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硝基取代的芳香卤代烃在低共熔溶剂中的二甲氨基化反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利用卤代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在芳环中引入二甲氨基,探讨反应条件对硝基取代的芳香卤代烃胺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 2-溴-1-氟-4-硝基苯作为模型探究最佳反应条件,并用不同位置、不同卤原子取代的硝基苯探究反应底物的范围.结果 反应最佳反应条件为使用 1.00 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DMF)为胺化剂,1.5 倍当量KOH提供碱性环境,5.00 mL的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氯化胆碱∶甘油=1∶2)为溶剂,在80℃下反应24 h.在底物范围扩展中有效得到一系列 4-二甲氨基硝基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经 1H-NMR、13C-NMR确证其结构.结论 DMF在DESs中可以有效充当二甲氨基化试剂,DESs溶剂选择性提高硝基对位上的卤原子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且不活化邻位卤原子,在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下反应,最高产率可达 84%.这种特殊的区域选择性是其他溶剂中不具备的优势,同时该方法具有绿色环保、简单方便、产率适中的特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罗库溴铵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罗库溴铵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择期拟在全麻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年龄50~8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30 kg/cm 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30):生理盐水组(S组)、罗库溴铵0.6 mg/kg组(RL组)和罗库溴铵1.2 mg/kg组(RH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和罗库溴铵0.6 mg/kg(RL组)或1.2 mg/kg(RH组)或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行麻醉诱导,喉罩置入术后行机械通气,维持P ETCO 2 35~45 mmHg。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吸入1%七氟烷,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行麻醉维持,术中熵指数40~60。术后采用舒芬太尼行PCIA,维持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00 mg。于止血带充气60 min时取术侧切口边缘股内侧肌肌肉,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骨骼肌抗肌萎缩蛋白表达;分别于止血带充气即刻、充气60 min和放气后5、30 min时采集动脉血样,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MDA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和氟比洛芬酯用量。记录止血带反应和麻醉恢复期肌松残余的发生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48 h时测量大腿围,计算术后与术前的差值;记录术后早期(3 d)和远期(3个月)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和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S组比较,RH组骨骼肌抗肌萎缩蛋白表达上调,止血带放气后30 min时血清MDA浓度降低,术后24和48 h时大腿围差值减小,RH组和RL组术后3 d和3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增加,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缩短( P<0.05)。与RL组比较,RH组术后3 d和3个月时膝关节活动度增加,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缩短( P<0.05)。3组止血带反应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用量、术后早期和远期止血带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麻醉恢复期均未见肌松残余发生。 结论:罗库溴铵1.2 mg/kg可减轻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MPK信号通道调节自噬和线粒体稳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生物中且进化上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调控细胞能量代谢方面,AMPK作为能量代谢激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机体处于低能量状态时,AMPK对细胞内腺嘌呤核苷酸水平的变化作出反应,与一磷酸腺苷(AMP)或二磷酸腺苷(ADP)结合后被激活。激活的AMPK可调控各种代谢过程,包括脂质、葡萄糖代谢和细胞自噬。AMPK可通过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失调51样激酶1(ULK1)和Ⅲ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空泡分选蛋白34(PIK3C3-VPS34)复合物中的自噬相关蛋白直接促进细胞自噬;也可通过调节叉头框蛋白O3(FOXO3)、溶酶体功能的转录因子EB(TFEB)和溴结构域蛋白4(BRD4)等转录因子下游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间接促进细胞自噬;还可调节线粒体自噬,诱导受损的线粒体分裂,促进自噬反应向受损线粒体转移。AMPK另一个功能是调控线粒体健康,可通过刺激线粒体生物发生参与并调控线粒体内稳态的各个方面。本综述讨论了AMPK信号通道作为细胞响应能量应激和调控线粒体的中心,对线粒体生物学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控作用,重点介绍了AMPK在调节细胞自噬和线粒体自噬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调控线粒体稳态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溴丙烷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炎性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采用1-溴丙烷(1-bromopropane,1-BP)诱导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探讨神经炎性反应在1-BP致中枢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方法:60只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1-BP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组(PDTC组)和PDTC+1-BP组,每组15只。1-BP组和1-BP+PDTC组大鼠灌胃800 mg/kg的1-BP,Control组和PDTC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玉米油,1次/d,连续灌胃12 d;PDTC组和PDTC+1-BP组在灌胃30 min后腹腔注射100 mg/kg的PDTC,Control组和1-BP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干预12 d。实验第7~12天每组随机取10只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神经行为学指标,定位航行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空间探索实验评价大鼠对空间位置的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10只大鼠处死,分离大脑前额叶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激活情况,qRT-PCR检测TNF-α及IL-1β mRNA水平;每组剩余5只大鼠经体内灌注固定后,取大脑制作冷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胶质细胞激活及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SPSS 20.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游泳总距离和逃避潜伏期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穿越平台次数及其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rkey’s检验。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显示,各组大鼠游泳总距离的组别和训练时间交互作用显著( F=3.762, 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1-BP组大鼠第1~4天的游泳总距离均长于Control组(均 P<0.05),而PDTC+1-BP组大鼠第1~4天的游泳总距离均短于1-BP组(均 P<0.05)。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的组别和训练时间交互作用显著( F=6.541, P<0.01)。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与正常Control组相比,1-BP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在第1~4天均长于Control组(均 P<0.05),而PDTC+1-BP组的逃避潜伏期在第1~4天均短于1-BP组(均 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四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5.333, P<0.01)。1-BP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1.08±0.29)次]低于Control组[(3.35±0.05)次]( P<0.01)。PDTC+1-BP组大鼠的穿越平台次数[(1.95±0.26)次]则高于1-BP组( P<0.01)。四组大鼠脑组织NF-κB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0.865,23.877,均 P<0.01)。1-BP组大鼠细胞质与细胞核中NF-κB表达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细胞质:(177.3±32.1)%,(100.0±8.4)%, P<0.01;细胞核:(173.2±27.1)%,(100.0±8.4)%, P<0.01]。而1-BP+PDTC组细胞质与细胞核中的NF-κB表达水平则均低于1-BP组[细胞质:(148.7±22.0)%,(177.3±32.1)%, P<0.01;细胞核:(149.7±18.8)%,(173.2±27.1)%, P<0.01]。qRT-PCR结果显示,四组大鼠前额叶皮质TNF-α及IL-1β的mRNA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7.464,17.382,均 P<0.01)。1-BP组大鼠TNF-α及IL-1β mRNA水平均高于Control组(均 P<0.05),PDTC+1-BP组TNF-α及IL-1β mRNA水平均低于1-BP组(均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1-BP组大鼠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加[小胶质细胞:(158.30±9.68)个,(110.20±16.30)个, P<0.05;星形胶质细胞:(122.76±4.35),(80.24±6.96), P<0.05],形态上也表现为激活状态,神经元尼氏体着色浅、数量减少;PDTC+1-BP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均低于1-BP组[小胶质细胞:(131.70±14.67)个,(158.30±9.68)个, P<0.05;星形胶质细胞:(101.54±4.55)个,(122.76±4.35)个, P<0.05],神经元尼氏体着色明显加深。 结论: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介导1-BP中枢神经毒性的关键机制,PDTC干预明显减轻1-BP染毒大鼠神经炎性反应及改善行为学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 18F-氟丁酸作为PET/CT显像剂可行性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设计合成 18F标记的新型短链脂肪酸代谢型显像剂2- 18F-氟丁酸(2- 18F-FBA),对其作为肿瘤PET/CT显像剂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前体2-溴丁酸甲酯通过 18F-亲核取代反应实现放射性标记,中间体2- 18F-氟丁酸甲酯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收集时间在16~18 min的中间体,20 mL纯水稀释后过C18柱,并用10 mL纯水冲洗,吹干,此时中间体被吸附,使用1 mL NaOH溶液水解,得到2- 18F-FBA。目测产品的澄清度,测定pH值,检测放射化学纯度和稳定性。经美国癌症研究所健康小鼠尾静脉注射2- 18F-FBA (0.2 mL,7 MBq),检测2- 18F-FBA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S180肉瘤荷瘤小鼠行micro-PET/CT显像,并进行图像分析和计算SUV max。各组织器官不同时间点生物学分布的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 结果:2- 18F-FBA的合成时间约为40 min,放射化学产率为(40±5)%(经时间校正),放射化学纯度>98%。产品溶液澄清无颗粒,pH值为7.2,体内外的稳定性良好。体内生物学分布的结果显示,注射2- 18F-FBA 5 min后,小鼠肝脏、心脏以及肺的放射性摄取较高,脑组织在各个时间点摄取均较低,代谢60 min后各脏器放射性摄取趋于稳定,骨骼的放射性摄取率随时间的延长均较低,但5 min与30、90 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t=1.532、1.104,均 P>0.05)。S180肉瘤荷瘤小鼠micro-PET/CT图像显示,注射2- 18F-FBA 30 min后肿瘤处放射性摄取较高,而此时周围组织脏器摄取较低,60 min后肿瘤摄取达到最大值,SUV max=1.90±0.03,但肝脏以及肠道等腹腔脏器亦有放射性摄取。 结论:2- 18F-FBA的合成操作简便,合成时间短,放射化学产率较高,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型脂肪酸代谢型显像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肠道菌群-LPS/TLR4通路探讨野菊花提取物对"过食膏粱厚味"致高尿酸血症大鼠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野菊花提取物(Chrysanthemi Indici Flos extract,CYM.E)对"过食膏粱厚味"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 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别嘌醇10mg?kg-1组,苯溴马隆5 mg?kg-1组,CYM.E 15、30、60、90 mg?kg-1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灌胃脂肪乳剂,建立拟人"过食膏粱厚味"致HUA大鼠模型.实验期间测定血 清尿酸(uric acid,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血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测定小肠中TNF-α、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m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中TLR4蛋白表达;应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肠道菌群进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分类,选择合适的OTU进行结构分析、LEfSe差异贡献分析等.[结果]CYM.E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UA、TC、LDL-c、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血浆LPS水平;同时显著下调小肠组织TNF-α mRNA、TLR4 mRNA表达和TLR4蛋白表达,改善肠道的微炎症状态;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丰度与种类,降低拟杆菌、大肠杆菌的丰度与种类.[结论]CYM.E具有降低血清UA水平、调节血脂、减低炎症损伤、减少LPS释放等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死亡受体信号通路在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致大鼠肝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新型溴代阻燃剂三-(2,3-二溴丙基)异氰脲酸酯(TBC)对大鼠肝脏的毒性作用,并从死亡受体途径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先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确定TBC的急性毒性为无毒,再将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染毒组(0.313、0.625、1.250 g/kg),灌胃染毒28 d.解剖后通过生化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肝脏病理学检查探讨TBC对大鼠的肝脏毒性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对TBC诱导死亡受体通路的Caspase-8、FADD、CD95/FAS、DR4、DR5、PARP、TRAIL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对各组间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 大鼠经TBC染毒后淋巴细胞百分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谷草转氨酶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学结果显示,TBC染毒后大鼠肝脏出现明显损伤及炎症反应,高剂量染毒组出现大面积肝组织坏死.细胞内Caspase-8、FADD、CD95/FAS、DR4、DR5、PARP、TRAIL蛋白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TBC具有肝毒性,且可通过死亡受体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2C-B-FLY和25B-NBOH的体外代谢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2C-B-FLY和 25B-NBOH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体外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方法 建立人肝微粒体孵育模型,样品在 37℃水浴共孵育 3 h后离心、吹干、复溶,用超高效液相色谱-Q Exactive质谱ESI+模式对样品进行检测,运用Full scan-ddMS2 数据依赖型采集模式对母药及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结果 经人肝微粒体体外孵育实验,2C-B-FLY经代谢共产生 4 种I相代谢物和 1 种乙酰化的II相代谢物,发生了羟基化、去溴化、N-乙酰化等代谢反应.25B-NBOH经代谢共产生8种I相代谢物和2种葡萄糖醛酸化的II相代谢物,包括的主要生物转化反应为O-去甲基化、羟基化、胺基脱氢、N-脱烷基化和葡萄糖醛酸化.结论 本研究阐述了2C-B-FLY和 25B-NBOH在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的代谢产物及代谢途径,为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氢溴酸山莨菪碱联合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氢溴酸山莨菪碱联合多巴胺对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0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巴胺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氢溴酸山莨菪碱静脉注射治疗,2组均治疗12 h后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尿量、收缩压、心率、氧摄取率、氧供指数、氧耗指数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脑钠肽(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8.2%(45/51)比70.6%(3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7,P=0.028).治疗后,观察组的尿量、收缩压、氧摄取率、氧供指数及氧耗指数均大于/高于对照组,心率及血清cTnⅠ、BNP、TNF-α、降钙素原、I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氢溴酸山莨菪碱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增加患者的尿量、升高血压、改善心功能和组织氧代谢指标,促进生命体征稳定,降低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海南省埃及伊蚊抗药性测定及击倒抗性基因V1016G和F1534C突变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了解海南省埃及伊蚊抗性水平,为制定当地登革热媒介埃及伊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0年,在海南省儋州和昌江2地采集埃及伊蚊的幼虫和蛹,繁殖至子一代(F1).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测定埃及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然后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llele-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S-PCR)法测定埃及伊蚊击倒抗性(knockdown resistance,kdr)基因V1016G和F1534C突变情况.结果 海南昌江与儋州埃及伊蚊接触溴氰菊酯(0.03%)、氯菊酯(0.40%)、高效氯氰菊酯(0.04%)和高效氯氟氰菊酯(0.02%)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1h的击倒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h后的死亡率分别为95.56%、85.56%、81.11%、48.89%与94.44%、68.60%、61.11%、30.00%,除溴氰菊酯(0.03%)外,其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昌江埃及伊蚊接触残杀威(0.03%)和噁虫威(0.20%)2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死亡率均为100.00%,儋州埃及伊蚊分别为100.00%和98.89%;昌江与儋州埃及伊蚊接触马拉硫磷(1.50%)、毒死蜱(0.80%)2种有机磷类死亡率均为100.00%,接触杀螟硫磷(0.25%)死亡率分别为100.00%和98.89%.海南儋州和昌江埃及伊蚊检测到V1016G和F1534C 2种突变,其突变频率分别为12.50%(20/160)和97.50%(156/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54,P<0.001),其中昌江埃及伊蚊同时存在V1016G和F1534C突变,其突变频率分别为20.00%和100.00%,而儋州埃及伊蚊仅F1534C发生突变,突变频率为98.75%.结论 海南省埃及伊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4种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但对残杀威、噁虫威、马拉硫磷、毒死蜱和螟硫磷均为敏感,其击倒抗性基因以F1534C突变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