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携带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患者心理韧性成长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携带埋藏式心脏起搏器(pacemakers,PM)患者出院后的心理韧性体验,深度探究其感受变化过程.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10月-2022年5月选取我院起搏器随访门诊的11例携带PM患者,采用现象学研究法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借助NVivo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共经历2个时期,各时期分别提炼出5个主题:植入第1个月的心理韧性建立危机期(无奈、强烈的不确定感、心理机能调节失衡、自我形象受损、渴求康复锻炼的指导).植入第6个月的心理韧性调控期(调整与适应变化,接纳现状;重塑认知;生活态度的调节;延续护理服务及医疗技术的空缺;渴望获取疾病管理信息).结论建议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心理韧性特点,分类制定携带PM患者的术后管理方案,重视植入初期心理韧性建设的影响因素,注重患者心理发展形势,强化术后患者的信息与情感支持,持续关注术后调控期康复患者的心理韧性,发挥其带动同伴患者的优势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P300的酒精渴求相关脑电特征及溯源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酒精视觉线索反应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特征及其与主观渴求关系,并寻找渴求相关脑电源活动脑区。方法:招募20例男性酒依赖住院患者(酒依赖组)和18名健康男性(对照组)进行含酒精线索的Oddball范式ERPs检测,以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方法(standardized low-resolution brai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sLORETA)进行ERPs-P300溯源定位。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enn Alcohol Craving Scale,PACS)评估主观渴求程度。2组ERPs数据差异分析采用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脑电溯源差异分析采用置换检验,脑电数据与饮酒特征及量表评分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酒依赖组相比对照组在观看酒精线索图片的P300峰潜伏期延长( F=9.32, P=0.004)、Fz、Cz处波幅增高( F=20.59、14.74,均 P<0.01),P300溯源分析显示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皮质激活增强( P<0.01)。酒依赖组酒精线索图片相比水果图片诱发的P300峰潜伏期延长( F=33.82, P<0.01),Fz、Cz处波幅增高( F=12.56, P=0.001; F=10.92, P=0.002),P300溯源分析显示左侧岛叶、右侧海马旁回皮质激活增强( P<0.01)。酒精线索图片P300波幅与VAS、PACS评分呈正相关( r s=0.590, P=0.048; r s=0.780, P<0.01)。 结论:视觉酒精线索诱发的ERPs可能有助于客观评估酒依赖患者渴求相关心理,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左侧岛叶、右侧海马旁回脑区可能与酒精渴求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ICU患者早期活动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ICU患者早期活动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Elsevier、OVID、CINAHL、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ICU患者对进行早期活动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采用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提炼出37个结果、归纳成9个新类别、综合为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早期活动必要性感知及获益、早期活动阻碍因素、对支持系统的渴求。结论:早期活动在ICU患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患者在进行早期活动中面临着许多障碍,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构建以患者安全为核心的ICU患者早期活动方案,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与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于1898年由Codivila首创,因其脏器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困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高,起初并不被认可。手术疗效的落差和患者治疗的渴求,促使医疗技术人员对手术不断改进。如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已成为治疗胰头部及壶腹周围肿瘤的常规术式,近远期疗效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回顾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过程,并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前景作一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注意偏向训练对康复期男性酒依赖患者注意偏向、心理渴求及复饮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注意偏向训练对康复期酒依赖患者注意偏向、心理渴求及复饮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90名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将酒精线索图片与中性图片按1∶1比例导入E-Prime软件,采用点探测范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8次有注意偏向训练及无注意偏向训练,每次训练后软件自动记录对线索图与中性图的反应时及正确率,并在干预前(T0)、干预4次后(T4)和干预8次后(T8)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测评酒精心理渴求评分及干预结束后1个月随访复饮情况。使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χ2检验、 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反应时、正确率、心理渴求进行组别及组内比较。 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线索图反应时、线索图正确率、心理渴求得分中均存在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 F=5.218,6.939,147.14,均 P<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线索图反应时、线索图正确率、心理渴求得分在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T4、T8时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性图反应时仅在T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内两两比较显示,干预组在线索图反应时呈下降趋势,T4、T8均小于T0(均 P<0.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组在线索图正确率呈上升趋势,T4、T8均高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及对照组在心理渴求得分上均呈下降趋势,T4、T8均小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但对照组T4与T8之间维持不变( P>0.05)。干预结束后1个月时,干预组与对照组复饮率的差异处于边缘显著(11. 10%,26. 70%, P=0.059),干预组累计戒酒天数长于对照组[(28.33±4.99 )d,(26. 47±6.66)d, P=0.010]。 结论:注意偏向训练可改善康复期酒依赖患者心理渴求及注意偏向,干预后1个月时的复饮率有一定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的体验与感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体验与感知,为改善及提升阿尔茨海默患者及其家庭照顾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提供资料基础。方法:以解释构建主义为哲学基础,以现象学为理论指导,通过便利目的抽样,结合滚雪球方式选取27名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运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联合合众法分析、总结访谈资料。结果: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顾体验与感知包括8个主题:冲击感与落差感,矛盾痛苦中的挣扎,过山车的心情起伏,五无感,渴求更多的支持,丰富充实了生活,自我价值与意义的实现与觉知,自我成长与自我认识,其下含有不等副主题。结论:阿尔茨海默患者家庭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消极体验与积极体验并存,干预者在干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照顾者的积极体验与感知并发挥其正向力量,改善照顾者的心身现状,最终提升照顾者与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甲基苯丙胺使用者成瘾行为发展阶段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根据成瘾行为的发展过程对甲基苯丙胺使用者进行阶段划分,探讨不同阶段使用者的特点,为制订有针对性的临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某强制隔离戒毒所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男性甲基苯丙胺使用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入所1周内完成临床诊断、访谈及问卷评估,研究对象按成瘾行为的阶段特征进行区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Barrett冲动量表(Barre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CogState量表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与成瘾行为发展相关的因素。结果:(1)强迫性用药组在累计使用时长[24(8,48)月,12(4,24)月,22(10,36)月]、用药剂量[(6.6±3.8)片,(2.8±1.4)片,(4.5±3.4)片]、渴求感评分[1.0(0,5.0)分,0(0,1.0)分,1.0(0,3.0)分]都高于其它两组( P<0.05),且有更多既往使用海洛因的经历[20.4%,9.8%,14.8%, P<0.05];规律性用药组则较其它两组有更多的戒毒次数[1(1,3)次,1(0,1)次,1(1,2)次, P<0.05]。强迫性用药组Barrett冲动量表总评分[(42.8±13.3)分,(34.5±13.6)分,(36.1±14.9)分]及各维度的评分[行动冲动:(37.5±15.8)分,(27.8±13.4)分,(29.2±17.8)分;认知冲动:(43.2±18.0)分,(39.4±17.0)分,(37.2±18.1)分;非计划冲动:(47.2±19.8)分,(38.8±18.7)分,(40.7±20.8)分]都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组( P<0.05);而在认知评估中强迫性用药组ISL和SEC两个模块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其它两组[(16.50±4.87)分,(19.30±4.78)分,(18.33±4.91)分;(0.76±0.21)分,(0.89±0.22)分,(0.81±0.21)分; 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基苯丙胺累计使用时长( β=0.022, OR=1.022,95% CI:1.003~1.042)、用药剂量( β=0.625, OR=1.869,95% CI:1.196~2.921)、渴求感( β=0.194, OR=1.214,95% CI:1.002~1.215)、Barrett总分( β=0.036, OR=1.037,95% CI:1.013~1.061)、非计划冲动评分( β=0.040, OR=1.041,95% CI:1.004~1.038)、行动冲动( β=0.033, OR=1.214, 95% CI:1.001~1.068)对成瘾的阶段性分组有影响。 结论:甲基苯丙胺成瘾行为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处于不同阶段的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在物质使用、冲动性高低、认知功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成瘾行为的发展与物质使用的时间、剂量相关,也与使用者的人格冲动性相关,且发展到强迫性用药的患者认知功能较其它两个阶段的受损明显。要动态识别甲基苯丙胺使用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干预措施,尽可能阻断成瘾的进程,以达到减少伤害的目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温暖:在"碰手"中传递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乍暖还寒的午夜,120呼啸而至,19岁小姑娘被急匆匆地送至急诊。"眉眼间散发着忧郁的气息,想必是抑郁自杀。"急诊"老手"王大夫心想。一问果然是因抑郁症基础上药物中毒而来,吞服了大量的镇静催眠类药物(劳拉西泮、酒石酸唑吡坦片和艾司唑仑)。幸运的是,小姑娘神志尚清楚,生命体征也还平稳,对症处理后不会有生命危险,但仍需要留院观察。可疫情期间抢救室封闭管理,不允许家属陪伴,小姑娘满是抗拒,拒绝治疗。但家属的担忧和病情的需要,她不得不留在抢救室继续治疗。孤单一人躺在急救小蓝床上输液,小姑娘满腹委屈。医生俯身询问有何不舒服,回答道"我想见一下家人,拉一下他们的手"。其实,疫情之前这本是一个随时可以满足的小小要求,然而疫情之下,抢救室紧闭的大门隔断了患者想要家人陪伴的渴求。医生柔声告诉她目前疫情期间封闭管理不允许家属陪伴,如果你信任我可以由我来代你,传递给你的家人。说完,她眼神逐渐平和,缓缓地从被子里抽出冰凉的手指碰了碰医生的手。"要加油呀!"医生说。她点了点头,重新燃起了希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接受与实现疗法联合抗抑郁药对游戏障碍患者网瘾程度及抑郁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接受与实现疗法(ACT)联合抗抑郁药对游戏障碍患者网瘾程度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秦皇岛市九龙山医院的门诊及住院部中符合DSM-5中"网络游戏障碍"诊断的14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药物组、联合疗法组,每组各71例。单纯药物组给予抗抑郁药物依他普仑治疗,联合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ACT干预。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CIAS-R)、视觉模拟量表(V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对患者进行评估,通过HAMD、HAMA量表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VAS、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后VAS、SCL-90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联合疗法组治疗后VAS、SCL-90评分均低于单纯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前CIAS-R、BIS-11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后CIAS-R、BIS-11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联合疗法组治疗后CIAS-R、BIS-11评分均低于单纯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前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联合疗法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低于单纯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ACT联合抗抑郁药治疗游戏障碍,可减轻患者网络渴求程度、网络成瘾程度,并缓解患者冲动性,改善焦虑、抑郁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rTMS联合CBT治疗对酒依赖患者饮酒渴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ies,CBT)对酒依赖患者的饮酒渴求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纳入酒依赖患者150例。对入组者进行计算机算法自动随机分配,分为rTMS治疗组(rTMS+假CBT, n=41)、CBT治疗组(CBT+假rTMS, n=34)、rTMS+CBT治疗组( n=36)和对照组(假rTMS+假CBT, n=39)。在基线期(治疗前,W0)与治疗2周(W2)、8周(W8)、12周(W12)、24周(W24),分别采用饮酒问卷(alcohol dependence scale,ADS)评估患者酒精依赖程度;强制饮酒量表(obsessive compulsive drinking scale,OCDS)评估患者饮酒渴求程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简单效应分析比较4组的ADS、OCDS、MoCA量表评分差异。 结果:(1)四组患者分别在W0、W12、W24进行ADS量表的评估,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 F=1.279, P=0.279)和组别主效应不显著( F=0.882, P=0.454),时间主效应显著( F=12.925, P<0.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rTMS+CBT组在随访第24周时,ADS量表评分低于基线期[(14.48±5.70)分,(10.00±6.51)分]( P=0.01)。(2)四组受试者分别在W0、W2、W8、W12、W24进行OCDS量表的评估,组别×时间交互作用显著( F=2.015, P=0.042);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rTMS组、rTMS+CBT组在各随访时间节点,OCDS量表评分均低于基线期(均 P<0.05)。(3)四组受试者分别在W0、W8、W12、W24进行MoCA量表的评估,组别×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F=1.660, P=0.106),组别主效应及时间主效应均显著( F=2.964, P=0.038; F=14.239, P<0.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CBT组在第24周时,MoCA量表评分高于基线期[(21.73±5.81)分,(24.60±3.98)分]( P=0.029);rTMS+CBT组在第24周时,MoCA量表评分高于第8周时[(23.50±6.01)分,(25.95±2.87)分]( P=0.006);在随访第12周时,rTMS组MoC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22.08±6.64)分,(26.64±2.46)分]( P=0.009)。 结论:rTMS联合CBT治疗能改善酒依赖患者饮酒渴求及认知功能,且有较好的长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