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全周期营养与慢性病防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生命全周期中,营养对于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繁殖、疾病控制和健康至关重要。文章在简要回顾生命全周期营养研究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生命早期营养与成年期慢性病的关系。指出生命早期机体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旺盛,是生命全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由于机体的“代谢记忆”机制,此阶段营养供给欠合理不仅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并导致成年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提高。除生命早期外,生命全周期内营养素的合理摄入不仅保证机体的基本需求,并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脑瘫儿童髋关节监测与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脑性瘫痪即脑瘫,由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表现为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姿势发育障碍和活动受限症候群。髋关节脱位是脑瘫常见问题之一。由于髋关节脱位发生隐匿的特点,对脑瘫儿童的髋关节进行持续监测可以早期发现髋关节脱位的征象,进而及时干预,避免脱位进一步加重。髋关节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患儿年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ystem,GMFCS)、步态类型、临床查体以及Reimers指数(migration percentage,MP)。本文围绕脑瘫儿童髋关节脱位的病程特点、监测时间与目的及不同阶段治疗方式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上肢高电压电烧伤重建:1家儿童烧伤医院的13年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高压电烧伤是一种罕见但极具破坏性的烧伤类型,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高压电烧伤通常会造成复杂的上肢损伤,其修复重建对于烧伤和整形外科医师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这种密集且多阶段的重建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而言尤其困难。最大限度地恢复上肢功能是首要任务,该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该回顾性研究旨在总结1家儿童烧伤专科医院在13年间对37例严重高压电烧伤患儿进行上肢重建的经验教训。结果显示,遵循以下原则有助于促进患儿上肢的功能恢复:(1)在早期急救护理过程中频繁动态评估是否需要切开减张或截肢;(2)进行连续手术清创,并最大限度地保留组织;(3)当深部肌肉与骨外露时,采用皮片或皮瓣(特别是腹股沟或腹部带蒂皮瓣)移植进行创面修复;(4)早期多学科干预,以预防和处理挛缩;(5)重建后的康复,着重于用最简单的技术,如激光治疗、局部组织转移和植皮修复慢性皮肤缺损;(6)需针对更深层次的组织挛缩或肌腱和周围神经缺陷进行复杂的重建;(7)当保肢可能性小须截肢时,要保留骺板、移植软组织覆盖残端,并进行长期假肢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同种原位肝移植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型或复合杂合型患者血清胆固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对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型或复合杂合型患者血清胆固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进入罕见病数据库并进行同种原位肝移植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型(HoFH)或复合杂合型(cHeFH)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结果、降脂治疗方式、血脂水平及基因检测结果数据,分别计算出生时、移植时、移植后1年和2年的年龄身高Z评分(HAZ)、年龄体重Z评分(WAZ),并采用 t检验评估肝移植术前后血脂水平及生长发育Z评分变化。 结果:本研究纳入HoFH或cHeFH患者5例,其中,女性2例。中位年龄为10岁(6~2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24~33个月)。在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前进行了可耐受最大剂量降脂药物治疗和低盐低脂饮食方案至少3个月后,总胆固醇(TC)平均水平较未治疗前下降27%,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水平下降21%。肝移植后1个月TC及LDL-C平均水平分别下降了68%和76%,肝移植术后24个月的LDL-C水平已从术前未经任何干预的(17.1±1.6)mmol/L下降至(3.0±0.7)mmol/L,并保持稳定。与肝移植术前未干预相比,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在进行最大药物剂量及低盐低脂饮食控制后降低[(1.88±0.27)mmol/L比(1.12±0.55)mmol/L, P=0.031],同期HDL-C水平也明显下降[(1.95±0.49)mmol/L比(0.95±0.30)mmol/L, P=0.006],而TG及HDL-C在肝移植术后共随访24个月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患者术后未再进行任何降脂治疗。术后1年及2年WAZ和HAZ与中国同年龄阶段儿童标准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迟缓表现。 结论:早期同种原位肝移植对极高LDL-C水平的HoFH或cHeFH患者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随着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儿童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人数逐年上升,其损伤类型多为ACL胫骨止点撕脱或ACL体部撕裂,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及运动水平。鉴于患儿独特的解剖结构,骨骺未闭合增加了ACL损伤诊治的复杂性,需要根据骨骼成熟度和ACL损伤类型及程度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减少对骨骺的损伤以避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往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待骨骼发育成熟后再行ACL重建手术,但会继发半月板和软骨损伤。近年来,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ACL损伤程度轻且运动需求低的患儿,而早期手术治疗的比率逐渐增高,且可提高患儿的伤后恢复程度及重返运动的水平,但手术不当仍然会出现生长发育障碍、术后再损伤等并发症。与传统的ACL重建术不同,对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患儿,个性化的ACL损伤诊治方案至关重要。为深入了解儿童ACL损伤的诊治情况,笔者从损伤的特点、诊断与评估、治疗方式等方面对儿童ACL损伤诊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患儿的个性化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微RNAs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微RNAs(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由20~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s,通过与靶mRNAs的非翻译区结合,在细胞分化和发育的不同阶段起着关键的基因调控作用。miRNAs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过程,与包括缺血性卒中在内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文章就miRNAs在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分型和分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分型和分期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2000年1月—2022年7月发表的有关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分型和分期的文献共570篇,剔除无法获取全文、内容不符以及重复性研究等文献,最终纳入38篇文献,对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的分型及分期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由于X线易受髂骨遮挡的影响,基于X线的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分期研究较少:根据峡部裂缝特征分为3期,但较为笼统;根据真性滑脱值和L 5发育情况分型较为精确,可分为2型,但应用价值有限。CT较X线能更准确地评估腰椎峡部裂的程度,在显示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方面优于X线。根据CT显示的峡部裂缝特征分为早期、进展期、终末期,根据此分期可在早期发现腰椎峡部裂性滑脱,但无法对峡部的细微形态变化进行评估。按照椎弓根峡部特征,在X线评估的基础上进行CT的分期,可分为极早期、晚期早期、进展期和晚期,其中早期是保守治疗的最佳时机,但研究存在局限;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期,可分为非滑脱期、极早期、晚期早期、进展期及终末期,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的严重程度。MRI在显露骨髓水肿以及其他软组织病变方面具有优势。根据腰椎峡部裂性滑脱MRI影像特征将其分为0~5级,但是此分型方法在显示2级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时效果不佳,可能导致漏诊。根据峡部裂及周围组织在MRI中的表现,可将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分为A型和BⅠ、BⅡ、BⅢ型,但疾病的进展中并不是每种分型均会出现。联合应用X线、CT及MRI进行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分期,可分为早期阶段、进展阶段以及晚期阶段,早期阶段及进展期阶段应积极保守治疗。而按手术方式对腰椎峡部裂性滑脱进行的分型,对临床决策更具指导意义。 结论:目前,针对腰椎峡部裂性滑脱分型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X线、CT、MRI等影像学表现,以及基于不同手术方式进行的分型与分期研究,不同的分型及分期可指导脊柱外科医师更好地了解该病的形成机制、预测进展及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早期评估及干预在脑性瘫痪高危儿运动发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早期预测脑性瘫痪(脑瘫)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临床价值,分析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量表(PDMS-GM)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对脑瘫高危儿康复评估及干预的应用研究。方法:采用PDMS-GM和GMFM 2种评估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儿童康复科住院治疗的GMs评估结果异常的64例脑瘫高危儿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的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PDMS-GM总百分比和GMFM总百分比的变化程度、PDMS-GM月相对百分比和GMFM月相对百分比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治疗前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PDMS-GM与GMFM原始分的相关性、治疗前后PDMS-GM和GMFM原始分的相关性,随访脑瘫高危儿至1岁左右,根据临床诊断及评估结果确定其神经发育结局,评价GMs对脑瘫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脑瘫高危儿治疗后PDMS-GM和GMFM总百分比均明显提高[PDMS-GM:(37.250±13.690)%比(20.992±10.273)%, t=-15.793, P<0.01;GMFM:(22.672±8.438)%比(10.601±7.890)%, t=-16.442, P<0.01];治疗前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的PDMS-GM与GMFM原始分之间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扭动运动阶段: r=0.922, P<0.01;不安运动阶段: r=0.905, P<0.01);治疗前后PDMS-GM和GMFM原始分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治疗前: r=0.901, P<0.01;治疗后: r=0.801, P<0.01);PDMS-GM月相对百分比[(97.286±88.330)%]和GMFM月相对百分比[(76.885±43.81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56, P=0.103);GMs评估扭动运动阶段对脑瘫结局预测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82.3%、阳性预测值为23.4%、阴性预测值95.8%;GMs评估不安运动阶段对脑瘫结局预测的敏感性为98.3%、特异性为88.1%、阳性预测值为27.6%、阴性预测值为96.8%。对脑瘫高危儿1岁随访时共出现3例痉挛型脑瘫,1例GMs评估结果为痉挛同步性,2例GMs评估结果为不安运动缺乏。 结论:治疗后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治疗前扭动运动阶段、不安运动阶段和治疗后评估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时,PDMS-GM和GMFM均具有一致性。在脑瘫高危儿的早期筛查中,痉挛-同步性和不安运动缺乏对预测痉挛型脑瘫可能有较大的价值,且不安运动评估较扭动运动评估对痉挛型脑瘫结局有更高的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捐赠母乳的临床应用及人乳库发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生命早期1000 d是婴幼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是预防成年期慢性疾病的窗口期。这一阶段的营养支持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和终身健康至关重要。母乳具有独特的营养和免疫活性,是此阶段最理想的食物来源。母乳喂养对儿童健康的短期及长期益处已被广泛报道。对于无法获得足够亲母母乳的新生儿,捐赠母乳是提供营养的首选和最佳选择,捐赠母乳对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新生儿监护病房医疗费用有一定作用。处理捐赠母乳的专业机构是人乳库,随着全球人乳库的发展,我国人乳库的建设也在飞速发展。截至2021年,我国已发布关于医疗机构人乳库运营和管理的相关官方标准,也有关于人乳库单位成本或成本分析的相关数据。人乳库的建设对捐赠母乳的临床应用起到了保障、规范和促进作用。目前,我国人乳库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是运营资金不足和捐赠者及捐乳乳量不稳定。为给捐赠母乳和人乳库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基础,仍需在捐赠母乳的应用价值、捐赠母乳灭菌方式及资金来源拓展、人乳库运营及成本优化等多方面进一步探索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混合牙列期错 畸形矫治方法的选择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早期矫治是对儿童生长发育期间出现的牙颌畸形的重要防治手段。此阶段儿童具备较大的生长发育潜力,肌肉和关节适应性强,对矫治力反应性好,通过正畸的干预和治疗可预防和引导牙、牙列、 及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本文从临床应用的角度总结混合牙列期常用的矫治方法和矫治装置,囊括口腔不良习惯的阻断治疗,功能矫治器、固定矫治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干预治疗,以及牙列间隙和严重拥挤的管理等方面内容,全面阐述不同矫治技术应用的范围及适应证,为混合牙列期错 畸形的矫治设计及矫治器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