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HIV暴露前预防使用意愿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h men,MSM)HIV暴露前预防(PrEP)使用意愿,探索相关因素,为贵阳市及贵州省推广PrEP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4-6月,通过贵阳市两家社会组织,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MSM酒吧、微信群等社交场所及互联网招募调查对象,问卷使用"问卷星"平台收集.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信息、行为学特征、PrEP知识知晓及使用意愿等情况,PrEP使用意愿的单因素分析运用卡方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PrEP使用意愿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608份,共有146人(24.0%)知晓PrEP,216人(35.5%)既往使用过PrEP,如果发生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525人(86.3%)愿意采用暴露前预防.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贵阳市户籍(OR=3.09,95%CI:1.42~6.73)、在贵阳市居住 7~12 个月(OR=5.12,95%CI:2.25~11.65)和 12个月以上(OR=4.19,95%CI:1.85~9.49),在职(OR=17.05,95%CI:4.14~70.26)、待业或无业(OR=6.29,95%CI:1.18~33.59),最近 1 年检测过 HIV(OR=3.77,95%CI:1.70~8.38),既往使用过 PrEP(OR=15.85,95%CI:5.12~49.11)和知晓PrEP(OR=4.82,95%CI:1.88~12.38)的调查对象使用PrEP的愿意较高.结论 贵阳市接受调查的MSM人群PrEP知晓率较低,PrEP使用意愿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PrEP用药知识宣传措施,进一步提高MSM人群的PrEP知识知晓、对使用PrEP效果的信心和使用意愿,在使用安全套等艾滋病综合防治的前提下推广使用PrEP,降低感染HIV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津市居民碘盐摄入情况与甲状腺癌关系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天津市碘营养与甲状腺癌相关多源异构数据科学评价居民碘盐摄入情况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以循证数据为科学推广碘盐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要求,对天津市7个区的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开展人群碘营养调查,分析水碘、盐碘和食物碘对总膳食碘营养的贡献以及碘盐组与非碘盐组人群尿碘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 3)、游离甲状腺素(FT 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收集2002 - 2020年覆盖天津市全人口的全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中甲状腺癌数据,结合全市各区含碘量≥5 mg/kg盐样占比(≥95%为碘盐高暴露区、< 95%为碘盐低暴露区),分析天津市居民碘盐摄入与甲状腺癌发病或死亡的关系。 结果:共对天津市403例调查对象开展碘营养调查,居民膳食碘来源分布中,盐碘占78.2%(143.72/183.78),食物碘占13.2%(24.25/183.78),水碘占8.6%(15.81/183.78)。碘盐组人群尿碘为100 ~ 299 μg/L的比例高于非碘盐组[55.9%(185/331)比38.9%(28/72), P < 0.05]。碘盐组与非碘盐组血清FT 3、FT 4、T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2002 - 2019年,碘盐高暴露区人群甲状腺癌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低于碘盐低暴露区(均 P < 0.05)。2020年碘盐高暴露区人群甲状腺癌粗死亡率高于碘盐低暴露区( P < 0.05);其余年份碘盐高暴露区与低暴露区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碘盐是天津市居民膳食碘的主要来源,科学食用碘盐不会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病对中老年人跌倒伤害影响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慢性病对我国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以2011年基线调查募集的13 670名≥45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追踪至2018年,其中45~59岁中年人7 443例(54.45%),≥60岁老年人6 227例(45.55%)。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年龄人群慢性病种类、患慢性病数目及与其他暴露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的影响。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未患慢性病的中年人相比,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关节炎使跌倒伤害风险分别增加21%( HR=1.21,95% CI:1.02~1.45)和27%( HR=1.27,95% CI:1.12~1.43);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患肾脏病使跌倒伤害风险增加26%( HR=1.26,95% CI:1.03~1.53)。中老年人群患慢性病数与跌倒伤害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χ2=133.61, P<0.001),且是线性关系;与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好和无跌倒伤害史的非慢性病中老年人相比,女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和有跌倒伤害史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跌倒伤害风险分别增加了64%( HR=1.64,95% CI:1.43~1.89)、66%( HR=1.66,95% CI:1.39~1.99)和158%( HR=2.58,95% CI:2.24~2.97)。 结论:患慢性病数与我国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呈正向线性关系,女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和有跌倒伤害史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是重点干预的高危人群,建议及时将跌倒伤害预防窗口前移至中年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原地区藏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诺莫预测模型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藏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诺莫预测模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和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12月由青海省人民医院组织、兴海县人民医院和同德县人民医院共同参与,对平均海拔约3 000 m的兴海县、同德县≥40岁藏族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眼部常规检查、直接眼底照相和健康宣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高原地区居住时长、每天日照时长、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一般情况。采用 χ2检验筛选有显著差异的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MD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绘制AMD预测诺莫图并对预测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 结果:本次调查实际受检人数为1 223人,检出AMD患者190例,AMD患病率为15.54%。高龄、高原地区居住时长、日照时长、吸烟、高血压、高血脂是AMD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高龄是AMD的高危因素( OR=20.183,95% CI:9.536~29.805, P<0.001),其次是日照时长( OR=3.785,95% CI:1.581~8.721, P<0.001)。诺莫预测模型显示,当评分>150分时,患者可能出现AMD的概率为50%。决策曲线表明,当阈概率>25%时,预测发生AMD的概率与实际AMD发生率一致。 结论:高龄、久居高原地区、长时间日照、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是AMD的危险因素,尤其要注意长时间居住在高原地区并且阳光暴露时间长的高龄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阴性对照法:原理、方法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阴性对照法系基于"阴性对照的实验检测结果必须阴性"的思想而建立,是人群研究多个比较组和关联特异度的进一步扩展。阴性对照不参与待研究的因果假设,但具有与研究假设相同的潜在偏倚结构。阴性对照法可分为阴性暴露对照法、阴性时期对照法和阴性结局对照法,主要用于探测和控制选择偏倚、混杂偏倚和测量偏倚,以补充样本量为辅。合理应用阴性对照法有助于提高试验法和观察法因果推断估计的准确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氯乙烯暴露人群职业健康检查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天津市氯乙烯单体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情况。方法:于2021年12月,通过《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收集天津市7家存在氯乙烯单体危害的企业信息和478名氯乙烯单体作业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定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 ± s表示,用 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中位数[ M( Q1, Q3)]表示,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用构成比(%)描述,χ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氯乙烯单体作业工人个人一般信息、职业史、企业信息与氯乙烯单体作业工人检出异常的关系。 结果:滨海新区氯乙烯单体作业工人异常检出率高于其他区(χ 2=5.20, P=0.023),非制造业氯乙烯单体作业工人异常检出率高于制造业(χ 2=7.74, P=0.005),内资企业氯乙烯单体作业工人异常检出率高外商投资企业(χ 2=22.38, P<0.01),与氯乙烯单体作业工人正常组比较,异常组工人年龄较大、工龄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3.32、-3.54, P=0.001、<0.01)。氯乙烯单体作业工人用人单位在滨海新区,经济类型为内资企业,行业分类为非制造业,年龄大于40岁,工龄大于20年均是工人检出异常的影响因素( OR=1.875,95% CI:1.279~2.749; OR=1.657,95% CI:1.071~2.563; OR=3.562,95% CI:2.057~6.170; OR=2.166,95% CI:1.245~3.768; OR=1.968,95% CI:1.345~2.879;均 P<0.05)。 结论:应重点加强本市内资企业生产环境中氯乙烯单体作业的管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COPD是全球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三大死因之一,且全球COPD患病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我国各省份间COPD患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COPD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之间均存在差异,并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个体方面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BMI、腹部肥胖和身体活动会对COPD的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环境方面,吸烟、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以及职业中的暴露均会导致COP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山东省低温暴露所致死亡风险的季节内差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山东省低温暴露死亡风险的季节内差异。方法:通过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2013—2018年山东省的全人群死亡数据,基本资料主要包括死亡日期、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死亡原因、家庭住址等;通过中国气象数据网同期逐日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日平均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等0.01°×0.01°经纬度的网格坐标数据。将冷季定义为11月至次年2月,其中前两个月为早期冷季,后两个月为晚期冷季,极端低温定义为冷季温度范围中的 P10。利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设计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冷季的温度与死亡的关联以及不同滞后时间下极端低温与死亡的关联,并比较冷季早期(11—12月)与晚期(1月至次年2月)的季节内差异。 结果:2013—2018年山东省冷季四个月温度变化范围为(-17.3~18.6)℃, P10(即极端低温)为-13.7 ℃。冷季早期日均温度为(3.63±4.66)℃,晚期日均温度为(-0.09±3.70)℃;冷季早期日均相对湿度为(63.89±14.75)%,晚期日均相对湿度为(62.27±14.19)%。山东省2013—2018年冷季死亡1 473 300例,其中男性824 601例(55.97%);年龄<65岁者349 824例(23.75%);死于循环系统疾病803 691例(54.55%),死于呼吸系统疾病140 415例(9.53%)。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以冷季最适温度18.6 ℃为参考,冷季4个月极端低温的累积 OR为1.74(95% CI:1.63,1.86);冷季早期和晚期累积 OR分别为1.50(95% CI:1.32,1.71)、2.56(95% CI:2.12,3.09)( P<0.001);滞后效应持续12 d。 结论:山东省冷季的低温暴露所致死亡风险存在季节内差异,冷季晚期高于早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破伤风高风险人群主动免疫制剂使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破伤风仍然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死性疾病。我国已于2012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但外伤后破伤风的疾病负担较重。针对我国外伤后破伤风高发病风险人群做好暴露前主动免疫,对于降低我国外伤后破伤风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破伤风疫苗立场文件以及中国发布的破伤风相关规范、标准,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介绍了国内外破伤风暴露前免疫预防策略、我国破伤风发病高风险人群的界定等内容,并对暴露前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形成了推荐意见,供疾病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氟中毒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氟中毒发病机制复杂,具体机制尚无定论。环境中的有毒物质诱导表观遗传修饰改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新兴领域。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氟化物能诱导多种表观遗传调控的改变,并参与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发展。本文对目前在细胞培养、动物模型和人群研究中氟化物暴露与表现遗传修饰机制相关重要发现进行综述,重点从DNA甲基化、组蛋白翻译后修饰、非编码RNAs以及基因组印记等表观遗传调控模式探讨氟中毒发病机制,以期为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