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典名方小陷胸汤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考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小陷胸汤是张仲景所创治疗结胸热实的传世经方,收录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作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未见小陷胸汤关键信息考证,限制了该方的制剂转化.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中华医典》等古籍数据库和知网等现代数据库,归纳整理关于小陷胸汤的方源方名、组成、药物基原、剂量、制法用法、古今主治功效等.共收集小陷胸汤相关古籍数据874条和现代临床研究606篇.考证显示,历代医家基本沿袭仲景《伤寒论》小陷胸汤之原貌,药物基原、剂量基本稳定.依据考证结果,建议该方煎服剂量与方法为"黄连13.8 g,半夏34.5 g,瓜蒌85 g.煎服方法为加水1200 mL,先放入瓜蒌,煎至600 mL,去滓,再入黄连、半夏,煎至400 mL,去滓,每日分3次温服".古代主治病证显示小陷胸汤善治"结胸证",也可用于治疗痰病、咳嗽、阳明腹实、麻疹等.小陷胸汤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五官系统、妇科系统、皮肤系统等疾病,但病机不离痰热互结.厘清小陷胸汤的发展脉络以及考证其关键信息,以为临床成方转化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创刊70周年史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3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迎来了创刊70周年。本文回顾了杂志创刊70年的历史沿革,从3个历史阶段系统梳理了杂志不同时期的历史脉络和重大事件,从杂志的历次更名、编辑部地址变迁、期刊格式、出版频次、历届编委会、杂志取得的成就和荣誉等方面梳理和展示了杂志的成长历程。总结了杂志的发展经验以及对推动结核病、呼吸疾病以及多学科学术发展和交流的重要作用,并对杂志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放射学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的概念与正确认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因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发表了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的分类标准而出现了一个新的疾病名称“non-radiographic axial spondyloarthritis(nr-axSpA)”,国内有专家将其译为“放射学阴性”axSpA,但从字面上容易导致误解,因为并非所有nr-axSpA患者完全无放射学异常。本文简述了axSpA这一概念问世的历史沿革,提出nr-axSpA应直译为“非放射学”axSpA 的建议;阐述非放射学axSpA和放射学阴性axSpA的异同点;分析非放射学axSpA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相互关系;指出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关于axSpA的分类标准之特异性并不高,尤其是那些“符合该标准的非放射学axSpA”并不一定都是真正的非放射学axSpA,提醒国内同道易发生误诊的5种常见场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子宫内膜癌(EC)的WHO分子分型是适于临床推广的、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分子分型的简化版替代方案。厘清两者的历史沿革、明确两套命名体系术语的具体内涵和临床应用场景,对于EC诊疗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OLE基因测序是EC分子分型的必要和前提条件,单纯依赖免疫组化检测进行的分子分型不仅不完善而且可能诱发误判,应尽可能在临床实践中予以避免。导致错配修复(MMR)缺陷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明确相关概念有助于正确理解分子分型结果、精准预测预后、并积极开展相关遗传综合征的筛查。充分理解TP53基因变异、p53蛋白功能失调和p53免疫组化染色模式异常之间的复杂对应关系,是正确判读EC分子分型的必要基础知识。无特殊分子改变(NSMP)型是EC分子分型的“垃圾筐”,临床医师应充分理解其分子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高度异质性,建立整合临床病理参数及分子标志物的系统性思维,以避免简单套用可能引发的治疗策略失误。毋庸置疑,现有的EC分子分型方法可为治疗和预后预测提供很多益处,应大力推广。但该策略并不完美,尚有很多缺憾,存在多处应用陷阱。本文将就此主题展开论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古代医籍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现代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与成人患病有所不同,小儿由于特殊的生理特征而更易发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多存在患病后夹杂兼证的情况.从中医医史的角度系统研究小儿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探讨古代医籍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认识的历史沿革,有利于对该病作出深入认识和鉴别诊断.本研究总体上以纵向历史时代为序,通过列举大量中医古籍中的具体实例,系统梳理了历代中医古籍中对该病病名范畴、病因病机、小儿生理与发病以及兼挟证等方面的记载,并相应地进行特点探析和分析总结,从古代医籍的角度总结各个历史阶段对该病关键特征的认识,以期为现代临床正确认识、鉴别和诊治该病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与辨证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的历史衍变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5/25
百合地黄汤是《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收录方剂.通过整理古代医籍、现代文献,系统考证百合地黄汤处方来源、组方、主治等历史沿革及研究现状,发现该方最早见于汉代名医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组方"少而精",主治百合病,后世医籍记载主治与原方基本一致.处方剂量、药味炮制及煎服法均沿袭原方,鲜有改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抑郁、失眠、抗肿瘤等作用,主要用该经典名方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心理亚健康状态等.通过全面文献考证,可为经典名方百合地黄汤的现代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文献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经典名方真武汤的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考证真武汤的历史沿革和应用规律,为其深入研究提供精准的文献参考.方法 以真武汤为关键词,从《中华医典》检索、整理该方 1991年 1月以前的古籍.以真武汤、Zhenwu decoction、Zhenwu tang为主题词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维普网和PubMed中获取 2002年 1月至 2022年 12月的临床研究文献.考证真武汤的处方来源、药物组成、剂量、炮制、功能主治、病证要素和应用规律.结果 纳入古籍 92 部,真武汤首载于《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白术、附子、生姜组成.剂量以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生姜三两居多.在炮制方面,芍药以生白芍为主,白术以炒用为主,附子以熟附子为主.在应用规律方面,真武汤主要治疗少阴病和太阳病,涉及的症状有腹痛、小便不利、四肢疼痛、大便自利等,脾肾阳虚、阳虚水泛、心肾阳虚是临床应用真武汤的辨证要点.真武汤的应用涉及心血管、泌尿、消化等多系统,包括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结论 本研究体现了真武汤的传承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研发提供了科学、客观的文献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历史沿革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当归补血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公布百首经典名方之一,是补气生血之基础方,也是体现中医甘温除热法的典型方剂.笔者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搜集记载当归补血汤中医古籍,筛选出有效数据 667 条,涉及古籍 189 部.通过对当归补血汤处方来源、组成剂量、功效主治、制方原理、制法用法、药物炮制与基原等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当归补血汤源于金代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由黄芪、当归 2 味药物组成,主治血虚发热证.后世主治病证共有 587 条,多遵李东垣之说,并有所扩展,用于血虚气弱引起妇人产后发热头痛、无乳、烦渴引饮,甚则昏晕不语;月经先期、下血崩漏;疮疡溃后,久不收敛等.当归补血汤方药简力专、配伍独特,"名曰补血而以黄芪为君,阳旺能生阴血",意在治其本.通过对当归补血汤历史沿革探析,以期为经典名方传承、研发、应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堕胎小产的源流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系统梳理历代重要医籍,对堕胎、小产的源流进行考证.自秦汉至明清对妊娠胎儿流产的认识逐渐清晰.将其病因病机整理概括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房事不节、情志不调、起居不慎、瘀血占位、饮食失宜等7类.将治法概括为补中益气法、凉血补虚法、补血益气法、理气散瘀法、补肾安胎法等5种,以期方便查阅及指导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古代文献计量分析的经典名方苏葶丸关键信息考证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系统性梳理经典名方苏葶丸的相关古籍以及现代研究文献,进行关键信息的考证,并总结古今应用情况,为后续复方制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苏葶丸"为关键词检索相关古籍文献及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选取苏葶丸的处方来源、功能主治、组成、药物炮制、用法与用量和临床研究等信息,以考证苏葶丸的古代文献及现代临床应用.结果:经古籍文献检索,苏葶丸首载于清代吴谦所著的《医宗金鉴》,由紫苏子和葶苈子组成,功效为泻肺平喘,随着后世流传,组成及功效主治基本延续至今,其服用剂量及服用方法略有变化.检索其现代应用发现,苏葶丸常与其他方剂合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结论:通过对苏葶丸古今文献进行分析考证,明确了苏葶丸的处方来源、药物基原、炮制规格、功效和用法与用量等关键问题,也对其现代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为苏葶丸的制剂开发及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