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28例危重新生儿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儿童医院及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接受ECMO治疗的危重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使用ECMO的诊疗过程、结局和并发症。结果:共纳入28例,男21例,女7例;平均出生体重3 187 g(1 760~4 100 g)。原发病为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23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3例,先天性心脏病6例,先天性膈疝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例),心脏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2例,极重度贫血2例,心律失常1例。28例患儿均采用静脉-动脉ECMO模式。ECMO开始时间为生后37.0(19.5,93.8)h,77.3%入院后24 h内开始,ECMO运行时间79.5(46.0,96.8)h,住院时间23.0(6.5,29.5)d。20例(71.4%)ECMO成功撤机。ECMO治疗24 h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氧合指数及血乳酸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最低24×10 9/L)和血红蛋白下降(最低68 g/L),其他并发症包括肾功能不全及液体超载17例、机械装置相关并发症8例、神经系统并发症10例。 结论:对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重症新生儿,ECMO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儿呼吸和循环功能,但易合并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检索并总结新生儿戒断综合征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美国儿科学会网站、加拿大药理学和治疗学学会网站、Cochrane Library、PubMed、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维普网等数据库中关于新生儿戒断综合征评估与管理的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者对相关文献进行独立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包括证据总结1篇、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5篇。从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的评估、非药物干预措施、药物干预措施、出院及随访、团队组建与培训等5个方面汇总了19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的新生儿戒断综合征评估与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胎龄26~32周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LISA+BiPAP组和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组,根据分组给予相应治疗。比较两组气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1 h、6 h的血气分析、用药情况、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失败率及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等临床疗效,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RDS早产儿86例,LISA+BiPAP组44例,INSURE+NCPAP组42例。LISA+BiPAP组气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1 h、6 h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INSURE+NCPAP组,氧合指数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INSURE+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ISA+BiPAP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12.2±8.7)d比(16.0±7.6)d]、总用氧时间[(16.6±8.3)d比(20.3±7.4)d]、住院时间[(22.6±10.3)d比(27.1±12.6)d]、撤机失败率[11.4%(5/44)比 31.0%(13/42)]、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11.4%(5/44)比28.6%(12/42)]及使用2次肺表面活性物质比例[18.2%(8/44)比38.1%(16/42)]均低于INSURE+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ISA+BiPAP组插管所用时间和肺表面活性物质反流发生率低于INSURE+NCP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LISA+BiPAP组BPD发生率低于INSURE+NCPAP组[11.4%(5/44)比31.0%(1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ISA技术联合BiPAP治疗能有效改善胎龄26~32周RDS早产儿氧合,在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和降低机械通气率、BPD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1例奥氮平致新生儿撤药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果,为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进行有效的镇静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3月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7例,根据镇静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纯采用咪达唑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前、用药后(20 min及1、4、12、24、48 h)呼吸机参数和患儿平均血压,心率;采用N-PASS评分量表对两组患儿各同时段(20 min及1、4、12、24、48 h)疼痛反应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撤药至撤机时间.结果 给药前两组患儿呼吸机参数、平均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观察组患儿各时段呼吸机参数、平均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前两组患儿N-PA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观察组患儿在各时段N-PA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撤药至撤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有效,能减轻患儿疼痛,减少患儿应激反应发生,降低人机对抗的出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收治的90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47,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及对照组(n=43,采用DuoPAP治疗,不使用枸橼酸咖啡因).采用成组t检验、x2检验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支持后0、24、48 h血气分析及呼吸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经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审批文号:2015伦审第32号),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2组RDS早产儿中,男性患儿比例、孕次、胎龄、出生体重、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以及母亲胎膜早破率、剖宫产率、产前24 h至7d皮质激素使用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0h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PaO2/吸入氧气分数比值(P/F)比较,以及呼吸支持24、48 h的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后24、48 h的PaO2及P/F,均高于对照组,PaCO2则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 h:t=3.431,P=0.017;t=3.451,P=0.047;t=-4.241,P=0.008.48 h:t=3.238,P=0.048;t=3.576,P=0.009;t=-3.527,P=0.031).③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DuoPAP使用时间、总吸氧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撤机失败率、1剂肺表面活性剂(PS)使用率分别为3.0 d(1.0~14.0 d),7.5 d(4.0~21.0 d),16.0 d(6.0~~28.0d),10.0次(7.0~14.0次),8.5%,21.3%,均显著短于、少于、低于对照组的5.5 d(2.0~18.0 d),11.5 d(6.0~32.0 d),21.0 d(7.0~35.0 d),24.0次(18.0~28.0次),25.6%,41.9%,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0,P=0.012;Z=-2.129,P=0.011;Z=-2.889,P=0.009;Z=-2.105,P=0.018;x2 =4.712,P=0.030;x2 =4.439,P=0.035).④2组RDS早产儿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呼吸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心率变化等枸橼酸咖啡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DuoPAP治疗早产儿RDS,能有效改善其氧合,减少CO2潴留,缩短无创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并且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65例新生儿惊厥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新生儿惊厥的发病原因、惊厥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临床转归.方法 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65例足月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 ①发病原因:病因明确57例,病因未明8例.病因明确患儿中缺氧缺血性脑病26例,低血糖症13例,化脓性脑膜炎7例,败血症合并低钙血症1例,颅内出血4例,脑梗塞3例,脑发育异常2例,撤药综合征1例.②发作类型:微小型发作46例,阵挛型发作12例,强直型发作7例,未见肌阵挛型发作.③视频脑电图:轻度异常27例,中度异常22例,重度异常16例.④临床转归:临床控制理想59例,由于经济困难、惊厥难以控制等原因放弃治疗6例.结论 新生儿惊厥是常见神经系统症状,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微小型发作最常见.多种病因均可导致惊厥发作,其中以缺氧缺血性脑病最常见.视频脑电图有助于惊厥诊断及分型.苯巴比妥钠可作为新生儿惊厥的首选药物,在控制惊厥前提下积极查找惊厥病因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随机对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微创给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和传统插管-给药-拔管(intubate surfactant extubate,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胎龄≤32周、需应用PS的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LISA组和INSURE组,对比两组应用呼吸机或鼻导管吸氧的时间、给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首次PS治疗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共纳入67例,LISA组34例,INSURE组33例,两组患儿生后72 h内机械通气率、吸氧时间、肺出血或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4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室旁白质软化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ISA组应用无创呼吸机时间长于INSURE组[(10.5 ±8.7)d比(7.1±2.6)d],PS反流率高于INSURE组[41.2% (14/34)比18.2% (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A技术和INSURE技术治疗胎龄≤32周RDS早产儿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LISA技术发生PS反流的风险相对较高,撤离呼吸机时间相对较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咖啡因联合高流量鼻导管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HHHFNC)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于东南大学附属徐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82例胎龄为28~32周的RDS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n=42,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治疗)及对照组(n=40,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采用LSD-t检验、x2检验及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对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支持后6h、24 h血气分析指标,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失败率、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及呼吸暂停次数等临床疗效,各种并发症及咖啡因药物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两组RDS早产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气分析组内比较结果:两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后6h、24 h的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及PaO2/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P/F),均分别较本组早产儿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呼吸支持后6h、24 h的PaO2及P/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指标,PaCO2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撤机失败率、肺表面活性剂使用率、治疗72 h内气管插管率及呼吸暂停次数分别为3.0d(1.0,18.0)d,5.5d(3.0,21.0)d,4例(9.5%),10例(23.8%),3例(7.1%),6.0次(3.0,21.0)次,均显著短于、低于、少于对照组的7.0d(2.0,22.0)d,10.0 d(4.0,28.0)d,11例(27.5%),19例(47.5%),12例(30.0%),15.0次(4.0,28.0)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联合治疗组RDS早产儿鼻损伤、腹胀及头部塑形发生率等无创呼吸支持相关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两组RDS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及枸橼酸咖啡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HHHFNC治疗早产儿RDS,能有效改善其氧合,缩短无创辅助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并且减少鼻损伤、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生儿戒断综合征管理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出生前接触阿片类药物的新生儿通常会出现一系列药物戒断症状,称为新生儿戒断综合征(Neonatal Abstinence Syndrome,NAS).近年来,NAS发病率大幅上升,以非药物干预和病房管理为重点的新型护理模式在治疗方面越来越突出,可明显缩短其住院时间和减少药物使用量.本篇综述将重点探讨NAS的管理,回顾其发展历史、评分工具和管理方法演变,总结与归纳关于NAS相关护理工作的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