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对老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对老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患者应用小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后改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1日-2021年8月31日在某院住院年龄≥65岁,同时符合低蛋白血症、贫血和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的老年患者6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大于20大卡/公斤/体重每日的热量,蛋白质0.8 g/kg/体重每日,常规原发病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营养治疗和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25ug/d,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前白蛋白,静息心率等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二组在HB、ALB和PAL水平及甲状腺功能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素钠补充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红蛋白(112.6±13.3)g/l,前白蛋白(173.3±55.1)mg/1,FT4(1.51±0.23)g/dl均有升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老年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左甲状腺素片可升高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且对心率无明显影响,但还需要扩大临床样本数据进一步确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功能减和血清FGF23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病变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病变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和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间的联系,以期为临床预防MHD患者心血管病变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MHD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FGF23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素FT3(FT3)、游离四碘甲状腺素FT4(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124例MHD患者根据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心血管病变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心血管病变组(发生心血管病变)53例和非心血管病变组(未发生心血管病变)71例,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MHD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心血管病变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FGF23水平与心血管病变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MHD组FT3、FT4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FGF23、TSH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病变组和非心血管病变组性别、年龄、透析血管通路、病程、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血压、糖尿病、FT3、FT4、TSH和FGF23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TSH、FGF23、LVMI、IMT升高、FT3、FT4降低均是导致MHD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心血管病变组患者TSH、FGF23与IMT、LVMI呈正相关性,FT3、FT4与IMT、LVMI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和FGF23水平升高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通过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及FGF23水平,对降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甲状腺形态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的遗传变异与临床特征:98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甲状腺形态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患儿的遗传变异与临床特征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8月19日至2019年11月13日在南京医科大学常州医学中心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及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CH患儿98例,按照甲状腺形态,将其分为甲状腺发育不全(thyroid dysplasia,TD)组( n=24)、原位甲状腺(gland-in-situ,GIS)组( n=67)和甲状腺肿大组( n=7)。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基因变异情况,将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及临床意义未明变异定义为潜在功能变异。比较3组CH患儿间的一般情况、基因变异及治疗情况。使用 χ2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Kruskal-Wallis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TD组女婴比例高于GIS组和甲状腺肿大组[87.5%(21/24)与47.8%(32/67)和3/7,Bonferroni校正, P值均<0.017]。TD、GIS和甲状腺肿大组确诊CH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00 mU/L(33.30~208.00 mU/L)、55.40 mU/L(17.73~116.00 mU/L)和32.00 mU/L(21.55~57.65 mU/L), H=7.02, P=0.030],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7)。(2)基因潜在功能变异在TD、GIS、甲状腺肿大组中检出率分别为45.8%(11/24)、88.1%(59/67)和6/7,GIS组潜在功能变异检出率高于TD组(Bonferroni校正, P<0.001)。 DUOX2基因潜在功能变异检出率最高[59.2%(58/98)],在TD、GIS及甲状腺肿大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0.8%(5/24)、73.1%(49/67)和4/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02, P<0.001)。TD组中单等位基因变异更常见(7/11),而GIS组和甲状腺肿大组中双等位基因变异更常见,分别为71.2%(42/59)和4/6,此外在GIS患儿中还检出6例寡基因变异(10.2%,6/59)。(3)TD、GIS和甲状腺肿大组患儿左旋甲状腺素用药剂量(单位为μg/d)在2岁[37.50(25.00~45.00)、25.00(16.60~25.00)和25.00(16.50~40.00), H=16.53]及3岁[37.50(27.12~47.50)、20.00(6.25~29.25)和31.25(9.38~52.50), H=14.16]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01),TD组2岁及3岁时左旋甲状腺素用药剂量均高于GIS组( Z值分别为-4.06和-3.75, P值均<0.017)。 结论:不同甲状腺形态的CH患儿中基因潜在功能变异检出率存在差异,其中 DUOX2基因变异检出率最高且以双等位基因变异常见。婴幼儿期随着年龄增长,TD患儿可能需要补充更高剂量的左旋甲状腺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妊娠合并甲减行左甲状腺素钠早期干预的有效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进行早期左甲状腺素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11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32例,其中左甲状腺素纳早期干预68例纳入干预组,未进行干预64例纳入未干预组,对比干预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甲状腺功能指标、血脂指标与未干预组差异情况,对比两组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相关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流产、新生儿窒息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行 t检验,计数资料行 χ 2检验。 结果:干预组治疗后内皮依赖性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指数、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优于未干预组[(10.37%±1.54%)vs(7.25%±1.09%)、(60.85±7.03)umol/L vs(39.11±4.31)umol/L、(112.96±13.58)umol/L vs(238.85±26.05)umol/L](均 P<0.001);干预组治疗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低于未干预组[(2.25±0.26)mU/L vs(8.79±1.60)mU/L]( P<0.001);治疗后干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3.52±0.91)mmol/L vs(6.51±1.31)mmol/L、(1.30±0.31)mmol/L vs(1.44±0.36)mmol/L、(2.29±0.31)mmol/L vs(3.32±0.44)mmol/L]( P<0.001、 P=0.036、 P<0.001);干预组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胎膜早破、羊水量异常等产科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5.88% vs 17.19%、1.47% vs 9.38%、10.29% vs 23.44%、2.94% vs 12.50%)( P=0.041、0.043、0.043、0.038);干预组流产、早产、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干预组(1.47% vs 9.38%、4.69% vs 15.36%、2.94% vs 10.94%、57.35% vs 75.00%)( P=0.043、0.031、0.038、0.033)。 结论: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予以左甲状腺腺素早期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降低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相关产科并发症,降低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GSF1基因变异所致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低下4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 IGSF1基因变异所致先天性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基因变异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2017年至2021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数据。结果:4例患儿均为男性。患儿1因新生儿期黄疸入院,患儿2、3因儿童期生长迟缓查甲状腺功能提示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稍低,患儿4在新生儿期发现FT4降低,基因检测发现4例患儿均携带 IGSF1基因致病变异,且均遗传自母亲。给予患儿左旋甲状腺素口服并定期随访,复查甲状腺功能控制良好。 结论:IGSF1基因变异可导致先天性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基因测序有助于早期确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垂体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例65岁男性患者因胃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接受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纳武利尤单抗360 mg静脉滴注、第1天,安罗替尼12 mg口服、1次/d,第1天至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治疗第7个周期时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手足综合征,停用安罗替尼,予左甲状腺素钠50 μg口服、1次/d。纳武利尤单抗治疗第9个周期,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乏力,实验室检查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8:00)19.5 ng/L、皮质醇(8:00)191 nmol/L、促甲状腺激素19.3 mU/L、游离甲状腺素11.5 pmol/L。将左甲状腺素钠加量至100 μg口服、1次/d。此后患者ACTH和皮质醇水平继续下降,考虑为纳武利尤单抗所致的免疫相关性垂体炎。停用纳武利尤单抗,给予皮质醇替代治疗11 d后,患者乏力症状减轻。1年随访结果示患者皮质醇逐渐恢复,但ACTH仍<1.5 ng/L,提示纳武利尤单抗对本例患者的垂体损伤不可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DTC患者 131I治疗后左甲状腺素钠片最佳初始剂量预测模型探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机器学习方法为 131I治疗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构建左甲状腺素钠片最佳初始剂量的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接受 131I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最终达标的266例DTC患者[男性78例(男性组)、女性188例(女性组),年龄18~70(40.0+11.5)岁]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共16项)和出院后定期复查的甲状腺功能相关数据及左甲状腺素钠片每次的调整剂量。通过计算随机森林模型重要度筛选出较为重要的临床特征;以筛选出的特征为自变量,以左甲状腺素钠片达标剂量为因变量构建多种回归模型,通过交叉验证选出准确率最高的模型。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卡方检验。 结果:266例患者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体表面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收缩压/舒张压、术后甲状旁腺激素、达标时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分别为(68.4±12.9)kg、(165.8±12.8)cm、24.6±3.5、(1.9±0.2)m 2、(140.1±19.1)g/L、(88.6±5.5)fl、(125.7±18.9)mm Hg/(82.7±12.4)mm Hg、(4.1±2.2)pmol/L、(117.0±30.1)μg/d。通过特征筛选,重要度排在前6位的临床特征依次为体表面积、体重、血红蛋白、身高、体重指数、年龄,其重要度均数依次为0.2805、0.1951、0.1315、0.1252、0.1080、0.0819。径向基核的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预测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的准确率(53.4%,142/266)最高,高于经验给药的首次达标率(15.0%,40/266);SVR模型在女性组中预测左甲状腺素钠片剂量的准确率高于男性组[60.6%(114/188)对35.9%(28/7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51, P<0.001)。 结论: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SVR模型有望提高经 131I治疗后的DTC患者左甲状腺素钠片的首次达标率,并且在女性患者中更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H)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它以实验室检查中血清总或游离的甲状腺激素正常而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为特点。随着SH发病率的逐年升高,TSH的甲状腺以外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成人SH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的增高,却忽视了SH是否会对儿童健康结局造成影响。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不足以推荐所有轻度无症状SH患儿使用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但强调有必要评估这种情况下患儿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自身免疫与女性生殖及辅助生育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甲状腺自身免疫以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为特征,是育龄女性常见疾病。近年来,有关甲状腺自身免疫与妊娠结局的研究结果具有争议。为此,本文就甲状腺自身免疫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病理生理、不良妊娠结局、辅助生殖结局的影响以及补充左甲状腺素是否能够改善甲状腺自身免疫的不孕症妇女妊娠结局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的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早期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24例重型TBI后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BI发生后3~7 d内进行腺垂体功能评估发现,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的重型TBI患者占同期收治的重型TBI患者的15.2%(24/158)。24例平均年龄35.8岁,范围为18~65岁,入院时平均GCS评分5.6分,范围为3~8分。垂体靶腺轴受累情况: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9例,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7例,垂体-甲状腺轴和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同时受累6例,生长激素轴功能减退1例,垂体-性腺轴功能减退1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的患者给予氢化可的松替代治疗,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所有患者均于伤后3个月进行随访,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减退的患者中,61.5%(8/13)垂体甲状腺轴功能恢复正常。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减退的患者中,40%(6/15)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恢复正常。生长激素轴和垂体性腺轴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重型TBI患者早期并发腺垂体功能减退并不少见,应引起足够重视。对重型TBI患者早期进行腺垂体功能的评估,筛查出严重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尽早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