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价依折麦布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生物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用单中心、随机、开放、双周期交叉、单剂量设计.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试者被随机分为空腹给药组和餐后给药组,每周期单次口服依折麦布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0 mg.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检测游离依折麦布和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血药浓度,用WinNonlin7.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2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同时记录所有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单次空腹给药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18.79±35.30)和(180.79±51.78)nmol·mL-1;Tmax分别为 1.40 和 1.04 h;t1/2 分别为(15.33±5.57)和(17.38±7.24)h;AUC0-1 分别为(1 523.90±371.21)和(1 690.99±553.40)nmol·mL-1·h;AUC0-∞ 分别为(1 608.70±441.28)和(1 807.15±630.00)nmol·mL-1·h.单次餐后给药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269.18±82.94)和(273.93±87.78)nmol·mL-1;Tmax分别为 1.15 和 1.08 h;t1/2 分别为(22.53±16.33)和(16.02±5.84)h;AUC0-t分别为(1 463.37±366.03)和(1 263.96±271.01)nmol·mL-1·h;AUC0-∞ 分别为(1 639.01±466.53)和(1 349.97±281.39)nmol·mL-1·h.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空腹状态下除游离依折麦布和总依折麦布的Cmax低于生物等效下限范围外,其余参数经对数转换后的几何均值比的90%CI均在生物等效的范围内.餐后状态下游离依折麦布、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及总依折麦布的Cmax在等效范围内,其余参数的90%CI均未在生物等效性的等效范围内.结论 本次试验暂不能判断依折麦布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需进一步开展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非囊肿型先天性梨状窝瘘的诊断及内镜微创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儿童非囊肿型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的诊断和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2年5月该院收治的76例非囊肿型CPSF患儿的临床资料,行喉镜、颈部彩超、食道钡餐、颈部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于全身麻醉支撑喉镜引导下,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果 喉镜下可见梨状窝处内瘘口,影像学检查可见瘘管与咽部相通;术后发生暂时性声者嘶哑3例,乳牙脱落3例;术后随访12~40个月,46例初治患儿复发1例,30例非初治患儿复发1例,再次行内镜下低温等离子烧灼,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CPSF症状无特异性,内镜下发现内瘘口是诊断的金标准,超声可作为初筛手段,食道钡餐联合CT检查可提高诊断率,MRI可作为辅助诊断;支撑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具有安全、微创、美观、便捷和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可作为儿童非囊肿型CPSF治疗的首选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标准餐、平板运动试验对健康人体表胃肠电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标准餐、平板运动试验对健康人体表胃肠电图的影响,为胃肠电图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方法:于2021年1月至6月招募100名无症状健康志愿者分别在空腹、标准餐和平板运动后进行体表胃肠电描记。受试者空腹8 h以上,在胃体、胃小弯、胃大弯、胃窦、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体表投影位置放置电极。受试者平卧待安静、呼吸平稳后进行胃肠电采集,记录6 min空腹胃肠电图;进食标准餐(面包100 g,牛奶250 mL)后平卧5~10 min,记录6 min餐后胃肠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后平卧5~10 min,记录6 min平板运动后胃肠电图。比较3个时间点的胃肠电波形平均频率和幅值,以及胃肠电节律紊乱百分比、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等。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进行胃动力分层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 t检验、Pearson卡方检验、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 结果:标准餐后胃电的波形平均频率与空腹时比较无改变;波形平均幅值较空腹时显著增高,在胃小弯[(148.5±8.7) μV比(113.2±5.0) μV]、胃大弯[(176.3±11.3) μV比(126.1±7.3) μV]和胃窦[(161.8±10.6) μV比(117.6±4.9) 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63、4.63、3.99,均 P<0.001);胃电节律和稳定性无明显改变。标准餐后肠电波形平均频率较空腹时下降,在升结肠[(10.8±0.2)次/min比(11.5±0.2)次/min]、横结肠[(10.5±0.2)次/min比(11.2±1.6)次/min]、降结肠[(10.9±0.2)次/min比(11.7±0.2)次/min]、直肠[(11.1±0.2)次/min比(11.8±0.2)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2、4.55、4.39、3.98,均 P<0.001);肠电波形平均幅值较空腹时增高,在升结肠[(129.8±6.1) μV比(110.9±6.4)μV]、横结肠[(119.6±4.1) μV比(101.3±4.7) μV]、直肠[(124.1±4.6) μV比(106.2±5.7) 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62、3.76、3.16, P=0.010、<0.001、=0.002);肠电节律紊乱导联总数增多[398条比389条(总导联数均为400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31, P=0.026)。平板运动后胃窦导联波形平均频率较标准餐后增高[(3.4±0.4)次/min比(3.3±0.3)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5, P=0.016);波形平均幅值较标准餐后增高,在胃体[(160.2±8.6) μV比(133.9±6.4) μV]、胃小弯[(178.1±10.0) μV比(148.5±8.7)μV]、胃窦[(202.5±10.2) μV比(161.8±10.6) 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30、2.35、2.48, P=0.024、0.021、0.015);胃电节律和稳定性改变,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异常导联数增多[25条比1条(总导联数为400条), χ2=22.90, P<0.001]。平板运动后肠电波形平均频率较标准餐后无明显改变;肠电波形平均幅值较标准餐后增高,在升结肠[(171.2±8.4) μV比(129.8±6.1) μV]、横结肠[(166.1±7.7) μV比(119.6±4.1) μV]、降结肠[(147.2±7.2) μV比(121.1±4.9) μV]、直肠[(149.6±7.3) μV比(124.1±4.6) 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51、5.49、3.09、2.83, P=0.001、<0.001、=0.003、=0.006);肠电节律与稳定性受到影响,肠电慢波频率不稳定系数异常导联数增多[10条比3条(总导联数均为400条), χ2=4.04, P=0.040]。性别与标准餐后、平板运动后胃电波形平均频率及空腹、标准餐后胃电平均幅值相关( r=0.242、-0.272、0.286、0.242, P=0.015、0.006、0.004、0.015),与空腹、标准餐后肠电波形平均幅值相关( r=0.225、0.460, P=0.024、<0.001);年龄仅与空腹时胃电波形平均频率相关( r=-0.214, P=0.033);体重指数与空腹、标准餐后、平板运动后的胃电波形平均幅值均相关( r=-0.347、-0.260、-0.211, P<0.001、=0.009、=0.036),与平板运动后的胃电波形平均频率亦相关( r=0.242, P=0.016),与空腹、标准餐后的肠电波形平均幅值和频率均相关( r=-0.261、-0.296,-0.400、-0.286, P=0.009、0.003,<0.001、=0.003)。在女性、体重指数<24 kg/m 2的健康志愿者中,标准餐后胃动力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P=0.022、0.024)。 结论:标准餐和平板运动试验对胃肠电的活动均有影响,运动较进餐引起更多胃肠电活动改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转换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1例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采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取得显著改善的诊疗过程。患者为75岁男性,门诊以“糖尿病足”收住入院。入院后启用胰岛素泵强化降糖治疗。动态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监测情况,逐步调整胰岛素泵基础量及餐时量,患者血糖控制较前改善,联合餐前口服阿卡波糖(100 mg,3次/d)降低餐后血糖水平,监测空腹血糖维持在4.0~6.0 mmol/L,餐后2 h血糖维持在6.0~8.0 mmol/L,过渡为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午餐前10 U皮下注射联合阿卡波糖(100 mg,3次/d)降糖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同时给予糖尿病足系统治疗,包括抗感染、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斑、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纠正骨质疏松、左足创面清创换药等,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左足创面愈合达出院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锐舒霖 ?30和诺和锐 ?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阳性药物对照Ⅲ期临床研究。纳入2018年10月10日至2021年1月5日来自国内35家研究中心口服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3∶1的比例根据区组随机方法分配至锐舒霖 ?30组和诺和锐 ?30组。治疗24周后,比较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后2 h静脉血糖(2hPG)的变化,以及低血糖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有效性指标分析采用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安全性指标分析采用安全性数据集。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588例,完全符合方案病例528例(锐舒霖 ?30组395例,诺和锐 ?30组133例),全分析集和安全性数据集583例(锐舒霖 ?30组439例,诺和锐 ?30组144例),符合方案集515例(锐舒霖 ?30组386例,诺和锐 ?30组129例)。经过24周治疗后,锐舒霖 ?30组和诺和锐 ?30组的HbA 1c分别下降1.73%±1.27%和1.77%±1.40%,FPG分别下降(2.34±2.69)和(2.68±2.84)mmol/L,2hPG分别下降(4.37±4.59)和(4.81±4.43)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4周时,锐舒霖 ?30组和诺和锐 ?30组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74.3%(326/439)和68.1%(98/144)]、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8.1%(299/439)和66.7%(96/144)]与门冬胰岛素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1.9%(228/439)和50.7%(73/144)]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锐舒霖 ?30和诺和锐 ?30控制血糖的总体疗效相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江西省成人脂质蓄积指数与糖代谢异常患病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江西省成人脂质蓄积指数(LAP)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于2018年3至7月在江西省14个城镇社区居委会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入选18岁及以上受试者4 790名,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人口统计学、受试者特征、疾病药物史、生活方式及心理情况等)、体格检查[测量计算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体质指数(BMI)、腰高比(WHtR)、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值]和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LAP水平(四分位数分组)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关系。 结果:糖耐量正常组2 996名,糖尿病前期组1 097例,糖尿病组697例。3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收缩压、舒张压、BMI、腰围、LAP、VAI、FPG、2hPG、TC、TG、LDL-C随糖代谢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而HDL-C降低( P均<0.05)。根据LAP四分位数分为Q1组(LAP<16.52)1 196例,Q2组(16.52≤LAP<29.52)1 198例,Q3组(29.52≤LAP<50.22)1 195例及Q4组(LAP≥50.22)组1 201例。随着LAP水平的增高,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在校正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糖尿病家族史、家庭收入、吸烟史、饮酒史、运动情况、血压及BMI后,以低LAP水平组(Q1)为参照,最高LAP水平组(Q4)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优势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2.94(2.26~3.83)和5.00(3.58~6.97)。 结论:LAP与血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LAP值越大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病风险越高,对糖代谢异常的预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非空腹血清甘油三酯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建立适合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非空腹状态餐后4 h血清甘油三酯(TG)的参考区间,为餐后血脂代谢异常的判断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0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健康体检中老年人369名,受试者禁食12 h后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液标本,随后进食符合本地膳食习惯的标准早餐,并于进食后4 h再次采集静脉血液标本。使用AU582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餐后4 h的血清TG水平。不同年龄和性别组之间餐后TG的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餐后与空腹TG之间的对比采用两个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依照CLSI EP28-A3c文件的相关要求采用非参数方法计算95%置信区间,以P2.5,P97.5表示参考区间。结果: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45~59岁和≥60岁两组餐后4 h TG中位数分别为1.65(1.25,2.13)mmol/L和1.58(1.25,2.00)mmol/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040, P>0.05);餐后4 h TG水平在45~59岁组的男性1.69(1.22,2.31)mmol/L和女性1.63(1.26,2.12)mmol/L间无统计学差异( Z=-0.179, P>0.05),在≥60岁组的男性1.64(1.22,2.06)mmol/L和女性1.53(1.28,1.99)mmol/L间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256, P>0.05);与空腹TG中位数1.05(0.87,1.29)mmol/L对比,餐后4 h血清TG中位数1.61(1.25,2.09)mmol/L明显升高( Z=-16.449, P<0.01),餐后-餐前差值中位数为0.52(0.30, 0.85)mmol/L;餐后4 h血清TG的参考值区间为0.82~3.02 mmol/L。 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北京部分社区健康中老年人群餐后4 h血清甘油三酯的参考值区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各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真性球麻痹治疗组(简称真治组)、真性球麻痹对照组(简称真对组)、假性球麻痹治疗组(简称假治组)、假性球麻痹对照组(简称假对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动作训练(每日2次)、发音训练(发a、yi、wu音,每次每个音节发音5次)、吸舌器训练(10~20次/组,3组/日)、电动牙刷按摩(一日三餐前各1次,每次15 min)、Voca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IS200型智能刺激器(四川省智能电子实业公司)行tDCS治疗(每次20 min,1次/日,6次/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假刺激治疗(仅最初30 s内给予tDCS刺激,30 s后停止电流,1次/日,6次/周),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对各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和分析比较。结果:①无论是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或是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治疗后,各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②治疗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1),且治疗组的FO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FOI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亦有明显改善( 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治疗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的SS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1),且治疗组SS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真性球麻痹吞咽障碍2组患者SSA评分均有下降( P<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tDCS联合基本吞咽康复训练有助于真、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恢复,尤其对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更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亚市中医药膳食疗发展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海南中医药膳食疗的发展现状。设计调查问卷,从调查对象对药膳食疗的认知程度、药膳食疗消费市场的发展现状2个方面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363份,有效问卷363份,有效回收率为80.67%。调查对象中,49.59%(180/363)明确了解药膳,43.80%(159/363)认可药膳食疗,半数以上使用药膳的目的是补气补血和美容减肥;选择药膳食疗中,44.63%(162/363)的调查对象看重疗效,31.40%(114/363)的调查对象看重口味;药膳食疗人均消费160元以内接受程度较高。调研还发现,药膳餐厅的口碑是消费者选择就餐的重要因素。同时,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应对药膳食疗服务与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政府部门采用国际标准加强对药膳食疗产业链的管控,并利用海南当地特色文化建设药膳餐厅,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人餐后不适综合征的治疗: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米曲菌胰酶片治疗老年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与促胃肠动力药物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老年PDS患者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分为3组,莫沙必利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d,餐前服用,疗程2周),米曲菌胰酶片组采用米曲菌胰酶片治疗(244 mg/次,3次/d,餐中或餐后服用,疗程2周),联合治疗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和米曲菌胰酶片治疗(用法用量同前,疗程2周)。采用改良的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SI)评分标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停药4周后,对患者进行NDSI评分、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同时进行疗效分析和药物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全国16家三级甲等医院参加本研究,共有323例患者入组,其中,莫沙必利组105例,米曲菌胰酶片组109例,联合治疗组109例。研究对象中,男148例(45.8%),女175例(54.2%),年龄60~100(71.4±9.0)岁;3组的基线特征无差异。治疗后,3组的NDSI评分均明显下降( P<0.001);不论是米曲菌胰酶片组还是联合治疗组,治疗1周、2周的NDSI评分与莫沙必利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在治疗后均下降( P<0.001),其中联合治疗组的评分下降最明显;米曲菌胰酶片组第1周和第2周的不适强度评分和PDS评分均低于莫沙必利组[不适强度评分:第1周,4.0(2.8,8.0)分比6.0(3.0,10.0)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6.0)分; P值均<0.05。PDS评分:第1周,6.0(3.0,9.0)分比7.0(3.5,10.5)分;第2周,3.0(0.0,5.0)分比4.0(2.0,7.0)分; P值均<0.05]。莫沙必利组、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治疗1周时的总有效率均超过15.0%,治疗2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55.2%、68.8%和73.4%,其中米曲菌胰酶片组和联合治疗组的2周总有效率均高于莫沙必利组( P=0.041和 P=0.006)。停药后,莫沙必利组的复发率最高(9.5%),显著高于米曲菌胰酶片组(1.8%, P<0.05)和联合治疗组(1.8%, P<0.05)。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米曲菌胰酶片可以安全、有效改善老年人PDS症状,其治疗老年人PDS的效果与莫沙必利相近,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米曲菌胰酶片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人PDS的效果优于单用一种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