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通关藤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通关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通关藤的活性成分,并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GEPIA2、OMIM、PharmGKB、TTD数据库获得乳腺癌的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通关藤活性成分-乳腺癌-靶点网络,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相关信号通路.对前10个关键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通关藤注射液体外干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Calcein-AM/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对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从通关藤中筛选出11α-O-苯甲酰-12β-O-乙酰通关藤苷元B、咖啡酸、苦绳苷元A、山柰酚等 37 个活性成分和治疗乳腺癌的 276 个潜在作用靶点,PPI网络筛选出AKT1、EGFR、TNF、CTNNB1、IL-6等25个关键靶点,主要影响雌激素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通关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AKT1、ALB、CASP3、ESR1和TNF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通关藤注射液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P<0.01,P<0.001),诱导细胞凋亡(P<0.001),同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P<0.05,P<0.01).结论 通关藤可能通过多靶点和多途径发挥抗乳腺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应用真实世界研究长三角地区专家建议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子宫颈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是预防子宫颈癌的重要一级预防措施。随着中国HPV疫苗应用的加快,开展HPV疫苗应用的真实世界研究(RWS)能够指导疫苗的合理应用,对于中国加速消除子宫颈癌的策略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长三角宫颈癌及女性下生殖道感染防控联盟和长三角免疫规划一体化项目组组织专家制定了《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应用真实世界研究长三角地区专家建议》。本文基于中国医疗信息化和HPV疫苗接种现况,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文献和案例,阐述了HPV疫苗接种和评价的数据链,介绍了RWS的研究设计、研究方向、数据库建设、数据治理和统计分析,对开展HPV疫苗RWS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专家建议,旨在指导HPV疫苗应用的RWS,促进中国真实世界证据的产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APT-IT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体外生物学效应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MAPT-IT1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体外生物学效应。方法:TCGA数据库分析MAPT-IT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收集64例乳腺癌及正常癌旁组织,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及MCF-7细胞,通过细胞转染技术过表达MAPT-IT1,回复表达miR-181a-5p,将MDA-MB-231细胞分为:空白A组、过表达A组及恢复A组;将MCF-7细胞分为:空白B组、过表达B组及回复B组。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实验检测组织或各组细胞MAPT-IT1及其预测靶基因miR-181a-5p及MAPT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APT蛋白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MAPT-IT1在正常癌旁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分别为0.011±0.002及0.028±0.003;MAPT-IT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 t=4.08, P<0.001),其高表达与患者更早的临床分期、ER阳性及预后时间延长相关( P均<0.05)。空白A组、过表达A组及回复A组MAPT-IT1表达分别为(1.000±0.078)、(8.597±0.320)、(8.540±0.177),miR-181a-5p表达分别为(1.000±0.027)、(0.263±0.024)、(4.433±0.239),MAPT表达分别为(1.000±0.071)、(3.297±0.243)、(0.497±0.029)。空白B组、过表达B组及回复B组MAPT-IT1表达分别为(1.000±0.081)、(5.716±0.309)、(5.288±0.176),miR-181a-5p表达分别为(1.000±0.024)、(0.291±0.022)、(3.648±0.073),MAPT表达分别为(1.000±0.054)、(3.309±0.177)、(0.883±0.075)。过表达MAPT-IT1后,MDA-MB-231及MCF-7细胞miR-181a-5p表达下调( P<0.05),而MAPT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 P<0.001),同时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 P<0.05)。恢复表达miR-181a-5p则可下调MAPT,促进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 P<0.05)。 结论:MAPT-IT1的过表达可显著下调乳腺癌细胞miR-181a-5p,介导MAPT表达上调及细胞体外恶性表型的抑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黑蒜提取物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黑蒜提取物对人乳腺癌细胞系-7(MCF-7)在增殖以及凋亡方面作用的影响及其所发挥的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在不同时间(24、48、72 h)及不同浓度(0.025、0.050、0.100 g/ml)黑蒜提取液对其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黑蒜提取液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53基因(p53)、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切割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ANOVA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个体间差异用图基(Tukey tests)功能进行分析。结果:CCK-8结果显示,24 h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96.38±0.68)%比(94.19±0.19)%比(87.99±0.49)%, F=275.939, P<0.01],48 h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95.34±1.13)%比(89.46±0.29)%比(81.29±0.30)%, F=359.587, P<0.01],72 h实验组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91.56±2.38)%比(85.03±1.79)%比(77.24±2.40)%, F=51.162, P<0.01]。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克隆能力(131.67±10.60比96.00±10.15比46.33±5.86)低于对照组细胞克隆能力(155.67±4.51, F=100.409, 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10.87±1.67)%比(15.49±0.25)%比(24.49±1.03)%]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5.13±0.65)%, F=123.366, 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ax蛋白表达量实验组(0.806±0.075比0.931±0.066比1.174±0.074)高于对照组(0.502±0.055, F=953.697, P<0.01),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实验组(0.813±0.024比0.946±0.049比1.093±0.086)高于对照组(0.668±0.057, F=189.983, P<0.01),bcl-2蛋白表达量实验组(0.998±0.053比0.893±0.041比0.793±0.033)低于对照组(1.230±0.073, F=220.352, P<0.01),p53蛋白表达量实验组(0.655±0.059比0.891±0.069比1.062±0.090)高于对照组(0.445±0.066, F=456.667, P<0.01)。 结论:黑蒜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且其效果在一定范围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标准强化捐赠人乳与早产儿配方奶补充喂养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短期结局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在亲母母乳(mother's own milk,MOM)不足时分别应用标准强化捐赠人乳(donor human milk,DHM)或早产儿配方奶(preterm formula,PF)补充喂养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对其短期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91例出生体重<1 500 g的VLBWI或ELBWI,根据MOM不足时早产儿补充喂养方式,分为DHM组(51例)和PF组(40例),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χ 2检验比较2组早产儿住院期间的短期临床结局。 结果:DHM组与PF组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比例、出生方式、母亲分娩年龄及小于胎龄儿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DHM组生后第14天喂养量显著大于PF组[(108.2±53.1)与(81.0±47.8)ml/(kg·d), t=0.78, P=0.020],但喂养量达120和150 ml/(kg·d)时间显著短于PF组[分别为(17.5±10.2)与(30.0±12.0)d和(22.1±13.3)与(32.3±11.9)d, t值分别为4.38和0.02, P值均<0.05]。与PF组相较,DHM组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比例较低[58.8%(30/51)与 100%(40/40), χ 2=21.88],PICC时间短[10.0(0.0~19.0)与29.0(17.0~40.5)d, Z=5.56; P值均<0.05]。DHM组输红细胞次数[0.0(0.0~2.0)与 2.0(1.0~3.0)次, Z=4.44, P<0.001]、晚发败血症发生率[23.5%(12/51)与 50.0%(20/40), χ 2=6.39 ,P=0.011]均低于PF组。2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及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在MOM不足时应用标准强化DHM进行补充喂养VLBWI或ELBWI可以更快实现全胃肠道内营养,降低PICC使用率并缩短置管时间,降低晚发败血症发生风险,减少红细胞输注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miRNA-30a-5p和异黏蛋白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miRNA-30a-5p(miR-30a-5p)与异黏蛋白(MTDH)体外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数据库中112例乳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MTDH和103例乳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miR-30a-5p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数据库中1 222例乳腺癌患者MTDH与miR-30a-5p的相关性;数据更新时间为2022年8月。将乳腺癌MDA-MB-231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miR-30a-5p过表达组(转染miR-30a-5p模拟物)、siMTDH组[转染针对MTDH基因的小干扰RNA(siMTDH)]、siMTDH+miR-30a-5p过表达组(同时转染siMTDH、miR-30a-5p模拟物);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miR-30a-5p、MTDH、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波形蛋白(vimentin)和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TDH、N-钙黏蛋白(N-cad)、β-catenin、Snail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组织中MTDH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高,miR-30a-5p表达水平较癌旁组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1 222例乳腺癌患者MTDH与miR-30a-5p表达呈负相关( r=-0.134, P<0.00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MTDH组和miR-30a-5p过表达组24、48、72h细胞增殖能力均降低(均 P<0.001)。miR-30a-5p过表达组、siMTDH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低于阴性对照组[(61.6±1.6)%、(54.7±5.9)%比(80.3±3.0)%](均 P<0.05)。迁移细胞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881±50)个、(725±63)个比(1 172±66)个](均 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30a-5p过表达组、siMTDH组MDA-MB-231细胞MMP-2、MMP-9、vimentin和β-caten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阴性对照组下调(均 P<0.05)。miR-30a-5p过表达组、siMTDH组MDA-MB-231细胞N-cad、β-catenin、Snail和MMP-9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较阴性对照组下调(均 P<0.05)。与siMTDH组比较,siMTDH+miR-30a-5p过表达组MDA-MB-231细胞迁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5)个比(389±46)个, t=3.37, P=0.078],siMTDH+miR-30a-5p过表达组与miR-30a-5p过表达组迁移细胞数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476±5)个比(477±22)个, t=0.02, P=0.983]。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miR-30a-5p与MTDH表达呈负相关,在体外,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过表达miR-30a-5p或沉默MTDH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但MTDH可能不是miR-30a-5p的靶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宫颈不同疾病状态年转归概率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宫颈不同疾病状态的年转归概率。方法:从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和筛选宫颈癌自然史相关队列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0年5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计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阳性、阴性和宫颈上皮内瘤样变1级(CIN1)人群宫颈不同疾病状态的年转归概率(95% CI);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其进行荟萃分析;采用Egger′s检验评价发表偏倚;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估合并参数值的稳健程度;采用荟萃回归探索年转归概率异质性的来源。 结果:共纳入文献37篇,涉及hrHPV阴性、hrHPV阳性和CIN1人群的文献分别为12、20和15篇,NOS评分为(7.05 ±1.20)分。hrHPV阳性进展为CIN1、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和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及以上(CIN3+)的年转归概率(95% CI)分别为0.022 2(0.014 3,0.031 0)、0.017 0(0.012 0,0.022 0)和0.016 2(0.012 6,0.019 8)。hrHPV阴性人群进展为CIN1、CIN2、CIN3+的年转归概率(95% CI)分别为0.002 7(0.000 9,0.004 6)、0.000 7(0.000 3,0.001 1)和0.000 6(0.000 3,0.000 9)。CIN1患者逆转为正常、维持CIN1状态和进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IN2+)的年转归概率(95% CI)分别为0.578 1(0.369 9,0.786 3)、0.400 1(0.167 4,0.632 9)、0.056 9(0.034 9,0.078 9)。Egger′s检验显示:hrHPV阳性进展为CIN2和CIN3+,hrHPV阴性进展为CIN2,以及CIN1进展为CIN2+的年转归概率存在发表偏倚, t值分别为5.50、2.36、2.80和4.12( P值均<0.05)。敏感性分析显示:剔除任一项研究后,hrHPV阳性人群进展为CIN1、CIN2和CIN3+的年转归概率范围分别为0.016 6~0.024 7、0.014 9~0.018 9和0.013 6~0.017 7;在hrHPV阴性人群中分别为0.002 4~0.003 5、0.000 6~0.000 9和0.000 5~0.000 7;CIN1逆转为正常、维持CIN1和进展为CIN2+的年转归概率范围分别为0.531 8~0.631 2、0.321 9~0.443 3和0.052 0~0.061 0。荟萃回归分析显示:地区、人群来源、人群细胞学诊断结果、随访时间和NOS评分等均与年转归概率异质性无关(均 P>0.05)。 结论:hrHPV阳性人群宫颈不同疾病状态的年转归概率高,CIN1人群只需密切观察随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人群扩大到男性的卫生经济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检索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人群扩大到男性的卫生经济学相关文献,系统评价其研究质量与结果,为HPV疫苗免疫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系统综述设计,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9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发表的包括男性人群接种HPV疫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文献,根据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2022版)评分(满分28分)评价文献质量,分析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1篇,均为国外研究,文献的CHEERS评分平均为25.71分(范围:23~28分)。85.71%(12/14)不分性别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条件下(年龄在10~15岁青少年或26岁以下成年男性),纳入男性接种比单独女性接种更符合成本效果/效用;80.00%(4/5)单独研究普通男性研究结果认为男性接种HPV疫苗符合成本效果;2篇针对男男性行为(MSM)人群的评价均认为符合成本效果。此外,2篇不分性别研究、1篇针对单独男性研究结果认为扩大至男性接种HPV不符合成本效果/效用,主要原因是疫苗价格高、接种年龄大等。结论:HPV疫苗接种扩大到男性人群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质量较高,针对青少年和年轻男性以及重点人群(如MSM)接种倾向于符合成本效果,其他人群接种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建议国内尽快开展相关研究,为HPV接种范围扩大至男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捐赠母乳的临床应用及人乳库发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生命早期1000 d是婴幼儿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是预防成年期慢性疾病的窗口期。这一阶段的营养支持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和终身健康至关重要。母乳具有独特的营养和免疫活性,是此阶段最理想的食物来源。母乳喂养对儿童健康的短期及长期益处已被广泛报道。对于无法获得足够亲母母乳的新生儿,捐赠母乳是提供营养的首选和最佳选择,捐赠母乳对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新生儿监护病房医疗费用有一定作用。处理捐赠母乳的专业机构是人乳库,随着全球人乳库的发展,我国人乳库的建设也在飞速发展。截至2021年,我国已发布关于医疗机构人乳库运营和管理的相关官方标准,也有关于人乳库单位成本或成本分析的相关数据。人乳库的建设对捐赠母乳的临床应用起到了保障、规范和促进作用。目前,我国人乳库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是运营资金不足和捐赠者及捐乳乳量不稳定。为给捐赠母乳和人乳库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基础,仍需在捐赠母乳的应用价值、捐赠母乳灭菌方式及资金来源拓展、人乳库运营及成本优化等多方面进一步探索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华东地区首家人乳库运行与质量控制10年实践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华东地区首家人乳库10年运行与质量控制(简称质控)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分析。方法:对2013年8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人乳库运行情况、捐乳者与受捐者特征、捐乳的临床应用、运行成本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及描述。2016年开始进行本院人乳库运行质量与安全管理,并实施质控措施。采用 χ2检验比较质控前(2013年至2015年)与质控后(2016年至2023年)人乳库运行、捐乳者和受捐者相关数据。 结果:人乳库建库10年间共收到1 974例捐乳者的捐乳9 390.41 L,捐乳者合格率为86.47%(1 707/1 974),捐乳合格率为98.01%(9 203.21/9 390.41),总捐乳次数达21 757次,个人最高捐乳次数达195次。2020年因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捐乳人数、捐乳量和总捐乳次数明显下降,但人均捐乳量和人均捐乳次数10年间基本呈持续上升趋势。质控后与质控前相比,捐乳者合格率[96.75%(1 253/1 295)与66.86%(454/679), χ2=340.33, P<0.001]和捐乳合格率均提高[98.19%(8 366.76/8 521.08)与96.22%(836.45/869.33), χ2=16.33, P<0.001]。共计11 197例受捐者接受了6 615.38 L捐乳,捐乳利用率达71.88%(6 615.38/9 203.21)。本院人乳库目前的运行方式为“无偿捐献,免费使用”,运行10年在耗材、检测、人力、能源及固定资产成本上共花费935.59万元,每升捐乳的成本为996.32元(935.59万元/9 390.41 L),单位成本为1.00元/ml。 结论:本院人乳库已稳定运行10年,捐乳来源丰富,惠及大量新生儿。质控措施有效提高了捐乳者合格率和捐乳合格率,为危重患儿救治提供了更优的营养来源。但人乳库运行成本较高,尚需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乳库运行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