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派中医妇科证治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医学上将卵巢早衰归于“闭经”“不孕”“绝经前后诸证”等月经病的范畴。浙派中医妇科擅长证治上述类似于卵巢早衰的月经病,尤其是萧山竹林寺女科、海宁陈木扇女科、宁波宋氏女科、杭州何氏女科等四大流派。笔者综述了浙派中医妇科四大流派证治卵巢早衰的特色和经验,可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龙江韩氏妇科从脾肾论治低置胎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龙江韩氏妇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建设单位,在全国中医妇科学术界享有盛誉,韩氏妇科在中医理论上守正创新,临证上颇有建树.本文仅对韩氏妇科治疗低置胎盘进行阐释,韩氏认为造成低置胎盘的原因主要是脾肾两虚,治疗上提出固护脾肾,补母体而调胎运,坚持"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临证中常以韩氏经验方"加味补肾安胎饮"加减化裁,补肾填精以养冲任气血,健脾益气以升举脏器,精血旺盛胎元得养,低置胎盘得以升举,从而提高妊娠成功率,临证屡获良效.并附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运用"脾肾为本,风药为用"法治疗闭经体悟
编辑人员丨2024/6/8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十六岁月经未潮,或曾有规律月经周期,在正常绝经前,停经6个月或3个月经周期以上.根据症状,可属于中医学"血枯""不月""月水不通"等范畴.中医辨证论治、针药结合在治疗闭经方面均有一定成效.赵宏利主任中医师是浙江"何氏妇科"流派主要传承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传承与临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8
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在130 余年的传承发展中,创立了风湿病"虚邪瘀"理论体系.创立者娄宗海因父病而习医,精通岐黄,屡起沉疴,擅长中医内科和妇科疑难杂症.第二代传承人娄孟新尤擅诊治伤寒证、瘟病、痹病、妇科病,名重于时;娄孟林精通中药材炮制技艺,以药济人,知名于时.第三代传承人娄多峰尽得家传,专攻风湿病,创立独具特色的中医风湿病理论体系;娄云峰博学众家,精于医理,名震乡里,以医知名.第四代传承人娄玉钤克绍家学,精通痹证,继承和发展了娄多峰的学术思想;娄高峰擅长运用"虚邪瘀"理论体系诊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顽痹.第五代传承人娄玉州精研医理,创业沪上;娄伯恩精于家学,素重医德,辨证精审.河南娄氏风湿病学术流派认为,"虚邪瘀"是导致风湿病的三大核心因素,"虚"指正气亏虚,"邪"指外感之邪,"瘀"指瘀血、痰浊,正虚是内在因素,邪侵是外在条件,"瘀"导致的"不通"是发病关键.在具体的诊治中,注重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主张根据患者"虚邪瘀"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强调调摄护理,并归纳总结形成了多个系列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效方如祛风散寒除湿、活血养血通络之通痹汤,清热解毒、疏风除湿、活血通络之清痹汤,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化瘀之化瘀通痹汤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竹林寺女科证治》诊治月经病特色探微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竹林寺女科是江浙中医妇科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学术思想流传发展至今,影响深远.《竹林寺女科证治》包括调经、安胎、保产、求嗣四部分内容,通过研读《竹林寺女科证治》调经篇,总结其学术特色:善于运用不同辨证方法明确病机;诊治月经病注重"补脾胃,养气血",次重"肝肾冲任,有热无热";选方精妙,异病同治;方药善用四物汤随证加减,汤药与丸散剂并用.从中研习借鉴,可进一步指导现代临床月经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庞氏妇科治疗湿热瘀结型围绝经期崩漏经验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中原三大著名妇科流派之一的庞氏妇科对治疗湿热瘀结型围绝经期崩漏认识独到,探究其治疗思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通过对其治法及用药规律归纳总结发现,庞氏妇科认为此型围绝经期崩漏病机虚实夹杂,涉及肝脾肾三脏,以湿热瘀之邪实为标.治法上运用"逐瘀止血以塞流、清热补虚以澄源、补脾宁神以复旧"三法,重视分期而治,急则治标,缓则培本,因时制宜,身心同调.在此基础上重视配伍,用药精准,善用益母草-枳壳、墨旱莲-藕节、柴胡-白芍及黄柏-知母等对药,创立了"庞氏逐瘀止血汤""庞氏清热止血汤"及"庞氏更年安汤"三方,为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崩漏提供了更多思路与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高氏流派从痰湿瘀阻论治少弱精子症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少弱精子症是临床常见病,也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医治疗多从补肾入手,取得一定疗效.榆林高氏中医妇科流派认为,少弱精子症的发病与饮食、情志、劳逸失调密切相关.饮食不节,痰湿内盛,情志不畅,气滞血瘀,劳逸失调,损伤肾精.病位主要在脾,涉及肝、肾.病性"实多虚少",以痰、湿、瘀实邪多见,肾虚精亏者较少.痰湿瘀阻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治法为"祛湿化痰,活血通络",以自拟"生精汤"为主方,药物组成为陈皮、清半夏、茯苓等.此方特色鲜明,疗效突出,为中医临床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胎茎系于脾"安胎机理时-空演绎及"证-方-药"体系现代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13
近年中医各家论治"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等病多从"肾"切入,强调补肾或脾肾同治权重核心.然,溯源古中医安胎历史沿革,与近现代不同在于明、清年代之前众家高度重视"脾胃气血"论,而鲜有补肾安胎相关条文."胎茎系于脾"一词出自明代浙派医家赵献可《邯郸遗稿》,该著作应用取象比类思维对"脾"在安胎的作用进行了高度概括.与"肾主生殖"相对比,目前单纯关于"脾"与安胎的相关研究报道均呈碎片化展示,未将理论溯源、临床效应、实验研究融合系统性探讨,因此难以明晰健脾、补肾客观生物学差异、权重争议及协同机理.本文基于上述问题,从"胎茎系脾"切入,通过整合式研究,以古、今中医妇科诸家理论争议为"经",以"证-方-药"现代化研究进展为"纬",初步揭示安胎治法时(历史沿革)空(地域流派)演绎关键拐点,系统探讨脾"主卫气"、"主运化"、"主升清"和"主肌肉"相关安胎证治客观化进展与研究瓶颈,进而提出中医方-证代谢与时空组学是未来解决安胎思路权重争议与难点的重要应用趋势,为现代中医生殖理论的传承、创新、突破及精准化探索提供崭新的参考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试论岭南名医吕楚白学术思想之渊源与特色
编辑人员丨2023/9/30
吕楚白是岭南医派的早期代表性医家.其学术思想之形成,一是受益于清中叶以来广东医学出版业的兴盛,与由此带来的各家学说在广东的传播,其中《医部全录》《医宗金鉴》《证治准绳》《妇人大全良方》和傅青主医书等对其影响尤巨;二是广泛吸纳岭南民间医疗经验.吕氏学术特色鲜明,善于从肝论治内妇儿疾病;对妇科崩漏、月经量多,重补脾固肾;组方精巧,善于融合经典药材与地方草药,对风药之运用也颇具特色,是岭南医家融合本土民间经验与经典理论方药的典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裘氏温阳补肾法治疗Russell-Silver综合征之闭经案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ussell-Silver综合征(RSS)病因学机制不明确,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对症治疗.裘氏妇科学术流派发源于武林钱塘,由著名妇科专家裘笑梅创始.笔者系裘氏妇科的第三代和第四代嫡系传人,有幸受熏陶,略悟一二.现选验案一则介绍,以飨同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