遭受病毒侵染后,叶片细胞质中散布线状病毒粒子及其聚集形成的大量内含体,细胞内叶绿体结构严重受损,部分已发生解体;(2)感病滇黄精叶绿素发生降解,叶绿素a和b的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了 22.97%和35.38%,其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分别降低了 49.75%、11.25%和5.79%,光合作用效率明显减弱;(3)感病滇黄精叶片细胞膜发生强烈的脂膜过氧化反应,MDA含量升高了 117.17%,SOD、POD、PPO、PAL活性极显著升高,其中PPO活性平均升高了 61.81%;(4)感病滇黄精地下根茎的膨大和嫩芽的生长受阻,单株鲜质量降低了49.47%,根茎中多糖的相对含量减少了 6.97%,皂苷、黄酮、总酚含量分别减少了 23.31%、15.32%、11.07%.[结论]滇黄精遭受病毒侵染后,抗氧化酶防御反应虽然被激活,但细胞膜仍严重受损,光合作用明显减弱,最终导致根茎产量和药用品质显著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茶多酚通过mTOR/PINK1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改善衰老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足细胞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茶多酚(TP)通过mTOR/PINK1 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改善衰老 2 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足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适应性喂养大鼠 1 w,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10)和衰老T2DM造模组(n=30).造模组饲喂高糖高脂饲料并每d腹腔注射D-半乳糖,Con组饲喂普通饲料并每d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 w后,造模组一次性腹腔注射 25 mg/kg链脲佐菌素(STZ),Con组腹腔注射等量的柠檬酸缓冲液.2 w后,测定空腹血糖(FBG)≥16.7 mmol/L即判定为T2DM大鼠造模成功.将成模的大鼠根据FBG随机分为衰老T2DM组(model组)、300 mg/kg TP组(TP组)及 3 mg/kg罗格列酮组(RSG组),每组各 10 只.灌胃干预 8 w后,血糖仪检测FBG,Western blot检测肾脏P53 的表达;拍摄肾脏图片并记录肾脏质量,计算肾脏指数,CBB法测定大鼠 24 h UP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足细胞微观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Nephrin、LC3、P62、HSP60、mTOR、p-mTOR和PINK1的表达.结果 干预 8 w后,与Con组相比,Model组大鼠FBG以及肾脏P53 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肾脏明显肿胀肥大,肾脏指数及 24 h U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肾脏基底膜广泛增厚,足细胞足突排列紊乱、融合消失;肾脏Nephrin和PINK1 的表达水平以及LC3Ⅱ/LC3Ⅰ比值明显降低,P62,HSP60 及mTOR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Model组相比,TP组大鼠FBG,肾脏P53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肾脏肿胀得到明显改善,肾脏指数及 24 h UP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肾脏基底膜、足细胞足突形态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可见明显增多的自噬体或自噬溶酶体结构;肾脏Nephrin和PINK1 的表达水平以及LC3Ⅱ/LC3Ⅰ比值明显升高,P62,HSP60 及mTOR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RSG组相较于Model组,PINK1 的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比值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P 可改善衰老 T2DM 模型大鼠肾脏足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mTOR/PINK1 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丹皮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为了充分利用丹皮活性成分资源,本文采用40%、70%和95%的乙醇对丹皮中活性成分进行超声提取,分别得到丹皮40%、70%和95%乙醇提取物(MC40、MC70和MC95),比较了提取物中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和抗糖尿病活性,最后采用斑马鱼模型评价了提取物的体内降血糖和外周运动神经保护活性.结果表明:MC70具有最高的总酚(59.17 mg GAE/g,没食子酸当量)和总黄酮(82.59 mg QUE/g,槲皮素当量)含量,同时具有最高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34.20 μg/mL和16.30μg/mL,MC40抗氧化活性最差.MC95的糖基化抑制率最高,达95.92%,其次为MC70(81.44%).高血糖斑马鱼模型实验结果表明,MC70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血糖值降低了 52%,外周运动神经损伤程度降低了 56%.因此,70%的乙醇可作为提取丹皮中抗氧化和降血糖成分的适宜提取溶剂,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糖尿病潜力,为丹皮后续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大血藤多酚组分的化学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本实验富集大血藤多酚组分并对其进行含量测定和化学表征,丰富该药材的物质研究基础,初步分析多酚化合物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确定最大吸收波长并测定总多酚含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对其进行化学表征,利用DPPH法和ABTS法评价大血藤总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优化Folin-Ciocalte法最大吸收波长为740 nm,大血藤总多酚含量约为32.34%;通过高分辨质谱检测到大血藤中多酚类成分有62个,包括28个酚酸和酚苷类成分、13个木脂素类成分、12个苯丙素类成分、9个黄酮类成分;提取物对DPPH和ABTS自由基都具有清除作用,IC50值分别为4.88 μg/mL、16.68 μg/mL.该研究从大血藤提取物中检测到62个多酚类成分,抗氧化活性与其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了大血藤多酚组分,为该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