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拟健脾燥湿安神方治疗老年慢性腹泻心脾两虚证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自拟健脾燥湿安神方治疗老年慢性腹泻心脾两虚证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老年慢性腹泻心脾两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片,观察组服用自拟健脾燥湿安神方,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估肠道症状严重程度,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5.0%(3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0, P=0.034)。观察组疗后腹痛程度、腹胀程度、腹痛频率、对生活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5.32、6.75、4.37、3.55, P值均<0.001),大便溏稀、食少纳呆、腹痛隐隐、体倦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38、5.88、7.41、6.00, P值均<0.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对照组为25.0%(10/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25, P=0.264)。 结论:自拟健脾燥湿安神方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腹泻心脾两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从单心室姑息转换为双心室解剖矫治的外科策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及总结部分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拟行单心室姑息而最终转换为双心室解剖纠治的外科策略。方法: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14例原计划拟行单心室矫治的复杂先心病患儿最终转换为双心室解剖矫治,依据左、右心室发育及解剖特性分为2组:左右心室对称组(9例),均表现心内畸形复杂,但左、右心室发育对称,包括室间隔缺损远离型右心室双出口4例、大动脉转位伴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狭窄2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伴右心室双出口伴主动脉弓离断1例、右心室双出口伴肺动脉瓣下室间隔缺损伴房室连接不一致1例和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1例;左、右心室不对称组(5例),均为功能性单心室,包括心脾综合征3例、心室不平衡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死亡、心脏功能及再手术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右心室对称组接受双心室解剖矫治等待期(56.4±38.9)个月,术后死亡1例,早期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2例、胸腔积液3例和肺部感染2例。左右心室不对称组接受双心室解剖矫治等待期(20.4±15.8)个月,不对称侧的心室舒张期末容积(33.6±2.1)ml/m 2,术后无死亡,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心律失常1例和肾功能衰竭1例。两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和ICU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随访4个月~3年,无院外死亡病例,左右心室对称组1例因上腔静脉与右心耳吻合口梗阻而再手术,左右心室不对称组1例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置入心内膜永久性起搏器,全组心功能NYHA分级均为Ⅰ-Ⅱ级。 结论:不论左右心室发育良好或不对称的复杂先心病在计划拟行单心室矫治术前,通过术前的综合评估均有助于发现适宜病例,根据其解剖特性采取相应的双心室转换外科策略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中远期结果仍需进一步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刘中勇运用李氏清暑益气汤治疗慢性心衰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1/13
慢性心衰为临床常见疾病,是各种心血管疾病逐渐进展到最后阶段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刘中勇教授在临床上发现慢性心衰证属心脾气虚、水湿内停的患者较多,临证运用李氏清暑益气汤益气健脾化湿治疗此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总结刘中勇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基于隐结构模型结合关联规则分析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方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12/9
探讨中医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的方药规律,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医药治疗SSS的相关文献,提取合格文献信息并建立数据库,检索年限为建库至 2023 年 1 月 31 日.分别采用Lantern 5.0 及Rstudio软件,对频率>3.00%的中药进行隐结构模型与关联规则分析,并结合频数描述,探讨中医药治疗SSS的用药规律.纳入中医处方 192 篇,涉及中药 115味,累计频次 1 816 次.高频中药有附子、人参、甘草、黄芪、丹参等,功效以补虚药、辛温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隐结构分析共获得 13 个隐变量、26 个隐类、8 个综合聚类模型,21 个核心方剂,推测SSS常见证候有心阳气虚证、心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阴阳两虚证等.关联规则分析获取 30 条强关联规则,其中支持度最高的是人参-附子.SSS为本虚标实之证,以阳虚、气虚为本,寒、痰、瘀为标,临床治疗以温阳益气为主,随证配合活血化瘀、温里散寒、行气化痰等治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969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及中医证候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分析969 例代谢综合征患者 10 年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及中医证候,归纳疾病风险升高过程中证候变化特点.[方法]收集 2021 年9月—2022 年 1 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患者的体检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量表.采用China-PAR模型评估患者 10 年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运用隐结构归纳 3 种卒中风险程度内中医证候.[结果]969 例 40~60 岁代谢综合征患者 10 年脑卒中低、中、高危风险的人数及比例分别为 411 例(42.41%)、274 例(28.28%)和284 例(29.31%).共纳入中医症状42 个,分层建立隐结构模型得到 8、14 和9个隐类.结合专家咨询得出 3 种风险程度各自证候,低风险患者主要表现为脾肾气虚夹湿证和肾阴虚证;中风险患者以心脾两虚夹痰和肝火炽盛证为特点;高风险患者多为脾肾两虚证和肝阳上亢证.[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 10 年心脑血管病多处于中、高风险程度.虚证是代谢综合征患者转变为心脑血管病风险的基础,阴亏阳亢是达到高风险期的重要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从五脏相关理论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程长,病因复杂,其本在脾,涉及心、肝、肺、肾.基于五脏相关学说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分析;治疗上认为从脾论治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基本治则,并进一步提出从肝脾相关、心脾相关、脾肾相关、肺脾相关论治的诊治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功能性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策略与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功能性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方法及影响临床结果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2016年我院44例功能性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行68次手术,其中男34例、女10例,首次手术时年龄312 (77~4 220)d.结果 Ⅰ期手术死亡8例,Ⅱ期手术死亡1例,随访时间1~80个月,随访死亡5例;总体随访生存率68.2% (30/44).行Glenn手术34例,死亡5例.行Fontan手术9例,死亡2例.结论 功能性单心室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需根据患者不同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特点制订合理的手术策略.分期手术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但肺静脉梗阻和心脾综合征可能是影响这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功能性单心室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分期手术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功能性单心室合并肺动脉高压(FSV-PH)的分期手术结果,探讨初期手术时机及相关风险因素与治疗结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功能性单心室合并肺动脉高压1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48例,右心室双出口71例,三尖瓣闭锁17例,大动脉错位7例,单心室33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1例.初期进行肺动脉环缩术(PAB),之后根据肺血管状况,适时分期行Glenn手术和Fontan手术.结果 129例患者共行159例次PAB,术后死亡6例(4.7%),失访9例;87例(67.4%)患者行二期Glenn手术,死亡2例;43例(33.3%)患者行三期Fontan手术,术后死亡3例.32例合并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中断、心脾综合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或房室瓣反流,分别有15例(46.9%)行Glenn手术和6例(18.8%)行Fontan手术.14例患者出现左室流出道狭窄.结论 早期PAB有利于FSV-PH进行后期的Glenn和Fontan手术,合并复杂畸形是降低Glenn和Fontan完成率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本院中医内科治疗的86例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归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记忆力减退、咽痛、淋巴结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新发头痛、睡眠障碍、劳动后身体不适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IgM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全身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归脾汤加减治疗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心脾两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组口服归脾汤加减治疗.两组均3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检测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0% (34/40),对照组仅为67.5% (27/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两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腹胀等症状积分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具有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之功效,着重于补脾气,脾气得补,心神自然得养,能够有效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引起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腹胀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