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潜在类别及其特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的潜在类别及其在心理和手机使用行为中的特征。方法:2023年7月,选用自编基本信息调查问卷、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9)、UCLA孤独感量表简版(short-form of UCLA loneliness scale,ULS-8)、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错失焦虑量表(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FOMOs)、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s scale,RRS)、简版无聊倾向量表(short form version of boredom proneness scale,BPS-SF)、青少年气质量表中的意志控制分问卷、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简版(short version of smartphone addiction scale,SAS-SV)对北京市206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采集手机使用时间和频率数据。运用SPSS 25.0进行统计描述和组间比较,使用Python 3.8软件K-means算法进行聚类分析,通过随机森林算法评估不同类别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结果:(1)手机成瘾[41.00(31.00,47.00)分]与抑郁[6.00(2.00,12.00)分]、孤独感[15.00(11.00,20.00)分]、社交焦虑[46.00(32.75,54.00)分]、错失焦虑[21.00(16.00,28.00)分]、反刍思维[26 .00(22.00,29.00)分]、无聊倾向[41.50(32.00,49.25)分]、平均每日手机使用时间[(513.30±213.29)min]、平均每次手机使用时间[6.60(3.68,14.09)min]呈正相关( r=0.163~0.626,均 P<0.05),与意志控制[49.00(44.00,59.00)分]呈负相关( r=-0.613, P<0.01)。(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存在3种潜在类别:非成瘾组(32.04%,66/206)、无聊型手机成瘾组(26.70%,55/206)、多风险型手机成瘾组(41.26%,85/206)。(3)不同潜在类别在抑郁、孤独感、社交焦虑、反刍思维、无聊倾向、意志控制、手机成瘾上的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38.805,127.342,112.149,88.069,72.146,100.206,115.159,114.926;均 P<0.001),在平均每日手机使用时间和次数、平均每次手机使用时间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H=7.548,9.332,16.086;均 P<0.01)。(4)随机森林算法分析结果显示,非成瘾组特征重要性前3位依次为:意志控制、社交焦虑、错失焦虑,特征重要性分别为0.33、0.23、0.15;无聊型手机成瘾组特征重要性前3位依次为:无聊倾向、错失焦虑、孤独感,特征重要性分别为0.35、0.20、0.15;多风险型手机成瘾组特征重要性前3位依次为:错失焦虑、反刍思维、无聊倾向,特征重要性分别为0.29、0.19、0.17。 结论: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存在3种潜在类别,各类别在不同心理因素和手机使用行为上差异显著,未来可根据不同大学生群体特点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大鼠视网膜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模型大鼠视网膜蛋白质表达变化。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为NAION动物(rNAION)模型组、单纯激光照射组、单纯光敏剂孟加拉玫瑰红(RB)组(单纯光敏剂RB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为5只,均以右眼为实验眼。采用光动力疗法建立rNAION模型。建模后3 d分离各组大鼠视网膜。采用酶切法进行样本制备;非数据依赖方式采集质谱数据;SWATH定量质谱技术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及相关通路分析。结果:rNAION模型组共筛选出差异蛋白184个(表达倍数大于1.5且 P<0.05 )。其中,上调蛋白99个,下调蛋白85个。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4、层粘连蛋白1、14-3-3γ蛋白YWHAG等蛋白表达增加;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分泌载体膜蛋白5及网格蛋白外套蛋白AP180表达降低。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神经生长、能量代谢、囊泡介导的转运、突触可塑性调节、凋亡及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进程。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信号通路及补体和凝血酶联反应等信号通路。 结论:NAION的发生可能通过改变能量代谢、神经生长、突触囊泡的运输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蛋白表达,共同调控神经细胞再生及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数据非依赖型采集蛋白质组学分析劳力性热射病大鼠血浆蛋白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采用数据非依赖型采集(DIA)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劳力性热射病(EHS)大鼠血浆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n=5)和EHS组(n=5),EHS组造模前1周完成温度遥测胶囊植入术,术毕恢复7 d后大鼠在人工气候舱内(温度40℃,相对湿度70%)跑步,监测核心温度达到42.5℃时视为发生EHS.停止跑步后采血进行DIA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以表达倍数>1.5倍且P<0.05为筛选标准,共筛选出625个上调差异表达蛋白(DEPs)和8个下调DEPs.亚细胞定位注释表明,DEPs主要位于细胞外和细胞质;基因本体论(GO)注释显示,DEPs分子主要功能为蛋白质结合;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注释显示,DEPs主要参与免疫反应、能量代谢等信号通路;同源蛋白簇(COG)注释显示,DEPs主要发挥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周转和伴侣功能.蛋白结构域富集分析显示,DEPs结构域主要集中在免疫球蛋白结构域、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域和补体Clr样EGF样结构域;GO富集分析显示,DEPs主要参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凝块形成、纤溶酶原激活、急性炎症反应的调节等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DEPs主要参与补体和凝血级联、免疫和细胞黏附分子等信号通路;Reactome通路富集分析显示,DEPs主要参与先天免疫系统、中性粒细胞脱颗粒和血小板活化等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参与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的蛋白网络互作较多,且以上调蛋白Fgg、Plg和Serpinc1为主.结论 EHS明显改变大鼠血浆中蛋白表达谱,主要涉及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炎症反应失控和凝血功能紊乱的信号通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潜在唾液生物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唾液腺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主要靶器官,因此唾液被认为是腺体病理生理学和疾病状态的镜子.本研究旨在说明pSS患者的唾液蛋白质组学特征,并鉴定可能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发现集包含49个样本[24个来自pSS,25个来自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HCs)],验证集包括25个样本(12个来自pSS,13个来自HCs).36例pSS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者以2:1的比例集中随机分配至Discovery组或验证组.在2D LC-HRMS/MS平台上使用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策略分析来自pS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未刺激性全唾液样本,以揭示差异蛋白.根据基因本体(GO)分析和国际药学文摘(IPA)分析的蛋白质注释,使用DIA分析验证了关键蛋白质.随机森林用于建立SS的预测模型.结果共发现1,963个蛋白,其中136个蛋白在pSS患者中表现出差异性.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这些蛋白质主要与免疫功能、新陈代谢和炎症有关.一组19个蛋白质生物标志物通过基于P值和随机森林的排序顺序进行鉴定,并验证为具有特殊曲线下面积(AUC)值(发现集:0.817;验证集:0.882)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可用于鉴别pSS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结论新发现的候选蛋白组合可能有助于pSS的诊断.唾液蛋白质组学分析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无创方法,可用于对pSS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以及早期和精确治疗.DIA具备最佳的时间效率和数据可靠性,可望成为未来唾液蛋白质组研究的合适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中国汉族婴儿痉挛症儿童MC2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婴儿痉挛症是婴幼儿期起病的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是治疗婴儿痉挛症的一线用药,对绝大多数患者治疗有效.ACTH受体又称黑皮质素2受体(MC2R),MC2R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婴儿痉挛症的发病及其耐药相关.调查中国汉族婴儿痉挛症儿童MC2R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方法 符合婴儿痉挛症纳入条件的患儿共334例,各采集其静脉血3 ml,对其MC2R非编码区基因进行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和一代测序,之后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中国汉族婴儿痉挛症儿童MC2R基因启动子区TCCT单体型非携带者(0/0)占总人数的9.9%,杂合携带者(TCCT/0)占60.8%,纯合携带者(TCCT/TCCT)占20.3%.3种MC2R多态性基因型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CCT/TCCT基因型中男性多,0/0基因型中女性多.结论 调查了中国汉族婴儿痉挛症儿童MC2R基因多态性TCCT单体型的分布,对ACTH治疗效果差的TCCT非携带基因(0/0)占总人数少,约占总人群1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定量蛋白组学对脓毒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差异蛋白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数据非依赖性采集高分辨率色谱-质谱技术(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DIA LC-MS)对于脓毒症外周血差异蛋白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2016年4月至2016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10例脓毒症以及10例同时期入住ICU年龄性别相仿的术后未并发脓毒症的患者(疾病对照组).采用最新的数据非依赖性采集技术(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联合skyline数据提取软件对10例脓毒症和10例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蛋白进行研究分析,所得的数据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确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差异蛋白,进行通路分析以及GO分析.根据PLS-DA模型变量的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VIP值)初步筛选可能的蛋白标志物,并对贡献最大(VIP>1,P<0.05)的3个蛋白进行ELISA验证和ROC曲线的分析.结果 总共鉴定到了1062个碎片离子加和得到119个差异蛋白,其中31个蛋白上调,88个蛋白下调.通过通路分析发现与碳代谢,血小板激活,细菌侵袭上皮,补体凝血瀑布激活有关.其中高迁移率蛋白1(HMGB-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用ELISA验证在脓毒症与疾病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5,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 利用DIA-MS技术对脓毒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研究检测,PLS-DA、OPLS-DA、PCA模式识别均能用于蛋白组学数据的分析,初步筛选HMGB-1、NGAL、MMP-8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脓毒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候选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患儿PKLR基因新的杂合突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患儿的临床与基因检测特点.方法 选择2016年4月7日,因"发现贫血2+个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1例PKD男性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包括本次住院情况、确诊经过及随访情况.在知情同意情况下,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采用疾病相关基因目标序列捕获和二代测序技术,筛选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突变类型,再采用Sanger法测序进行验证.以"丙酮酸激酶""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gene sequencing"等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对建库至2019年1月各数据库中,关于PKD并有基因检测结果的文献进行复习.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结果 ①本例患儿此次入院年龄为2+个月,目前对其随访至2岁11个月.其主要临床表现:生后即出现严重黄疸,多次血常规检查均提示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提示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排除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等其他溶血性贫血相关疾病可能.针对初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激素治疗无效,故临床考虑本例患儿为PKD,但是丙酮酸激酶(PK)活性检测结果正常.② 基因检测结果:患儿父亲PKLR基因第10外显子c.1437-1G>A突变,患儿母亲PKLR基因第6外显子c.848T>C突变.患儿存在上述2处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其父母.其中,患儿及其父亲共同存在的基因异常信息,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中尚未见收载.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对患儿的PKD诊断明确.③PKD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显示:PKD临床表现多样,并且PK活性受很多因素影响,因此迄今诊断并报道的PKD病例数较少.目前,我国已报道并且有基因检测结果的PKD患者共计12例(包括本例患儿),其基因检测结果均为PKLR基因突变,83.3%(10/12)为杂合突变;75.0%(9/12)PK活性检测结果为正常,58.3%(7/12)为输血依赖,58.3%(7/12)出现肝和(或)脾大,25.0%(3/12)伴胆石症.结论 部分PK活性正常的PKD患者,可通过基因检测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的无色谱数据处理软件系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如何高效准确地定量蛋白质一直是蛋白质组学的主要关注点,基于液相色谱-数据依赖模式进行谱图采集的质谱方法是目前主流的蛋白质测定方式.但是,当面对复杂样本中蛋白质定量的对比实验,为了使肽段得到有效分离,使用较长时间色谱洗脱的方法占据了谱图生成的大量时间.为了解决此问题,并且能够高效、准确地定性定量肽段,提出一个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的无色谱数据处理软件系统.方法 基于以肽段为中心的蛋白质定量理念,利用现有解决混合图谱的方法对无色谱DIA质谱数据进行定性,随后仿照DIA方法下色谱面积的计算方法完成定量;最后基于分类模型,对最终结果给出统计分析控制.结果 本系统能够处理生成无色谱的DIA质谱数据,并且在12 min内从海拉(Henrietta Lacks,Hela)蛋白质样本中定性定量出1954个肽段.结论 使用本系统处理无色谱质谱数据,相比于DIA质谱数据,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准确定量出足够的肽段,对于在有限时间内测定大规模蛋白质样本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DIA数据预处理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是目前针对大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常用的一种数据采集方式.在对DIA数据无目标的分析方式中,由于无法预测肽段出现在DIA数据中的位置,需要对谱中所有的峰进行分析.但谱中含有大量的噪声峰,这些峰会严重影响后续蛋白质定性定量分析的效率与效果,所以在DIA数据的无目标分析过程中先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噪声峰就成了很重要的一步.为了能充分利用从DIA数据中提取出来的肽段在一级质谱(first stage of mass spectrometry,MS1)和二级质谱(second stage of mass spectrometry,MS2)中的峰信息,提出质谱卷积神经网络(mass spectrometry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SCNN)模型.方法 不同于传统的方法,本文首先提出适用于MSCNN网络结构的样本提取流程,然后利用MSCNN对样本进行训练和学习,该模型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肽在MS1和MS2中的特征,最后通过观察模型在测试集中的结果来验证模型的效果.结果 和传统算法相比,在保证真峰处理效果大致相同的情况下,MSCNN模型过滤噪声峰的数量提高了约11.2%.结论 本文提出的MSCNN模型可以更有效地去除DIA数据中的噪声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非数据依赖的鞘脂菌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鞘脂菌是一类可高效降解以菲为代表的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的菌株,其在环境污染治理及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为了优化测试方法,获得更完整的鞘脂菌Sphingobium yanoikuyae SJTF-8在菲胁迫下表达差异的蛋白.[方法]利用数据依赖型及数据非依赖型两种蛋白质组学数据采集方法,比较了鞘脂菌SJTF-8在菲胁迫下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两种技术方法下共得到580个表达差异蛋白,这些蛋白在细胞代谢、转运和调控等方面发挥一定功能.[结论]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技术在重复性以及低丰度蛋白的检测上明显好于数据依赖型采集(data dependent acquisition,DDA)技术,因此,DIA在实际可用的表达差异蛋白检出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为发现菲胁迫下细胞诱导表达的低丰度调控蛋白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