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考察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30、50 kDa的超滤膜对黄芪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处理,考察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的溶液理化性质、皂苷类成分保留性及其吸湿性、油水分配系数等的影响.同时,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考察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超滤膜技术可降低黄芪水提物溶液的浊度,显著改善溶液的澄明度.经不同超滤膜分离纯化处理后,黄芪水提物中黄芪甲苷保留率>90%,总皂苷类成分保留率>85%,其总皂苷纯度提高了14%~19%.超滤膜技术可降低黄芪水提物的吸湿性,提高其抗氧化活性,并影响其皂苷类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综合考虑杂质去除、有效成分保留及抗氧化活性,30 kDa超滤膜对黄芪水提物的分离纯化效果较好.结论:超滤膜技术提高了黄芪水提物中皂苷类成分含量,增强了其生物活性,为中药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种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流浸膏物料性质的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剂型设计与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具有显效迅速、服用方便等优点,但仍存在有效成分损失、澄明度降低和特殊患群(儿童)口服顺应性差的共性瓶颈问题.中药提取物流浸膏作为口服液体制剂生产过程的中间体,其部分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口服液体制剂的性质.该文构建中药流浸膏物料性质表征体系,挖掘出与制剂性质密切相关的物料性质:溶解性、酸碱性和味道,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溶解性能的中药口服液体制剂有效性提升技术、基于酸碱性的稳定性提高技术以及基于味道性能的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感改善技术,从而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总结基于流浸膏物料性质的中药口服液体制剂剂型设计与优化技术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中药口服液体制剂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批型18F正电子药物微流体合成器控制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发批型18F正电子药物微流体合成器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合成18F-脱氧葡萄糖(FDG).方法 微流体合成器的微管道部分利用丝印技术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制作,微反应瓶使用定制的具有加热和冷却功能的玻璃瓶制成.利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微气阀、温度传感器、恒压气源、稳压电源及负压泵实现对合成器数字量部分和模拟量部分的控制,人机交互界面基于Kingview软件设计.通过编写合成18F-FDG的程序并自动化多次合成18F-FDG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测定合成的18F-FDG的标记率、放化纯、氨基聚醚(K2.2.2)含量、乙腈残余量、产品性状、pH值,并对产品进行无菌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 制成的18F批型微流体合成器大小为10cm×10cm×15cm,其控制系统大小类似于台式机机箱,单次合成18 F-FDG使用的前体量为2.5 mg.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能够让用户自主编程,利用该控制系统合成的18F-FDG放化纯大于95%,第1步18F标记反应的标记率为(92.4±1.4)%.18 F-FDG产率为(35.6±5.6)%(时间校正),乙腈含量为(12.8±2.6)μg/g,K2.2.2含量均低于50μg/g,无菌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产品性状为澄明液体,pH值为6.2±0.4.结论 成功制备了批型18F正电子药物微流体合成器,并进行了18 F-FDG的合成.该合成器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标记前体用量少、易编程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丹红注射液与奥拉西坦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丹红注射液与奥拉西坦注射液在临床常用(溶媒9 ng· L-1氯化钠注射液、50 ng·L-1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的混合溶液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数和两种注射液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4个方面评价其配伍稳定性,为两者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酸度计和不溶性微粒测试仪测定丹红注射液与奥拉西坦注射液在两种常用溶媒中配伍后4h内的性状变化、pH值和不溶性微粒数;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注射液配伍后7个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丹红注射液与奥拉西坦注射液在两种溶媒中配伍后性状均为棕黄色的澄清透明液体,4h内颜色和澄明度无明显变化,pH值相对稳定,不溶性微粒数符合药典标准.以9ng·L-1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进行配伍时,丹红注射液中3种有机酸(对香豆酸、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和奥拉西坦注射液中奥拉西坦在配伍后4h的含量变化范围>5.0%,分别为5.9%、6.1%、5.7%和10.6%,其余成分的含量相对稳定,但7种成分在配伍后1h内的含量变化范围均<5.0%,较为稳定;以50 ng·L-为溶媒进行配伍时,7个成分在配伍后4h内含量变化范围均<5.0%,较为稳定.结论:丹红注射液与奥拉西坦注射液可在9ng·L-1氯化钠注射液和50 ng·L-1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但首选以50ng·L-1的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以9ng·L-1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时,尽量在配伍后1h内使用完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欧前胡素酊剂的制备及其皮肤刺激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欧前胡素酊剂并考察其皮肤刺激性.方法 以酊剂澄清度和欧前胡素含量作为评价指标,确定制备处方.家兔背部皮肤多次给予欧前胡素酊剂,根据红斑、水肿程度等的评分和病理检查结果,评价欧前胡素酊剂对皮肤的刺激性.结果 聚山梨酯80、月桂氮酮和适宜浓度的乙醇可制备澄明度高、主药含量稳定的欧前胡素酊剂.欧前胡素酊剂对家兔完整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均小于0.50分,对破损皮肤平均反应分值均在0.50~2.99分.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同一剂量的欧前胡素酊剂对破损皮肤刺激程度大于正常皮肤.结论 欧前胡素酊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经皮给药后对正常皮肤无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对破损皮肤有轻微刺激性,停药后短期内可自行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陶瓷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古汉养生精成品液的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陶瓷膜分离技术,提高古汉养生精口服液的品质.方法:以淫羊藿苷转移率为指标,通过对膜孔径、压力、温度进行正交实验,考察陶瓷膜超滤工艺应用于古汉养生精口服液的可行性.结果:古汉养生精口服液的陶瓷膜分离的最佳工艺参数:膜孔径为500 nm、压力为0.1 MPa、温度为30℃.结论:比传统醇沉工艺,陶瓷膜分离技术能够提高有效成分的转移率,澄明度好,生产成本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自乳化释药系统的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氧化苦参碱(OMT)磷脂复合物(PC)自乳化释药系统(OMT-PC-SEDD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 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绘制,以乳化区域面积为指标,筛选处方中乳化剂、助乳化剂种类及混合乳化剂比值(Km),以溶解度大小考察油相种类,确定最佳处方;并对OMT-PC-SEDDS的外观、平均粒径、自乳化时间、体外释放特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 OMT-PC-SEDDS最佳处方为乳化剂Kolliphor HS 15与助乳化剂乙醇质量比为2:1,中链甘油三酯(MCT)与Kolliphor HS 15和乙醇的总质量的质量比为2:8.制备得到的OMT-PC-SEDDS外观呈澄明液体,稳定性良好,加水稀释后形成浅乳白色并带淡蓝色乳光的乳液,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呈类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355.00±19.50) nm,Zeta电位为(-12.80±0.66)mV.在pH 6.8磷酸缓冲液中,OMT、OMT-PC和OMT-PC-SEDDS的体外释放在4h分别达到93.84%、88.39%、88.61%.结论 考察所得最佳处方制备的OMT-PC-SEDDS粒径适宜,稳定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院外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溶媒选择超说明书用药合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对超说明书用药的学习,分析院外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超说明书配伍的合理性,为院外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在知网上选取8篇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的文献,运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结果 8篇文献中有4篇文献报道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 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果糖注射液配伍8 h内,其配伍液外观澄明,无颜色变化、无沉淀及浑浊出现,盐酸胺碘酮的的百分含量和pH值也均未见明显变化,表明室温下其在4种输液中8 h内是稳定的.且上述4篇文献采用的药物含量测定方法都是高效液相色谱法.8篇文献中的另外4篇文献报道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8 h后,只有与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药物含量未发生明显改变,而在其他配伍液中都有明显变化.这4篇文献中采用的药物含量测定方法都是紫外分光光度法.结论 在院外急救时,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立即用于伴有糖尿病的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配置方法对地西泮注射液澄明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考察在不同溶剂、稀释度条件下,地西泮注射液的澄明度和不溶微粒数量,规范配置方法.方法 将A厂、B厂地西泮注射液(分别简称A药、B药)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按1:5,1:10,1:20,1:30,1:40,1:50,1:100的比例稀释,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不溶性微粒数量,分别在0,0.5,1,2,4 h时肉眼观察并记录溶液澄明度变化.结果 A药按1:5和1:10倍稀释后分别在0.5 h和4 h出现白色浑浊,B药按1:5和1:10倍稀释后立刻生成肉眼可见白色浑浊,且随静置时间增加浑浊程度逐渐增加,A药、B药按1:20~1:100倍稀释后溶液澄清且静置后无沉淀生成.同种药物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未观察到两者的澄明度变化有明显差异.A药、B药的氯化钠稀释液在光学显微镜下都有不溶微粒的存在,其不溶微粒数随稀释度变大而减少.结论 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高浓度稀释的地西泮注射液会出现浑浊现象,且溶液澄明度随静置时间延长而降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参芝安神口服液的澄清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中药口服液在放置过程中易产生沉淀,导致澄明度下降,试验以参芝安神口服液为例,优选单宁-明胶澄清参芝安神口服液的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单宁明胶用量比(A)、温度(B)、时间(C)为自变量,以蛋白去除率、多糖保留率、浊度值为响应值,选择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和试验验证,对澄清前后口服液中有效成分云芝多糖、人参茎叶皂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絮体形态及澄清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确定最优澄清工艺条件:V(单宁)∶V(明胶)(A)为1.2∶1.0、温度(B)为50℃、时间(C)为5.5h.絮体在显微镜下呈深色,尺寸大小不等,澄清机制为带正电荷的明胶与带负电荷的单宁相聚合形成明胶单宁络合物,使口服液中的悬浮颗粒及易使该口服液产生沉淀的蛋白类物质随络合物的沉降而缠绕下沉,加快了澄清速度.澄清后口服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符合限度要求.结论 采用单宁明胶复配澄清参芝安神口服液操作简单,将用于果汁及水质澄清中的单宁明胶复配澄清法应用于口服液中,澄清效果好,有效成分损失小,可为该类口服液澄清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