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职业使命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护士高流动率、高离职率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已严重影响护理队伍稳定、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1].作为全球公认的压力性职业,护士不仅需要承担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还需应对睡眠剥夺、患者欺凌、职场暴力等职业风险,易导致护士职业认同与自我价值感降低,甚至对职业使命的感知力减弱,若得不到及时调适,可诱发离职行为,加重护士劳动力短缺[2-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混合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 2022 年 7 月—2023 年 2 月选取烟台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 215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随访问卷、运动益处/障碍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目的抽样法选取量性研究中依从性低的 14例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 7 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得分为(13.11±4.0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进入回归方程(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 40.8%.质性研究共提炼出 3 个主题,7个亚主题:个人特质和经验(体能欠佳与既有疾病交互影响、运动兴趣不足与运动时间缺乏、认知误区);行为特定的认知(运动自我效能不足、安全体验感知欠佳);社会支持系统(家庭支持不足、专业支持缺乏).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居家运动康复依从性处于低等水平,年龄、运动自我效能、运动益处/障碍、社会支持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并且,体能欠佳与运动兴趣不足、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的障碍难以克服、对疾病治疗的认知局限以及居家运动康复过程中难以获得专业支持均是风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重点人群,定期评估患者的运动障碍因素,给予针对性个案指导,提高患者居家运动康复的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icra无导线起搏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连续入选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治疗且具备Micra无导线起搏器系统植入适应证的心律失常患者41例.其中因囊袋感染电极导线拔除后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1例(再植入LP组),首次植入无导线起搏器20例(首次植入LP组).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释放次数、X线曝光时间、起搏参数、并发症等数据.随访两组植入1、3、6及12个月时起搏参数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起搏器植入部位为中高位室间隔.再植入LP组男性15例(71.4%),平均年龄(72.5±19.1)岁.首次植入LP组男性12例(60%),平均年龄(60.8±8.4)岁.再植入LP组与首次植入LP组相比,在手术时间、释放≤ 2次比例、X线曝光时间、起搏阈值、感知、阻抗之间均无差异(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手术及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和严重不良事件.两组患者在1、3、6及12个月随访时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均无差异(P均>0.05).结论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安全可行,传统起搏器因感染并发症移除后更换无导线起搏器亦同样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安置了单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电极脱位至心房致误放电一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性,61岁,因扩张型心肌病、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发作安置单腔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术后3个月因频繁放电,常规心电图发现心房起搏心律、胸部X线显示电极脱位至心房,程控确认为感知心房颤动波而导致频繁误电击治疗.经行原电极拔除,重置一新电极后患者症状消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对IVF-ET女性准备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准备度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7月1日—10月1日在本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VF-ET患者143例,分为对照组(正念干预)和观察组(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应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我准备度量表及分娩准备评估指数(BPAI)孕前准备维度评价患者准备度,应用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需求量表(APAI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负性情绪,对比两组准备度以及负性情绪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术前自我准备度量表及BPAI得分均升高且观察组(93.90±10.84分、12.00±1.35分)高于对照组(89.46±11.91分、11.22±1.36分),APAIS及SAS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9.76±2.11分、27.30±6.53分)低于对照组(10.94±2.67分、30.03±6.98分)(均P<0.05).结论:正念联合感知觉信息支持干预可提高IVF-ET女性移植前准备度,降低负性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机器学习的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流行性感冒临床证候学资料进行训练,获得流感辨证模型.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2年3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发热门诊的流行性感冒患者病历资料,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将不同数据处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分别存储,以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为备选模型,通过Optuna进行超参数优化选择,并在各数据集中分别训练模型,以macro-F1评分为核心指标,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整理得到训练样本1 011个,其中风热犯卫证453个、风寒束表证152个、表寒里热证406个;得到用于训练的数据集8个,包含数据80份.经训练,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多层感知机、lightGBM、随机森林模型的macro-F1评分分别为0.783 0、0.774 2、0.731 5、0.782 4、0.716 7、0.793 8、0.815 3.加权样本能显著提高平均模型性能,而主成分分析降维会降低平均模型性能.单一模型中,逻辑回归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集成方法模型中,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性能最佳.结论 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流行性感冒中医辨证模型使用逻辑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和lightGBM较为适宜,随着样本量增加,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lightGBM和随机森林可能更为合适.不同数据处理方式会影响模型性能,对证型典型程度信息的采集有利于提高模型性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际部2022年6月—2023年12月的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评估]、感知健康能力[采用中文版感知健康能力量表(perceived health competence scale,PHCS)评估]、卒中复发情况等信息.根据MMAS评分将患者分为依从性差(MMAS评分<6分)组和中高依从性(MMAS评分≥6分)组.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点、临床特点和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212例,平均年龄(59.9±5.9)岁,MMAS评分6(6~7)分,其中服药依从性差组41例(19.34%),中高依从性组171例(80.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的6.290倍(95%CI 1.912~20.689,P=0.002);无配偶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有配偶患者的4.172倍(95%CI 1.372~12.684,P=0.012);无业患者依从性差的风险是在职患者的4.115倍(95%CI 1.326~12.773,P=0.014);PHCS评分低水平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是中等水平患者的2.190倍(95%C/1.098~4.370,P=0.026).中高依从性组患者出院后 1 个月(99.42%vs.92.68%,P=0.004)、3个月(98.83%vs.80.49%,P<0.001)和6个月(98.25%vs.75.61%,P<0.001)的随访完成率均高于依从性差组;3个月(3.55%vs.12.12%,P=0.038)、6个月(4.76%vs.16.13%,P=0.019)的卒中复发率低于依从性差组.结论 初中及以下学历、无配偶、无业、PHCS评分低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制订并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以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的纵向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变化,为临床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纵向质性研究的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住院胃癌患者14例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对资料进行横断面和纵向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对症状的感知(对胃肠道症状重视不足、既往症状经历的影响、对日常生活影响最大而非最严重症状),认知中的因果推理(成因多元化、无法客观评价自我效能、将症状归因于可控因素),始终存在负性情绪(对罹患胃癌需要手术治疗的恐惧、对术后恢复的担忧、对无法回归正常社会生活的沮丧),无效应对后的知识需求(采取回避行为、对术前照护知识的需求、对康复知识的需求).结论 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及心理痛苦感知复杂且呈现动态变化,护理人员应关注和分析其变化过程,满足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期的照护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患共同决策感知参与程度与家庭支持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医患共同决策感知参与程度与家庭支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三部分:一般信息、医患共同决策感知参与程度量表和家庭支持量表.结果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患共同决策感知参与程度总分为(7.8±2.6)分,家庭支持总分为(7.4±1.5)分;医患共同决策感知参与程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家庭支持总分均呈正相关(r=0.34~0.51,P均<0.05));是否饮酒、是否规律监测血糖、对糖尿病的重视程度、家庭支持程度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医患共同决策感知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患共同决策感知参与程度较低,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可据此开展针对性医疗决策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为指导,通过对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半结构性访谈及横断面调查,分析影响其社会疏离的促进和阻碍因素及需求,构建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社会疏离干预方案.按住院病区将78例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社会疏离干预方案至出院后4周.结果 对照组39例、试验组36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后,试验组社会疏离及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感知社会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对中青年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社会疏离干预方案有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感知社会支持水平,降低社会疏离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