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6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联合检测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p16和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联合检测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患者8 346例,年龄25~65岁;其中经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存在子宫颈病变共2 882例。按照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段HPV感染情况;以活组织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按照病理分级结果,分析p16、HPV分型的检出率及其单项或联合检测对CIN的诊断效能。结果:p16和HP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均为31~40岁[分别为47.42%(1 014/2 427)和36.84%(894/2 427)],其次为41~50岁[分别为30.15%(907/2 942)和28.11%(827/2 942)],各年龄段间p16和HP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病理检查存在子宫颈病变的2 882例患者中,p16阳性2 572例(89.24%),HPV阳性2 169例(75.26%),随着病变进展,p16和HPV阳性率逐渐增高,其中炎症、CINⅠ、CINⅡ、CINⅢ、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p16阳性率分别为11.68%(23/197)、94.85%(1 105/1 165)、93.57%(771/824)、96.76%(538/556)、96.43%(135/140);HPV阳性率分别为17.77%(35/197)、77.60%(904/1 165)、80.22%(661/824)、80.40%(447/556)、87.14%(122/140),且随着CIN病程进展,HPV感染逐渐以16/18型为主。HPV诊断CIN的灵敏度为75.26%,特异度为81.13%,阳性预测值为67.78%,阴性预测值为86.14%;p16诊断CIN的灵敏度为89.24%,特异度为84.74%,阳性预测值为75.51%,阴性预测值为93.72%;p16诊断效能高于H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者联合诊断CIN的灵敏度为94.10%,特异度为91.33%,阳性预测值为85.12%,阴性预测值为96.71%,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PV感染的发生以31~40岁女性为主,41~50岁次之,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p16诊断CIN效能、优于HPV;p16和HPV联合检测可提高CIN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降低漏诊率,对CI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单一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时,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进行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的单一型别HPV阳性者3 450例,其中3 364例符合标准入选本研究,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HPV基因型病毒载量,并同时进行了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和阴道镜下组织病理学诊断,按组织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宫颈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CINⅡ/CINⅢ组、宫颈癌组。结果:(1)HPV16、18型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 P<0.05)。(2)HPV31、33、51、52、53、58型感染时,慢性宫颈炎/CINⅠ与CINⅡ/CINⅢ之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呈正相关( P<0.05)。(3)其他型别HPV感染时,不同宫颈病理级别间病毒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理级别程度具有型别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核酸分型定量法HPV检测(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巢式抽样法,在2016年9月—2018年1月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多中心研究(CHIMUST)项目5个筛查点的8 856例妇女中,选取其中医生取样或自取样标本中任一检测方法HPV阳性或HPV阴性但细胞学结果≥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共1 495例行BMRT-HPV检测,同时按照1∶2比例抽取年龄和参加筛查时间相匹配的HPV与细胞学结果均为阴性的2 990例为对照。CHIMUST项目中对任一HPV阳性妇女回叫行阴道镜下子宫颈病灶四象限定点活检+随机活检+子宫颈管搔刮术方案子宫颈活检,以医生取样标本的基于实时PCR技术的Cobas 4800 HPV检测(Cobas-HPV)、基于第2代基因测序技术的HPV分型检测(SEQ-HPV)为对照,以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MRT-HPV检测的高危型HPV(HR-HPV)亚型与Cobas-HPV、SEQ-HPV检测的一致性,并比较3种HPV检测方法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Ⅱ +)、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Ⅲ +)的筛查效率。 结果:(1)BMRT-HPV检测方法分别与Cobas-HPV、SEQ-HPV检测方法比较,检测HR-HPV亚型整体的一致性分别为94.8%、94.4%,Kappa值分别为0.827、0.814。(2)BMRT-HPV、Cobas-HPV、SEQ-HPV 3种方法对CINⅡ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2.62%、94.26%、93.44%,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度分别为84.67%、83.25%、82.76%,BMRT-HPV检测对CINⅡ +筛查的特异度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 P<0.01)。3种HPV检测方法对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均达到100.00%,BMRT-HPV检测对CIN Ⅲ +筛查的特异度也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分别为83.40%、81.95%、81.50%, P<0.01)。检出1例CINⅡ +或CIN Ⅲ +所需要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患者数,BMRT-HPV检测显著少于Cobas-HPV和SEQ-HPV检测( P<0.01)。Cobas-HPV、SEQ-HPV、BMRT-HPV检测初筛阳性者分别以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联合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即为方案一、二、三)进行二次分流,3种筛查方案对CIN Ⅱ +、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但方案三(即BMRT-HPV初筛阳性者)筛查CIN Ⅱ +、CIN Ⅲ +的特异度显著高于方案一(即Cobas-HPV初筛阳性者)和方案二(即SEQ-HPV初筛阳性者; P<0.05),而且阴道镜转诊率方案三也显著低于方案一、二( P<0.05)。 结论:BMRT-HPV检测筛查子宫颈癌具有与Cobas-HPV、SEQ-HPV检测相似的敏感度,但特异度更高,可作为子宫颈癌的初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16 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p16 INK4a免疫细胞化学染色(p16 INK4a染色)作为新一代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技术在人群子宫颈癌初筛与辅助常规细胞学检查及高危型(HR)-HPV初筛后的二次筛查中的价值。 方法:募集2016—2018年深圳及周边地区25~65岁有性生活的非妊娠期妇女5 747例,采用HR-HPV联合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LCT)进行子宫颈癌初筛;并行p16 INK4a染色,其中902例在初筛的同时进行p16 INK4a染色,其余4 845例为HR-HPV与LCT初筛阳性回叫行阴道镜检查时取样进行p16 INK4a染色。将具有完整LCT检查、HR-HPV检测、p16 INK4a染色及子宫颈活检后病理诊断结果者纳入本研究。以组织学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p16 INK4a染色作为子宫颈癌初筛、辅助LCT检查及HR-HPV初筛后的二次分流方案检出子宫颈病变[即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HSIL[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HSIL(CIN Ⅱ) +]、HSIL(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HSIL(CIN Ⅲ) +]的筛查效率。 结果:(1)具有完整LCT检查、HR-HPV检测、p16 INK4a染色及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结果者共1 097例,纳入本研究。病理诊断:正常子宫颈995例,低级别鳞状上内病变(LSIL)37例、HSIL 64例及子宫颈癌1例,其中HSIL(CIN Ⅱ) + 65例,HSIL(CIN Ⅲ) + 34例。HSIL(CIN Ⅱ) +患者的p16 INK4a阳性率(89.2%,58/65)显著高于CINⅠ或正常子宫颈者(10.2%,105/1 032; P<0.01)。(2)p16 INK4a染色作为初筛方案:与HR-HPV检测比较,p16 INK4a染色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95.4%与89.2%,94.1%与94.1%; P>0.05),但其特异度均显著增高(82.5%与89.8%,80.2%与87.7%; P<0.05);而与LCT结果≥LSIL比较,p16 INK4a染色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无显著差异( P>0.05)。(3)p16 INK4a染色辅助LCT检查:与单独LCT检查或HR-HPV检测辅助LCT检查比较,p16 INK4a染色辅助LCT检查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特异度均显著增高( P<0.01),而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 P>0.05)。(4)p16 INK4a染色作为二次分流方案:HR-HPV初筛后以p16 INK4a阳性作为二次分流指标与LCT结果≥ASCUS作为二次分流指标比较,检出HSIL(CIN Ⅱ) +、HSIL(CIN Ⅲ) +的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84.6%与90.8%,88.2%与91.2%; P>0.05),而特异度均有显著差异(94.1%与89.7%,91.9%与87.4%; P<0.01);作为二次分流方案,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与p16 INK4a阳性序贯的方案,HPV 16/18型阳性与LCT结果≥ASCUS序贯的方案,两种方案比较,检出HSIL(CIN Ⅲ) +的敏感度无显著差异(分别为88.2%、94.1%, P=0.500),而前者的特异度显著增高(分别为88.3%、83.0%, P<0.01),且前者的阴道镜转诊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4.0%、19.4%, P=0.005)。 结论:p16 INK4a染色作为子宫颈癌初筛方案检出子宫颈病变的敏感度与HR-HPV检测相当、特异度与LCT检查相当;且在HR-HPV阳性患者的二次分流中具有优势,并可辅助LCT检查进行诊断分级,提高了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准确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免疫细胞化学P16/Ki-67双染、P16 INK4α单染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筛查高级别子宫颈病变价值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免疫细胞化学P16/Ki-67双染、P16 INK4α单染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对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筛查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于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同时行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及HR-HPV检测的62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剩余细胞学标本进行P16/Ki-67双染和P16 INK4α单染检测。其中334例TCT结果提示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及HPV阳性患者行阴道镜病理活组织检查。以病理结果为参照,比较P16/Ki-67双染、P16 INK4α单染及HR-HPV检测筛查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及子宫颈癌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 结果: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参照,结合TCT检测结果,622例患者中31例为HSIL,其中P16/Ki-67双染阳性22例(71.0%),P16 INK4α单染阳性23例(74.2%),HR-HPV检测阳性25例(80.6%);4例为子宫颈癌,3种检测方法阳性率均为100.0%(4/4)。622例患者中,P16/Ki-67双染、P16 INK4α单染及HR-HPV检测筛查出HSIL及子宫颈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3.99%(87/622)、25.40%(158/622)、21.38%(133/62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9.89%、17.09%、21.08%;准确度分别为91.19%、78.94%、83.28%;特异度分别为89.77%、77.98%、82.46%;灵敏度分别为74.29%、77.14%、82.86%。P16/Ki-67双染的阳性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P16 INK4α单染及HR-HPV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5.062和-3.418、2.328和2.450、5.436和3.570、6.043和4.161,均 P<0.05);HR-HPV检测的灵敏度高于P16/Ki-67双染及P16 INK4α单染,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0.890、1.017,均 P>0.05)。 结论:HR-HPV检测更适用于初次子宫颈病变筛查;P16/Ki-67双染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细胞联合筛查工具或有效的患者分流工具;P16 INK4α单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5例健康妇女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析其经期和非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2)分析同期在本院住院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45例(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患者129例(非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凝血指标。(3)分析同期在子宫出血期于本院门诊行诊刮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54例(出血期观察组)和经妇科超声检查子宫肌层无病变的妇女147例(出血期对照组),比较两组在子宫出血期的凝血指标。(4)分析子宫腺肌病患者凝血指标与癌相关抗原125(CA 125)、癌相关抗原19-9(CA 19-9)、子宫体积的相关性。 结果:(1)25例健康妇女的凝血指标在经期和非经期间无显著差异( P均>0.05);子宫腺肌病患者经期纤维蛋白原[FIB;2.61 g/L(2.50~3.10 g/L)]和D-二聚体[0.60 mg/L(0.40~1.00 mg/L)]均明显高于非经期[FIB为2.25 g/L(1.90~2.70 g/L)、D-二聚体为0.27 mg/L(0.20~0.40 mg/L); P均<0.01],经期凝血酶时间[TT;16.70 s(16.10~17.40 s)]明显低于非经期[17.95 s(17.20~18.40 s); P<0.01)]。(2)与非出血期对照组相比,非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D-二聚体[0.26 mg/L(0.20~0.40 mg/L)]、血小板计数[257.0×10 9/L(212.0×10 9/L~308.5×10 9/L)]均增高( P均<0.01)。其中,FIB( r=0.237, P=0.004)和D-二聚体( r=0.373, P<0.001)均与CA 125呈正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 r=-0.208, P=0.012)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 r=-0.201, P=0.015)均与CA 19-9呈负相关。(3)与出血期对照组相比,出血期观察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PT[10.70 s(10.10~11.20 s)]、PT-INR[0.93(0.90~1.00)]均减小,D-二聚体[0.41 mg/L(0.20~0.80 mg/L)]升高( P均<0.01)。其中,FIB( r=0.252, P=0.038)、D-二聚体( r=0.321, P=0.008)均与子宫体积呈正相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r=-0.190, P=0.018)和TT( r=-0.304, P=0.012)均与子宫体积呈负相关。(4)非出血期观察组和出血期观察组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合并贫血者APTT和TT均显著低于非贫血者( P均<0.05)。 结论:子宫腺肌病患者在子宫出血期和非出血期均存在着高凝倾向,高凝倾向可能与子宫体积增大、血CA 125水平升高、贫血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热棒消融术治疗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电热棒消融术在治疗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的HSI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HSIL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消融组[73例,行子宫颈鳞柱交接(SCJ)区的电热棒消融术]和子宫颈环形电切(LEEP)组(77例,行子宫颈LEEP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消退、子宫颈病变残留或复发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角蛋白7(CK7)蛋白阳性SCJ细胞的变化。结果:(1)消融组、LEEP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及术前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异常[≥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HR-HPV阳性率、阴道镜图像评估结果、转化区(TZ)类型(均为TZ完全可见的TZ-Ⅰ和TZ-Ⅱ型)、活检诊断结果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消融组、LE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LEEP组术后,有9例(11.7%)显示手术切缘阳性,其中8例为子宫颈外切缘阳性,1例为子宫颈内切缘阳性且术后6个月复发而行二次LEEP术;消融组患者无切缘,无法评估。(3)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9.8,15.0个月)。术后复查TCT,消融组、LEEP组患者术后3、6、9、12、18个月随访时的TCT结果异常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复查HR-HPV,术后3个月随访时消融组HR-HPV阳性率显著高于LEEP组(分别为38.4%和18.2%; χ2=7.57, P=0.006);而在术后6、9、12、18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HR-HPV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活检两组共计3例患者子宫颈发生HSIL;随访期间,两组均无一例进展为子宫颈鳞癌。(4)消融组、LEEP组各有40例患者检测CK7蛋白的表达,两组术前CK7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0.0%(32/40)、75.0%(30/40),术后CK7蛋白阳性率均下降[分别为12.5%(5/40)、17.5%(7/40)],两组组内手术前、后CK7蛋白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而两组组间手术前、后CK7蛋白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电热棒消融术用于治疗TZ完全可见的子宫颈HSIL是安全、可行的,与LEEP术具有相同的疗效,均可以达到去除CK7蛋白阳性的SCJ细胞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16/Ki-67双染监测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人群中的分流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p16/Ki-67双染检测在高危(HR)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人群中的分流效果。方法:于2016年4—12月,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就诊,并进行阴道镜检查且HPV DNA检测结果为HR-HPV感染的女性为调查对象,收集其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并分别进行p16/Ki-67双染检测、HPV16/18检测、LBC检测和活检病理诊断。以活检病理结果为结局指标,计算和比较3种检测分流HR-HPV阳性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共发现HR-HPV阳性女性295例,年龄为(44.29±11.48)岁,其中p16/Ki-67双染检测、HPV16/18检测和LBC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0.17%(207例)、56.95%(168例)和85.76%(253例)。以CIN2+为疾病终点指标时,3种检测方法中,p16/Ki-67双染检测的灵敏度为90.00%(95 %CI:85.06%~93.43%),高于HPV16/18检测,低于LBC检测;特异度最高,为71.58%(95 %CI:61.81%~79.67%);阳性预测值最高,为86.96%(95 %CI:81.69%~90.88%);阴性预测值最高,为77.27%(95 %CI:67.49%~84.78%)。以CIN3+为疾病终点指标时,p16/Ki-67双染检测的灵敏度为92.90%(95 %CI:87.74%~95.99%),低于LBC检测,高于HPV16/18检测;特异度为55.00%(95 %CI: 46.74%~63.00%),低于HPV16/18检测,高于LBC检测;阳性预测值为69.57%(95 %CI:62.99%~75.43%),低于HPV16/18检测,高于LBC检测;阴性预测值为87.50%(95 %CI:78.99%~92.87%),高于HPV16/18检测,低于LBC检测。 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技术作为HPV阳性妇女分流措施的效果优于HPV16/18检测和LBC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子宫颈微生态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颈微生态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和妇科就诊的12例子宫颈正常受试者(37~47岁),2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患者(39~48岁),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38~45岁)和3例宫颈鳞癌患者(42~43岁),填写调查问卷、行子宫颈检查,同时使用下一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分析子宫颈分泌物的微生态,生物信息学分析NGS结果。根据NGS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结果将受试者分为HPV阴性组、低危HPV(low-risk HPV,lrHPV)、16/18型高危HPV(high-risk HPV,hrHPV)和其他hrHPV感染组。分析数据的韦恩图、微生态的多样性、物种的相对丰度和共现性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所有受试者子宫颈分泌物共获得种属水平微生态物种909种,各组之间有重叠。在不同宫颈病变受试者中,总HPV感染率、16/18型hrHPV感染率和其他hr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按HPV感染分组,16/18型hrHPV和其他hrHPV感染患者的子宫颈微生态多样性升高( U分别为39.00和43.00, P均<0.05),而各组之间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无差异( H=4.37, P=0.213 6)。按子宫颈状况分组,子宫颈病变受试者子宫颈微生态多样性( H=14.60, P=0.002 2)升高,卷曲乳酸杆菌丰度下降( H=13.98, P=0.000 8)。在微生态物种中,支原体、衣原体和B族链球菌具有共现性;惰性乳酸杆菌、阴道加德纳菌、阿托波菌和二路普氏菌具有共现性。以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作为SIL诊断指标,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为0.874[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0.732~0.957],卷曲乳酸杆菌和詹氏乳酸杆菌以及支原体联合诊断SIL的AUC为0.943[95 %CI:0.822~0.991]。 结论:子宫颈卷曲乳酸杆菌相对丰度下降和微生态多样性升高可能与HPV感染和子宫颈病变有关;NGS数据简化后可能有助于SIL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溪县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高级别CIN患者(CIN ≥ Ⅱ级)205例的临床资料,均接受环形电外科切除术(LEEP)或冷刀锥切术(CKC)。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5例CIN的患者单因素分析中足月出生次数( HR=1.512,95% CI:1.191~1.920, P < 0.05)、早产史( HR=7.255,95% CI:2.645~19.900, P < 0.05)、流产史( HR=2.158,95% CI:1.273~3.660, P < 0.05)、切缘状态阳性( HR=1.724,95% CI:1.092~2.720, P < 0.05)、锥切长度( HR=0.953,95% CI:0.918~0.989, P < 0.05)、宽度( HR=0.924,95% CI:0.800~0.975, P < 0.05)、深度( HR=0.390,95% CI:0.285~0.535, P < 0.05)、吸烟史( HR=2.143,95% CI:1.264~3.634, P < 0.05)、合并症史( HR=3.392,95% CI:2.022~5.691, 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风险模型提示切缘阳性( HR=2.144,95% CI:1.317~3.492, P < 0.05)、早产史( HR=4.515,95% CI:1.598~12.754, P < 0.05)、并发症史( HR=3.552,95% CI:1.952~6.462, P < 0.05)是宫颈锥切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宫颈锥切术后的高级别CIN患者,切缘阳性、早产史和合并症与复发风险增加相关,但锥切深度(> 0.5 cm)与复发风险较低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