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河马培之师徒党参特色炮制品应用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孟河名医马培之及其高徒贺季衡、邓星伯制备应用过姜炒党参、藿香炒党参、木香炒党参三种深具孟河医派特色的党参炮制品.根据三位医家的医案,马氏师徒擅长使用以党参为君药的六君子汤或理中汤治疗证属脾虚湿盛、脾虚寒湿、湿困脾胃或寒湿困脾证之疾病,临证会依据证候差异选择相应的党参炮制品.党参经炮制性味从甘平转为微辛微温,在归脾、肺经的基础上增加归胃经.三种党参炮制品均具有健脾胃、化湿浊之功效,其中姜炒党参能温脾暖胃、祛寒除湿,适合脾胃阳衰、阴寒内盛、湿浊不化之证;藿香炒党参能醒脾化浊、快气开胃,适合脾胃气弱、痰饮不消、胸满气逆之证;木香炒党参健脾和胃、行气化湿,适合脾胃虚弱、中寒气滞、脘腹胀满之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国医大师邹燕勤基于孟河医派学术思想以膏方调理中老年体质经验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是孟河医派第四代传人。邹教授基于孟河医派学术思想,以膏方调理中老年人体质,依据中老年人肾虚为本、阴阳失衡、气血欠畅的体质特点,治以补肾益精为主,兼以平衡阴阳、疏肝理脾,多脏同调,用药和缓甘平、少用峻补,还重视复方的运用,体现了孟河医派醇正和缓调补五脏的观念。临床收效满意,附验案一则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岭南罗氏妇科当代传承人辨治绝经前后诸证用药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岭南罗氏妇科当代传承人辨治绝经前后诸证的思路与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岭南罗氏妇科当代传承人门诊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医案,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对病案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医案191份,处方191首,涉及中药160味.四诊信息及证型统计显示,绝经前后诸证的病机以本虚为主,正虚失调,枢机不利,多脏受累,其中肝肾阴虚证最为常见.出现频次≥40次的高频中药有26味,居前5位的中药为百合、党参、山茱萸、白芍、熟地黄.药物的性味以甘平为主,多入肝、心、肾、脾经.关联规则分析共获得15对高置信度药物组合;高频中药的聚类分析得到5类核心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揭示了以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百合、酸枣仁、丹参、珍珠母为主的核心处方.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为女贞子-山茱萸及女贞子-丹参.[结论]岭南罗氏妇科当代传承人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以滋养肝肾为切入点,兼养心安神、益气健脾、和解枢机,用药以"甘淡平补"为主,遣方用药与罗元恺教授之学术思想一脉相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汪悦教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汪悦教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江苏省中医院国医脉案记录系统(V3.2)中获取汪教授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首诊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处方,再运用SPSS Modeler 18.0和SPSS Statistics 26.0对处方进行中药性味、归经、频次统计,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 共获228张处方.治疗的主要证型以阴虚津亏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共用中药208味,总计用药3 795味次,药物四气以微寒、寒、平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肺、胃、肝、心、脾、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生地黄、干石斛、麦冬、芦根、金银花、黄芩等为核心.聚类分析可得主方2个、新方2个、特色配伍5类.结论 汪教授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常用寒苦、甘平之品,从脏腑多经络论治,并挖掘出相关用药规律和新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基于文献及计量学方法研究脾阴学说古今发展及参苓白术散滋补脾阴作用阐释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脾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之阳气为脾脏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动力",而脾阴则提供了"物质基础".脾阴学说成说较晚、论说较少,基于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脾阴理论内涵及历史发展源流,认为"辅运化""主滋养"和"和胃阳"是脾阴主要的生理功能;脾阴理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黄帝内经》构建脏腑阴阳理论体系、《伤寒论》初识脾阴方证、"丹溪学派"首开滋阴法先河、缪希雍系统建立脾阴理论体系、吴澄引申"芳香甘平"治法5个历史时期.此外,通过文献计量学Citespace分析脾阴学说现代整体发展应用情况,对比古今常用11个滋补脾阴类中药复方发现:现代研究中对脾阴学说的认识主要传承自唐容川、叶天士、吴澄、李东垣、缪希雍、张锡纯几位医家;其理论主要应用在消渴(糖尿病)、泄泻、便秘、肉痿等疾病治疗中;用药偏以甘淡,兼顾养胃阴为特色;局方参苓白术散成方早,充分体现了"甘淡"补脾之滋补脾阴用药的基本法则,具有健脾气、滋脾阴、渗脾湿之功效,全方升降相因、散收并用、补行兼施,尤宜于脾气阴虚夹湿的患者,乃滋补脾阴理论应用的基础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总结名老中医辨治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的临床经验.方法:借助名医传承平台检索CG病例,运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了800 份病例,在证候表现方面,症状多见胃胀、胃痛;舌象多见苔白、舌红;脉象多见脉弦、脉细;证素多见胃、脾、气滞、热、肝、寒、气虚、湿.在药物性味方面,总体药性以温居首,寒平次之,药味以辛苦甘并举,酸淡咸涩较少;取前 50 味高频药物,性味组合多见辛温、苦寒、辛苦温、甘平、辛甘温.在组方选药方面,总共涉及301 味药物,功效以补气、理气居多;药物分为 3 个社群,甘草作为核心节点,半夏、陈皮、白术、茯苓与其联系紧密.结论:CG以脾胃虚弱为本,邪气郁滞为标,其中病性以气滞、气虚、湿阻为主,郁久容易从阳化热,病位以脾胃为中心,亦可旁及肝胆等脏.故而治疗时宜阴阳并投,升降并用,主以辛(苦甘)温,佐以苦寒、甘平.组方思路通补兼施,调气为先,重在补脾气、行滞气、祛湿气,兼以解郁热、化痰瘀、消食积、养胃阴,辅以益气血、利肝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田德禄运用清降法治疗慢性胰腺炎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田德禄教授认为从形态位置及中医学功能来看,胰可以被认为是脾的一部分;辨治CP时应以中焦脾胃为重点进行论治;其在临床诊治CP时运用清降理论,用清利肝胆、清化湿热、滋阴清降、甘平养中等治法,且重视对"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的施治,取得满意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彭清华运用甘守津还法治疗干眼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16
总结彭清华教授运用甘守津还法辨治干眼的临证经验.认为中土不足、津伤化燥是干眼的重要病机,以甘守津还为基本治法,用药以甘味药物为主.主张以白扁豆、茯苓、薏苡仁等甘淡之品健运中土以使气复津来;党参、太子参、山药、炙甘草等甘平之品培土生金以使气行津布;南沙参、北沙参、玉竹、天花粉等甘凉之品养阴增液以生津润燥.如此复津液之源头,助津液之布散,则津液生而不枯,源源不断,为干眼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随息居饮食谱》中性味甘平食品浅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总结归纳王孟英对《随息居饮食谱》中性味甘平食品的认识和使用经验,分析其中蕴含的食疗特色,以求将食疗和养生理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和生活.[方法]筛选书中性味甘平食品,按食品类别一一罗列,探索其分布规律,分析其功效,归纳其临床应用方法,结合中医理论体系,综合分析其中蕴含的食疗理论特色.[结果]《随息居饮食谱》中各类食品均含有性味甘平者,其数量不一,以毛羽类最多,既有滋补五脏的功效,又能泻部分实证,临床应用方法符合方剂学中药物的七情配伍,其中蕴含的食疗特色符合中医理论体系.[结论]《随息居饮食谱》中王孟英对性味甘平的食品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使用方法多样,对生活中和临床上运用性味甘平的食品进行食疗和养生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治气、增液、治血"探讨干燥综合征的辨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9/30
本文介绍姜萍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对于病程中呈现较为明显的外邪致病特点及阶段性特征的患者,认为其由内外燥相合而发,病机属阴虚燥盛、阴液亏损失布,借鉴温病学"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指导干燥综合征分期诊疗.提出初期治气即治肺,宜辛凉解毒以祛肺燥、甘寒濡润以润肺燥、苦降之品以降肺气;中期增液即治脾胃,宜甘凉濡润以清胃热、滋胃阴,酸甘柔润以养脾阴,甘平之品以健脾气;末期治血即治肝肾,宜甘咸酸寒以填真阴,养血柔肝以复肝体,疏肝理气以助肝用,活血化瘀促阴复生,配以特色经验用药随症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